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從跨文化傳播視角看川菜走出去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攝影2023-01-26
簡介川菜文化傳播主體包括廚師、烹飪文化研究者、受眾(食客)、譯者、政府、川菜經營管理者等,他們出於什麼樣的動機傳播川菜文化

跨文化視角是什麼

《漢書·酈食其傳》有載:“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 在5000多年的生產實踐活動中,各族人民不僅“以食為天”,開發出了豐富的食材、烹飪方法等,還逐漸積累了深厚而又多彩的飲食文化,包括美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餐桌禮儀文化等。在歷史的長河中,中華飲食文化受到地域、民族、朝代、科技、經濟、政治等多重因素影響,逐漸分化,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例如,當今著名的八大菜系,即魯菜(山東)、川菜(四川)、粵菜(廣東)、蘇菜(江蘇)、閩菜(福建)、浙菜(浙江)、湘菜(湖南)、徽菜(徽州),還有一些特色菜系如東北菜,本幫菜、客家菜等。無論哪種菜系的形成,都離不開當地的物產、氣候、習俗、歷史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菜品不僅僅是美味的食物,更是負載豐富文化的介質,是飲食文化傳播的重要一環。

川菜形成於清代中期,成名於清末,久負盛名。近些年,四川成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美食之都”,這就證明了“川菜”在一定領域內的國際知名度和認可度。但是,想要繼續提升和擴充套件“川菜及川菜文化”的影響力,還需要在不同文化區域大力推廣川菜,從而帶動川菜文化的跨文化傳播。近年來,四川省政府致力於傳播川菜文化、打造川菜文化品牌,帶動四川餐飲文化走向國際,於2018年頒佈了《四川省促進川菜走出去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在“川菜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引領之下,誕生了諸多能夠傳播川菜文化的外宣渠道與翻譯,例如:《中國川菜》菜名翻譯、川菜博物館英文標示與資料、網路與自媒體上的官方英文宣傳影片或文字、相關企業英文宣傳影片或文字、抖音等短影片平臺上的網紅對川菜文化的宣傳等。川菜相關的英文外宣資料逐漸增加,宣傳渠道日益多樣化,因此川菜及其相關文化也逐步吸引了更多的海外受眾。

從跨文化傳播視角看川菜走出去

然而,有優質的菜品、合理的譯文、一定的媒介傳播就能良好地傳播川菜文化了嗎?良好的文化傳播效果需要哪些要素?誰是文化的傳播者?他們用什麼渠道傳播文化?他們將目標文化傳播給了誰?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可以藉助傳播學理論來窺得一些。

傳播學著名學者拉斯韋爾在其《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一書中提出5W傳播模式理論:傳播主體(Who)將傳播內容(says what)以何種傳播形式(in what channel)傳播至傳播客體(to whom)實現何種傳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此外,鑑於拉斯韋爾本人的政治學研究造詣與跨學科研究基礎,他還提出了大眾傳播的三種基本功能,即監視環境、協調社會、及文化傳承。 也就是說,“文化傳承”是傳播的基本功能之一。如何從5W各個層面入手,實現文化傳承與高效傳播?今天,我們就借用5W傳播模式理論框架來看一看川菜文化在跨文化傳播中的幾個著重點,以期瞭解飲食文化的跨文化傳播特點並探討相應促進措施。

在這5個經典傳播要素中,傳播內容正是聞名國內外的川菜及其文化;傳播形式則是多語種譯本(以英譯本為主)、多元化傳播途徑如網頁、APP、短影片、圖片、宣傳片等等;傳播客體可以說是一切川菜文化的潛在受眾群體;傳播效果需要另外四種要素的共同作用來體現。那麼,傳播主體是誰呢?他們為什麼要傳播相應文化?當前大環境下,傳播主體應如何高效地傳播目標文化呢?接下來,我們以川菜文化為例,逐一探討。

誰是文化傳播者?

說到川菜文化的傳播主體,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川菜大廚們或者研究烹飪技術及文化的專家學者們。畢竟,他們要麼做菜、要麼研究菜品,是直接參與川菜文化傳播的群體。但是,川菜文化的傳播主體還應該包括受眾、政府、川菜經營者、相關文化翻譯者等。

川菜文化的受眾,通俗的說就是食客。根據5W理論,川菜文化受眾(食客)首先是傳播客體,是文化傳播活動的接收者。但是,食客又不是單純的受眾,他們也是飲食文化的評價者、傳播者。食客們作為傳播客體,享受到了美味的菜餚,被川菜品質所吸引的同時,接收到了川菜文化訊息,瞭解川人的口味、習俗、歷史等,又受到了文化的觸動,極有可能給與川菜及文化積極的評價並主動將其分享給更多的潛在受眾。在這個過程中,受眾(食客)就從傳播客體轉變為了傳播主體,以輻射式傳播形式將川菜文化推廣出去。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受眾(食客)透過不斷的熟悉川菜品類、飲食習俗,可以深化其自身的價值觀,強化他們對於川菜內涵的理解和自豪感。最終,人人都是川菜文化的傳承人,傳播者。

為弘揚川菜文化,提升川菜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四川省人民政府於2018年3月21日印發了《四川省促進川菜走出去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檔案明確提出,各政府部門要加強組織保障,把推進川菜走出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貫徹落實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和時間節點;強化政策引領,省財政統籌現有相關專項資金,支援川菜走出去行動;發揮行業協會作用,進一步發揮餐飲行業商協會在推動川菜產業發展、加強行業自律、推進標準化建設、開展人才技能培訓、傳播川菜文化、拓展國內外市場等方面的作用,及時傳遞政策資訊,反映企業呼聲,成為聯絡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樑與紐帶。可見,在川菜文化的傳播過程中,政府也可以成為傳播主體,併發揮強有力的作用。

譯者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主體之一。在跨文化譯介過程中,譯者必須做到知己知彼,既要考慮如何最大化傳播文化資訊給受眾,又要關注目的文化受眾的接受度。尤其遇到中國特色傳統文化在對應的目的文化中無法找出對應,甚至出現文化衝突的現象時,譯者的傳播主體作用就會凸顯。例如川菜“東坡肘子”的翻譯,譯者需要慎重考慮採取哪種翻譯策略能夠避免文化流失或者文化折扣現象,此時,譯者就是文化傳播主體。

從跨文化傳播視角看川菜走出去

川菜文化傳播主體包括廚師、烹飪文化研究者、受眾(食客)、譯者、政府、川菜經營管理者等,他們出於什麼樣的動機傳播川菜文化?他們能從中得到什麼呢?這就要從傳播主體的不同背景開始分析了。首先,廚師做菜,自然熟悉川菜菜品的烹飪方法,對於川菜文化也絕不陌生。他們將傳統、地道的川菜呈現給受眾(食客)時,已經將自己所喜愛的部分的川菜文化附在菜品中。食客從菜品的色、香、味,食材、烹飪方式,菜名等等方面可以接收由廚師傳遞出來的文化資訊。廚師參與川菜文化傳播的動機,從表面看,是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認可和推廣,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帶來益處;從深層次看,是希望獲得價值觀認同。

烹飪文化研究者致力於烹飪技術與文化研究,是為了傳承傳統飲食文化並推動相應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因此,他們參與文化傳播的動機是學術的,有著深遠意義的。

受眾(食客)從傳播客體轉變為傳播主體,則需要內在、外在驅動力的作用。從內在動機角度而言,無論是本土文化受眾(食客)還是跨文化受眾(食客),川菜文化從味蕾到價值觀認同都能夠調動起他們的興趣,讓他們為之所動。從外在動機角度而言,主動傳播自己喜愛的川菜文化,能夠增加個人文化自豪感,提升個人在交際圈內的形象,還能夠藉此博得更多的關注,從而擴大個人影響力,甚至收穫精神物質雙料回饋。對於他們來說,從傳播客體到傳播主體的角色轉換帶來的只有利沒有弊。

政府作為傳播主體,既可以推動文化傳播程序,又能夠保障傳播效果。政府傳播文化的動機則更為明顯。四川省人民政府大力推動川菜文化走出去方案,號召各級政府機構與行業協會全力配合,貫徹執行本方案,目標就是帶動四川省的經濟文化發展,使四川省能夠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

簡而言之,傳播主體因其不同的背景和動機主動參與文化傳播時,他們的身份不是一成不變的,傳播行為也是多樣化的,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作用,那就是促進文化傳播程序。

傳播者如何傳播文化?

傳播者參與文化傳播活動時,可以選取多樣化的傳播方式和渠道來保障最終的傳播效果。自媒體網路時代的到來,給文化傳播活動帶來了新的契機。傳播者們可根據自身動機、背景、需求選擇不同的傳播渠道。

川菜文化在國內外都經過了改造創新的歷程。現在國際化傳播情境下自適應改造是可行路徑,也是經過歷史驗證的有效措施。川菜文化的跨文化傳播之路想要走的長久就必須相容幷包,守正創新。正如當年中華老字號打入美國市場時,為了能夠不失川味特色又能吸引大量美國本土客戶,選擇突破傳統,留住川菜的“魂”,呈現美國本土客戶熟悉的“形”。當時的Panda Express正是堅持了傳承與創新,將“中國傳統、美國風味”作為經營理念,才打開了美國市場,將川菜文化順利傳播到了當地,讓更多異域文化受眾瞭解了川菜文化,並且口口相傳,美名遠揚。現在的網路傳播如此發達,川菜文化傳播者想要高效地傳播川菜文化,除了堅持傳承文化精髓,不斷進行創新,還需要提高推廣川菜的跨文化意識,利用更廣闊的平臺。

川菜廚師想要推廣川菜文化,必須先提高自身對川菜文化的自豪感和跨文化推廣意識,下意識將川菜文化融入到每一道菜品中。在日常的烹飪實踐中,堅守川菜文化的根,嘗試根據受眾(食客)所在區域的飲食習慣進行適度地創新。而川菜館的經營管理者作為傳播主體另外一個群體,將川菜文化融入到選單中,在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強化川菜文化輸出,例如樹立品牌、裝修加入文化元素、監管菜品質量和選單翻譯等。

烹飪文化研究專家們則需要立理論於不斷的實踐之中。一方面,他們需要整理川菜文化品類,烹飪技術、輔料等相關資訊,並確認這些資訊有合理、規範的多語言譯本,便於後續實現高效、優質的跨文化傳播。另一方面,他們需要探討更加多元化的傳播渠道。透過分析受眾和其原有飲食文化特徵,研究如何對川菜進行改良創新、利用哪種傳播媒介能夠實現最好的文化傳播效果。目前的川菜文化跨文化傳播渠道有網站、宣傳片、短影片、微信公眾號等,看起來形式較為豐富,但實際的宣傳效果不佳,原因包括跨文化傳播意識欠缺、譯文質量參差不齊、監管不到位、文化流失等。

在川菜文化跨文化傳播時,譯者作為傳播者首先應該遵循已有的規範如《中文選單英文譯法》、《中國川菜》中英對照版、《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等,將規範化的翻譯內容作為文化傳播內容的基本質量保障。譯者在翻譯菜品名稱、川菜文化典故、烹飪技法等負載川菜文化資訊的語言材料時,也需要提高跨文化傳播意識,發揮主觀能動性,採取恰當的、規範的翻譯模式,儘可能實現文化傳播效果最大化。因為翻譯活動說到底也是一種跨文化傳播活動,不是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的直接轉換,而是將一種文化順利引入另一種文化。譯者作為傳播主體,需要掌握兩種語言文化,做好譯介,從而為兩種文化的跨文化交流架起堅固的橋樑。

受眾(食客)需要根據自身的優勢和所處的交際環境,選擇傳播效力最高、能讓其自身及其他潛在受眾受益最多的文化傳播渠道。例如,當一名來自美國的川菜食客享用到喜愛的菜品,感受到相應菜品帶來的文化內涵之後,想要將這些感觸和收穫分享給周圍的人,並進行二次傳播,他可能會選擇將相關圖文發在微博、YouTube、Twitter等平臺上面。如此一來,網路傳播就開始發酵,相關的川菜文化就走上了跨文化傳播之旅。更有一些受眾(食客)可能會選擇深入瞭解某些菜品及相應文化。這時,川菜文化宣傳的官網等含有多語言推薦資訊的網路資源將會成為他們學習的平臺,成為傳播川菜文化的關鍵媒介。如果受眾(食客)能將美食、習俗、價值觀有效融合,再輸出在較為流行的網路平臺上,例如TikTok, 快手,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等,那麼川菜文化的跨文化傳播效果一定是值得期待的。

政府是文化傳播的助推器,也是後勤保障部。因為政府可以透過制定傾向性政策、規章制度,提供平臺等方式協助文化傳播。在政府相應政策的鼓勵引導下,各個部門機構協同作用,為川菜文化傳播開山引路。同時,相關職能機構要做好網路平臺文化傳播的質量監管,避免劣質的文化傳播行為或惡意的文化打擊現象。

綜上,拉斯韋爾認為大眾傳播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文化傳承。我們要講好中國故事,構建國家形象,就需要做好文化的傳承與傳播。飲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川菜作為八大菜系之一,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特點能夠反映出文化傳播的特質。傳播文化必須先要搞清楚傳播主體、傳播動機、傳播方式。只有在具體的傳播動機的驅動下,傳播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選擇優質的傳播材料、高效的傳播方式,才能將文化傳播活動順利進行下去,最終實現較好的傳播效果。

特邀作者:蒲婷,四川傳媒學院教師,從事英語教學與跨文化傳播研究

責編: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