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自律的孩子不是天生的,在於父母的後天培養

由 小北老師 發表于 影視2023-01-31
簡介父母越早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他們的未來才會走得更穩

一不小心逗樂你繪本讀後感怎麼寫

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未來,每個成功的教育案例背後,都離不開的父母的發力。

對大多數的孩子來說,自律是個稀缺貨。

自律的孩子不是天生的,在於父母的後天培養

他們常常是朝三暮四,想到什麼做什麼,沒有計劃性,不能有始有終。但優秀和不優秀的孩子之間的差距,恰恰是自律。

因為自律的孩子,遲早是優秀的。

一開始,孩子也堅持不下來,但是媽媽每天提醒他、監督他,他就慢慢養成了習慣。

以前孩子也特別喜歡看電視,媽媽就自己拿著書看,給孩子做榜樣。

後來在家庭氛圍的影響下,孩子慢慢就愛上了看書,一年級以後家裡電視就沒開過。

每天中午回來,孩子就窩在沙發上自己閱讀,有時候看哭了,有時候看笑了。

他還會拿著書本追著媽媽說:“這本書特別好看,媽媽你也看看呀。”

心理學家塞德茲說:

“人如陶瓷,小時候會形成一生的雛形。”

自律的孩子不是天生的,在於父母的後天培養

每一個孩子生來都是貪圖享樂、追求安逸的,尤其是在學習過程中,孩子習慣畏難、總想放棄,但父母決不能聽之任之。

自律的孩子不是天生的,而在於父母后天的培養。

自律的孩子不是天生的,在於父母的後天培養

1. 孩子能力範圍內的事不管

“雙減”落地,學科類培訓機構大幅減少。

原本孩子在學校有老師管著,下課在培訓班有輔導老師帶著學習,回到家還有父母的監督,現在孩子自主的時間更多了。

如果孩子的獨立性不強,不會合理安排規劃自己的課餘時間,那麼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因此,那些有遠見的父母,早早就開始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了。

有人曾說:

“當父母為孩子做太多時,孩子就不會為自己做太多。”

看不得孩子受任何苦,只要孩子遇到一點點困難,就馬上衝上前去幫他們解決得明明白白,看似是愛孩子,其實是剝奪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力。

擁抱太緊的愛,很多時候是一種隱秘的傷害。

每個孩子都有自我成長的權利,他的人生應該自己走,父母不能代替。

父母越早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他們的未來才會走得更穩。

自律的孩子不是天生的,在於父母的後天培養

2. 孩子能承受的困難不管

一項研究表明,孩子能否成功解決自身遇到的困難,更多地取決於他的經歷而非聰明程度。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年齡小,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於是開始大包大攬,替孩子做決定,幫助他們排除一切障礙。

然而這種做法是在剝奪孩子的鍛鍊機會,久而久之,孩子面對困難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隨之退化。

孩子成長路上難免磕磕碰碰,但成長恰恰發生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

就像鄧亞萍在談到自己的育兒經時說,“並非所有的壓力都可以躲避,困難和挑戰是我們必須要去面對的,如果躲著不解決,問題永遠還在那裡。”

讓孩子直面困難,就像是在身體上埋下一顆種子,當未來他們遇到困難時,先想到的不是去回頭看看爸爸媽媽,而是自己去想辦法解決。

鼓勵孩子自己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在難題上多動腦思考,家長不要過多插手幫助,否則孩子容易形成依賴心理。

自律的孩子不是天生的,在於父母的後天培養

熱播劇《小捨得》中,有一幕場景讓人窒息:嚴子悠饒有興致地研究地上的昆蟲,內心充滿了對成為生物學家的憧憬,母親田雨嵐卻惡狠狠地警告他:“你別盡浪費時間在那些沒用的事情上!”

田雨嵐對兒子,不可謂不盡心,可子悠的努力,都是在她360度無死角的監督下,從來沒有過“自律”,全是“他律”。

與其把焦點放在虛假的“自律”上,不如引導孩子發現,他當下做的事情的意義是什麼。

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找到真正熱愛的事情,並鼓勵孩子既要有“夢”,更要敢“想”,把遙不可及的夢想,化作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

夢想,或者是野心才是一個孩子不斷向上的源動力,更是自律的最大“內驅力”。

如何培養真正的“自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制定容易實現的短期目標與計劃

自律的孩子不是天生的,在於父母的後天培養

過高的要求,別說是孩子了,就算是大人,也會因為“夠不著”而失去信心。

但如果把宏偉的夢想,分解成容易實現的小目標,制定出短期的計劃,就很容易嚐到成功的甜頭。

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也是如此。每天,只要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一點點,不管是考試進步了5分,還是做出了一道奧數難題,抑或是學會了一項生活技能,大腦都會發出讚賞的訊號。

父母再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會讓孩子更加自信。

對自我價值的認可,也會讓孩子的自律性更強,養成持續努力的習慣。

自律的孩子不是天生的,在於父母的後天培養

人生需要彼此成就,北辰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更多教育知識、教育心理、升學政策,請關注『北辰教育』公眾號哦!我們會持續為大家更新最新教育熱點!

讓我們一起學習交流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