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民間木嵌:頂尖技藝 一脈相承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舞蹈2023-02-06
簡介”孟祥傑說,改革開放後,我父親孟凡中很希望利用他精湛的木匠手藝,把萬字桌技藝發揚光大,於是,舉家搬遷到了呼和浩特

嵌什麼結構的字

本文轉自:內蒙古日報

□文/圖 本報記者 高瑞鋒

民間木嵌技藝,源於清代宮廷萬字桌,是利用碎木料嵌在傢俱上的一種獨特工藝,至今已有290多年的歷史,現在是自治區級非遺專案。

與南方木工精於雕刻不同,這項技藝完美體現了北方木工繼承古代戰爭兵器學精於結構的原理,利用木頭軟硬力道、圖案演算法,採用削、切、擠等手法,加膠性合劑拼嵌而成,可保持數百年不裂,製作出的圖案千變萬化,寓意深刻,像是在木面上“畫”了一副畫,雍容古典、簡約大方,古人智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源於清宮 倡導節儉

孟祥傑,民間木嵌技藝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今年37歲的他跟隨父親孟凡中學習這項技藝20多年,是家族第八代傳人。

“木嵌技藝來源於清宮萬字桌製作技藝。”孟祥傑說,我的先祖孟傳義是萬字桌發明人,他是清雍正時期皇宮內的一名領班工匠。

清雍正時期,圓明園建成“卍”字房,“卍”音“萬”,所以稱萬字房。一日,雍正皇帝閒遊園中,看見被棄之不用的黃花梨、紫檀、金絲楠木等珍貴的碎木料很可惜,遂命令工匠以“卍”字為題、碎木料為材,製作日常傢俱,意在顯示帝王節儉愛民。

“孟傳義與同門師兄弟經過反覆試製,發明了一套口訣,創造了利用口訣把小塊木材嵌成‘卍’字圖案的技藝,使得修建皇家園林的各種名貴木材邊角料得到了有效利用。”孟祥傑說。

萬字桌又稱萬字紋、萬字錦地。以“卍”字為題製作的傢俱多為桌子,所以,人們稱這種技藝為萬字桌技藝。現在,孟傳義的作品仍有存世,這類傢俱在故宮和觀復博物館都能見到。

“萬字桌起源於宮廷,在清代專供皇帝和皇親國戚以及王公貴族使用,最早,圖案有等級區別。”孟祥傑說,九空“卍”字寓意九龍佑天,皇帝專用;萬字錦地寓意皇權無限,皇室專用;雙連環”卍“字寓意復萬旺族,皇親專用;“卍”花陣寓意鎮軍永定,軍人王侯專用;單連環“卍”字寓意福澤和祥,大臣專用。其後,又創造了連環山、太極圖、長城線、吉壽圖、龜背等多種適用於普通百姓使用的圖案。

“經過孟家幾代傳人的努力創造,又發明了石嵌、金嵌、百納嵌等技藝,共49種圖案。”孟祥傑說,進入新時代,我們早已擯棄了舊時代的等級思想,每種圖案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柳暗花明 走出迷茫

清末戰爭時期,因為時局混亂,孟氏家族後人深埋技藝,來到赤峰生活。

“我的祖輩都是木匠,到我爺爺是第六代傳人,但是,他只傳不做,把製作技藝全部傳給了我父親。”孟祥傑說,改革開放後,我父親孟凡中很希望利用他精湛的木匠手藝,把萬字桌技藝發揚光大,於是,舉家搬遷到了呼和浩特。

酒香不怕巷子深。

經過幾年的打拼,孟凡中的好手藝很快就傳開了。但是,因為當時不流行古典傢俱,沒有銷路,孟凡中就將木嵌技藝應用在了現代傢俱上,結果賠得很慘。

2002年,17歲的孟祥傑高中畢業後,跟隨父親學習木嵌製作技藝,從小耳濡目染的他,上手很快,學得一手好手藝。

痛定思痛,父子倆決定再把製作方向轉為古典傢俱。為了擺脫困境,孟祥傑開始簡化製作技藝,提高生產效率。

“說來也怪,某些看似無用的步驟卻嚴重影響圖案的穩定性,夜深人靜時我常常陷入迷茫。”孟祥傑說,恰在此時,一些別有用心的商人看中了這項技藝的價值,他們定做了全套傢俱,掃描圖案後印在木桌布上,再貼到傢俱上,甚至還有人用CNC雕刻機把圖案刻在傢俱上……

可想而知,這種魚目混珠的行為很快被市場淘汰。

“這是2009年發生的事,種種情況的發生,讓我看不到這項技藝的未來。”孟祥傑說。

但是,也是在這一年,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木嵌技藝成功入選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孟祥傑成為非遺傳承人。

這個專案的成功入選,讓處於困惑中的孟氏父子增添了信心,他們堅信,只要按照古典傢俱的方向走下去,木嵌技藝總會有發揚光大的一天。

2015年,陸續有各地的收藏愛好者來找他們定做傢俱。其中一位上海客戶想在百年之後給兒女們留下錢財以外的遺產,一直傳承下去,就定製了一張小葉紫檀供桌。

這位客戶的需求,像一道閃電,點醒了處於迷茫期的孟祥傑,他開始嚴格依照祖輩傳下來的手藝製作傢俱,一招一式都不再簡化,並把高階定製作為主要發展方向。

傳統技藝 用心傳承

至今,這項技藝依然採用傳統手工藝製作,成品很慢。但是,所謂慢工出細活,這樣的傢俱不僅美觀,而且還具有收藏價值。

孟祥傑的家中,擺著一張五行八卦圓桌,桌面中心是太極圖,外側依次是五個不同大小的圓形圖案,由內向外分別是五行八卦、小三角、連環“卍”字、六邊形等圖案。

“直徑88釐米,整體以榆木為主,使用的碎木料有黑檀、小葉紫檀、黃花梨、金絲楠木等,大約3000多塊,用時半年才做好。”孟祥傑說,所謂“鐵匠怕方,木匠怕圓”,這個圓桌沒有30年的功力是做不好的。

有人說,木嵌技藝是紅木行業金字塔頂端的技藝,只需要棍兒,打破了傢俱面兒和棍兒的結合規則,且名貴木材越來越稀缺,面兒會越來越難解決,只有這樣的技藝才配得上好木材。

的確,好藝配好料。

孟祥傑家中,有張圖案為冰梅的小板凳,和萬字桌圖案大不相同。

“這是嵌銅的技法,叫百納嵌,這種技法比木嵌更精微。”孟祥傑說,木頭和銅之間不吃膠,又無法開榫卯,怎麼能讓圖案完美,而且不掉出來呢?

原來,木片和銅片都帶有傾斜角度,透過木材和銅片的變形和扭力,用別勁法別住,就形成了冰梅圖案。

“因為銅的硬度高,切削、彎曲時特別費時費力費手,製作一張長70釐米、寬50釐米的百納嵌冰梅炕桌需要7個月,製作完成後,手會受傷,基本不能再幹別的活兒,只能休息。”孟祥傑說,我爸今年63歲,從藝近50年,至今只做過3張百納嵌冰梅炕桌,都被人收藏了。

現在,這項技藝傳承的接力棒交到了孟祥傑手中,他感覺責任重大。

近年來,他的工廠作為傳習基地,每年定期接受大學生來廠學習;為了讓這項技藝受眾面更廣,他結合蒙古族傳統元素,製作了居家常用的小板凳、擺件等傢俱,在伊金霍洛旗銷售得特別好;針對年輕女性個性突出、愛美的特點,他用重量很輕的奧古曼木製作的木挎包,在網上很快銷售一空。

“我一定盡全力把這項技藝傳承下去,讓它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從中接觸、感受中華文化的美和智慧。”孟祥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