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人們為什麼需要偶像?

由 楊靖心理 發表于 動漫2023-01-05
簡介當一個人的夢想和慾望無法在現實中滿足時,痴迷於某個偶像在這方面的特質(相貌、身材、家庭背景、生活閱歷等)和成功(財富、地位、人格魅力等)便可聊以自慰了

人們為什麼需要偶像?

粉絲經濟效應不容小覷。我們為什麼需要偶像?

偶像(愛豆)是人們缺失部分的投射,愛上一個人,因為他可以讓我們完整。

偶像崇拜具有以下心理效應:

一、投射作用:將現實中被壓抑的慾望、夢想和遺憾投射到自己迷戀的偶像身上。當一個人的夢想和慾望無法在現實中滿足時,痴迷於某個偶像在這方面的特質(相貌、身材、家庭背景、生活閱歷等)和成功(財富、地位、人格魅力等)便可聊以自慰了。

二、補償作用:透過膜拜物件獲取自我感受和與人交往上的滿足。

三、認同作用:以偶像/榜樣的言行、價值觀念來引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產生自我認同的力量(現在-未來型的認同)。

每個人都不是絕對完美的,即便是自戀型人格障礙者也會時常意識到自己的殘缺。

這殘缺或是外貌形象、或是背景身世、或是能力才藝不一而定,沒有人能具足色身,我們總歸要面對自己的不完美。只是有些人是內控者,認為自己所經歷的所遭遇的一切不愉悅不如意事件都是因為這些殘缺而起,但是對於這些殘缺自己無能為力,無法改變,

於是他需要尋找一個替身去實現自己完美的夢,這個替身應該是個活生生的人,是個在某個點上與自己類似的人。這個點或是才能、或是年齡、或是觀點等等,只要他認為二者類似,那就很有可能會認定他為偶像,進而藉此入夢。

在這個夢裡,他所無法達成的心願都可以經由偶像來實現。所以,

這個夢不能醒,這個偶像不能受到攻擊甚至批評,否則他就會以劇烈的情緒反應予以回擊。

因為,做夢越久,他越會將自己和偶像融為一體,這偶像便是他唯一的精神寄託與精神支柱,就是躺在ICU病房中的他維持生命的呼吸機。若是有人動了這呼吸機豈不是要了他的命?所以,

在真實世界中越是缺乏勇氣者,越容易偶像崇拜,很不幸,這些人可能是不自信的人,或者是競爭中的弱者。這些人崇拜的偶像一般來說是演藝明星。對於這些人來說,卻無能越要偶像崇拜,越偶像崇拜往往越是進一步弱化自己的競爭力。

當然,還有一些人是

強者崇拜

,潮汕人香港人普遍崇拜李嘉誠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我曾接觸過70多歲的潮汕退休老幹部,提及李超人必稱李嘉誠先生,而他本人也是家族中頗受尊敬的老者,一位現在說話還是有分量的曾經的職場榜樣。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在最初階段,崇拜大自然;人在少年時代,崇拜英雄,這是人由自然人走向社會人的社會化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階段。人們在社會化和繼續社會化的過程中,需要找一個活生生的人物作為參照物來仿效,偶像就應需產生了。

人有發自本能的成就動機和權力動機,引發權力動機的因素主要就是社會控制的需要和對無能的恐懼;而成就動機則往往與家庭教養方式和社會氛圍有關。在今天這樣一個流行成功學、權力至上、金錢至上、成名趁早的時代,必須承認相當多的人是崇拜強者的,因為他們需要榜樣的力量,他們需要模仿榜樣的一切!所以,李嘉誠長盛不衰,王石、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甚至雷軍都是擁有眾多粉絲的大眾偶像。而這些偶像可能並無眾多才藝,顏值也不是很高,但並不能阻擋80後90後對他們的崇拜。

因為,這群青年粉絲需要這些商界傳奇給他們一個可以信賴的成功模板,藉此尋找自己的成功路徑。在這群粉絲的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英雄。這個英雄是位少年,騎著白馬,披著紫金斗篷,迎著太陽奮馬揚鞭,而這少年的臉遠遠望去是自己偶像的臉,仔細看清了,原來正是不斷成長中的自己的臉。

所以,所謂的偶像崇拜,其實根由在己。當我們在偶像身上尋找力量時,我們會越來越強大。當我們在偶像身上只是尋找被追捧被接納的感覺時,我們就會越來越成為一個lo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