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物由心生 器由心造——訪“貴興堂”主人張小興

由 建盞芝城 發表于 舞蹈2022-12-13
簡介第二代詹桂溪,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窯建盞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建盞刻堂字的是誰

看張小興的一份資料,有一條特別吸引我,那就是“傳承譜系”。第一代,許家有,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窯建盞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第二代詹桂溪,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窯建盞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第三代,張小興,建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建安盞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第四代,張冰倩,張小興的女兒,已申報建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建安盞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物由心生 器由心造——訪“貴興堂”主人張小興

張小興,福建建甌人。2000年開始就在莆田學習根雕藝術創作和鑑賞,後來在建陽詹桂溪處學習宋代建盞的鑑賞和收藏知識。他從事建盞研究與收藏已有30餘年,對老盞的胎骨、釉色、器形頗有研究,對傳統建盞的美學品鑑上有著很深厚的造詣。因此對藝術品的鑑賞頗具慧眼,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這就是所謂的“器物之道”。

2010年開始,張小興在傳統建盞的基礎上,在建陽考亭開始獨立燒製新盞。一邊燒盞一邊向省級非遺(建窯建盞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詹桂溪學習,揉泥、拉坯、上釉……現在的張小興擅長純手工拉坯,堅持柴燒,燒製的建盞器型精美,古色古香,釉面斑紋富於變化,質感清晰,結晶體強,產品受國內外愛盞人士認可。

物由心生 器由心造——訪“貴興堂”主人張小興

自己的喜好加上時間的投入,“功夫不負有心人”,張小興能夠獨立創作,燒製出建盞作品。他燒製的建盞古樸大方,韻味十足,達到了宋代建盞的神韻。同時,他熟練掌握傳統龍窯柴燒建盞的關鍵性步驟和燒製控溫技藝。他的作品溫潤如玉,鐵繫結晶斑紋明顯,胎體油潤,自然細膩,不呆板。“貴興堂”原礦釉所燒製的建盞,每一個既是自然的饋贈,又是匠人的追求。

“貴興堂”是張小興的建盞展示館名稱,也是他製作陶瓷器皿的註冊商標。一個“貴”字,一是自己的理想是希望燒出珍貴的盞,更重要的是師傅詹桂溪的建盞品牌“貴稀堂”名中也有一個“貴”字。這個命名足見他和師傅詹桂溪的關係以及建盞的傳承出自正統。

張小興的作品多次參加各地各級的文博會。在2014年他的“建盞天方地圓瓶”榮獲第七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陶瓷類作品“金獎”。2019年11月,獲得了建甌市人民政府評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建安盞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稱號。

物由心生 器由心造——訪“貴興堂”主人張小興

走進“貴興堂”,有紅木傢俱、書法字畫、新老建盞……最吸引我的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書法家常務理事、南平市書法協會主席尹群賢寫的一副對聯,“洗硯春波臨褉帖,烹茶秋夜和陶詩”,文字中透出的韻味,可以感受到主人的雅趣。坐定後,邊喝茶邊聊,話題當然還是建盞。

張小興說:“搞收藏是自己的一份愛好,做建盞也一樣。建盞是山和水的相遇,是土與火的藝術,製作建盞其實是一種快樂。每一個器物都是自己心中所想,也就是‘物由心生’”。這是他多年的感悟,“物由心生”,一個好的建盞不僅能產生把玩品茗的愉悅心情,還是對生活美學態的一種度體現,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於是玩盞制盞帶來的自得之樂趣自在其中。所以選本土最純淨的秞石是每個匠人的初心,以平凡心制不平凡盞。

在張小興看來,熱愛藝術、傳承技藝不是單是自己的事,還希望得以延續。女兒張冰倩受他的影響,對建盞產生濃厚興趣,並在高中選擇了美術專業。2017年在福建農林大學設計專業學習的她,期間跟隨父親學習建盞的原

料配置、拉坯、配釉、修坯、上釉、燒製等十多道工序。張冰倩悟性極高,能熟練掌握和獨立完成這些工序。2019年至今,在建陽小湖燒製建盞,有兔毫、油滴等作品。因堅守傳統技藝,所以她的作品胎體老氣、釉面光澤,仿古韻味十足,仿宋效果好。近年來,在各類展評中不斷提高,得到同業的好評。

因為共同的愛好,張小興父女倆經常在一起切磋建盞燒製技藝,研究釉面斑紋、研發新的器型。期間,不忘向師傅詹桂溪學習。他們經常到建陽小湖詹師傅的龍窯前實地觀摩學習,師傅也悉心傳授,對他們進行專業方面的指導。

想起開篇的傳承譜系了,手工製作工藝美術是生產者的藝術,也是人類文化多樣性的一個表現。所謂“水有源,樹有根”,手工傳承技藝“傳承”二字尤為重要,是手工技藝的根系所在。這樣的“傳承譜系”就是“師出有源”,它彷彿是建盞燒製的純正的“DNA”密碼,讓建盞技藝走向時光的深處,千年窯火,代代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