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劃羊皮筏子的人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劃羊皮筏子的人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由 皇驚龍 發表于 影視2021-05-30
簡介蘭州羊皮筏子,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二月,據守蘭州的陝西提督王輔臣判亂,西寧總兵官王進寶奉命討伐時,曾在張家河灣拆民房,以木料結革囊夜渡黃河,大破新城和皋蘭龍尾山

劃羊皮筏子的人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在中國北部有中國第二長河——黃河,也被稱為母親河。如今在如今隨著遊艇船舶在黃河上也是有一片風景,但在以前人們有個羊皮筏子的水上交通工具。

羊皮筏子科普

當然其製作羊皮筏是用羊牛皮扎製成的筏子。古代勞動人民“縫革為囊”,充入空氣,泅渡用。唐代以前,這種工具被稱為“革囊”,到了宋代,皮囊是宰殺牛、羊後掏空內臟的完整皮張,不再是縫合而成,故改名為“渾脫”。渾做“全”解,脫即剝皮。人們最初是用單個的革囊或渾脫泅渡,後來為了安全和增大載重量,而將若干個渾脫相拼,上架木排,再綁以小繩,成為一個整體,即“皮筏”。需要很高的宰剝技巧,從羊頸部開口,慢慢地將整張皮囫圇個兒褪下來,不能劃破一點毛皮。將羊皮脫毛後,吹氣使皮胎膨脹,再灌入少量清油、食鹽和水,然後把皮胎的頭尾和四肢紮緊,經過晾曬的皮胎顏色黃褐透明,看上去像個鼓鼓的圓筒。民間有殺它一隻羊,剝它一張皮,吹它一口氣,曬它一個月,抹它一身油即可。用麻繩將堅硬的水曲柳木條捆一個方形的木框子,大約與4根較粗的柳木和60跟較小的柳木進行捆紮,再將皮囊(及單隻皮筏)以4,5,4的排列形式紮在上面,羊皮筏子就製成了。羊皮筏子體積小而輕,吃水淺,十分適宜在黃河航行,而且所有的部件都能拆開,而且重量很輕,便於攜帶,它便成了黃河上游的主要運輸工具。古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就是指皮筏破濁浪,過險灘的情景。

羊皮筏子科普

同時皮筏子歷史悠久。《水經注。葉榆水篇》載:“漢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王遣兵乘船(即皮筏)南下水。”《舊唐書。東女國傳》:“以牛皮為船以渡。”《宋史。王延德傳》:“以羊皮為囊,吹氣實之浮於水”。蘭州羊皮筏子,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二月,據守蘭州的陝西提督王輔臣判亂,西寧總兵官王進寶奉命討伐時,曾在張家河灣拆民房,以木料結革囊夜渡黃河,大破新城和皋蘭龍尾山;六月,王輔臣兵也造筏百餘,企圖渡河以逃,王進寶率軍沿河邀擊,迫使王輔臣兵投降。可見,至少在320多年前,蘭州就大量使用皮筏以渡了。

羊皮筏子科普

劃羊皮筏子的水手被稱為“筏子客”,他們都是有多年經驗、深諳水性的老“把式”。“筏子客”扛著筏子走到河邊小碼頭,將羊皮胎朝下放進水中,在木架子上鋪幾塊墊子,等乘客盤腿坐好了,他也坐下來開始划槳,筏子便離開碼頭,順水漂流。他說過去做“筏子客”非常危險,是在刀口浪尖上討營生,因此有很多講究,比如不能說“破”、“沉”、“碰”、“沒”、“斷”等不吉利的字,首次出行還要掛紅、放炮、焚香、祭奠河神。

羊皮筏子科普

從光緒年間至今世代沿襲,羊皮筏子連續不斷承載了幾十代人的勞動、生活、交通運輸的歷史使命,這是它的歷史價值;羊皮筏子造型美觀、獨特,很具觀賞性,已被製作成雕塑、工藝品等,這是它的藝術價值;它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研究地區文化發展的重要專案,這是它的文化價值;它是食品的衍生製品,不消耗資源能源,製作容易,操作簡單,無噪音、無汙染,所以它還具有經濟實用價值。如今羊皮筏雖然不如高速快艇方便,但經久耐用。一些人們沒有能力購買高速快艇,在沒有竹子的地方必須要使用船,所以還是會使用羊皮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