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任正非偶像稻盛和夫去世!締造2家世界五百強,挽救破產日航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動漫2023-02-01
簡介締造2家世界500強企業挽救破產的日航作為一名在全球影響力超過首相的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一生賺得過百億身家

日本株式會社會長是誰

據NHK8月30日訊息,日本著名實業家、京瓷名譽會長稻盛和夫結束了傳奇的一生,終年90歲。

稻盛和夫去世

曾捐贈全部股份後出家

被稱為“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一生跌宕起伏,創造出許多傳奇。

1932年,稻盛和夫出生在日本鹿兒島,稻盛和夫身體自幼就不好,患上了當時被稱為絕症的肺結核。雖然肺結核沒能要了稻盛和夫的命,可是接下來的二十多年也是波折不斷,中學、大學、就職考試都一路落榜。

1955年鹿兒島大學工學部畢業後,在經濟蕭條下,稻盛和夫透過導師的幫忙進入京都的絕緣子製造商——日本松風會社。有一天,他開發出了一種被稱為“優質型絕緣材料”的新型陶瓷材料。這一突破,讓瀕臨破產的松風會社收穫了大量訂單,並藉此起死回生。

1959年4月獲得熟人出資,稻盛和夫以資本金300萬日元成立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京瓷),歷任社長、會長,自1997年起擔任名譽會長。

1984年,稻盛和夫個人出資設立稻盛財團,擔任理事長(現在是創立者)。同時創設國際獎項“京都獎”,於每年11月對那些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士進行表彰。1985年創辦KDDI通訊公司。

2000年10月,隨著DDI(第二電電)、KDD、IDO的合併,稻盛和夫成立KDDI株式會社並擔任名譽會長。2001年6月起,稻盛和夫成為最高顧問。

2010年2月,稻盛和夫就任日本航空(JAL,現日本航空株式會社)會長,2012年2月擔任名譽會長,2015年4月開始擔任名譽顧問。

值得一提的是,中年的稻盛和夫在一次身體檢查中確診胃癌,聽到醫生的通知,他沒事人似的,繼續搭乘新幹線到本州島完成了一次演講,還跟學員喝了點酒、交流意見,直到深夜才回家,和平常一樣上床休息睡覺。

他在自傳中寫道當時的心境:人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外部環境的、身體上的、心理上的,你逃是逃不掉的,躲是躲不了的,那還不如積極地應對,坦然地接受,一旦你的情緒從消極轉為積極,你的身體就會接受積極的訊號,調動全身的力量去面對困難。

1997年,身患胃癌的稻盛和夫選擇剃度出家,潛心修行。退休時,他把個人股份全部捐獻給了員工,20多年來卻依然身體康健,直至今年壽終正寢。

締造2家世界500強企業

挽救破產的日航

作為一名在全球影響力超過首相的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一生賺得過百億身家。

早在27歲時,稻盛和夫創辦了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Kyocera),在他52歲時,又創辦第二電信(原名DDI,現名KDDI),目前該公司已經成為了日本的第二大通訊公司。

在2019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京瓷與KDDI兩家公司分別位列第77名和第22名。這也使得稻盛和夫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位創立兩家世界500強公司的企業家。

稻盛和夫一生中最傳奇的事情,並不是一手創造兩個世界500強公司,而是挽救已經倒閉破產的日本航空公司。

2010年1月19日,有58年輝煌歷史的日本航空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為了挽救這家破產的公司,時任首相鳩山由紀夫親自登門邀請稻盛和夫“出山”,希望他來擔任日航的董事長,稻盛和夫答應下來,並提出零薪水擔任日航CEO。

2010年2月1日,稻盛和夫正式出任日航董事長。破產重建的日航在他的領導下,僅用400多天扭虧為盈,最終實現2011年全年盈利2049億日元。

稻盛和夫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讓日航就做到了三個“世界第一”。日航成為當年全球727家航空企業中利潤、準點率、服務水平三個方面的世界第一。

任正非、馬雲、孫正義

視稻盛和夫為偶像

稻盛和夫的成功,受到日本商界乃至全世界商人的追崇。據相關報道,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都曾公開對稻盛和夫讚不絕口。

其中,任正非更曾直言,“稻盛和夫是華為的榜樣,我們趕不上他,只能跟在他的後面追隨。”

據報道,2001年,任正非專程前往日本,就是向稻盛和夫請教“華為的冬天”來了的破解之法。2011年,稻盛和夫來中國參加訪談,任正非專門邀請他到深圳單獨交流。一見面就表示自己看過很多稻盛和夫的書籍,以及對稻盛和夫本人的尊敬,期間為了更好地瞭解稻盛和夫,交流企業的經驗之道,作為華為總裁的任正非,親自充當起嚮導,陪稻盛和夫到華為公司各個部門、園區去參觀,並親設晚宴迎接稻盛和夫的到來。

馬雲也曾3次拜訪稻盛和夫,一起交流企業的經營之道,並且在2008年、2014年和2019年成功完成了阿里巴巴的三次戰略轉型升級。

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對稻盛和夫更是推崇備至:如果沒有稻盛和夫,就不會有今天的軟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綜合整理,素材來源:介面新聞、21世紀經濟報道、海峽網、《特別認真地生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