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美食首頁美食

敦煌味道 | 臊子面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美食2023-01-27
簡介臊子面在敦煌身價頗高,除沿襲唐代“長命面”的有關習俗,如在生日做壽時必食外,每遇婚喪喜事,或逢年過節,都要以它來款待客人

臊子面的臊是什麼意思

原創 何玉新 敦煌釋出

敦煌味道 | 臊子面

敦煌臊子面是一種傳統手工麥面製品,是敦煌的一種傳統特色美食,歷史悠久。或許你會疑惑,臊子面不是西安的特色小吃嗎?其實臊子面同樣是敦煌的傳統麵食,用臊子面待客,是敦煌人最好的款待方式。吃一碗臊子面,還會使所有的疲勞都消失了。朋友,去敦煌看莫高窟的同時,你不妨試上一碗臊子面。

敦煌味道 | 臊子面

敦煌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聞名。敦煌臊子面面條像韭葉,細長勻稱。臊子有豬羊肉、蘿蔔、土豆等。敦煌臊子面做法是將麵粉加水和勻,用麵杖把麵糰擀薄,切成長條煮熟,加湯食之。麵條細長而勻稱,尤像韭葉,加之湯的味道鮮美,吃上一碗,使人頓消飢餓疲勞。臊子面關鍵在湯,湯的製作很講究,先將臊子(豬羊肉、蘿蔔、洋芋等)在鍋內適火炒好後加入水,再輔之豆腐、蔥、蒜、香菜、蝦片、芝麻等佐料,然後將面挑入湯中,即成一碗難得的美食。用臊子面待客,是敦煌人最好的款待方式。

敦煌味道 | 臊子面

關於臊子面的相關典故:來源於唐的“長壽麵”。臊子面是唐代“長命面”的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的。《旖覺寮雜記》上說,唐人生日多俱湯餅,世所謂“長命者”者也。唐代詩人劉禹錫有詩云:“餘為座上客,舉箸食湯餅”。麵條一類的食品,在唐代稱作“湯餅”。劉詩中提及的“湯餅”,就是“長命面”,它是唐朝時款待客人的佳點。相傳,蘇東坡為官時,特別喜食這種麵條,並寫下了對它讚美的詩句:“剩餘去為湯餅客,卻愁錯寫弄獐書”。關於“長命面”所以會改稱“臊子面”的事,民間流傳著一個故事:在很久以前,有戶人家娶了一個美麗、聰明、勤快、伶俐的媳婦。新媳婦到婆家的第二天,為全家做了一餐麵條,一家人食後無不稱讚麵條的滑爽鮮美。後來,她的小叔子考中了官職,請同窗好友到家做客,便請嫂子為大家做了拿手的麵條款待客人,大家吃後都讚不絕口。從此,“嫂子面”就出名了。因為這種“嫂子面”上必須加臊子為澆頭,所以人們也把它稱作“臊子面”。臊子面在敦煌身價頗高,除沿襲唐代“長命面”的有關習俗,如在生日做壽時必食外,每遇婚喪喜事,或逢年過節,都要以它來款待客人。

敦煌味道 | 臊子面

臊子面的特點是:麵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紅油浮面,湯味酸辣,筋韌爽口,老幼皆宜。臊子面在敦煌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婚喪,逢年過節,孩子滿月,老人過壽,迎接親朋等重要場合都離不開它。朋友,動心了吧?那就快來品嚐敦煌的臊子面吧!

敦煌味道 | 臊子面

作者簡介

何玉新,甘肅省敦煌市人,敦煌市第二中學語文教師。系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詩詞學會會員、敦煌市作家協會會員、敦煌市詩詞學會會員。生活在厚重的敦煌文化環境中,工作之餘愛好寫作,幾十年筆耕不輟,所寫的散文、詩歌多以歌頌讚美家鄉為主,部分作品發表於省內外各大報紙、雜誌、媒體網路平臺上。

敦煌味道 | 臊子面

編 輯:王紅葵

原標題:《敦煌味道 | 臊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