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美食首頁美食

此點心在《金瓶梅》中出現過一次,從明代至今,一直深受饕客青睞

由 雅歌小汐 發表于 美食2023-01-27
簡介燒賣在中國歷史悠久,從古至今當然也演變出了許多不同的口味與做法,但不變的是,一直深受饕客青睞

燒賣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幾大就幾大,燒賣就燒賣”。

我一直以為這一句俗語裡,“燒賣”指的是粵式酒樓裡的點心“燒賣”。後來才知道,不是“燒賣”而是“燒埋”。來源於“吾服燒埋”的俗音。

原來我一直誤解這個俗語多年,所以我決定要深入探討一下燒賣這種點心,漲一漲姿勢。

此點心在《金瓶梅》中出現過一次,從明代至今,一直深受饕客青睞

燒賣這種點心,在名著《金瓶梅》裡也出現過一次。

你要是說,為何會看這種書的話,那我倒要反問一句,這種是哪種?

有人見世俗,但對好美食的饕客來說,書中的吃喝才最吸引人。至少書中這一段描寫燒賣的內容,讓我印象深刻……

此點心在《金瓶梅》中出現過一次,從明代至今,一直深受饕客青睞

燒賣,在書中只出現過一次,是在第四十二回,西門慶和清客們的家常飯食:[西門慶只吃了一個包兒,呷了一口湯,因見李銘在旁,都遞與李銘下去吃了。那應伯爵、謝希大、祝實念、韓道國,每人吃一大深碗八寶攢湯,三個大包子,還零四個桃花燒賣,只留一個包兒壓碟兒。左右收下湯碗去,斟上酒來飲酒……]

此點心在《金瓶梅》中出現過一次,從明代至今,一直深受饕客青睞

如此看來,燒在明代已然是家常小菜。不過這種吃食還有很多稱呼,除了燒賣之外還有“燒麥”、“稍麥”。

元代高麗出版的漢語科書《樸通事》上記載,大都(今北京)午門外的飯店裡有“稍麥”出售。對於“稍麥”,還有兩段註解,分別是“以麥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與湯食之,方言謂之稍麥。”

另一段

為:“以面作皮,以肉為餡,當頂作為花蕊,方言謂之稍麥。”

此點心在《金瓶梅》中出現過一次,從明代至今,一直深受饕客青睞

到了清代,燒賣的稱呼更是五花八門。包括“稍梅”、“紗帽”、“捎美”等。其中,“稍梅”的稱撥出自湖北;“捎美”出自清末民初薛寶辰的《素美說略》因薛寶辰是陝西人,推測書中的做法和稱撥出自陝西;而“紗帽”是上海嘉定的說法。

《金瓶梅》中出現過的桃花燒賣,在明代是尋常小吃,不僅在此書中出現過,在《萬曆野獲編》“細皮薄脆多肉餛純,棒樹紋兒對桃花燒麥。

此點心在《金瓶梅》中出現過一次,從明代至今,一直深受饕客青睞

燒賣在中國歷史悠久,從古至今當然也演變出了許多不同的口味與做法,但不變的是,一直深受饕客青睞。

比如說香港特區,既有傳統的粵式點心豬肉燒賣,也有特色路邊攤風味的魚肉燒賣。對了~社交平臺上,還有香港網民建立的群組“香港燒賣關注組”。可見燒賣這種小吃在香港網民心中分量。

此點心在《金瓶梅》中出現過一次,從明代至今,一直深受饕客青睞

魚肉燒賣始於香港,主要原料有魚肉、豬肉、麵粉。和豬肉燒賣末端,用黃色的麵包包裹蒸熟而成。最開始的時候是路邊攤的當紅小吃。最初的時候,大多是用竹籤串好,整串售賣。蘸上甜醬油、辣椒醬,一口咬下,鮮香彈牙,“掃街”的快樂瞬間達到頂峰!

此點心在《金瓶梅》中出現過一次,從明代至今,一直深受饕客青睞

燒賣不止在中國口味眾多,在世界其他地方,也變化出多種做法和口味。

讓人驚訝的是,在墨爾本也有燒賣。只是在那裡,它被稱為“Dim Sim”即“點心”的音譯。

此點心在《金瓶梅》中出現過一次,從明代至今,一直深受饕客青睞

在墨爾本當地的燒賣,是菜比肉多?

在1940年代開始,燒賣在墨爾本流行起來。但與廣式的鮮肉餡不同的是,變奏了的墨爾本燒賣餡料當中被加入了椰菜、胡蘿蔔等蔬菜。形狀也多為長方形,也有部分仍沿用圓形。由華籍移民Wiliam Chen Wing Young首創。

據說之所以會加入大量蔬菜的原因,是因為首創這種燒賣的時候正值二戰時期,肉品供應不足,

因時制宜

就衍生出了這款多菜少肉的燒賣了。

此點心在《金瓶梅》中出現過一次,從明代至今,一直深受饕客青睞

受人青睞的日式燒賣

日式燒賣也甚具人氣。這種燒賣以日本橫濱燒賣最為知名。餡料的食材包括豬肉、瑤柱、蝦仁、青豆等。與廣式口味比較接近。

此點心在《金瓶梅》中出現過一次,從明代至今,一直深受饕客青睞

燒賣從中國傳入日本之後,因為像餃子一樣,吃法多樣,可蒸可炸,且即使做成冷凍儲存再加熱食用味道仍然很好,所以經當地商店在地化之後,就成為了其中一款流行的中華料理,也是主婦們喜歡用的一種便當配菜。

此點心在《金瓶梅》中出現過一次,從明代至今,一直深受饕客青睞

各地的特色燒賣,背後都有一段段歷史和訴說不完的故事。燒賣流傳至今也遍地開花,變奏出各種特色。不知數十年後,還會變化出什麼新奇口味?燒賣,在將來會不會出圈成甜品?

此點心在《金瓶梅》中出現過一次,從明代至今,一直深受饕客青睞

今天分享的“此點心在《金瓶梅》中出現過一次,從明代至今,一直深受饕客青睞”到這裡。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