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選擇伴侶,到底是不是終身大事?

由 識用 發表于 明星2021-05-06
簡介的確,從小到大我沒少聽父母、老一輩人說“婚姻是一輩子的大事” “女怕嫁錯郎”,所以一直有找錯伴侶毀終身的感覺,而周圍發生的故事也一再印證了這些說法

思小妞和誰結婚了

選擇伴侶,到底是不是終身大事?

選擇伴侶,到底是不是終身大事?

一個好伴侶對自己的影響能有多大?

講兩個我身邊的故事吧。

阿靜是我的鄰居,從小兩家家長熟識,我們一起長大,有過很多美好的回憶。她是那種特別開朗、積極的女生,確切地說甚至有一種過頭兒的積極。比如上學時,老師帶著近乎羞辱的語言當著全班批評她題目答錯了,一般的學生肯定會臉紅害臊甚至難過得落淚,阿靜的畫風完全不同。她會當著全班同學和老師的面說“下次我會更細心一些”,然後附送一個大大的微笑。那畫面像極了日本青春篇裡元氣爆棚的少女。

後來我去了外地上大學、工作、定居,和她斷了聯絡。聽說阿靜在本地讀完大學後留在了老家,嫁給了高中同班同學磊。磊成績不好,只讀了大專,畢業後家裡託關係進了一個國企做技術員。阿靜的父母一直反對這門婚事,磊是一個沒什麼上進心,平時下班就喜歡和一群朋友喝酒吹牛,對未來也沒太多想法,賺兩百就花兩百的人。把女兒交給這樣的男人,父母不願意也能理解。無奈阿靜一往情深,父母拗不過也只能隨她。

再見阿靜時已是“兒女忽成行”的年紀。

休假回老家,我去蛋糕店拿給爸爸過生日訂好的蛋糕,與阿靜偶遇。她的變化讓我震驚。30出頭的阿靜,因為身材變形和眼角的皺紋,看上去已然是大媽氣質。

選擇伴侶,到底是不是終身大事?

發小許久不見,自然有很多話要聊,可是三句話都離不開她對自己老公的抱怨和這段婚姻的不幸。磊喝醉酒打了領導親戚被開除,工作一直不穩定,家裡的經濟和照顧孩子的重擔幾乎都是阿靜一人在扛。過去磊會對阿靜說很多甜言蜜語,現在說得最多的話就是“別忘了下班回來給我帶兩瓶啤酒”。

“不是沒想過離婚。”阿靜說,“可是老公除了不上進、好吃懶做一些也沒什麼惡習,又不像別的家庭出軌、找小三,實在過不下去了。況且女兒才4歲,沒了爹日子更不好過,家裡總不能沒個男人。”

這實在讓人感嘆,一個受過本科教育、30出頭的女性,也能把奶奶、母親那一輩常說的話說得如此熟練、自然。

“唉,我這輩子就這樣了,為了女兒湊合著過吧。”這是阿靜的無奈之語。

選擇伴侶,到底是不是終身大事?

另一個故事是關於我大學同學輝的

輝從小學習成績不好,初中畢業一直四處晃悠,沒個正經工作。家裡比他小的弟弟、妹妹都獨立、結婚生子了,只有他還是處在工作、感情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狀態。在35歲時他遇到了敏——一個來自農村,沒受過太多教育,在商場做服裝營業員的女孩。

輝和敏倆人一見鍾情,但輝全家都不同意這樁婚事,雖然自己的兒子沒啥出息,但也不能找個農村人吧。最後,經過一年多的分分合合、吵吵鬧鬧,二人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雖然並沒有得到父母的祝福。

敏有服裝銷售的經驗,一直想自己租個攤位單幹,所以就拿出自己的積蓄和向親戚朋友借來的錢總共5萬元做起了小老闆。她負責售賣,輝負責每天去批發市場拿貨和淘寶線上售賣,雖然辛苦,但夫妻二人齊心合力生意很不錯。

沒結婚前的輝經常拿著公文包假裝去上班,實則四處閒逛,眼高手低瞧不上很多工作,每天兜裡的錢不超過20元;結婚後的他踏踏實實和老婆過日子、賺錢、攢錢,3年就付了新房的首付,有了自己的小窩。輝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娶了敏真是我的福氣”。

這兩個故事就發生在我身邊,它們似乎不約而同地驗證著一件事:

人生伴侶的選擇茲事體大。

選擇伴侶,到底是不是終身大事?

的確,從小到大我沒少聽父母、老一輩人說“婚姻是一輩子的大事” “女怕嫁錯郎”,所以一直有找錯伴侶毀終身的感覺,而周圍發生的故事也一再印證了這些說法。

因為結識好的伴侶而擁有一段美好的婚姻關係的確對人生意義重大。

美國維克森林大學的社會學專家及研究員羅賓·西蒙說:“就是當我們生病的時候,已婚人士都比未婚人士恢復得快些。”

如果我們把婚姻看作一個經濟共同體,而各自的伴侶就是新建立的家庭的合夥人。雙方從此在各個意義上都被捆綁在了一起,“家庭”這個公司能否發展壯大、讓自己受益,幾乎有賴於相互選擇的合夥人是否優秀。

所以說選擇人生伴侶是終身大事一點也不為過。可時代畢竟不同了,是“大事”沒錯,但加上“

終身

”二字有點言過其實。

選擇伴侶,到底是不是終身大事?

過去人的壽命有多長?50歲就算是長壽了,找個伴侶就算不滿意,也是新三年舊三年、吵吵鬧鬧又三年,一輩子突然就到頭了。而現在,我們的壽命基本上在八九十歲,就算你30歲結婚,你“終身”的年限也從過去的20年變成了五六十年,遇到一個不合拍的伴侶,還真是不好將就。

而對於“害怕嫁錯郎”的女性而言,過去是沒男人真活不了,現在完全不同了。

今天,因為隨著女性經濟獨立、社會地位的提高,過去基於社會背景所產出的依附與被依附的關係已經有很大改善。很多女性已經不需要透過婚姻這種合夥協議來找一個男人讓自己依靠,她們可以養活自己、家人和孩子。過去所謂的“終身大事”帶著“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意義,現在因為女性經濟和意識的獨立則不再需要。因此曾經的“終身大事”,在現代社會里有了更多重新選擇的機會和權利。

選擇伴侶,到底是不是終身大事?

我們要承認的是,伴侶選不好的確會對自己有很大傷害,有些影響甚至是一輩子的,

但也真的沒必要把選到差伴侶和“誤終身”畫上等號,因為我們的“終身大事”其實有很多,不該只侷限在選擇伴侶、結婚上。

比如:

“終身大事一”:讓自己儘可能多地處於一種好的狀態。

我是這樣定義好狀態的:保持生活上揚的趨勢。無論是物質的充盈,還是在遭遇困難和問題時揣著一顆積極的心,我們應該讓自己的生活少一些頹喪,只有螺旋式上升的生活是有意義的。

“終身大事二”:好好工作、努力賺錢。

過去我們之所以把選擇伴侶看作終身大事,很大程度上和安全感這件事有關。男方覺得沒有女方照顧家庭和自己是不安全的,女方覺得沒有男方賺錢養家餬口是不安全的。

其實,安全感自己給最靠譜,而最顯而易見的安全感是物質上的不貧瘠,所以當你沒有更好的辦法讓自己“安心”時,不妨用好好工作、多多賺錢來換取安全感吧。

“終身大事三”:多保持一些理性。

“跟著感覺走”是一件美好卻危險的事。不是說感性就一定不好,但只會“感情用事”的人是幼稚的,容易讓生活處於亂如麻的狀態,除非他已經毫無理性意識不到這一點。選擇或做決定,最好的狀態是先用理性思考一番,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再決定是要理性對待還是跟著感覺走。有了理性打底的“跟著感覺走”,會減少自己後悔和犯錯的機率。

“終身大事四”:最美的感情不是隻有愛情,還應對親人和朋友也多些關愛和照顧。

不知道“重色輕友”是不是隻發生在人類身上。陷入美妙甜蜜的愛情沒有錯,但一直“沉淪”是有問題的。人是群居動物,而愛情的容納範圍只有兩個人,愛情會給你帶來甜蜜,但同時也會對你有所禁錮。所以,任何時候都多留一些空間和時間給親情、友情,至少要比你認為的再多留20%。

選擇伴侶,到底是不是終身大事?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選不好伴侶不會造成致命傷害,當我們在進行選擇時,還是要有一些底線和標準來避免自己真的遇到不好的伴侶。

在我看來,下面6條是擇偶時應該慎重考慮的:

第一,不能有惡習。一些明顯的惡習不能有,比如家暴、出軌、好賭、酗酒;還有一些隱性的惡習也要當心,比如:過於虛榮、懶惰、消極負面,喜歡推卸責任、刻薄、損人利己等。

第二,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性。朝夕相對一生,如果沒有一些共同性真的很難持久。共同的方面可以是愛好、性格、習慣,或者不怎麼費力就能適應到一起的三觀(嚴絲合縫的三觀我也不太相信其存在)。

第三,懂得欣賞。一個人的優秀與美好除了自身努力之外,還需要有人能看到、懂得欣賞。如果在伴侶眼裡你平淡無奇,他看不到你的可取之處,這份感情就難以牢靠。

我很認同美劇《摩登家庭》裡的一句話:“

這就是婚姻的可笑之處,你愛上了一個卓越優秀的人,但隨著時間推移,卻只能看到對方的平凡。

”多真實也多可惜啊。

選擇伴侶,到底是不是終身大事?

第四,明白性生活的重要性。曾看過一個報道,說日本結婚5年以上的夫妻有60%幾乎不再有性生活。如果屬實,也真夠可怕。我始終相信,也許和諧的肉體未必有和諧的靈魂,但一段和諧的關係一定是靈與肉的組合。

第五,經濟、學識、閱歷方面的差異不要過大。以前覺得真愛無敵,門當戶對什麼的都太勢利。長大後才明白,門當戶對的伴侶未必幸福,但不門當戶對的伴侶真的很難幸福。

相愛是一段長久的旅途,荷爾蒙帶來的激情褪去後,只有各方面——未必單指經濟——的匹配才能撐得起共同的生活。

第六,能有話說,也能安於沉默。

選擇伴侶,到底是不是終身大事?

尼采曾說過:“婚姻生活猶如長期的對話——當你要邁進婚姻生活時,一定要先這樣反問自己——你是否能和這位女子在白頭偕老時,仍能談笑風生?婚姻生活的其餘一切,都是短暫的,在一起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對話中度過。”可見,在一段關係中能聊得來有多重要。

“能夠聊得來”至少可以說明兩件事:在一些方面,雙方有共同感興趣的事情能夠交流;雙方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對彼此的熱情。

但好的伴侶不僅能聊得來,也能在該沉默的時候自在沉默。再好的關係也有需要獨處的時候,所以,當我沉默以對時,希望你能理解我並非冷落了這段關係,而是你能夠理解作為一個獨立體,我需要個人的空間。

不妨試著把選擇人生伴侶看作選擇去哪家餐館招待貴客,穿什麼衣服去見重要的人——慎重、思慮周詳,很重要,但又不決定全域性。

選擇伴侶,到底是不是終身大事?

- End -

奔走相告,贈書活動

選擇伴侶,到底是不是終身大事?

以上節選自《焦慮突圍:如何利用焦慮過好這一生》

作者: 思小妞

不敢生病、害怕養老、物價漲得比工資還快,食品、藥品質量堪憂,房價遠超自己的能力範圍……生活的壓力一個接著一個,內心總處於被焦慮不斷侵蝕的狀態。對生活充滿無力感,像是身體得了“焦慮病”。

其實,在這個浮躁的時代,焦慮不是病。每個正常人都有點焦慮,沒有焦慮反而不正常。因為焦慮是人們面臨危機時自然的情緒反應,它讓人提高警覺,並採取行動去避開危險和處理困難,最後度過難關。所以有焦慮氣質的人,都是能“看到更好可能”,而且“覺得自己能做好”的人。

曾為國內頂尖教育諮詢公司培訓師的思小妞將透過

《焦慮突圍:如何利用焦慮過好這一生》

這本書,告訴你如何透過規劃,逐步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感”。最終突破現有的人生困境。

就像美劇《逍遙法外》裡的那句臺詞:焦慮使我們心力交瘁,也使我們功成名就。

贈書活動:

轉發文章並留言,我們將在精選留言裡抽取3個人贈書!~ (文采表現突出的,集贊100+的,列入重點抽選名單!)

活動

時間:

發文後持續一週

選擇伴侶,到底是不是終身大事?

(噹噹:http://product。dangdang。com/2531064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