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探索在唐朝樂舞中,有哪些鮮明的佛教元素?

由 奧小捷讀歷史 發表于 舞蹈2021-06-09
簡介唐時期民間樂舞與佛教的結合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可以清楚地瞭解唐朝時期佛教在民間的發展現狀

什麼是唐代宮廷樂舞

探索在唐朝樂舞中,有哪些鮮明的佛教元素?

前言:

唐朝時期由於政治、和文化發展迅速、經濟基礎雄厚以及社會政策具有強大的包容性,並且實行“三教並行”才使得佛教在唐朝時期發展迅速。

唐朝在經濟文化制度方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政策的開明,經濟的繁榮,文化的快速發展才使得佛教文化在我國唐朝時期快速發展。

唐朝時期社會現狀對敦煌莫高窟的影響

在政治制度方面,沿襲前代制度,建立新的法律體系,加強軍事和西北邊境的管理。並且以“絲綢之路”打開了國際市場。

經濟方面講,農業手工業高度發達,發展生產工具、新修水利、農業產品富足。

以“絲綢之路”為主,“海上絲綢之路”為輔發展社會經濟。

文化方面講,此時期產生了大批的詩人、學者,在醫學、史學、文學、藝術學、天文學、數學等學術方面都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唐朝的文化環境和文化自信為外來文化的進入鋪平了道路。

政治和經濟上唐朝沒有“焚書坑儒”的壓制、“獨尊儒術”的統治,只有”除隋荷禁”、“均田法”等開明政策,中下層階級中的商人也開始活躍起來。在思想上供奉道教,不排斥佛教有尊崇傳統的儒教,

在這種大包容的社會背景之下,為形成敦煌莫高窟藝術做出了鋪墊。

探索在唐朝樂舞中,有哪些鮮明的佛教元素?

唐時期宮廷樂舞與佛教的結合

唐代的宮廷部伎樂舞中不乏有佛教元素,印度的佛教樂舞隨著佛教的傳播而傳至亞洲各國。

如我國隋唐宮廷燕樂中的“天竺樂”;唐玄宗編曲、楊貴妃表演的《霓裳羽衣舞》,李可及創編的舞蹈《菩薩蠻》等,都是受印度佛教影響的樂舞。

不僅如此,宮廷樂舞中的《十部伎》中的《天竺樂》是屬於古印度的舞蹈,主要來自印度的寺院。主

要特點是來自佛教“手印”的豐富還有身體形態的三道彎。

唐朝的“九部樂”和“十部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龜茲”和“西涼”,但“龜茲”在一定程度上受“竺樂”天的影響較大,也具有濃厚的印度佛教色彩。

探索在唐朝樂舞中,有哪些鮮明的佛教元素?

唐時期民間樂舞與佛教的結合

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可以清楚地瞭解唐朝時期佛教在民間的發展現狀。在莫高窟第23窟其中一幅壁畫上端表達百姓中夫婦的親情關係,下端是兒童愉快的玩耍。主場景表達樂舞場面,面對佛塔跳舞的舞伎,地毯上演奏著的 6 個樂伎,手中拿著橫笛、銅鈸、拍板、腰鼓、豎笛和篳篥。充分反映出了當時的社會情況。

由於受佛教的影響,人們把美好的願望常常寄託於佛祖的保佑和恩賜, 因而拜佛祈禱成為滿足心願的一種精神寄託。

探索在唐朝樂舞中,有哪些鮮明的佛教元素?

敦煌樂舞的佛教元素

佛教樂舞一方面也表現在敦煌壁畫上,透過佛教文化逐漸與漢文化相融合,敦煌壁畫中出現了大的變化:

第一,敦煌樂舞形象與佛經中部分內容融為一體,樂舞形象是石窟中佛教思想精神表現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經典樂舞中,樂舞形象與佛像以及其他人物景象等。例如:飛天,梵文稱為Gandharva 源於古印度神話。傳說它是由樂舞之神乾達婆衍化而生,渾身能散發香氣。當佛陀講經時,它會凌空飛舞,或散花,或舞蹈,或演奏樂器。

第二,敦煌舞姿造型的動作與佛經中人物的細緻化相結合。

比如在“經變畫”中舞伎的頭、頸、身、臂、腰、臀、腿、腳、手、腕等細部的動作。在敦煌壁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千手千眼》觀音像繪畫,主要是表現手姿舞,在手部的繪畫則是栩栩如生,集中地把各種手姿的細微動態感覺充分地展示出來。

第三,服裝和造像融合佛教元素。

比如天宮舞伎、化生舞伎、天宮舞伎,繪製的人物高鼻深目,有濃厚之西域畫風。造型上有光頭、束髻、飾菩薩冠、半裸、著袈裟或系裙披巾。頭上會繪製光環,以示佛教中的天人。也不乏有身體站立或者半身跪坐蓮花中化生舞伎伸展手臂舞蹈,壺門中也有類似於我們現代“荷花舞”中的舞蹈造型。

探索在唐朝樂舞中,有哪些鮮明的佛教元素?

結語:

佛教樂舞東傳過程中的一部分,敦煌壁畫最能代表當時佛教樂舞發展的現狀。

敦煌壁畫藝術是人類繪畫藝術的瑰寶,不僅提供給我們大量的優秀繪畫作品,也提供給我們大量的歷史考證依據。對藝術、歷史、文學、醫學等諸多方面都有著深遠 的影響與價值。

而其對於我們的服飾文化研究,更是具有無可代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