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由 書蟲遊世界 發表于 綜藝2023-01-19
簡介”顯然這只是作者的美好願望,事實上,作者寫這樣的故事,我們讀這樣的小說,我推薦這樣的作品,就是因為我們一直在擔心類似這樣的事情會重演

什麼字母代表幸運

2022年可能是過去的這些年中最魔幻的一年:最“不可能發生”的戰爭爆發了;最“愛國”的網紅移民海外了;最“精準”的標杆城市搞起全域了;最該去調查採訪的媒體改等官方“一錘定音”了。人們在陰陽兩界徘徊,每隔幾天就要證明一下自己是否還在陰界。各種宣傳工具以那些已然身處陽界的國度即將崩潰來鼓舞士氣,而陽界則搞了個聚集性超強的世界盃氣人玩。陰界的掌門者也許真的被氣壞了,突然間大門被一腳踹開。。。

這期間我讀了加繆的《西緒福斯神話》,古希臘神話中的西緒福斯(又譯西西弗斯)冒犯天神,被罰將一巨石推上山頂,每將達山頂巨石又滾落山下,只好下山重來,週而復始。天神認為最殘酷的懲罰莫過於讓人的生命在這種既無用又無望的勞作中耗盡,而人不得不服從,如此便彰顯了神威。加繆卻說“西緒福斯是荒誕的英雄。這既是由於他的激情,也是由於他的痛苦。他對神的輕蔑,他對死亡的仇恨,他對生命的激情”,“沒有輕蔑克服不了的命運”,“如果每一步都有成功的希望支援著他,那他的苦難又將在哪裡?”。對,我們就是要蔑視那些不得不承受的荒唐,心中燃著不滅的希望!

碰巧我在做德國旅遊攻略時看到一幅德國畫家沃爾夫岡·馬修爾的畫作《西緒福斯鑿石》。這位二戰後生活在東德的畫家一定是不希望西緒福斯或者說藝術家自己的生命在這樣一種既無用又無望的勞作中慢慢耗盡,於是讓他(與其說是西緒福斯,不如說是藝術家自己)在巨石上鑿出個拳頭的形象,象徵對命運的反抗。相信每一位熱愛生命、負重前行的西緒福斯,心中都會漸漸形成這樣一隻拳頭。他既是認命,又是不認命;既是默默忍受,又是積蓄力量,而這命運終將由每位西緒福斯自己來改寫。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1. 《浮士德》

作者:歌德(德國);譯者:楊武能;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這是一部揭示人類命運的悲劇,浮士德即是人類的代表。

象牙塔是浮士德身陷的第一重悲劇。這位博士在書齋中慨嘆:“我像蚯蚓,只知翻拱泥灰,我以塵垢為食,苟延性命。。。這高聳的牆壁和一格格書架,不正是些逼得我窒息的灰土?”。為讓魔鬼帶自己探索“還沒人見過的東西”,他情願賭上自己:“當我對某一瞬間說出:你真美啊,請停一停!就隨你把我套上鎖鏈,我心甘情願走向沉淪!”

錯愛是他經歷的第二重悲劇。他愛上格莉琴,魔鬼也讓格莉琴迷上了他。為與浮士德幽會,格莉琴給母親服下安眠藥,卻致其身亡。她的哥哥因阻止二人相愛在打鬥中被浮士德刺死。為了所謂的“愛情”,二人都失去了理智,然而這“愛情”卻來自魔鬼的捉弄。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附著著魔鬼,與生俱來。

對權勢和財富的追求帶給他第三重的悲劇。浮士德和魔鬼帶給皇帝無盡的財富,卻仍難滿足他的貪婪。浮士德無奈地埋怨魔鬼:“夥計啊,是你自己考慮不周,沒充分估價你那把戲的後果”。為滿足皇帝的慾望,浮士德不得不深入冥界盜取寶鼎。人類對權勢和財富的慾望永無止境,對它們的追求註定是條不歸路。

以唯美享受來避世是浮士德陷入的第四重悲劇。他靠魔法見到絕世美女海倫時說:“我還能做什麼,除了把我自己和我自以為擁有的一切獻給您?”於是他帶著海倫跑到世外桃源阿爾卡狄亞生下愛子,然而愛子的夭亡令海倫隨子而去,臨別前她對浮士德說:“幸福和美貌不能長久結合為一”。亂世中無人可以獨善其身,對美的追求永遠都帶有時代的烙印。

在歷盡四重悲劇後,浮士德頓悟:“事業是一切,聲名乃虛無。”他助皇帝戰勝偽帝,雖只得到海灘作為封地,卻決心圍海造田。面對憂愁女巫,他毅然放棄魔法,縱使被弄瞎雙眼,“做個堂堂男子,只有這樣,做人才真有意義。”面對自己辛苦造田的成果,他道出智慧的最後結論:“

於是少年、壯年和老年人,不懼風險,在這裡度過有為的年辰。我願看見這樣熙熙攘攘的一群——在自由的土地立足的自由之民。那時對眼前的一瞬我便可以說:你真美啊,請停一停!”浮士德大膽地說出了賭注的話,隨後仰面倒下。這便是人類的終極目標。

如果說世間有什麼比人的生命更為重要,那便是自由,靠自己雙手爭取的自由,也是生而為人的尊嚴所在。世間的邪惡與正義總是相伴而生,正義並非總能戰勝邪惡,正義也非輕鬆可以等來。我們篤信正義必勝,不是因為相信上帝必將戰勝魔鬼,而是堅信人類終將戰勝自我。

浮士德

作者:娜塔莎·沃丁(德國);譯者:祁沁雯;新星出版社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我是被這個書名吸引過來的,一座多次被戰爭蹂躪的城市,來自那裡的人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故事呢?苦難,比我預想的更苦。如果說“時代中的一粒灰,落在個人身上可能就是一座山”,那麼書中的很多人遇到的可能是一場接一場的沙塵暴,是數不清的足以改變命運的大山。

小說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尋找母親的根。這部分我看了兩遍,第一遍看懵了,各種複雜的人物關係像偵探小說般一點點揭開,根本記不住。第二遍我開始自制人物關係圖,每讀到一個人就記錄下重要資訊,逐漸展開一張完整的家族樹狀圖。直到讀完全書我才發現書後就附有這樣一張圖,不過我不後悔,因為我記錄的更詳細。這些人物的命運讓人深刻地體會到在歷史的洪流中個體是多麼的渺小,尤其是當遇到希特勒、斯大林這樣的大獨裁者時。一個家庭會因政治信仰而割裂,一個人會因出身而從貴族變成垃圾,也會因政治運動而從政府部長變成人民公敵。

第二部分是大姨的回憶錄。階級鬥爭、大饑荒和勞改營改造了她,她得出一個悲傷的結論:“我變得粗俗了……我喪失了很多批判精神,也失去了細膩的情感。體制取得了勝利。”體制將一個個鮮活的人變成了冰冷的機器,大海航行靠舵手,也許除了舵手其他人都應該是機器,沒有批判精神也沒有細膩情感的機器。

第三部分寫父母在二戰期間被運往德國做強制勞工的經歷。“每個德國人都可以隨心所欲地毆打他們。戰爭末期,即使德國人打死了東方勞工,一般也不會受到任何刑罰。”可即便如此,戰爭結束後這些勞工也不願被遣返回蘇聯,甚至“有些人因害怕斯大林的報復而自殺”。所以恐怖都是相對的,有些恐怖即便現實中經歷著也可以忍受,有些恐怖單是想想就足以讓人失去活下去的勇氣。

第四部分是一家人戰後在德國倉庫和流亡營的生活。自卑和貧困迫使父親外出打工,同時也讓母親精神錯亂。她在投河前把她的灰色大衣留了下來,“這是她從烏克蘭帶出來的最後一件衣服,袖口的絲絨早已磨損。她把大衣脫了下來,整齊地疊好,放在草地上。”這樣的結局早在意料之中,卻仍然令人心碎。她被時代中的一粒灰壓垮了,死的時候沒有激起任何波瀾,周圍迴盪著時代的讚歌。

作者:本哈德·施林克(德國);譯者:沈錫良;南海出版公司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我是透過暢銷小說《朗讀者》認識的這位作家,如今終於看到他的新作。有人說這是《朗讀者》的姊妹篇,我倒不這麼認為,我覺得它與剛看過的《她來自馬裡烏波爾》頗為相像,都是透過尋找舊人留下的文字和給別人的印象揭開一段迷一般的人生故事。

小說中反覆提到一個詞:“太偉大”。當一個人、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追求某些“太偉大”的目標時,結果往往是災難性的。一個人沉迷於不切實際的英雄主義,一個民族陷入自我吹噓的民粹主義,一個國家醉心於狂妄自大的帝國復興夢中,無疑都是在醞釀一場災難。

作者透過講述一個名叫奧爾加的女人的愛情故事,不經意間回顧了德國近百年的坎坷歷史。俾斯麥締造的帝國崛起,一戰後的帝國滅亡,希特勒的復興大夢,二戰失敗的沉重打擊。奧爾加的戀人赫伯特為了德國“太偉大”的目標,在非洲殖民地屠殺黑人土著,去南美探險,在演講中帶領聽眾高唱“德意志,德意志高於一切!”,最終他消失在征服北極的途中。奧爾加的兒子艾克為了德國“太偉大”的目標,加入納粹黨,拓展德國的生存空間,“使斯拉夫人的痛苦轉變成德國人的華美”,最終淪為戰俘。反倒是不喜歡“太偉大”的奧爾加,平安度過一生,但她無法容忍“太偉大”奪走愛人和兒子,最終實施了自己的報復計劃。

小說的結構很獨特,第一部分以上帝視角概述了奧爾加的人生經歷,第二部分以作者第一人稱講述他眼中的奧爾加,第三部分則引用奧爾加寫給戀人赫伯特的“留局待領”的書信揭開故事的全部謎底,書名“你的奧爾加”正是信尾落款。第三部分在我看來是全書最精彩的部分,每一封書信都是奧爾加對戀人的一次長情的告白,她追求的是“可以相互取暖”的廝守一生,是“和你一起躺在尼曼河畔或者大海邊,仰望著天空,告別白日,迎接夜晚的光臨”。

只有每天爭取自由和生存者,才配享受自由和生存。

作者:安東尼·伯吉斯(英國);譯者:王之光;譯林出版社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主人公亞歷克斯是個十幾歲的小流氓,打架搶劫無惡不作,終於在一次行動中失手殺死一位老嫗。政府在監獄中對他實行了“矯正療法”,透過建立條件反射,使他一想到暴力攻擊和反抗就頭痛惡心,鮮活的生命從此變成不會選擇的機器,如同上了發條的橙子。出獄後,面對父母認的乾兒子鳩佔鵲巢,變身警察的舊同夥的惡意報復,企圖利用他的政客的私自囚禁,亞歷克斯因無力選擇暴力對抗而痛苦到自殺。他沒死成,反倒被另一撥政客成功利用。透過逆向矯正治療,他恢復了選擇作惡的能力。成年後的某一天他忽然意識到“不能再混以前那種生活了”,以前的自己“與其說是動物習性,不如說是街頭地攤售賣的小玩具”。亞歷克斯在成長中頓悟,在成熟後覺醒。

《時代》週刊評論此書時說“如果惡不能被接受為一種可能性,那麼善就是無意義的。”也就是說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所做出的道德行為並無實際意義,只能算機械的被動的條件反射。那麼有沒有可能建立一套條件反射,讓所有人統一思想,機械地被動地只能“行善”不能“作惡”呢?作者質疑了這種“理想”做法,他說“人為地消滅這種自由意志(筆者注:能夠在善與惡之間自由選擇),是不是比自由選擇做惡更大的惡呢?”我想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定義善與惡,能夠統一別人思想的集權者認為是善的就一定是善嗎?剝奪選擇權甚至禁止討論其實才是最大的惡,因為“作為惡人的亞歷克斯比作為一個善良的殭屍的亞歷克斯更像是一個人。”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這是人區別於機器的地方,也是我們生而為人的意義。

2. 《她來自馬裡烏波爾》

作者:瑪麗·雪萊(英國);譯者:劉新民;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這是一個人類被自己的創造物反殺的故事,類似現代影視作品中人類對機器人的擔心,但歸根結底這類故事講的還是人類自身的問題——那種靠迭代升級都無法去除的劣根性。

弗蘭肯斯坦透過拼接殘肢在實驗室中創造了一個8英尺高的男怪,因為害怕,他丟下怪人跑了。怪人在獨自闖蕩時受到村民的誤解和攻擊,由此憎恨創造自己而又不管的弗蘭肯斯坦。為了報復,怪人殺死了弗蘭肯斯坦的弟弟,陷害了他家的女傭,之後脅迫他再造一個女怪做自己老婆。由於擔心女怪也會作惡,弗蘭肯斯坦當著男怪的面毀掉了即將完工的女怪。此後男怪瘋狂報復,先後殺死了弗蘭肯斯坦的好友和愛妻,直到弗蘭肯斯坦也在追蹤怪人的途中去世。此時的怪人卻對指責他的旁人說:“他在仙逝之時並未受罪;唉!比起我在實施這一報復行動的漫長過程中所經受的痛苦,尚不及萬分之一。”

自私的人總覺得自己委屈,把自己的付出看得比天還大,卻把別人的付出說得一錢不值。自私的人也從不顧及無辜者,只要自己不能稱心如意,任何人都可以拿來當墊背。而且他們總有理由,就像小說中的怪人所說:“我之所以怒火中燒,憤憤不平,完全是你造成的。”當這樣的怪人掌握了權力,成為現實中的巨獸時,世界的災難便來臨了。

作者:雅洛斯拉夫·哈謝克(捷克);譯者:蕭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好兵帥克,也許是捷克文學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將捷克人的幽默和智慧展露無遺。這部小說雖然沒有寫完,但就像《紅樓夢》一樣已足夠經典;雖然荒誕至極,但就像《堂吉訶德》一樣寓意深刻。

故事從奧匈帝國皇儲被刺殺的訊息傳到布拉格開始,受帝國統治的捷克無奈捲入一戰。帥克在酒館聊天中被秘密警察抓住話柄投進監獄,隨後又被召入軍營派往前線,開啟了他的滑稽之旅。這個被官方鑑定為白痴的人物,用一系列看似荒唐的行為諷刺了一群“聰明透頂”的人:引誘別人發牢騷再從中挑錯抓人的警察、以白痴問題證明帥克白痴的法醫、給所有病人都洗胃灌腸吃金雞納霜的軍醫、整天醉醺醺的隨軍神父、寫信勾引別人老婆的中尉、喜歡用廢話演講的上校,以及上戰場前已經編好英雄事蹟的戰史記錄員等等。

可以說帥克是百分之百的順民,他接受一切對他的指控,享受瘋人院裡的生活。他堅信“當兵的不許思想。官長都替他們想好了。當兵的一旦思想起來,他就不成其為兵,他就變成一個臭老百姓啦。”然而他用他的率真搞砸了聰明人的把戲,弄得所有人都哭笑不得。

就像書中所說,“屠殺人類的準備工作,大都是假借上帝或人們想象中虛構出來的神靈的名義來乾的。”世界上陰暗惡毒的行為,無不打著光輝偉大的旗號,成為自以為聰明者的遊戲,而質樸純真的行為,往往像說出皇帝新衣的小孩一樣被視為白痴。

她來自馬裡烏波爾

作者:翁貝託·埃科(義大利);譯者:文錚/婁翼俊;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這是一部關於謊言和仇恨的小說。主人公西莫尼尼以日記的形式回顧了自己的一生。他從小受爺爺影響仇恨猶太人,跟隨透過造假侵吞了爺爺遺產的公證員學會偽造文書,這兩點竟成為他日後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他先是透過造假誣陷公證員,算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然後接手公證員以前的客戶,開始為秘密警察效力。從都靈到巴勒莫再到巴黎,編織謊言製造仇恨是他的主要工作。他最大的“成就”是編造了布拉格公墓猶太拉比會議紀要和製造了猶太軍官德雷福斯叛國事件,均為受人之託偽造證據構陷猶太人。

為什麼法國、普魯士和沙俄的秘密警察都想誣陷猶太人呢?書中的沙俄保皇派秘密警察說出了反猶的真正原因:“我不希望人民將不滿情緒投到沙皇身上。因此,他們需要一個敵人……有敵人才能給人民希望。有人說愛國主義是流氓無賴最後的避難所:喪失道德底線的人總是往身上披一面旗幟……民族身份是窮人最後的資源。這種身份認同是建立在仇恨之上的,對那些非我族類的仇恨。需要將這種仇恨培育成全民的熱情……我們總是需要一個仇恨的物件,當作我們不幸境遇的理由。”

謊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人信以為真並形成一種深信不疑的執念,在反對任何質疑的同時以立場問題將質疑者打倒。這本書告訴我們:篤信謊言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們輕信,而是因為他們期望它是真的。

為什麼統治者都喜歡製造仇恨呢?因為仇恨可以增加凝聚力,仇恨的物件可以作為替罪羊。這本書告訴我們:最能令人狂熱的並不是愛,而是恨。

作者:安德烈·紀德(法國);譯者:盛澄華;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書名極具迷惑性,讓人誤以為是圍繞一樁刑事案件,實際上偽幣指代的是人性的虛偽:蘿拉對丈夫的背信棄義;文桑對蘿拉的始亂終棄;莉莉安對文桑的勾引;巴薩房假意接近文桑卻在打他弟弟的主意;莫里尼哀裝作很忙實為與情婦幽會;更不必說那群使用偽幣甚至惡作劇弄死小波利的壞孩子了。事實上,書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偽幣制造者,包括串聯故事的愛德華,表面是關愛外甥,內心為斷袖之戀。

書中說魔鬼“最得意的戰略之一是使我們把自己的過失信作是一種成功。”這正是偽幣制造者們洋洋得意的原因,同時也刺激他們越陷越深。作者透過情節設計懲罰了部分偽幣制造者:蘿拉、文桑、莉莉安都沒得到他們想要的愛情;巴薩房被新找來的男孩愚弄;最諷刺的是莉莉安向文桑講要毫不猶豫地砍斷落水扒船者手的故事後在海上溺亡,雖未明言但暗示文桑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有時虛偽的對手不是正直,而是更虛偽。不過大部分偽幣制造者都平安地繼續著自己的生活,而且無疑會延續自己的“成功”。

虛偽是人內心深處的痼疾,尤其當我們為自己的虛偽找出完美理由的時候,甚至會反以為榮。書中有個很少出場的人物普洛斯貝牧師,文末用他兒子阿曼的話揭穿了他:“他終生的目的,終生的職務即是灌輸信仰。至於想知道他所謂‘自己的良心’中發生什麼?那就不便問他。而我相信他自己也從不曾自問過。他的方法是使自己從來沒有反省的時間。”

現實中,我們很多人都不會反省,而是靠精神鴉片來麻痺自己,對“正能量”狂吸不止,對“負能量”自動遮蔽,使自己陷入一種成功的迷幻中,默唸著“厲害了,厲害了……”

3. 《你的奧爾加》

作者:安德烈·紀德(法國);譯者:徐和瑾;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紀德似乎特別喜歡揭露人性的陰暗面,而且是用諷刺的口吻扎讀者的心,這部小說講的是無處不在的欺騙。

昂蒂姆靠共濟會的扶持發了財,因為夢見聖母后自己腿疾好轉而棄絕共濟會轉皈天主教,然而教會答應對他經濟損失做出的補償並未兌現,腿疾也再次發作,他憤而棄教重新加入共濟會。普羅託斯一夥謊稱羅馬教皇被囚禁在梵蒂岡地窖,要貴族信徒捐錢解救。有錢的伯爵夫人出錢,沒錢的阿梅代只得出力,最終他滿懷虔誠地落入普羅託斯的圈套。拉弗卡迪奧直到老伯爵死前才得知自己是其私生子,他得到部分遺產,條件是不得吐露真相。拉弗卡迪奧在火車上將令其生厭的阿梅代推下車身亡,普羅託斯乘機以此要挾他入夥,就在拉弗卡迪奧準備自首時,普羅託斯被情婦告發被捕。

最高明的欺騙是讓被騙者以為自己獲得的是一種救贖或榮耀,而他們是被揀選的一小部分幸運者。他們會因此對騙子感恩戴德,而嘲笑那些沒有獲得“救贖或榮耀”的人,併為這種神秘感而自豪。在小說裡,面對不明所以的襟兄,“阿梅代開始笑了起來,彷彿他是知情人,但不想多加解釋。”現實中,如果質疑被認為大逆不道,那麼信仰便成為一種盲從。一旦被騙子利用,將是成本最低而效果最好的工具。在一個無信仰的國家,“愛國”的帽子常常是它的最佳替代品。

作者:查爾斯·狄更斯(英國);譯者:王科一;中信出版集團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一部經典的成長小說,詭異的開端、戲劇的過程,開放的結局。狄更斯設計的故事情節足夠曲折,主人公匹普的命運多次反轉,被兩條線不斷牽扯:一條是報恩,一條是報仇。

匹普兒時意外救助了一名逃犯,那逃犯暗自發誓要用一生來報恩。富婆在婚禮當天收到悔婚信方知被騙,痛不欲生之餘暗下決心要用一生來報仇。他們幾乎都成功了。富婆收養艾絲黛拉,教唆她去捏碎男人的心。匹普對艾絲黛拉一見鍾情,不由得墜入圈套。逃犯辛苦勞作,誓將每一分錢都花在匹普身上,將其培養成一個上等人。匹普受到神秘資助,走出鄉下鐵匠鋪,步入倫敦紳士圈,前程豁然遠大。

弱者最大的悲哀在於企望藉助別人之手改變自身命運卻最終為命運所弄。匹普以為是富婆在一手安排自己的遠大前程甚至未來婚姻,當真相大白時夢想落空。匹普太想做個上等人了,所以才急於擺脫自己的成長環境,沒想到長期資助自己的竟是自己鄙夷的逃犯,而在危難中幫助自己的卻是自己曾瞧不起的姐夫。這也許就是命運弄人吧,就像許多瞧不起父母的孩子,平時嫌父母粗俗,困難時卻離不開父母的幫助。其實命運只有掌握在自己手裡才對得起我們本來就十分短暫的一生,即便孱弱也永遠是屬於我們自己的。

這部小說的精彩之處還在於寫出了人性的變化:匹普從一個善良的小孩,到見識過浮華後滋生的物慾和對親人的鄙夷,再到認清現實後的改過自立。富婆從盲目相信愛情,到被騙後憎恨所有男人,直至看到匹普對艾絲黛拉表達真愛而感悟。良心原本存在於每個人的心底,只是在成長中被太多欲望所遮蔽,只要能擺脫那些汙濁厚重的慾念,良心仍有機會重新煥發光芒。

你的奧爾加

作者:查爾斯·狄更斯(英國);譯者:宋兆霖;譯林出版社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孤苦孩子命運多舛的成長經歷,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圓滿結局,狄更斯最喜歡寫也最擅長寫的故事型別。這樣通俗寫實的文學創作,表達出作者對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思考,也給我們這些讀者帶來啟迪和希望。

小說故事龐雜,人物眾多,其中最讓我感慨的有兩位:一位是律師威克菲爾的助手希普,一位是科波菲爾的首任妻子朵拉。希普成天低聲下氣地說自己卑微,像條臣服在主人家的狗,然而時刻覬覦主人的位子,當主人身體衰弱時便乘虛而入、鳩佔鵲巢。不得不說像希普這類靠喪失尊嚴博取發展的人,有時真的能在人生路上走出捷徑,但他們往往報復心極強,為翻身作主不擇手段,小人得志後對別人變本加厲。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科波菲爾這類不願屈尊低頭的人,他們的人生路多半會更坎坷曲折,然而卻走得更加堅實,人也更懂得感恩。我想這便是作者褒貶的兩種人生觀。

朵拉是科波菲爾一見鍾情的戀人,好不容易才娶回家,婚後卻難言幸福。面對除了撒嬌生病啥也不會、啥也不想學的妻子,科波菲爾幾次嘗試改變都以失敗告終,無奈只有感嘆“在婚姻生活中,再沒有比思想不合和志向不投更大的懸殊了。”共同的價值觀無疑是構成和諧婚姻的基礎,而一個人在成年後其價值觀其實很難改變,所以看看夫妻二人的價值觀是否相同便知道這段婚姻能否穩固以及會否幸福了。

作者:莫泊桑(法國);譯者:盛澄華;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精妙細膩的文筆,讓人想起他的老師福樓拜,某些迷人的段落簡直就是一篇篇散文詩;而那種對一切慘事都舉重若輕的寫作手法又讓人想起中國作家蕭紅,看似不加議論的平鋪直敘,卻更能引人深思。

小說主人公約娜是法國沒落貴族家庭中極普通的一員,一生所求便是守住自己的家業,再找個般配的人嫁了。然而老公不忠、兒子不孝,讓她不得不變賣家產、孤獨終老。約娜的一生何其不幸,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呢?

遇人不淑、養兒不孝,人生的不幸總能找出許多外在因素。老公於連搞大了女傭的肚子,又出軌伯爵夫人;兒子保爾騙光了家裡的錢,與娼妓私奔。一個人可以慨嘆世態炎涼、時運不濟,然而如果不能從自身找到原因,不幸總是難以避免的。約娜的父母一心招個入門女婿,約娜對這個帥哥也充滿幻想,等到於連被捉姦,他們集體選擇了原諒,及至約娜再發現於連與伯爵夫人偷情,甚至選擇假裝不知。一家人對保爾溺愛,到20歲了仍像小孩子一般對待,等到突然發現他逃學賭博、與娼妓姘居,只會忙著替他還債,然而這樣的債是永遠也還不完的。

怨天尤人永遠比自我反省來得容易,但是怨天尤人永遠也解決不了問題。一個人如果不能從一次不幸中於自身汲取教訓,那麼下一次的不幸大機率也不會等得太久。

4. 《發條橙》

作者:莫泊桑(法國);譯者:趙少侯;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莫泊桑最擅長的是短篇小說,筆下幾乎都是農民、小職員、乞丐、妓女等社會底層民眾。從生病臥床被老婆逼著孵蛋的圖瓦老爹,到厭倦單調乏味的記賬員生活而上吊自殺的勒拉先生;從找不到工作討飯被趕無奈偷食而如願入獄的流浪漢,到沒錢送孩子寄宿只好將其藏在衣櫥裡接客的妓女。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成名作《羊脂球》,將某些人的道貌岸然和卑鄙自私展現得淋漓盡致。故事發生在普法戰爭期間,外號羊脂球的妓女與幾個法國貴族鄉紳逃難時同乘一輛馬車。開始大家都鄙夷她,但發現車無法按時到驛站而不得不捱餓時,又厚著臉皮吃光了她帶的食物。驛站的普魯士軍官要求羊脂球陪睡,否則一車人都不能走。有骨氣的羊脂球不從,這些原本一臉正氣的鄉紳夫婦為了不耽誤自己的行程,又合夥勸說她獻身,甚至引經據典地講了很多歷史上女傑忍辱負重的故事。待羊脂球忍辱獻身後,他們又個個嫌棄起來,“彷彿她的裙子裡帶來了什麼傳染病”。馬車再次上路,每個人都拿出在驛站準備的食物,唯獨羊脂球因匆忙而未有準備。此時大家都自顧自地吃起來,再也沒人搭理這個可憐的女人。

古今中外都不乏特愛搶佔道德制高點的偽君子,在不影響自己利益的時候擺出一副正義凜然的樣子,對別人的苛責不設上限;可一旦關係到自身利益,卻又極端自私,讓自己的無恥毫無下限。他們痛斥穿和服的女孩時恨得咬牙切齒,卻絲毫不影響自己開著豐田舉著佳能四處遊玩。

作者:毛姆(英國);譯者:章含之、洪晃;浙江文藝出版社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帶有毛姆個人經歷影子的自傳體小說。主人公是毛姆愛過的一個女人,而這個女人愛她身邊所有的男人。當別人罵她是個色情狂的時候,小說中作為毛姆化身的阿申登深情辯解道:“她就像林中空地上的一個池塘,清澈、深奧,如果你跳下去浸泡一下自己,那是極其美妙的,而即使有一個流浪者,一個吉卜賽人或一個獵場看守在你之前曾經跳下去浸泡過,這一池清水也仍然會同樣地清涼,同樣地晶瑩透徹。”

顯然,毛姆既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在這樣一池清水中浸泡過的男人,他無法將這一池清水據為己有,卻也不擔心泡的人多了會玷汙池水。這已經不是那個充滿佔有慾的人類愛情,而是對青春女神的崇拜。現實生活中可能就是有這樣一種愛,明知對方有一點讓你痛恨,卻仍舊因為其它而瘋狂迷戀,以至於自己說服自己最終愛上了那個原本痛恨的點。

是什麼東西讓那個女人具有如此魔力呢?第一次相見:“她的微笑給人一種獨特的愉快”;第一次接吻:“她的柔軟的紅唇平靜而強烈地默默接受著我壓上去的嘴唇,就像一池清水接受著月亮的光輝一般”;第一次做愛:“她用雙臂摟住我的頭頸,也哭了起來,她一邊哭一邊吻著我的嘴唇,我的眼睛,我的被淚水打溼的雙頰。後來她解開了胸衣,把我的頭放在她的胸口。她撫摸著我光滑的面龐,她來回搖動著我,好像我是她懷中的一個幼兒。”當問到她為什麼拋棄丈夫泰德與初戀私奔,她說:“我一直很喜歡他。我早在認識泰德之前就認識他了……他這個人一輩子有自己的房子住,自己的馬車坐,舒服日子過慣了,現在他可能身上分文不名,我不能讓他一個人這樣到美國來。我又不怕幹活。”

真實、隨性、有情、有義,這大概就是她的魔力吧。

發條橙

作者:安東尼奧·洛博·安圖內斯(葡萄牙);譯者:王淵;中信出版集團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部長之子若昂、田莊管事的女兒奧黛特、若昂妻子索菲亞、索菲亞的舅舅佩德羅、女管家蒂蒂娜、廚娘伊達萊特、獸醫路易斯、康復治療師麗娜、部長和廚娘的私生女保拉、保拉的養母艾莉絲、追求保拉的傻胖羅密歐、保拉的情人塞薩爾、部長的情婦米拉、米拉的母親多雷斯、看門人萊安德羅、部長的司機托馬斯、部長弗朗西斯科、藥劑師遺孀的表哥馬丁斯、部長的妻子伊莎貝爾,19個人物的“供述”構成一部審查官手記,而讀者就是審查官,從不同的角度審視這個看似荒唐實則現實的故事。

集權制度下的部長大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一通電話就能想抓就抓,想放就放”。當他強姦女傭時,“誰也沒有反抗,連反抗的念頭都沒有”。人們趨炎附勢、為能與這樣的權貴產生交集而感到自豪。這就是制度的“優越性”,每個人都努力適應這種制度,也因此成為制度裡的幫兇,並讓這種制度變得更加穩固。

小說中常常重複一些句子,像是敘述者夢囈般講了車軲轆話,一方面體現出敘述者略帶恍惚的精神狀態,另一方面讓人感受到某些刻骨銘心的東西不受控地時不時跳出來影響著敘述者的心緒,如幽靈般揮之不去。

惡魔對我們最大的傷害,莫過於它讓我們接受這種傷害,深入潛意識,覺得理所當然,甚至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這樣的事古今中外都有,譬如女子纏足,譬如帝王崇拜,譬如。。。

作者:拉伯雷(法國);譯者:鮑文蔚;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第一部分寫巨人卡岡都亞的出生和成長,在約翰修士的幫助下擊敗侵略者霹靂火。狂妄自大的國王霹靂火,在臣子的蠱惑下夢想掃平整個歐洲,結果被卡岡都亞殺得一敗塗地。第二部寫卡岡都亞的兒子龐大固埃,在巴黎用功學習,機智斷案,在謀士巴汝奇的輔佐下大敗入侵阿摩羅陀的狄普索巨人軍。拉伯雷的語言詼諧幽默,內容插科打諢,人物放蕩不羈,對當時的所謂神學家、法學家、經院哲學家,以及他們所倡導的禁慾主義和矇昧主義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作者諷刺某些修士“貌似苦行僧,實是酒肉客”;他們散佈瘟疫謠言叫人求神許願,“這樣的人,比用妖術或邪道,在國內散佈瘟疫還要該殺。瘟疫不過毀滅肉身,這班欺詐之徒卻毒害人們的靈魂。”

諷刺法院裡的老爺大人,“會議進行了四十六個星期,依然毫無結果,弄不清本案的情由,即使根據法理稍稍理出一個眉目也未做到,只落得大家一肚怨氣,滿面羞愧,拉了一褲襠臭屎。”

諷刺假大空的經院教育,使人“把所有的時間都花了進去,但是沒有得著益處。更糟的是,反而變得呆頭笨腦,失魂落魄,目滯神昏,口嚅舌鈍。”

不得不說,拉伯雷是位奇人,《巨人傳》是本奇書,這部16世紀的作品推崇的是解放人性,反對的是偽君子、假善人、虛道學、裝正經,所以在今天非但不過時,還顯得很大膽呢。

5. 《弗蘭肯斯坦》

作者:巴爾扎克(法國);譯者:許淵衝;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18歲的奧斯卡初入社會就忘了母親的叮囑,結果禍從口出,讓自己想投奔的人丟了工作,也就此斷送了自己的前程。窮苦的老媽四處託人,好不容易為他謀了個半工半讀的差事,誰想20歲時又因愛慕虛榮誤了大事,自毀飯碗。入世之初的兩次闖禍,將老媽為他求來的一手好牌打個稀爛。

多次幫助他們母子的莫羅說了一句看似無情實則無奈的話:“沒有財產的人就應該沒有缺點。”既貧窮又沒背景的人,即便勤奮學習、努力工作都不見得能有好的前程,何況不勤奮不努力還學那些公子哥虛榮逞強、醉酒賭博,結局可想而知。窮人本來機會就少,當然更加不容犯錯。低調做人、謹慎做事,這是巴爾扎克對入世之初的年輕人的忠告,其實人到什麼時候都該如此。

書中提到的另一點教誨也令我印象深刻:“避開那些有意或無意、有心或無心傷害過我們的人。一個傷害過我們的身體或心靈的人物,對我們說來永遠是不吉利的。”小說中的奧斯卡兩次倒黴都是栽在敗家子喬治手裡,就是因為他沒有記住這一條。曾經有意和有心傷害我們的人因為慣性還會再次傷害我們;曾經無意和無心的傷害只能說明這些人不在乎我們,而且很難保證下次就能在乎。

作者:阿爾貝·加繆(法國);譯者:郭宏安;譯林出版社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怎麼樣都行”是主人公默而索最常說的一句話,鄰居萊蒙問他願不願意與其做朋友,他說了這句;老闆問他能否去巴黎工作,他回答了這句;女友瑪麗問他是否願意跟她結婚,他還是這句。他對所有事情都無所謂,彷彿是個局外人。

默而索的母親在養老院去世,他被通知趕去參加葬禮,守靈時喝了門房遞給他的咖啡。回來後與女友約會陪她看電影,幫鄰居給其情婦寫了封羞辱的分手信。在與鄰居到海濱度假過程中,鄰居與情婦之弟相遇併發生衝突,默而索開槍打死了對方。這些看似不相關的事件在審判中被聯絡到一起。

將母親送進養老院被認為是冷漠;幫鄰居寫羞辱情婦的信被認為是下流。“一個外人可以請喝咖啡,而一個兒子,面對著生了他的那個人的屍體,就應該拒絕。”“這個人在他母親死去的第二天,就去游泳,就開始搞不正當的關係,就去看滑稽電影開懷大笑。”一場道德審判取代了對殺人事件本身的審判,默而索被判處死刑。人們太喜歡道德審判了,因為這樣可以避開繁瑣細緻的調查取證,只以立場正確這種最簡單的方式就足以擊倒對方。

律師為他辯護說“大家對養老院議論紛紛。。。如果需要證明這些設施的用處和偉大,只需說是國家本身資助的就夠了。”這讓人想起對蘇州和服女孩的道德審判,既如此難道政府出資興建日本風情街不是更要被審判嗎?說到底,人們是想透過批判別人來樹立自己,罵別人不孝就等於說自己盡孝,批別人不愛國就等於讚自己愛國,而且罵得越兇批得越狠,自己的形象就顯得越高大。這些看似兇狠的人實際上又是最軟弱的,對強權既不敢批也不敢罵,所以才可著勁兒地揪著個小姑娘不放。

弗蘭肯斯坦

作者:餘華(中國);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這是一個用喜劇方式講述的悲劇故事,用荒誕手法描寫的社會現實。與作者的其它幾部作品一樣,帶有很強的餘華風格:用詼諧調侃的語言說出令人難以置信的極慘的事。

書的上半部集中在文革期間,“一個精神狂熱、本能壓抑和命運慘烈的時代”。昨天還揮舞紅旗投身革命的宋凡平,今天就因出身不好被批鬥關押,最後被紅袖章毆打致死、曝屍街頭。昨天還戴著紅袖章神氣活現地批鬥別人的孫偉父親,今天就因爺爺開過米店而被打成階級敵人,最後不堪折磨自殺身亡。和平年代的政治運動和不義的戰爭一樣,就是可以名正言順地濫殺無辜。李光的媽和宋鋼的爸,這對半路夫妻,就在這樣轟轟烈烈的大時代相繼去世,留下兄弟倆相依為命。

下半部的故事在文革後的經濟浪潮中展開,“一個倫理顛覆、浮躁縱慾和眾生永珍的時代”。不學無術但敢闖敢拼的李光變身超級鉅富,溫良敦厚但木訥窩囊的宋鋼終成下崗職工。兄弟倆的命運因愛情和金錢而多次反轉。如果說文革中出身能改變一切,那麼文革後的經濟浪潮中金錢同樣能改變一切。整個劉鎮的人都屈服於金錢的淫威,連被李光羞辱過的宋鋼妻林紅也爬到李光的床上,連老實巴交的宋鋼也為賣貨隆胸騙錢。

其實幾乎每個人身上都兼有人性和獸性,糟糕的社會環境和制度體系的神奇之處在於它總能喚醒和激發人身上的獸性,而壓抑和泯滅固有的人性。因此當我們看到社會上發生某些不可思議之事的時候,首先應該思考的是這個社會這個體制出現了什麼問題,而不單純是某個人某件事。

作者:約翰·伯恩(愛爾蘭);譯者:李亞飛;湖南文藝出版社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這是一本兒童讀物,但題材卻十分沉重。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作者有意讓小主人公用錯誤的發音來回避“奧斯維辛”和“元首”這兩個令人不寒而慄的詞彙。雖然情節簡單、文字質樸,適合兒童閱讀,但相信成人看了也能獲得不少啟迪。

納粹軍官的兒子布魯諾隨家人來到被他讀成“趕出去”的地方,百無聊賴的他對鐵絲網那邊成群的穿條紋睡衣的人產生了興趣。偶然的一次探險中,他隔著鐵絲網結識了另一邊的同齡人什穆埃爾,從此二人成為隔網對談的朋友。小說以9歲男孩布魯諾的視角審視著家人、侍者和周圍的一切。爸爸是位受人尊敬的軍官,連家中的女傭都視他為恩人。不得不說,某些在生活中和藹可親的人在工作中卻可能是個惡魔,甚至在某種制度下以執行上級指示為名而失去人性,這是單純的人所無法理解的。在“趕出去”這個孤獨的地方,什穆埃爾被布魯諾稱為“我這一生最好的朋友”,然而當什穆埃爾在布魯諾家幹活需要布魯諾說實話證其清白時,布魯諾卻因害怕而說了假話。懦弱是善良最大的敵人,“必要”時會將善良吞得一乾二淨,這點對孩子和成人都一樣。結尾極富戲劇性,是令鐵絲網兩邊的人都難以承受的悲劇。其實鐵絲網本身對於兩邊的人就已是一種悲劇,只是有些人習慣了或者自以為站到了有利的一邊。

作者在小說最後寫道:“這一切都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這樣的故事也不會重演了。”顯然這只是作者的美好願望,事實上,作者寫這樣的故事,我們讀這樣的小說,我推薦這樣的作品,就是因為我們一直在擔心類似這樣的事情會重演。

6. 《好兵帥克》

作者:詹姆斯·喬伊斯(愛爾蘭);譯者:蕭乾/文潔若;江西人民出版社

2022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20本書和1本不推薦的名著

我是耐著性子讀完這本九十多萬字的名著的,花了近兩週時間,結果是一頭霧水。如果你也想花兩週時間讀一本書而一無所獲的話,這當然是個不錯的選擇,否則我不推薦你冒這個險。我甚至開始懷疑,某些被稱為“名著”的作品會不會其實是件皇帝的新衣,雖然絕大多數人都看不懂,但幾乎沒人敢說它不好。因為無論你說它什麼,它始終還是名著,而你卻被認為不懂得欣賞。

小說描寫的情節發生在1904年6月16日早8點到17日凌晨2點這18個小時裡,地點就在都柏林。隨著主人公佈盧姆的腳步,從他家到郵局、教堂、聖三一學院、報社、酒吧、圖書館,再到婦產醫院、紅燈區、妓院、馬車伕棚,最後回到家。出場人物很多,我邊讀邊記下的就有111位,然而許多人物出場時都未作介紹,只能在閱讀中慢慢摸索著瞭解,有些還沒容我搞清就再也不提了。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太過豐富,譯者在第14章的開篇註釋中指出,作者在本章“使用了古蓋爾文、古拉丁文、古英文等多種語言,並模擬了班揚、笛福、斯特恩、謝里丹、古本、德·昆西、狄更斯、卡萊爾等英國文學史上二十餘位散文大家的寫作風格,以及二十世紀初的新聞體,傳教士的說教體和科學論文體。。。這些在中譯文中實難以表達。譯者僅在前半部使用了半文半白的文體,逐漸恢復到白話。”不僅如此,作者在第15章突然採用戲劇的文體,第17章通篇都是一問一答,最後一章則沒有一個標點符號。各章中頻繁穿插使用拉丁語、希臘語、法語、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還時不時套用其他作家作品中的經典句式,以致於譯者不得不給出大量註釋。不知作者是有意向前輩致敬還是故意炫技,總之給人一種形式大於內容的感覺。我覺得這更像一本實驗性的作品,作者隨心所欲地使用各種寫作手法,徜徉於自我的內心世界裡,根本就沒考慮讀者的閱讀體驗。

喬伊斯的《都柏林人》曾經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股陰鬱、虛妄、麻木、市儈和無意義生活的氣氛,讀罷有點兒酒後微醺的感覺。也許是這本酒勁太大,我還不勝酒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