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王漢鋒等:三季度公募整體倉位略降

由 中新經緯 發表于 攝影2023-01-30
簡介總體而言,近期市場回撥引發公募持股規模下降,整體倉位略有下降後仍不低,熱門賽道的持倉集中度下降,而政策潛在支援且前期倉位不高的領域倉位有所上升,公募持倉擁擠度相比二季度有所改善

c0.2 0.5是多少度

中新經緯11月2日電 題:三季度公募整體倉位略降

作者 王漢鋒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策略分析師、董事總經理

李求索 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師、董事總經理

黃凱松 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師

魏冬 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師

2022年三季度,市場受內外因素影響調整幅度較大,公募基金持股規模下降,股票資產從二季度6。6萬億元降至5。8萬億元,但整體倉位降幅相對較小,主動偏股型基金倉位由二季度的87。5%降至86。4%,同時港股配置比例也有所下降。

從公募基金重倉股配置特徵來看,持股集中度降低,成長倉位分化。主要表現出下五方面特徵。

一是龍頭公司持股集中度下降。主動偏股型基金重倉前100公司重倉市值佔比由二季度63。2%降至59。7%,重倉前20市值佔比由33。6%降至31%。其中寧德時代、隆基綠能重倉市值下降超200億元,藥明康德、華友鈷業、東方財富和貴州茅臺也降逾100億元;陽光電源重倉市值上升較多;港股美團、騰訊減倉較多,越秀地產加倉較多。

二是主機板、北交所倉位回落,科創板、創業板加倉。主機板三季度倉位回落,重倉倉位由上季度的73%降低至70。7%。科創板三季度倉位提升,重倉倉位由上季度的5。7%升至7。9%;創業板倉位小幅略升,重倉倉位由上季度的21。2%升至21。5%;北交所三季度持倉小幅略降,重倉倉位約0。13%。

三是三季度主動偏股型基金管理人加倉機械、計算機和房地產等受益政策潛在支援領域,減倉基礎化工和醫藥。前期公募倉位集中增配熱門賽道的現象有所變化,部分前期低配行業的倉位上升。受國際地緣風險升溫等因素影響,產業鏈安全相關主題受到較多關注,機械板塊獲得加倉1。1個百分點(其中軍工貢獻了0。9個百分點),計算機以及煤炭分獲加倉0。6、0。4個百分點;穩地產政策持續加碼背景下,低估值的房地產板塊獲加倉約0。5個百分點;部分消費板塊如家用電器、食品飲料和航空機場行業分獲加倉約0。4、0。3和0。2個百分點。減倉行業方面,電氣裝置倉位下降0。4個百分點,光伏產業鏈倉位繼續上升抵消鋰電池板塊倉位的下降,新能源車產業鏈鏈相關的行業倉位普遍下降,基礎化工持倉下降最多逾1。2個百分點,有色金屬也下降0。3個百分點;醫藥生物持倉三季度繼續下降約1。2個百分點,整體倉位水平已降至近5年最低的水平。

四是熱門賽道方面,新能源車產業鏈倉位大幅下降,軍工、光伏風電有所加倉。我們梳理了半導體、創新藥(主要是CXO)、新能源汽車鏈、光伏風電、軍工、消費電子和酒類等熱門賽道,覆蓋約400家上市公司,公募重倉持股比例由上季度的55。5%降至51。9%。其中軍工、光伏風電、酒類和半導體分別上升0。9/0。6/0。4/0。2個百分點;新能源車產業鏈倉位下降3。8個百分點,創新藥和消費電子賽道倉位也小幅下降1。6/0。3個百分點。

五是專精特新主題倉位略升。我們對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的上市公司統計,公募持倉由二季度的3。4%略升至3。8%,碳中和、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數字經濟主題持倉均有所下降。

總體而言,近期市場回撥引發公募持股規模下降,整體倉位略有下降後仍不低,熱門賽道的持倉集中度下降,而政策潛在支援且前期倉位不高的領域倉位有所上升,公募持倉擁擠度相比二季度有所改善。近期調整後的A股市場情緒和估值指標已經接近歷史較低位,已具備部分偏底部特徵,市場轉機需要關注後續主要矛盾緩解及更多潛在的催化劑,即前期的政策發力向實體經濟傳導能否更加順暢,尤是國內的房地產和消費等領域的政策支援對於主要矛盾的改善成效仍能否體現、海外緊縮和地緣風險的影響出現明顯緩解等。

我們認為,中期來看,國內需潛力大、當前政策約束相對少、改革與挖潛空間足,只要政策及時適度發力,從6—12個月的角度來看,市場機遇大於風險。配置上,政策支援領域可能有相對錶現,成長板塊仍須等待時機。(中新經緯APP)

王漢鋒 SAC 執證編號:S0080513080002 SFC CE Ref:AND454

李求索 SAC 執證編號:S0080513070004 SFC CE Ref:BDO991

黃凱松 SAC 執證編號:S0080521070010 SFC CE Ref:BRQ876

魏冬 SAC 執證編號:S0080121070287 SFC CE Ref:BSV154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中新經緯(jwview)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