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現實主義傑作,元雜劇《西廂記》

由 氯澎聊歷史 發表于 舞蹈2021-06-15
簡介”王實甫就是在這樣豐富的藝術積累上加工再創作了《西廂記》,從根本上改變了《鶯鶯傳》的主題思想,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對愛情堅貞不渝,敢於衝破封建禮教束縛的新形象,在父母之命、媒灼之言、門當戶對的禁錮下,作者直接喊出了“但願有情人終成眷屬”

元雜劇中的科是什麼意思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其作者是元代著名雜劇家王實甫。

現實主義傑作,元雜劇《西廂記》

王實甫名德信,大都(現在的北京市)人,生平事蹟難以實考,約卒於元代中後期。他一生創作了14種劇本,《西廂記》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時人賈仲明給他寫的悼詞稱:

“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西廂記》的素材來自於唐代詩人元稹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的傳奇《鶯鶯傳》:

元稹從小家境貧寒,當他成人以後,因為文名遠揚而過上輕裘肥馬的生活。他生性風流,用情不專,早年和表妹崔氏相戀,並已成夫妻之實。後來為了在仕途上更上一層樓,他狠心拋棄表妹,娶了裴尚書的女兒。若干年後,兩人都各自成家,但元稹仍要求崔氏以外兄身份相見,遭到了崔氏的拒絕。《鶯鶯傳》就是元稹這一段情感經歷的真實寫照,也是《西廂記》的創作源頭。

金章宗時期的董解元,在說唱文學作品的基礎上,將這個愛情故事改編成了5萬字左右的演唱詞,名為《絃索西廂記》。在董西廂中,才子佳人大團圓,而不是張生對崔鶯鶯的始亂終棄。作者理直氣壯地宣告:“自古佳人,合配才子。”

現實主義傑作,元雜劇《西廂記》

王實甫就是在這樣豐富的藝術積累上加工再創作了《西廂記》,從根本上改變了《鶯鶯傳》的主題思想,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對愛情堅貞不渝,敢於衝破封建禮教束縛的新形象,在父母之命、媒灼之言、門當戶對的禁錮下,作者直接喊出了“但願有情人終成眷屬”。

《西廂記》在故事情節上和董西廂基本上差不多,人物都有鮮明的個性。王實甫恰到好處地掌握著分寸,使筆下的人物具體生動,而不僅僅是概念的化身。

就像張生對愛情熱烈痴情,卻不輕薄下流。作品一方面寫他思念鶯鶯時的惆悵和憂鬱,同時又寫他得到鶯鶯信簡時手舞足蹈的喜劇性動作,使得這個形象真實可信。而崔鶯鶯多情執著,反抗老夫人也十分堅定,但在愛情的道路上她卻小心翼翼地試探著。

作為戲劇藝術,《西廂記》巧妙地設定了一系列的“懸念”,高潮迭起,引人入勝。老夫人賴婚,是第一個大的“懸念”,即“賴婚”之後張生和鶯鶯會採取什麼行動?他們採取的行動是“酬簡”,進而私訂終身,這是對“賴婚”的解答,又是引起下一段故事發生的新懸念。

現實主義傑作,元雜劇《西廂記》

此後的“哭宴”又是一個懸念:老夫人賴婚之後,張生去向何方?這隻能在全劇結束時才能得到解答。這些懸念都設定在全劇的主幹部位,使得劇本層次分明,結構緊湊。

元雜劇一般以本色語言為主,《西廂記》卻在雜劇本色語言之外,又適當地滲入了不少典雅、富麗的書卷氣。《西廂記》善於吸取前代名作佳句,再加以深化加工、點染而成妙語,或者描寫風景,或者描繪人物,或者抒發感情,都顯得恰到好處。

在《西用記》劇本中,沒有無緣無故的景物描寫,也沒有脫離景物的情感抒發,劇中經常運用襯托的手法來寫人物的心情。最著名的如“送別”一折: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聽馬嘶。”

青山,疏林,淡煙,夕陽,在這對即將離別的情人眼裡,都塗上了濃厚的主觀感情色彩,顯得悽豔、悲愴。這種景情的結合,又是在借鑑前人詩文的基礎之上的,這種大膽的兼收幷蓄,使得《西廂記》的語言更為清新典雅,精工富麗。

現實主義傑作,元雜劇《西廂記》

《西廂記》是我國古典戲劇的現實主義傑作,對後來《牡丹亭》、《紅樓夢》等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戲劇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