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沙漠中有一座“網紅”博物館(國家人文地理)

由 海外網 發表于 旅遊2023-02-05
簡介現今尼日境內依然有野生鱷魚棲息的溼地,比如位於尼亞美東南約150公里的“W”國家公園

國家博物館需要多少時間

沙漠中有一座“網紅”博物館(國家人文地理)

尼日手工藝品。尼日駐華大使館供圖

尼日是西非內陸國家,其國旗自上而下由橙、白、綠三色構成:橙色象徵著沙漠,白色意味著純潔,綠色代表美麗富饒的土地,也象徵博愛和希望。白色部分的中間還有一個橙色圓輪,代表著太陽。尼日位於撒哈拉大沙漠南部,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一,年平均氣溫高達30℃。

尼日得名於尼日河,這條西非第一大河流經尼日西南部,在尼日境內長達550公里。尼日首都尼亞美位於尼日河中游平原左岸。在當地哲爾馬語中,“尼亞美”的含義是“母親汲水的河岸”。傳說很久以前,一個名叫馬烏里的人來到如今尼亞美所在之地,受命在母親沿河岸取水之處搭建茅屋,於是就有了“尼亞美”這個地名。19世紀末,尼亞美還是一個小漁村,如今已成為尼日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位於尼亞美的尼日國家博物館是享譽非洲的著名博物館之一,也是外國遊客來到尼日“必打卡的網紅景點”之一。博物館隸屬尼日文化部,建於1958年,佔地24公頃,館藏豐富,展品近5000件,分別陳列在古生物學、史前學、植物學、人種學、礦業等展廳。尼日國家博物館內設有一座小型工藝村,手工藝人在這裡製造和出售具有非洲特色的銀、銅、木雕等工藝品,豐富了參觀者的文化體驗。同時,館內還有一家動物園,生活著河馬、鱷魚、鴕鳥等幾十種動物。在人們印象中,博物館的陳列物多為標本化石等靜物,以生龍活虎的非洲動物布展,呈現了尼日博物館的巧思。

尼日國家博物館收藏著許多具有重要意義的展品。館內有一座亭子,中央豎立著一棵枯木。這是一棵在尼日家喻戶曉的金合歡樹。原本,它生長在撒哈拉沙漠中一片被名為“特內雷”的沙海中,其根部深深扎入沙漠30米以下,樹齡180餘年。作為唯一一株在撒哈拉腹地頑強生存下來的古樹,它被尼日人視作茫茫沙漠中的里程碑和路標,為過往的駝隊和車輛指引方向,成為生命對沙漠抗爭和挑戰的象徵。不幸的是,1973年11月,它被汽車撞倒。尼日政府用卡車將殘存的樹幹運回尼日國家博物館,永久紀念這棵“特內雷之樹”。

尼日國家博物館還收藏著一件在尼日境內撒哈拉沙漠地區發掘的“超級鱷魚”化石。專家據其推斷,這隻巨鱷長12米,重8噸,相當於兩頭大象的重量,口中有100顆牙齒,生活在距今1。1億年的時代。這也證明,史前時期的尼日地區並非沙漠,而是河湖縱橫、適宜鱷魚生存的密林。現今尼日境內依然有野生鱷魚棲息的溼地,比如位於尼亞美東南約150公里的“W”國家公園。公園以園區內尼日河“W”形河道走勢而得名,1987年被列為世界級溼地,1996年收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除了是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公園內河流沿岸還發現了大量露出地表的岩石,據考證可追溯至前寒武紀時代,頗具研究價值。(海外網 吳正丹)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9月26日 第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