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總是害怕錯過什麼:網際網路社交時代下的集體心理病

由 思維躍進 發表于 動漫2022-12-28
簡介3、環境的變化,激發人的恐懼損失的心理,引發焦慮症環境也會誘發焦慮症

總是感到害怕是什麼病

趕緊看看朋友圈有沒有人給我點贊?

不行,得看看有沒有錯過微信群裡什麼不得了的資訊!

其他人都買了,我不買,萬一有用那豈不是吃虧了?

別人都去參加,我不去參加,豈不是會錯過很有趣的東西?

如果你中招,說明你可能掉入錯失恐懼的陷阱了,這個也叫“局外人困境”。

總是害怕錯過什麼:網際網路社交時代下的集體心理病

局外人困境是什麼?

當代社交網路基於人性的設計,它根據內容的新穎性、創造性、和物件的喜愛程度等,設定了一個反饋機制,透過這個反饋機制,內容創作者可以即時點贊、評論。。。人們開始擔心,是否錯了最佳的獲取反饋時間,是否遲到了一步以至於和幸福擦肩而過,這大大地激發了焦慮的產生。

這種源於渴望獲取獎賞的心理需求,總是害怕錯失了什麼的心理,叫做“錯失恐懼症”,也叫“局外人困境”。要說清楚“局外人困境”的根源,得從焦慮症開始說起。

總是害怕錯過什麼:網際網路社交時代下的集體心理病

1、焦慮的主要誘因是恐懼,恐懼根植於人的基因序列中

在遠古時代開始,人猿作為食物鏈的中端,總是免不了面對食物鏈上游的威脅,於是人猿在採摘的時候,必須時時刻刻保持警惕,以免被猛獸捕食。就像今天大家看到的小鳥,它們在捕捉蟲子的時候,總是小心翼翼的,一受到恐嚇便馬上逃跑。但和人不一樣的是,小鳥是沒有意識的,它們的反應完全是出於生物的自保的本能,是一種基因序列編碼的結果。隨著猿類進化為人,人開始產生自我意識,開始能夠觀察自己,於是情感便產生了,能感覺到害怕。而人類站上萬物之靈才短短一千多萬年的時間,不足以進化到如食物鏈頂端的獅子那麼自信從容,所以這種源自於自保的本能便留存下來,成為恐懼的情緒。

2、過度認知,過度放大對損失的恐懼,是焦慮症的第一大原因

專家們透過研究發現,焦慮症患者的思維方式與普通人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他們總是覺得模稜兩可、無法確定的事件一定是有危險的,認為壞事情肯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從而感到恐懼。即使是一件很小的過失,恐懼也會被放大,覺得是個很嚴重的事情。正是這種過度認知的思維方式,使得他們總是感到焦慮,害怕損失。

3、環境的變化,激發人的恐懼損失的心理,引發焦慮症

環境也會誘發焦慮症。生活中環境的變化、應激事件的刺激、生活的壓力及失落感都會引發焦慮症,比如離婚、失業、喪偶、財務危機、患病等。但是根本原因還是對損失的恐懼的放大導致的。人是不喜歡變化的生物,變化會讓我們失去一些經過努力積累到的東西,從而感到焦慮。托馬斯·霍姆斯和理查德·拉赫在“社會適應評價”量表中得出的結論:太多的變化會擊垮一個人,讓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瀕臨崩潰的邊緣。

除此之外遺傳因素、疾病因素、性格因素、不良嗜好等有可能引發焦慮症。

總是害怕錯過什麼:網際網路社交時代下的集體心理病

其實沒必要!

瞭解了焦慮症產生的根源,也就能更平和地看待“錯失恐懼症”了,錯失恐懼症,本質上就是一種焦慮症,是我們的基因序列決定了我們總是傾向於獲得,而害怕失去。

人們對於精神獎賞的渴求,底層邏輯與人猿採食需求別無二致,都是基於某種對現狀的不滿足而產生的,這種不滿足必定推動人們去思考什麼才是滿足的,當得到了一個肯定的答案之後,心理落差便形成了,這就是對獎賞的渴求心理。比如我那麼辛苦發表了這篇文章,肯定是期望獲得大量的閱讀和良好的反饋,這樣才能回報我的勞動付出。而“錯失恐懼症”患者就會將這種對得不到獎賞的害怕心理放大,以至於變成萬一獲得了獎賞我沒有看到呢,於是他們便瘋狂的去重新整理狀態,以填補心理落差。

要解決這個問題,本質上我們要承認,恐懼心理和害怕損失,是人的特質,我們要尊重並坦然接受客觀存在。而我們更應該擁抱適當的焦慮,因為焦慮產生的心理勢能,只要正確對待,可以轉化成推動人們進步的動能。

對於過度反應的人們,則要構建完善的自我認可、自我價值體系,認識到客觀規律是:

1、所有豐碩的成果是一定要經歷漫長的積累和艱辛的勞動的,不要急於獲得回報;

2、除了給你資源的少數幾個人,任何其他人的評價與點贊,對你個人的奮鬥結果都沒有太多影響;

3、人是一個優缺點並存的矛盾體,優缺點的評價其實來源於社會關係的價值取向。任何一個社會群體,一定是一個擁有對立面的群體,有人理性、有人感性,有人對事不對人、有人對人不對事。只要想清楚這點,其實你就可以理解你是沒辦法讓所有人都喜歡的,因為你的優點在某些人看來,一定不是同一路人。

所以,解鈴還須繫鈴人,你要篤定一個想法:“其實沒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