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單親家庭的孩子,需要注意哪些心理問題

由 心浪潮psyByond心理 發表于 影視2022-12-31
簡介面對人生的苦難,在真實地展露自己的脆弱而不崩潰,在奮力走過坎坷,走出陰霾的基礎上,單親家長的這些良好品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會被孩子有意無意地模仿、內化,從而發展出健康的心理組織和結構,過上屬於他們自己的幸福人生

如何走出至親離開

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嗎?

答案是:是的,但也不絕對是。看官也許會說你這話等於沒說!先別急,請容我道明其中原委。

首先,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或者說人格發展水平(成熟度)雖然決定於複雜的多種因素,如遺傳、個人先天氣質、母親孕期狀態、出生方式、早年養育、成長經歷、成人生活事件等等,但除卻一些非人為的客觀條件外,早年養育環境即父母(或者重要關係人)對嬰兒的迴應方式尤為至關重要。

因此心理動力學認為:一個人的心理結構主要決定於父母的迴應方式及嬰兒的想象。嬰兒出生後會沉浸在自己的主觀想象世界裡,並因此而形成對外在世界(客體意象)和自身(自體意象)不同的印象與體驗,這些印象和體驗長期累積,也就構成了其成年後感知環境和自身的心理結構與心智模式(這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單親家庭的孩子,需要注意哪些心理問題

然而,嬰兒的想象並非完全主觀隨意,而是會受父母每時每刻的互動方式的導引,並因此向著特定的方向發展。如果母親能敏感地察覺嬰兒的需要和情緒,即刻予以滿足與安撫(這一敏感性和即刻性會隨兒童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衰減),則嬰兒會覺得身心愉悅,世界美好,媽媽慈愛,自身也可愛、完美!

長期浸潤在這樣的生長環境裡的嬰兒,會獲得構建健康、穩固的心理結構之良好基礎,併成長為社會適應性比較強的成人。

反之亦然。稍長一點,大約在3—6歲時,兒童的心智發展會更多地與父親相關。我們可能都還依稀記得自己幼年時父親形象無可辯駁的高大、偉岸、無所不能。彼時的我們需要這樣崇高、偉大的父性形象作支撐,如同有了這後盾我們自己也就變得無所畏懼、無所不能;而且我們會模仿、炫耀,並將父親的喜好、追求、禁令和準則內化為我們自己的,再混合此後社會經歷中諸多志趣,從而形成自己較為穩定的人生理想。

以上描述雖然簡單而概括,但大體上可以解釋父母雙方都會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簡而言之,母愛讓我們覺得自己完美、有價值,雄心勃勃;父愛讓我們充滿力量,講規則,勇敢、果決,朝理想堅毅前行。

單親家庭的孩子,需要注意哪些心理問題

這樣,一個基本與社會現實相協調的,自尊、自信、友善、熱情,富有創造力且行止有度的人類也就誕生了。由此可見,單親家庭,無論是父母哪一方的缺位,至少都增加了兒童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

其次,此處所描述的父母的角色功能只是從一般意義而言,母親的容納、安撫、欣賞、鏡映,父親的支撐、後盾、規範、楷模等作用其實既可以集於一方,也可以互換,甚至可以被替代養育者替代。

所以父母一方乃至雙方的缺位不一定都會導致兒童心理衝突與缺陷,只要單親家長或替代養育者人格足夠健康,對兒童的迴應足夠同頻與默契,同樣可以為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環境。

單親家庭的孩子,需要注意哪些心理問題

甚至一些父母精神病態很嚴重的兒童,因其成長環境的顯著惡劣,較早地被從父母身邊領走,由其他友善、關愛的親人代為撫養,反而避免了罹患心理、精神疾患的可能。當然,這裡描述的都是理論上比較理想化的狀態,實際中,情況會更為微妙、複雜!

所以,單親家庭的孩子只是發生心理問題的機率會高一些,其具體人格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且與缺位一方如何缺位及缺位的時段密切相關。一般來說,越接近兒童成年,其傷害的程度越小。

單親家庭的孩子,需要注意哪些心理問題

單親家庭的孩子易於產生哪些心理問題

瞭解了上述基本原理,也許單親的父母們更關心如何儘量減少單親的事實對孩子的傷害,以及單親家庭的孩子易於產生哪些心理問題。

先從心理發展機制談談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現哪些心理問題。依據深度心理學觀點,父母一方的離去,無論是離異還是因車禍、病故等災難性意外事件,都有可能讓孩子體會到重大喪失感。

單親家庭的孩子,需要注意哪些心理問題

兒童年齡越小,父母的陪伴對其心理發展的意義越大。通俗形象的說法如:“爸爸和媽媽如同天和地”,是有其道理的!當兒童的認知等心智慧力還沒有足夠成熟時,至親的亡故,雙親間矛盾激化、反目成仇以致離婚,這些令人傷感的創傷,如果沒有經過足夠的疏導、哀悼,在他(她)們的內心可能會被想象成是因為自己的過錯導致的:因為自己不夠乖巧、優秀,因為偶爾不可避免的朝向父母的惡意,因為自己無能拯救和挽留等等。

所以,在憤恨離去的親人拋棄自己的同時,兒童會有潛在的自責、內疚,進而導致自卑、退縮和自我封閉等傾向。有時為了防禦這些糟糕的感受,也可能反向表現得格外的外向、熱情,但其內心深處的自我體驗本質上卻是一樣的。

單親家庭的孩子,需要注意哪些心理問題

帶著這類難以覺察的深層體驗,這些孩子成年後會有一些什麼樣的人格特點,可能存在哪些隱形、顯性的情緒、行為及社會適應障礙也就可想而知了——缺乏安全感,焦慮、抑鬱、情緒動盪,強迫性情感渴求;悲觀,不自信,自我價值感低;人際疏離,不合群、親密關係恐懼;工作、學習低效,注意力分散,急迫尋求肯定、畏首畏尾,害怕開創;有些學齡兒童會叛逆,誇大、撒謊、盜竊、性倒錯、網癮,拒絕上學,睡眠障礙及其他身心症狀;嚴重的還會缺乏生命激情,無價值無意義感,自傷自殺等等。

雖然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內心情感極其細膩而豐富,對環境的感受力極強,對親密關係和社會融入也非常渴望,但因其自尊極度脆弱,易受傷害,也難以習得較好的人際交往技能,無法在現實社會中得心應手,處處受挫,所以,為了保護自己不至於崩潰,往往會從現實中退縮,對紛繁的世界不勝其擾,敬而遠之。

單親家庭的孩子,需要注意哪些心理問題

無須仔細剖析各種千變萬化的具體症狀與內在深層體驗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絡,因為症狀作為病理性心理結構的表達雖有一定的因果規律,但其具體形態特徵的呈現,常常有很大的偶然性。

所以,大家知道單親家庭孩子的諸多心理困擾可能與養育環境(父母的病態人格)及父母缺位有關即可。

單親家庭的孩子,需要注意哪些心理問題

怎樣儘量幫助

單親家庭的孩子心理健康成長

也許以上闡述會讓單親家長很焦慮:如何才能保護孩子遠離此類內心困擾呢?

既然直接對孩子造成衝擊的是創傷性的單親事件的發生,因而儘可能地減輕其創傷性影響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當然還得區分不同的具體情形(意外亡故、父母離異)帶來的微妙差別,不同的危機,應對方式、方法自然會不一樣。此處難以極盡其詳,只能給出如下一些方向性、原則性的建議:

首先,儘可能真實地告知而不隱瞞。

對於客體、客體愛的喪失,兒童的心靈有極其敏銳的覺察力(常常超過成人),即便是在還不會說話的前語言期(或者說越早期越對養育環境的變化越敏感)也會如此。

很多單親家長常誤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無法理解這些事件,或者擔心孩子承受不了打擊而選擇敷衍和隱瞞。實則不僅瞞不過去,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誤解。

單親家庭的孩子,需要注意哪些心理問題

孩子常會順從和配合大人,彷徨與鬱悶中他們可能會猜測、想象:大人承受不了才諱莫如深;不可告人、不能言說或許是因為羞於啟齒;不能坦誠相告是因為自己不可信等等。

於是,帶著這些狐疑,不忍心也不敢添亂的孩子會將各種想法及相關情緒壓抑、封存至內心深處,努力表現得懂事、乖巧。於是,表面上一切看上去安好,其實孩子的內心很難受,很惶恐。而且這些記憶、體驗會一直存在潛意識裡,也許會在未來某一天爆發,或者悄悄發展出各種症狀,造成莫名的困擾。

因而以真誠、信任、開放的心態,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與之溝通商討,相互支援,幫助紓解,共同面對艱難的處境應更為適宜。

其次,要接納和容許孩子的負面情緒。

至親的喪失無論對大人還是孩子,都會帶來很複雜的負性情感體驗——憤怒、委屈、悲傷、孤立、無奈、絕望、自責等等。

如果這些能被允許表達,被接納、理解、支援,則孩子會知道:面對困難,糟糕的感受是人的自然反應,不需要藏著掖著,表達是自己的正當權利,因而不需要過多的壓抑和控制。

單親家庭的孩子,需要注意哪些心理問題

這不僅利於孩子透過哀悼過程儘快走出喪失的陰影,也健全了孩子的人格,豐富了他(她)們的情感體驗,讓他們能更好地接納自己,更好地面對未來人生路上的坎坷、曲折。無論多糟糕,當被看見和允許時,孩子才不會感覺孤獨,所以,單親的家長得盡力充當好的容器。

再次,要善意、公正地對待離開的一方。

被另一半遺棄,不可避免會激起強烈的情感反應,無論對方是主動還是被動,有意還是無意。單親家長在接納自己的脆弱,逐漸走出情緒、情感低谷的過程中,要儘量對離去的伴侶及相關事件保有公正、善意之心,不惡意攻擊。

離異或喪偶常會讓留下(倖存)的一方有被拋棄的感受,恨恨不已,怨天尤人,不時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天無眼,謾罵、詛咒對方“十惡不赦”等等。

單親家庭的孩子,需要注意哪些心理問題

這很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混亂、崩塌的感受,造成他(她)們內心的撕裂。

相較於大人,孩子的心理結構還不夠健全、穩固,更需要情感上的依靠,家長內心堅強,孩子才不容易崩潰;

父母影像關係和諧是孩子內在世界和諧的基礎,內在自洽、自足,孩子才能全力向外進取,情緒、情感常常是無法以毅力、道德、理性來衡量和要求的!

以離異為例,合理的建議是單親家長可以跟孩子表達:是因為父母之間的關係出了問題,所以沒辦法再在一起;但爸爸和媽媽永遠都是愛你的!

最後,要信任孩子,

也要相信自己可以一身二任。

生命有頑強的一面,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心理康復能力,如小草努力朝向陽光向上生長。單親獨立撫養,也可以培養出健康、快樂的孩子。父母的功能並非機械地取決於生物學角色。

單親家庭的孩子,需要注意哪些心理問題

榮格說,我們每個人人性中都會有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的原型。科胡特強調的母親的鏡映、父親的支撐功能也只是抽象的描述,爸爸可以溫馨關愛,媽媽也可以堅強有力。人格成熟的家長,無論性別,常常剛柔相濟,靈動而彈性,樂觀而進取,可以充分享受生命的激情,對生活、工作等現實事務充滿熱情和動力。

面對人生的苦難,在真實地展露自己的脆弱而不崩潰,在奮力走過坎坷,走出陰霾的基礎上,單親家長的這些良好品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會被孩子有意無意地模仿、內化,從而發展出健康的心理組織和結構,過上屬於他們自己的幸福人生。

單親家庭的孩子,需要注意哪些心理問題

當然,面對人生困苦,能做到完美是不可能的,有個依循方向我們可以朝之努力,也要相信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他們也會有很堅強的生命力,面對不幸,會有天然的自愈力,有了您的支援,他(她)們也會磨礪出更堅強的意志!

補充一句,“父母是什麼樣的人比怎麼做更重要”!所以,作為單親家長,自我成長,自我修煉,需要或者合適的時候能透過專業途徑尋求幫助,或許能更好地幫到孩子,也幫到您的家庭!

單親家庭的孩子,需要注意哪些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