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美食首頁美食

東坡肉,來自黃州,怎麼就成了杭州名菜?

由 凌潔歷史漫談 發表于 美食2021-08-28
簡介蘇東坡在黃州做的菜,怎麼成了杭州名菜

黃州東坡肉為什麼在杭州有名

杭州有十大名菜。每道菜的背後,都有一段歷史。今天說說杭州第一道名菜,東坡肉吧。

東坡肉,來自黃州,怎麼就成了杭州名菜?

元豐二年,也就是1079年,蘇軾不滿“王安石變法”,寫了這些牢騷詩,宋朝的“紀檢幹部”看到了,就上報皇帝,說這個幹部不能跟中央保持一致,他寫的詩甚至還嘲諷陛下您。皇帝一看,這還得了,抓起來審一審。

就這樣審了四個月,其實也沒什麼事,皇帝也沒有殺他的意思,最後把他貶謫到湖北黃州。

貶到那裡做什麼呢?按今天的話說,就是給了一個地方人武部副部長職務。這個副部長是個閒職,並不管事,反倒要被監視居住。這樣的角色,到了黃州,吃飯就成了問題。蘇軾可是把一家大小都帶去黃州。怎麼辦?蘇軾就把自己每月工資分成三十份,掛在屋樑上,每天用叉子取下一份來用。

當然,這也不是長久之計。有一天,蘇軾發現自己居住的附近,有一塊荒地,是過去軍營留下的。蘇軾就去找黃州通判馬正卿,蘇軾就說,“就這點工資,一家人吃飯是個問題,不如把這塊地,借我種種莊稼。政府要用的時候,我再還給你們就是了。”這個馬正卿是蘇軾的故交,心想土地閒著也是閒著,就讓他去種吧。

於是,蘇軾就有一塊地。因為這塊地,位於黃州的東坡,蘇軾又在上面蓋了一個草堂,題名“東坡雪堂”,後來蘇軾就有了另一個名字,叫“蘇東坡”了。

雖然有了地,但日子也還是拮据。好在當時的黃州,豬肉非常便宜,特別是比較肥的五花肉,因為油膩,就更便宜了。蘇東坡的妻子,姓王,非常懂烹飪。既然這麼肥膩,我就用水慢慢燉,把這個肥肉燉化來,不就行了?

經她這麼一努力,燉出來的肉還真的肥而不膩,很有味道,家裡人就經常吃肉。

蘇東坡一高興,寫了一首詩,叫《豬肉頌》:

淨洗鍋,少著水,

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

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

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

飽得自家君莫管

你看,蘇東坡黃州困頓,也自得其樂。因為有了這首詩,人們就把他做的肉食叫“東坡肉”。

這首詩,介紹了東坡肉的烹飪方法。核心技術在哪裡呢?就是要小火慢燉。詩中一句“柴頭罨煙焰不起”,什麼意思呢?就是燃上柴木,抑制火勢,用不冒火苗的虛火來煨燉。蘇東坡說,就用這樣的火,慢慢燉去就好了,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會美味。

那麼問題來了。蘇東坡在黃州做的菜,怎麼成了杭州名菜?

人家黃州人也這麼問。後來東坡肉名氣大了,都在爭哪裡的東坡肉才是正宗?或者哪裡才是原產地?這可是旅遊資源呀。

還別說,這東坡肉,還真是杭州菜。為什麼?因為蘇東坡到了杭州,又把這個菜做了改進,這個改進,非常重要,正是這個改進,才定型了今天的東坡肉。

蘇東坡在黃州一呆就是八年。後來神宗去逝,九歲的哲宗繼位,高太后垂簾聽政,重新啟用蘇東坡。蘇東坡就結束了被貶生涯,來到京城做他的翰林學士。

這時候的宰相是司馬光。這個人也是愣頭青,上臺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了所有的王安石變法。蘇東坡又看不下去了,變法又不是所有的內容都是錯的?全部變回去,不是瞎折騰嗎?司馬光哪裡會聽他的?

蘇東坡想想算了,咱不跟你玩了,就申請到杭州做了知州,也就是杭州市長,遠離朝廷。

來到杭州,當時西湖泛水,蘇東坡就做了一個決定,來疏浚西湖。把西湖的淤泥挖起來,堆成一條路,這樣既擴大了西湖蓄水能力,也增加了一條南北道路,這就是後來的“蘇堤”。

完成這件事,造福杭州。老百姓就特別高興。過年的時候,就有人給他送了很多豬肉。蘇東坡哪裡肯收,但送都送來了,怎麼辦?蘇東坡就指示廚人,按他的方法,把肉做好,與黃酒一起,送給尙在工地上的一部分民工,也算是市長給民工拜年了。

這個廚人沒有理解蘇東坡的意思,以為燉肉的時候,把黃酒一起倒入,於是,東坡肉有了新的做法,就是加黃酒慢燉。這個用黃酒燉出的東坡肉就更香更美味了。

今天杭州的東坡肉菜譜,五花肉500克,黃酒300克。黃酒完全取代了水。

將大蔥切段,和薑片一起放入砂鍋底,將五花肉肉皮朝下放入沙鍋,然後往鍋里加入黃酒、醬油、白糖、鹽,慢燉一個半小時。最後將五花肉從砂鍋取出,肉皮朝上,舀上湯汁,放入燉蠱,再蒸20分鐘,杭州的東坡肉就真正做好了。

當然,東坡肉真正成為一道名菜,還有賴商家的助力。杭州有家大菜館的老闆,聽說人們都誇“東坡肉”好吃,也按照蘇東坡的方法燒製,掛牌寫上“東坡肉”出售。這道新菜一應市,那家菜館的生意很快興隆起來,門庭若市。一時間,杭州不論大小菜館都有“東坡肉”。後來,杭州廚師們公議,把“東坡肉”定為杭州第一道名菜,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