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的儒術——經學

由 泛舟書海拾遺 發表于 綜藝2021-09-09
簡介漢代是一個迷信的時代,經學用陰陽五行理論改造儒學提出了“天人感應”

漢代經學產生的背景是什麼

建元元年,丞相衛綰奏議,學習申不害、商鞅、韓非、蘇秦、張儀學說的人不得推選為官。

建元五年,漢武帝下令置《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博士。

建元七年,漢武帝聽從董仲舒建議,不治儒家五經的太常博士一律罷黜。

先秦儒學在漢代逐漸轉變為經學,經學脫胎於儒,卻不同於儒學。經學作為儒學的漢代發展逐漸走上了歷史舞臺。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的儒術——經學

漢代經學更講究經世致用,有明確的目的地,更強調其實用性。

“天子”作為皇帝的專稱,是經學的創造物,旨在解決漢室皇權存在的合理性。

分封諸侯與漢室皇權的分割對立,在“七王之亂”後並未得到完全解決,“大一統”思想的出現強化了中央專制集權。

賈誼《治安策》提到了漢代社會風氣之敗壞,追求奢侈,丟掉廉恥,拋棄禮義,唯利是圖。“三綱五常”理論是漢代經學建立,將其作為社會倫理的秩序規範,旨在解決漢代的社會風氣問題,規範社會秩序。

漢代是一個迷信的時代,經學用陰陽五行理論改造儒學提出了“天人感應”。如果皇帝行為符合天道,就會降下祥瑞,如果皇帝行為不符天道,就會降下災禍。武帝晚年,災禍頻出,遂下輪臺罪己詔。“天人感應”旨在限制皇權,規範帝王行為。

經學融合了法家的部分思想,用於國家政權的管理,卻不同與法家的嚴苛與冷冰冰,加上了更多的脈脈溫情。

經學從墨家提取了“小康與大同”的理論,用於解釋社會現狀和對理想社會的設定。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的儒術——經學

事物皆有兩面性

,經學的神聖化,迷信化,為專制皇權服務,排斥其他流派,是其缺點,但是與他關注現實,大力解決現實問題,並不斷汲取其他學派營養,是其優點。

漢代經學有其產生的深刻時代背景,是歷史的現實狀況選擇經學,而不是經學選擇了歷史。如果把近現代的災難全怪罪於古人,我想實在過於苛刻。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是得靠這個時代的我們,畢竟我們才真正生活在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