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藥膳坊】每日養生方丨死氣丸有什麼功效,這些食物能治多種病症。

由 Zack8 發表于 動漫2021-06-13
簡介3. 補中益氣湯【方解】君藥:黃芪,味甘微溫,入脾、肺經,補中益氣,昇陽固表臣藥:人參、炙甘草、白朮補氣健脾,與黃芪合用,以增強其補益中氣之功佐藥:當歸養血和營,協人參、黃芪以補氣養血陳皮理氣和胃,使諸藥補而不滯佐使:少量升麻、柴胡——-升

死氣丸有什麼功

1.

四君子湯

方解

君藥

人參

——-

甘溫益氣,健脾養胃

臣藥

白朮

——-

健脾燥溼,加強益氣助運之力

佐藥

茯苓

——-

健脾滲溼,苓、術相配,則健脾祛溼之功益著

使藥:

炙甘草

——-

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配伍特點】

四藥配伍,共奏益氣健脾之功

。四君子:“參苓術草”

本方為治療脾胃氣虛證的基礎方,後世眾多補脾益氣方劑多從此方衍化而來。臨床應用以面白食少,氣短乏力,舌淡苔白,脈虛弱為辨證要點。

【用藥鑑別】

四君子湯

與理中丸比較,兩方均用人參、白朮、炙甘草以補益中氣,僅一藥之別,而功能相異。

四君子湯配茯苓,功用以益氣健脾為主,主治脾胃氣虛證;

理中丸用乾薑,功用以溫中祛寒為主,適用於中焦虛寒證。

【加減應用】1。

異功散 四君子湯加陳皮、生薑、大棗。功用:益氣健脾,行氣化痰。

2。六君子湯 即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大棗、生薑。功用:益氣健脾,燥溼化痰。

3。香砂六君子湯 即四君子湯加砂仁、木香、陳皮、半夏、生薑。功用:益氣健脾,行氣化痰。

2.

參苓白朮散

用法

上為細末。棗湯調下

方解

君藥

人參、白朮、茯苓

——-

益氣健脾滲溼

臣藥

山藥、蓮子肉

——-

助君藥以健脾益氣,兼能止瀉

白扁豆、薏苡仁

——-

助白朮、茯苓以健脾滲溼

佐藥

砂仁

——

醒脾和胃,行氣化滯

佐使:

桔梗

——-①

宣肺利氣,

通調水道,

又能載藥上行,

培土生金

炒甘草

——-

健脾和中,調和諸藥

【配伍特點】

綜觀全方,補中氣,滲溼濁,行氣滯,使脾氣健運,溼邪得去,則諸症自除。

【用藥鑑別】

本方是在四君子湯基礎上加山藥、蓮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

兩方均有益氣健脾之功,

四君子湯以補氣為主,為治脾胃氣虛的基礎方

參苓白朮散兼有滲溼行氣作用,並有保肺之效,是治療脾虛溼盛證及體現“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劑。

3.

補中益氣湯

方解

君藥

黃芪,味甘微溫,入脾、肺經,補中益氣,昇陽固表

臣藥

人參、炙甘草、白朮補氣健脾

與黃芪合用,以增強其補益中氣之功

佐藥

當歸養血和營,協人參、黃芪以補氣養血

陳皮理氣和胃,使諸藥補而不滯

佐使:

少量升麻、柴胡

——-

昇陽舉陷,協助君藥以升提下陷之中氣,

《本草綱目》謂:“升麻引陽明清氣上升,柴胡引少陽清氣上行,此乃稟賦虛弱,元氣虛餒,及勞役飢飽,生冷內傷,脾胃引經最要藥也”

使藥:

炙甘草

——-

調和諸藥

【配伍特點】

治療氣虛發熱

這種發熱在李東垣看來,就是“陰火”。其實質主要是脾胃元氣虛餒,升降失常,清陽下陷,脾溼下流,

下焦陽氣鬱而生熱上衝

,加之化源不足,“

中焦取汁”不足以化赤生血,則心血不足以養心而致心火獨亢而出現的熱象

。治療這種發熱,

惟當以甘溫之劑,補其中,升其陽,甘寒以瀉其火則愈。”

體現

李氏創立“

溫能除大熱

”的理論

諸藥合用,使氣虛得補,氣陷得升則諸症自愈。氣虛發熱者,亦借甘溫益氣而除之。

本方為補氣昇陽,甘溫除熱的代表方。臨床應用以體倦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脈虛軟無力為辨證要點。

4.

玉屏風散

用法

大棗煎湯送服

方解

君藥

黃芪

——-

甘溫,內可大補脾肺之氣,外可固表止汗

臣藥

白朮

——-

健脾益氣,助黃芪以加強益氣固表之

兩藥合用,使氣旺表實,則汗不外洩,外邪亦難內侵

佐藥

防風

——-

走表而散風御邪

黃芪得防風,則固表而不留邪;防風得黃芪,則祛風而不傷正

【配伍特點】

以補氣固表藥為主,配合小量祛風解表之品,使補中寓散。

對於表虛自汗,或體虛易於感冒者,用之有益氣固表,扶正祛邪之功。方名玉屏風者,言其功用有似御風屏障,而又珍貴如玉之意。

本方為治療表虛自汗的常用方劑。臨床應用以自汗惡風,面色晄白,舌淡脈虛為辨證要點。

【用藥鑑別】玉屏風

與桂枝湯均可用治表虛自汗,

玉屏風

之自汗,乃衛氣虛弱,腠理不固所致;

玉屏風

功專益氣固表止汗,兼以祛風;

桂枝湯證之自汗,因外感風寒,營衛不和而致。而桂枝湯則以解肌發表,調和營衛取效。

5.

完帶湯

方解

君藥

白朮、山藥

——-

意在補脾祛溼,使脾氣健運,溼濁得消;山藥並有固腎止帶之功

臣藥

人參

——-

補中益氣,以助君藥補腡之力

蒼朮

——-

燥溼運脾,以增祛溼化濁之力

白芍

——-

柔肝理脾,使肝木條達而脾土自強

車前子

——

-

利溼清熱,令溼濁從小便分利

佐藥

陳皮

——-

理氣燥溼,既可使補藥補而不滯,又可行氣以化溼

柴胡、芥穗

——-

辛散,得白朮則升發脾胃清陽,配白芍則疏肝解鬱

使藥:

甘草

——-

調藥和中,諸藥相配,使脾氣健旺,肝氣條達,清陽得升,溼濁得化,則帶下自止。

【配伍特點】

寓補於散,寄消於升,

培土抑木

,肝脾同治。

本方為治脾虛肝鬱,溼濁下注帶下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帶下清稀色白舌淡苔白,脈濡緩為辨證要點。

6.

四物湯

方解

君藥

熟地

——-

甘溫味厚質潤,人肝、腎經,長於滋養陰血,補腎填精,為補血要藥

臣藥

當歸

——-

甘辛溫,歸肝、心、脾經,為補血良藥,兼具活血作用,且為養血調經要藥

佐藥

白芍

——-

養血益陰

川芎

——-

活血行氣。

【配伍特點】

以熟地、白芍陰柔補血之品(血中血藥)與辛香之當歸、川芎(血中氣藥)相配,動靜相宜,補血而不滯血,行血而不傷血,溫而不燥,滋而不膩,成為補血調血之良方。

本方是補血調經的主方,是從《金匱要略》中的芎歸膠艾湯減去阿膠、艾葉、甘草而成。

四藥配伍,共奏補血調血之功。

【加減應用】

1.桃紅四物湯 即四物湯加桃仁、紅花。功用:養血活血。主治:血虛兼血瘀證。婦女經期超前,而多有塊,色紫稠粘,腹痛等。

2.膠艾湯 川芎、阿膠、甘草、艾葉、當歸、芍藥、乾地黃。功用:養血止血,調經安胎。主治:婦人衝任虛損,血虛有寒證。

7.

生脈散

方解

君藥

人參

——-

甘溫,益元氣,補肺氣,生津液

臣藥

麥門冬

——-

甘寒養陰清熱,潤肺生津

人參、麥冬合用,則益氣養陰之功益彰

佐藥

五味子

——-

酸溫,斂肺止汗,生津止渴

三藥合用,一補一潤一斂,益氣養陰,生津止渴,斂陰止汗,使氣復津生,汗止陰存,氣充脈復,故名“生脈”。

【配伍特點】

本方是治療氣陰兩虛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體倦,氣短,咽乾,舌紅,脈虛為辨證要點。

《醫方集解》說:“人有將死脈絕者,服此能復生之,其功甚大。”至於久咳肺傷,氣陰兩虛證,取其益氣養陰,斂肺止咳,令氣陰兩復,肺潤津生,諸症可平。

8.

當歸補血湯

方解

君藥

黃芪

——-

其用量五倍於當歸

(黃芪當歸比例 5:1)

其義有二:

本方證為陰血虧虛,以致陽氣欲浮越散亡,此時恐一時滋陰補血固裡不及,陽氣外亡,故重用黃芪補氣而專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

有形之血生於無形之氣,故用黃芪大補脾肺之氣,以資化源,使氣旺血生

臣藥

少量當歸

——-

養血和營,則浮陽秘斂,陽生陰長,氣旺血生,而虛熱自退。

【配伍特點】

本方為補氣生血之基礎方,也是體現李東垣“

甘溫除熱

”治法的代表方。

臨床應用時除肌熱、口渴喜熱飲、面赤外,以脈大而虛,重按無力為辨證要點。

當歸補血湯的熱為血虛的熱,補中益氣湯的熱為氣虛的熱。

至於婦人經期、產後血虛發熱頭痛,取其益氣養血而退熱。

瘡瘍潰後,久不癒合,用本方補氣養血,扶正託毒,有利於生肌收口。

陰虛發熱證忌用。

【用藥鑑別】

《內外傷辨惑論》說:“血虛發熱,證象白虎。”故本方應與白虎湯加以區別。

白虎湯證是因於外感,熱盛於內,病情屬實;當歸補血湯證由於內傷,為血虛氣弱,病情屬虛。

因此,白虎湯證大渴而喜冷飲,身大熱而大汗出,脈洪大而有力;當歸補血湯證口渴則喜溫飲,身雖熱而無汗,脈大而虛,重按無力。

所以《內外傷辨惑論》強調:“惟脈不長實,有辨耳,誤服白虎湯必死。”

9.

歸脾湯

方解

】1。

參、芪、術、草

——-

大隊甘溫之品補脾益氣以生血,使氣血旺而血生

2。

當歸、龍眼肉

——-

甘溫補血養心

3。

茯苓(多用茯神)、酸棗仁、遠志

——-

寧心安神

4。

木香

——-

辛香而散,理氣醒脾,與大量益氣健脾藥配伍

,復中焦運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氣補血藥滋膩礙胃,使補而不滯,滋而不膩

5。姜、

——-

調和脾胃,以資化源。

【配伍特點】

一是心脾同治,重點在脾,使脾旺則氣血生化有源,方名歸脾,意在於此;

二是氣血並補,但重在補氣,意即氣為血之帥,氣旺則自生,血足則心有所養;

三是補氣養血藥中佐以

木香

理氣醒脾,補而不滯。

全方共奏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之功,為治療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兩虛之良方。

本方是治療心脾氣血兩虛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心悸失眠,體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脈細弱為辨證要點。

【用藥鑑別】

歸脾湯與補中益氣湯同用參、芪、術、草以益氣補脾。

歸脾湯

以補氣藥配伍養心安神藥,意在心脾雙補,復二髒生血、統血之職,主治心脾氣血兩虛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體倦食少,以及脾不統血之便血、崩漏等。

補中益氣湯

是補氣藥配伍昇陽舉陷藥,意在補氣升提,復脾胃升清降濁之能,主治脾胃氣虛、氣陷之少氣懶言、發熱及臟器下垂等。

10.

炙甘草湯

用法

水煎服,阿膠烊化,沖服

方解

君藥

生地黃

(一斤)——-

滋陰養

地黃“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

臣藥

炙甘草

(四兩)

、人參、大棗

——-

益心氣,補脾氣,以資氣血生化之源

阿膠、麥冬、麻仁

——-

滋心陰,養心血,充血脈

佐藥

桂枝、生薑

(三兩)——-

辛行溫通,溫心陽,通血脈,諸厚味滋膩之品得姜、桂則滋而不膩

使藥:

清酒煎服

——-

以清酒辛熱,可溫通血脈,以行藥力

【配伍特點】

本方是《傷寒論》治療心動悸、脈結代的名方。

諸藥合用,滋而不膩,溫而不燥,使氣血充足,陰陽調和,則心動悸、脈結代,皆得其平

本方為陰陽氣血並補之劑。臨床應用以脈結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色淡少苔為辨證要點。

【用藥鑑別】炙甘草湯

與生脈散均有補肺氣,養肺陰之功,可治療肺之氣陰兩虛,久咳不已。

炙甘草湯

益氣養陰作用較強,斂肺止咳之力不足,重在治本,且偏於溫補,陰虛肺燥較著或兼內熱者不宜

生脈散益氣養陰之力雖不及本方,因配伍了收斂的五味子,標本兼顧,故止咳之功甚於炙甘草湯,且偏於清補,臨證之時可斟酌選用。

11.

六味地黃丸

方解

君藥

熟地黃

——-

滋陰補腎,填精益髓

臣藥

山茱萸

——-

補養肝腎,並能澀精,取“肝腎同源”之意

山藥

——-

補益脾陰,亦能固腎

三藥配合,腎肝脾三陰並補,是為“三補”,但熟地黃用量是山萸肉與山藥之和,故仍以補腎為主。

佐藥

澤瀉

——-

利溼而洩腎濁,並能減熟地黃之滋膩

茯苓

——-

淡滲脾溼,並助山藥之健運,與澤瀉共瀉腎濁,助真陰得復其位

丹皮

——-

清洩虛熱,並制山萸肉之溫澀。

三藥稱為“三瀉”

【配伍特點】

六味合用,三補三瀉,其中補藥用量重於“瀉藥”,是以補為主;肝、脾、腎三陰並補,以補腎陰為主

本方是治療肝腎陰虛證的基礎方。臨床應用以腰膝痠軟,頭暈目眩,口燥咽乾,舌紅少苔,脈沉細數為辨證要點。

六味地黃丸系宋·錢乙從《金匱要略》的腎氣丸減去桂枝、附子而成,原名“地黃丸”,用治腎怯諸證。

【加減應用】

1.知柏地黃丸 即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鹽炒 功用:滋陰降火。主治:肝腎陰虛,虛火上炎證。

2.杞菊地黃丸 即六味地黃丸加枸杞子 功用:滋腎養肝明目。主治:肝腎陰虛證。兩目昏花,視物模糊,或眼睛乾澀,迎風流淚等。

3.麥味地黃丸 即六味地黃丸加麥冬、五味子。功用:滋補肺腎。主治:肺腎陰虛證。虛煩勞熱,咳嗽吐血,潮熱盜汗。

4.都氣丸 即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功用:滋腎納氣。主治:肺腎兩虛證。咳嗽氣喘,呃逆滑精,腰痛。

12. 內補黃芪湯

方解

】1。本方所治諸證,皆由氣血兩虧所致。故仿十全大補湯為本方組成方法,意在氣血雙補,陰陽並調,

人參、茯苓、炙甘草——-四君子湯去白朮以補氣補脾;

熟地、當歸、白芍、川芎——-四物湯養血補肝;

黃芪、肉桂——-益氣助陽,可收陽生陰長之效;

麥冬——-養心除煩,護陰以配陽;

遠志

——-①寧心安神,②“長肌肉

治一切癰疽”

【配伍特點】諸藥配合,共使氣血充盛,促其腐祛肌生,瘡口收斂。

13. 泰山磐石散

【用法】食遠服。

方解

】1。人參、黃芪、白朮、炙甘草——-補脾益氣 其中黃芪與白朮相配——-健脾清熱以安胎

2。當歸、熟地、芍藥、續斷——-補益肝腎,養血和血

3。少量砂仁——-①理氣和中②安胎

4。川芎——-調和血中之氣。

5。糯米——-甘平養脾胃而固胎元。

【配伍特點】諸藥配伍,共收益氣健脾,補養肝腎而安胎元之功。

【加減應用】覺有熱者,倍黃芩,少用砂仁。覺胃弱者,多加砂仁,少用黃芩。

14.

左歸丸

方解

君藥

熟地——-滋腎填精,大補真陰

臣藥

山茱萸——-養肝滋腎,澀精斂汗

山藥——-補脾益陰,滋腎固精

枸杞——-補腎益精,養肝明目

龜、鹿二膠——-為血肉有情之品,峻補精髓,龜板膠偏於補陰,鹿角膠偏於補陽,在補陰之中配伍補陽藥,取“陽中求陰”之義

佐藥

菟絲子、川牛膝——-益肝腎,強腰膝,健筋骨

【配伍特點】

本方純補無瀉、陽中求陰是其配伍特點。諸藥合用,共奏滋陰補腎,填精益髓之效。

左歸丸是張介賓由六味地黃丸化裁而成。

他認為:“補陰不利水,利水不補陰,而補陰之法不宜滲”,故去“三瀉”,加入枸杞、龜板膠、牛膝加強滋補腎陰之力;又加入

鹿角膠

、菟絲子溫潤之品補陽益陰,陽中求陰,即張介賓所謂:“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用藥鑑別】

左歸丸與六味地黃丸均為滋陰補腎之劑,但立法和主治均有不同。

六味地黃丸以補腎陰為主,寓瀉於補,補力平和,適用於腎虛不著而兼內熱之證;

左歸丸純甘壯水,補而無瀉,補力較峻,適用於真陰不足,精髓虧損之證。故《王旭高醫書六種》:“左歸是育陰以涵陽,不是壯水以制火。”

15.

大補陰丸

【用法】

上為末,豬脊髓蒸熟,煉蜜為丸。每服七十丸(6~9g)空心鹽白湯送下

方解

君藥

熟地、龜板

——-

滋陰潛陽,壯水制火,即所謂培其本

臣藥

黃柏

——-

苦寒瀉相火以堅陰

知母

——-

苦寒而潤,上能清潤肺金,下能滋清腎水

與黃柏相須為用,苦寒降火,儲存陰液,平抑亢陽,即所謂清其源

佐使: 用

豬脊髓、蜂蜜為丸

——-

此乃血肉甘潤之品,填精益髓,既能助熟地、龜板以滋陰,又能制黃柏之苦燥

【配伍特點】

滋陰藥與清熱降火藥相配,培本清源,兩相兼顧。其中龜板、熟地用量較重,與知、柏的比例為3:2,表明本方以滋陰培本為主,降火清源為輔。

本方為治療陰虛火旺證的基礎方,又是體現朱丹溪補陰學派學術思想及其滋陰降火治法的代表方。臨床應用以骨蒸潮熱,舌紅少苔,尺脈數而有力為辨證要點。

【用藥鑑別】

大補陰丸與六味地黃丸雖均能滋陰降火,

六味地黃丸

偏於補養腎陰,而清熱之力不足

大補陰丸

則滋陰與降火之力較強,故對陰虛而火旺明顯者,選用該方為宜。

16.

一貫煎

方解

君藥

生地黃

——-

滋陰養血、補益肝腎

內寓

滋水涵木

之意

臣藥

當歸、枸杞

——-

養血滋陰柔肝

北沙參、麥冬

——-

滋養肺胃,養陰生津,意在

佐金平木,扶土製木

佐藥

少量川楝子

——-

疏肝洩熱,理氣止痛,復其條達之性。該藥性雖苦寒,但與大量甘寒滋陰養血藥相配伍,則無苦燥傷陰之弊

【配伍特點】

在大隊滋陰養血藥中,少佐一味川楝子疏肝理氣,補肝與疏肝相結合,以補為主,使肝體得養,而無滋膩礙胃遏滯氣機之虞,且無傷及陰血之弊。

全方組方嚴謹,配伍得當,照顧到“肝體陰而用陽”的生理特點,誠為滋陰疏肝之名方。

諸藥合用,使肝體得養,肝氣得舒,則諸症可解。

【用藥鑑別】

一貫煎與逍遙散都能疏肝理氣,均可治肝鬱氣滯之脅痛。

逍遙散疏肝養血健脾的作用較強,主治肝鬱血虛之脅痛,並伴有神疲食少等脾虛症狀

一貫煎滋養肝腎的作用較強,主治肝腎陰虛之脅痛,且見吞酸吐苦等肝氣犯胃症狀者。

17.

補肺阿膠湯

方解

】1。阿膠——-重用滋陰補肺,養血止血

2。牛蒡子——-疏風熱,利咽膈

3。馬兜鈴——-清肺熱,化痰止咳

4。杏仁——-苦溫潤降,順降肺氣,疏散熱邪,平喘止咳

5。糯米、甘草——-滋脾陰,與阿膠配合增加補肺之功。(培土生金)

【配伍特點】脾肺得補,母子兼顧,共奏養陰補肺,寧嗽止血之效。

【用藥鑑別】

百合固金湯與補肺阿膠湯治證均有肺虛有熱。

百合固金湯

主治肺腎陰虧,虛火上炎之咳嗽痰血證,偏於

滋腎養陰潤肺

,並能清熱化痰;

補肺阿膠湯

主治小兒肺陰虛兼有熱事咳嗽證,偏於

補益肺陰

,兼以清肺化痰寧嗽。

18.

虎潛丸

方解

】1。黃柏、知母

瀉火清熱

2。

熟地

、龜板、白芍——-滋陰養血,補肝腎之陰

3。虎骨——-強壯筋骨

4。鎖陽——-溫陽益精,養筋潤燥

5。陳皮、

乾薑

——-溫中健脾,理氣和胃,既可以防止知母、黃柏苦寒敗胃,又能滋養甘潤補而不滯。

【加減應用】

又一方,加金箔——-平肝。加山藥——-滋陰益脾。換熟地為生地——-行血涼血。

【用藥鑑別】

虎潛丸與大補陰丸均有熟地、龜板、黃柏、知母,有滋補肝腎之陰,清降虛火之功,用於肝腎陰虛火旺證。

大補陰丸以豬脊髓、蜂蜜為丸,故滋補精血之功略勝;

虎潛丸尚有鎖陽、虎骨、白芍、乾薑、陳皮,故補血養肝之力較佳,並有很好的強筋壯骨作用,且補而不滯,為治痿證的專方。

19.

腎氣丸

用法

煉蜜和丸

方解

君藥

附子

——-

大辛大熱,為溫陽諸藥之首

桂枝

——-

辛甘而溫,乃溫通陽氣要藥;

二藥相合,補腎陽之虛,助氣化之復

臣藥

乾地黃

——-

滋陰補腎

(八兩)

山茱萸、山藥

——-

補肝脾而益精血

君臣相伍,補腎填精,溫腎助陽,不僅可藉

陰中求陽

而增補陽之力,而且陽藥得陰藥之柔潤則溫而不燥,陰藥得陽藥之溫通則滋而不膩,二者相得益彰

佐藥

澤瀉、茯苓

——-

利水滲溼,配桂枝又善溫化痰飲

丹皮

——-

苦辛而寒,擅入血分,合桂枝則可調血分之滯,三藥寓瀉於補,俾邪去而補藥得力,為制諸陰藥可能助溼礙邪之虞

【配伍特點】

一是補陽之中配伍滋陰之品,陰中求陽,使陽有所化;

二是少量補陽藥與大隊滋陰藥為伍,旨在

微微生火,少火生氣

。由於本方功用主要在於溫補腎氣,且作丸內服,故名之“腎氣丸”。

方中補陽之品藥少量輕而滋陰之晶藥多量重,可見其立方之旨,並非峻補元陽,乃在微微生火,鼓舞腎氣,即取“少火生氣”之義。

諸藥合用,助陽之弱以化水,滋陰之虛以生氣,使腎陽振奮,氣化復常,則諸症自除。

本方為補腎助陽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腰痛腳軟,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脈虛弱而尺部沉細為辨證要點。

20.

右歸丸

用法

方解

君藥

附子、肉桂、鹿角膠——-培補腎中元陽,溫裡祛寒

臣藥

熟地黃、山萸肉、枸杞子、山藥——-滋陰益腎,養肝補脾,填精補髓,取“陰中求陽”之義

佐藥

菟絲子、杜仲——-補肝腎,強腰膝

當歸——-養血和血,共補肝腎精血

【配伍特點】

一是補陽藥與補陰藥相配,則“陽得陰助,生化無窮”,體現了“

陰中求陽

”的治療法則;

二是本方純補無瀉,集溫補藥與滋補藥於一方,則益火源之功尤著。

諸藥合用,以溫腎陽為主而陰陽兼顧,肝脾腎並補,妙在陰中求陽,使元陽得以歸原,故名“右歸丸”。

本方系由《金匱要略》

腎氣丸

減去“三瀉”(澤瀉、丹皮、茯苓),加鹿角膠、菟絲子、杜仲、枸杞子、當歸而成,增強補陽作用,不用瀉法,保全補益之力,使藥效專於溫補。

本方為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痠軟,脈沉遲為辨證要點。

21.

地黃飲子

方解

君藥

熟地黃、山茱萸

——-

滋補腎陰

肉蓯蓉、巴戟天

——-

溫壯腎陽

臣藥

附子、肉桂

——-

辛熱,以助溫養下元,攝納浮陽,引火歸原

石斛、麥冬、五味子

——-

滋養肺腎,金水相生,壯水以濟火

佐藥

石菖蒲

遠志、茯苓

——-

是開竅化痰,交通心腎的常用組合

佐使:

姜、棗

——-

和中調藥

【配伍特點】

綜觀全方,標本兼治;陰陽並補,滋陰藥與溫陽藥的藥味及用量相當,補陰與補陽並重,上下同治,而以治本治下為主。

諸藥合用,使下元得以補養,浮陽得以攝納,水火既濟,痰化竅開則“喑痱”可愈。

本方原名地黃飲,《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在原方基礎上加少許薄荷,名“地黃飲子”,薄荷疏鬱而輕清上行,清利咽喉竅道,對痰阻竅道更為適合。

“喑”是指舌強不能言語,“痱”是指足廢不能行走。

7

補益劑

7。1 補氣

四君子湯

脾胃氣虛證

益氣健脾

面色萎白,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

人參

、白朮、茯苓、甘草

參苓白朮散

脾虛挾溼證

益氣健脾,滲溼止瀉

飲食不化,胸脘痞悶,腸鳴洩瀉,四肢乏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

人參、白朮、白茯苓

、蓮子肉、薏苡仁、縮砂仁、桔梗、白扁豆、甘草、山藥、大棗

完帶湯

脾虛肝鬱,溼濁帶下。

補脾疏肝,化溼止帶。

帶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晄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脈緩或濡弱。

白朮 山藥

人參 白芍 車前子 蒼朮 甘草 陳皮 黑芥穗 柴胡

補中益氣湯

1.

脾虛氣陷證。

2.氣虛發熱證。

補中益氣,昇陽舉陷

1.脾虛氣陷證。飲食減少,體倦肢軟,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大便稀溏,舌淡脈虛;以及脫肛,子宮脫垂,久瀉久痢,崩漏等。

2.氣虛發熱證。身熱自汗,渴喜熱飲,氣短乏力,舌淡,脈虛大無力。

、炙甘草、人參、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白朮

玉屏風散

表虛自汗

益氣固表止汗

汗出惡風,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亦治虛人腠理不固,易感風邪。

黃芪

、防風、白朮

生脈散

1。

溫熱、暑熱,耗氣傷陰證。

2。

久咳傷肺,氣陰兩虛證。

益氣生津,斂陰止汗

1.溫熱、暑熱,耗氣傷陰證。汗多神疲,體倦乏力,氣短懶言,咽乾口渴,舌乾紅少苔,脈虛數。

2.久咳傷肺,氣陰兩虛證。乾咳少痰,短氣自汗,口乾舌燥,脈虛細。

人參

、麥冬、五味子

7。2補血

四物湯

營血虛滯證

補血調血。

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面色無華,婦人月經不調,量少或經閉不行,臍腹作痛,甚或瘕塊硬結,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脈細弦或細澀。

熟地

、當歸、川芎、白芍

當歸補血湯

血虛陽浮發熱證。

補氣生血

肌熱面赤,煩渴欲飲,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亦治婦人經期、產後血虛發熱頭痛;或瘡瘍潰後,久不癒合者。

黃芪

、當歸

內補黃芪湯

癰疽潰後,氣血皆虛

補益氣血,養陰生肌

潰處作痛,倦怠懶言,神疲,寐少,自汗口乾,間或發熱經久不退,脈細弱,舌淡苔薄。

黃芪、麥門冬、熟地黃、人參、茯苓、炙甘草、白芍藥、遠志、川芎、官桂、當歸、生薑、大棗

歸脾湯

1。

心脾氣血兩虛證

2。

脾不統血

益氣補血,健脾養心

1.心脾氣血兩虛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體倦食少,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2.脾不統血證。便血,皮下紫癜,婦女崩漏,月經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脈細弱。

黃芪、龍眼肉、

白朮、茯神、酸棗仁、人參、木香、炙甘草、當歸、遠志

7。3氣血雙補

泰山磐石散

氣血虛弱所致的墮胎、滑胎。

益氣健脾,養血安胎

胎動不安,或屢有墮胎宿疾,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飲食,舌淡苔薄白,脈滑無力。

人參 黃芪 白朮 炙甘草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 川續斷 糯米 黃芩 砂仁

7。4補陰

六味地黃丸

肝腎陰虛證。

滋陰補腎

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消渴,骨蒸潮熱,手足心熱,口燥咽乾,牙齒動搖,足跟作痛,小便淋瀝,以及小兒囟門不合,舌紅少苔,脈沉細數。

熟地

山萸肉 山藥 澤瀉 丹皮 茯苓

左歸丸

真陰不足證

滋陰補腎,填精益髓

頭暈目眩.腰痠腿軟,遺精滑洩,自汗盜汗,口燥舌幹,舌紅少苔,脈細。

熟地

山藥 枸杞 山萸肉 菟絲子 鹿角膠 龜板膠 牛膝

大補陰丸

陰虛火旺證

滋陰降火

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咳嗽咯血,心煩易怒,足膝疼熱,舌紅少苔,尺脈數而有力。

熟地、龜板

、黃柏、知母、豬脊髓

虎潛丸

肝腎不足,陰虛內熱之痿證。

滋陰降火,強壯筋骨。

腰膝痠軟,筋骨痿弱,腿足消瘦,步履乏力,或眩暈,耳鳴,遺精,遺尿,舌紅少苔,脈細弱。

黃柏 龜板 知母 熟地黃 陳皮 白芍 鎖陽 虎骨 乾薑

炙甘草湯,

復脈湯

1.陰血陽氣虛弱,心脈失養證。

2。

虛勞肺痿證

益氣滋陰,通陽復脈。

1.陰血陽氣虛弱,心脈失養證。脈結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少苔,或質幹而瘦小者。

2.虛勞肺痿。乾咳無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氣,虛煩不眠,自汗盜汗,咽乾舌燥,大便乾結,脈虛數。

生地

、炙甘草、生薑、人參、桂枝、阿膠、麥冬、麻仁、大棗

一貫煎

肝腎陰虛,肝氣鬱滯證

滋陰疏肝

胸脘脅痛,吞酸吐苦,咽乾口燥,舌紅少津,脈細弱或虛弦。亦治疝氣瘕聚。

生地

、北沙參、麥冬、當歸、枸杞子、川楝子

補肺阿膠湯

小兒肺虛有熱證

養陰補肺,清熱止血

咳嗽氣喘,咽喉乾燥,喉中有聲,或痰中帶血,舌紅少苔,脈細數。

阿膠

、牛蒡子、炙甘草、馬兜鈴、杏仁、糯米

7。5補陽

腎氣丸

腎陽不足證

補腎助陽

腰痛腳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陽痿早洩,舌淡而胖,脈虛弱,尺部沉細,以及痰飲,水腫,消渴,腳氣,轉胞等。

乾地

、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丹皮、桂枝、附子

右歸丸

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證

溫補腎陽,填精益髓

年老或久病氣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軟弱,陽痿遺精,或陽衰無子,或飲食減少,大便不實,或小便自遺,舌淡苔白,脈沉而遲。

附子

肉桂、鹿角膠

、熟地、山藥、山茱萸、枸杞、菟絲子、杜仲、當歸

7。6陰陽並補

地黃飲子

下元虛衰,痰濁上泛之喑痱證。

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

舌強不能言,足廢不能用,口乾不欲飲,足冷麵赤,脈沉細弱。

熟地黃、肉蓯蓉、巴戟天、山茱萸

、石斛、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麥冬、菖蒲、遠志、生薑、大棗、薄荷

方劑學筆記之補益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