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關注 | 高階黑低階紅的十種表現及防範應對策略

由 小程式新知識 發表于 舞蹈2021-07-04
簡介但問題也常常出在這裡,一些政務新媒體的小編活躍有餘,而專業不足,只會賣萌耍寶,讓人感覺缺乏專業性,甚至讓人覺得不務正業

高階紅低階黑出自什麼檔案?

摘要:

這種高階黑低階紅思維,不僅誤導了公眾,更在很多時候成為一種攪屎棍,添亂,抹黑,撕裂,扭曲,樹敵,用正面形式製造負面議題,沒事找事,找存在感,用力過猛,授人以柄,在輿論場上製造輿情翻車的車禍現場。結合近年來相關熱點新聞和輿情,盤點一下高階黑低階紅的十種坑爹框架,我們應該怎麼防範這些坑爹貨。

關注 | 高階黑低階紅的十種表現及防範應對策略

中央在重要檔案中提出“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階紅’‘高階黑’”,讓這兩個詞又火了起來。想起以前我寫過好幾篇評論這種現象的文章,把相關內容梳理了一下,供朋友們參考,加強防範。千萬不要低估了高階黑低階紅思維對輿論導向和公共價值觀的傷害,因為穿著“高階”和“紅”的政治正確迷彩衣,綁架“政治大詞”當護身符,用正義的動機掩蓋邏輯、方法和手段的不正義,在價值觀上有一定的欺騙性和迷惑性,“黑”和“低階”常常被遮掩。

關注 | 高階黑低階紅的十種表現及防範應對策略

這種高階黑低階紅思維,不僅誤導了公眾,更在很多時候成為一種攪屎棍,添亂,抹黑,撕裂,扭曲,樹敵,用正面形式製造負面議題,沒事找事,找存在感,用力過猛,授人以柄,在輿論場上製造輿情翻車的車禍現場。結合近年來相關熱點新聞和輿情,盤點一下高階黑低階紅的十種坑爹框架。

一、削足適履式高階黑

高階黑低階紅一種典型的表現是,反常識和反人情。常識思維應該是,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應該是腳的舒適為判斷標準。——而高階黑的判斷標準則是,這隻鞋代表著真理和正義,你只能穿這隻鞋,不管你腳大還是腳小,腳大了就削腳,腳小了就湊合著穿,不穿這鞋,就是不愛國,就是不講紀律和規矩。

關注 | 高階黑低階紅的十種表現及防範應對策略

國旗值得我們愛,首先因為國旗是國家的象徵,國家愛國民,國家保護每個國民,國旗也愛每個國民,給每個看到她的人以安全感和凝聚力。國旗愛人,她絕對不允許這種情況下去幹擾運動員,被人當成打人的棍子,被凌駕於人情和常識之上。愛國旗,就是愛人,愛國民,而不是用國旗去渲染對抗和撕裂社會。

關注 | 高階黑低階紅的十種表現及防範應對策略

二、反向論證式高階黑

俞敏洪一段時間很火,推他進輿論火坑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高階黑黑了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可能未來數年未必能填上的坑。

新東方的使用者多是女性,俞敏洪本來可能是想誇女性的,吹捧一下自己的使用者,談女性對男人的影響力,能引領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女性強則男人強,則國家強。女性素質高,母親素質高,就能夠教育出高素質的孩子。但是這個蠢人,為了追求現場的娛樂效果,舉了一個負面的案例,說,如果女生挑選男生的標準都是賺錢很多的男人,那麼男人都會拼命去賺錢,如果女性墮落,就會導致整個國家的墮落。

關注 | 高階黑低階紅的十種表現及防範應對策略

我還想起另外一件事,也是論據不當,結果論點被人揪住,結果走向反面,變成高階黑。移動總被批評,流量套餐憑什麼月底就清零啊,我買的套餐,不是屬於我的嗎。移動的一個老總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就說:流量清零是國際慣例啊。然後,他舉了一個例子,流量套餐就和肯德基套餐一樣,套餐一定是比單買要便宜。不能說到肯德基買個套,薯條吃完了,把雞腿還回去吧?

你看,這個例子這樣引申,就非常不妥,就得罪了肯德基。――肯德基想,好事兒拿我比喻可以,但這破事兒憑什麼拿我當比喻啊?當晚肯德基就發了一條微博狠狠的打了移動的臉,肯德基說:肯德基的雞腿肯定不會清零。吃不完可以打包、外帶、與他人分享,還可以回家燉湯、燒菜,總之是你的,想咋用咋用!——一下子就讓移動一臉蒙逼,滿地找牙鴨。

關注 | 高階黑低階紅的十種表現及防範應對策略

多數高階黑低階紅都不是壞,而是蠢,邏輯是硬傷,缺乏論證能力。

三、推向極端式高階黑

就是喜歡把某種觀念或某種行為推向極端,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這種極端,成為某個制度或規定的高階黑。比如前段時間,安徽全椒一個基層的扶貧幹部張偉,僅僅因為晚上洗澡時,在4分鐘內沒接巡視組的電話,受到黨內警告處分。——這個處分上扣了一大堆帽子,四個意識不夠啊,工作不嚴不實啊,人浮於事作風飄浮啊,厭戰鬆勁情緒啊。大帽子一套一套的,你洗澡時帶著手機啊,你沒有日常私生活啊,你工作沒有喘息幾分鐘的時候啊?

關注 | 高階黑低階紅的十種表現及防範應對策略

沒有制度邊界,沒有時度效的把握,只會淪為高階黑。

四、公私混淆式高階黑

這種高階黑,特別容易出現在典型塑造中,把一個人的私人生活與公職行為混淆起來,或把兩者對立起來,或者把公職凌駕於私生活私人情感之上,結果都黑了政策和人性。

比如我看過一則報道,說某地某個警察“放棄婚禮而去參加比武,讓新娘一個人拜堂”——通訊員自己寫稿時可能寫得淚流滿面,可後面的跟評卻是一片罵聲。比武誰不可以替你去,可結婚是一輩子的事啊。為什麼非要把兩者對立起來?醫生為了給病人做手術,不顧隔壁做手術的父親;法官一心撲在工作上,不顧生病的父母。醫生加班過勞猝死,當地衛計委發文讓全市醫生向他學習,都屬於高階黑。

關注 | 高階黑低階紅的十種表現及防範應對策略

五、惡捧領導式高階黑

領導工作做出了政績,當然要誇,要讚揚好乾部,可有些事不能誇,特別是那種“本來就應該做的事”“本來就應該做好的事”“過去應做而沒做好的事”,用力過猛地誇,就是高階黑。

關注 | 高階黑低階紅的十種表現及防範應對策略

後來我忍不住寫了一篇評論批判這種“高階黑”,題目叫:像這種“生活終能自理”的進步,還是悠著點兒誇。相比之下,白巖松舉的案例就很有論證的力量,他在評論八項規定時舉例說:我愛人是江蘇人,前年中秋前去回家看老人,請老人在外面吃飯,第一次敢在外面的海鮮酒店點螃蟹。你看,這個案例就很有力量,以前公款吃喝抬高了海鮮螃蟹價格,但八項規定之後,沒有公款吃喝,價格就降下來了。相比之下,一個“領導現在自己掏錢吃飯了”,一個“敢在外面的海鮮酒店點螃蟹”,論證的力量天壤之別啊。

還有的讚美,過於低階,不過腦子,比如一個好人,基於人性做了一件好事,被讚揚,當然可以,但有媒體評論就無限拔高,動不動就上升到某種精神,某種高度,甚至說“她的義舉跟政府的正確引導、優良環境的薰陶密不可分”,沒邏輯地吹捧,惡捧,生拉硬扯,就是低階紅了。

六、完美塑造式高階黑

也就是把人寫得特別完美,沒有任何瑕疵,不食人間煙火,沒有人情味兒,這也是高階黑。比如《人民的名義》中,觀眾最喜歡的不是那個完美的檢察官,而恰恰是有缺點的達康寶寶、趙東來。相比完美,網友更喜歡真實,你塑造得那麼完美,稍微有一點問題,偶像的光環立刻會坍塌,成為吐槽和解構物件。

關注 | 高階黑低階紅的十種表現及防範應對策略

某地建立全國衛生城市,領導高度重視,都上街掃地,一張照片擺拍,一群領導在掃地。——這樣塑造領導形象,看看後面的網評:領導都在掃什麼?掃的是寂寞嗎?地上本來沒有東西,掃著掃著就有東西了。你看,黑得好慘,其實不是網民黑的,而是那種“擺拍照”把領導給高階黑的。

七、壞事好評式高階黑

一件事兒,本來就是壞事,政府做錯了,錯了就承認,有問題就改,但有些部門有些地方,非得想扭轉過來,想把壞事變成好事,非得想把黑的說成白的,硬去美顏,結果就是高階黑。比如去年北方一些城市搞煤改氣,但到了冬天出現氣荒,百姓挨凍了,有關部門緊急叫停煤改氣。

關注 | 高階黑低階紅的十種表現及防範應對策略

八、傻白甜式高階黑

所謂傻白甜,就是缺乏網路傳播素養,缺乏輿情意識和媒介情商,很多不適合大張旗鼓傳播的事,卻當成好事去表揚,結果把表揚宣傳稿寫成高階舉報信。本來不算事兒,那麼一誇張,一宣揚,一強調,一凸顯,反而引發公眾誤解。

九、自我美顏式高階黑

關注 | 高階黑低階紅的十種表現及防範應對策略

十、偽造論據式高階黑

也就是把讚美建立在偽造證據的基礎上,動不動誰誰嚇尿了,動不動就誰誰嚇跪了,動不動造出一些讓自己熱血沸騰的“正能量謠言”,我們多強大,敵人多弱智。我們的強大,有很多資訊可支撐,不需要虛構假新聞。這個資訊開放的時代,造假的成本越來越高了,很容易就被人挑出毛病,謊言很容易就戳穿了,被打臉後一地雞毛,這不是高階黑是什麼?

怎麼防範這些高階黑和低階紅呢?一定要提高傳播把關意識,新聞傳播一定要有專業的人把關。新聞輿論工作有個特點,就是:當你做對了,沒人會記得;但當你做錯了,沒人會忘記。——你平時做得都是對的,沒有存在感,這會麻痺你的神經,讓你在把關中放鬆警惕,高階黑低階紅往往這時乘虛而入,突然暴雷,一下子就“出名”上輿情頭條了。貴單位的公號推文第一次上10萬+,就是丟人現眼的時候,成為別人的10萬+獵物。

當然,防止高階黑和低階紅,最重要的還是專業和邏輯,高階黑和低階紅之所以“低階”和“黑”,硬傷多出在專業和邏輯上。“黑”在沒有邏輯,低階在缺乏專業素養。本文主要講專業邏輯,懂了這些邏輯,才能遠離那些坑爹的高階黑。

十一、傻白甜式通訊員

關注 | 高階黑低階紅的十種表現及防範應對策略

舉個案例,“魯山縣檢察院”那個著名的高階黑新聞,可能就是這種傻白甜式通訊員炮製出來的:平頂山魯山縣人民檢察院發表了一篇題為《魯山一初中生一時衝動犯錯 檢察官介入下雙方冰釋前嫌》的文章,一名16歲少年涉嫌強姦一名17歲少女,後檢察官將雙方父母叫到一起,聯絡當地調委會和解,小趙家屬賠償小花家8萬元,後小趙被取保候審。該文一經發布就引發輿論爭議,後來河南省人民檢察院對該案進行了通報稱,嫌疑人小趙已被檢方提起公訴。顯然,那篇宣傳稿缺乏基本的專業常識,違反法律規定。通訊員也許只想抓住“檢察院努力下雙方冰釋前嫌”這個宣傳點,自己感動得熱淚盈眶,卻因為違反法律專業而遭輿論吊打。

傻白甜式通訊員有個特點,寫稿熱情高,熱衷於找典型,故事寫得繪聲繪色,但越熱情,越繪聲繪色,越容易“添亂”。湖北某地那篇《扶貧幹部與女貧困戶結婚:一來二去便熟悉起來》顯然也是這麼熱情洋溢地生產出來的。某些通訊員的思維可能還停留於上世紀末那些“典型宣傳稿”中,把過去那些典型宣傳稿當成寫作模板,沒有意識到今天受眾的變化。不懂新聞,不懂受眾,在地方和系統的封閉空間中,宣傳任務的壓力下,按傳統模板和“故事會套路”去編“宣傳事蹟”,於是那種“給貧困戶找媳婦”“只要前11排座位的旅客——為政府執行要務護航”之類的高階黑報道就橫空出世了。

我遇到基層很多優秀的通訊員,他們身上有個共同點,愛學習,學習新知識,網路知識,新聞知識,專業知識,他們寫出來的新聞跟專業記者沒什麼差別。那種不愛學習,思維封閉,停留於上世紀“典型報道”套路模板中的通訊員,隨時會引爆輿情。

十二、朋友圈化生存的領導

當然,高階黑最關鍵的問題不是出在通訊員,而是出在一些不上網不懂網的領導身上。畢竟,新聞傳播最後的把關者是相關領導,領導如果缺乏把關能力,問題稿件很容易就暴雷了。或者說,通訊員的稿件很多時候都在揣磨把關領導的偏好,有什麼樣的把關領導,就會有什麼樣的通訊員思維。領導熱衷玩朋友圈,通訊員就容易傻白甜。

關注 | 高階黑低階紅的十種表現及防範應對策略

朋友圈會給人營造一種“歲月靜好”的幻覺和錯覺,因為這裡是封閉的,都是你的同事和下級,你發什麼資訊,自拍美顏,歲月靜好,別人都是點贊,互相吹捧互相欺騙,看不到真實的世界,聽不到真實的聲音。而微博、論壇、留言區不一樣,那裡更真實。從開放的空間中,你能看到一個事件從火星發酵成熱點的過程,而在封閉的朋友圈中,你常常是等出事後才一臉蒙逼。朋友圈只會推送給你“你期待看的資訊”,你被“你想看的資訊”所餵養,媒介智商就被拉低了。

領導愛朋友圈,因為朋友圈讓人舒服和溫暖。但那是一種迎合惰性的假舒服假溫暖,是掩耳盜鈴式溫暖自慰。我經常建議一些領導,一定要親自上網,看看微博後面那些評論,看到其他的高階黑翻車的車禍現場,車禍現場看多了,你才能成為一個老司機。教訓看多了,才會變得專業和謹慎起來。醒醒了,從朋友圈那些“假刷屏”中醒過來,看看圈外的世界,看看真實的網路。經常看微博評論,像“扶貧幹部與女貧困戶結婚:一來二去便熟悉起來”“魯山一初中生一時衝動犯錯 檢察官介入下雙方冰釋前嫌”這種黑稿就不會從自己手上放出來了。

十三、賣萌耍寶式新媒體編輯

政務新媒體越來越活躍了,常常能玩出一些新花樣,大吸眼球。但問題也常常出在這裡,一些政務新媒體的小編活躍有餘,而專業不足,只會賣萌耍寶,讓人感覺缺乏專業性,甚至讓人覺得不務正業。微博、公號、各種號裡都是一些不務正業的資訊,主責主業反而荒廢了,讓人看不出是一個法院系統的新媒體,而是娛樂機構的營銷號。

比如,前段時間有人批評,有些基層法院系統的新媒體做得太花哨,讓法官和其他法院工作人員去法院門口擺造型、耍快板、跳廣場舞,這種普法和宣傳方式,真讓人大跌眼鏡,嚴重影響了法律和法院的專業形象。法院的傳播重點,公眾最重點的,難道不是專業的判決嗎?

不少部門的典型塑造都讓人感覺“嚴重失焦”了。宣傳警察,應該讓人看到警察辦案素養,用專業能力辦了多少疑難案子,但宣傳稿千篇一律都是“五加二白加黑加班”。宣傳法官,應該是談他的判案素養,在個案中讓民眾感受到公平正義,但宣傳稿都是“法官加班過勞家人生重病都不去陪”。宣傳醫生,關鍵應該是醫術,妙手回春,但仍然是“加班過勞家人生病都不理妻子生孩子自己仍在陪病人”。――專業呢?這些自我催淚、自我感動的報道,讓人感覺看到的都是假警察、假法官、假醫生。

娛樂過度而專業不足,製造不了笑果,只會讓自己成為別人的笑料。有一次氣象局預報要下大雪暴雪,可最後雪渣都沒下,公眾期待氣象局解釋一下,結果氣象局在微博發了一個老段子:重要通知:原約定於今天來的暴雪,因半路氣溫過於熱情,把“白茫茫”變成了“溼漉漉”!這場雪如果下大了肯定不小,如果下小了也肯定不會大,請市民原諒!老天爺不容易,氣象臺就更難了!具體情況等下完後氣象臺會向市民彙報。氣象臺溫馨提醒:今天下午如果不下雪,明天不下雪的話,這兩天就沒有雪了。氣象臺鄭重勸告美女們最近幾天不要穿裙子,容易被撩, 雪是好雪,但風不正經!——這條微博之所以引發爭議,關鍵就在缺乏專業,沒有專業的解釋,純粹抖這種不正經的機靈,油腔滑調,沒加分,反而失了不少分。

藥監部門,發天氣預報不是你的主業,你的主業應該是發公眾密切關心的藥監工作。檢察系統,就不會發那些養生雞湯了,這不是你的專業,說不定就發了什麼偽科學營銷文,反而砸了自身的形象和透支了公信力。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人,傳播專業的資訊,這才是政務新媒體應該做的事。不要玩跨界,最容易成為高階黑的,多是跨界發言跨界評論,典型如俞敏洪上次鬧出的風波。

我常給一個朋友提建議,新媒體崗位絕不只是會賣萌耍寶就行的,關鍵是專業,要對自己的行業非常瞭解,又懂新聞和傳播規律。賣萌,是能吸粉,能抖機靈,能開腦洞,但關鍵的時候,會出賣了自己的不專業,坑領導坑部門。

十四、“溫暖陽光大愛”的生硬對沖思維

所謂對沖思維,就是發生負面新聞時用“溫暖陽光大愛”去生硬地衝淡負面。公眾其實是很反感這種方法的,對沖意圖太直白,不僅衝不掉負面,還經常成為高階黑。比如某系統發生一件引發全國媒體關注的負面後,該系統急於找本系統的好人好事,飢不擇食地“推送典型人物”,沒想到報道的過程中又出問題了,急於宣傳,卻忽略了新聞細節中很多經不住推敲的東西,引發二次輿情,帶來次生災害。要坦誠面對暴露出來的問題,避免那種“把壞事變成好事”的功利衝動。要順著輿論的潮水方向去處理,不要想改變潮水的方向。

比如當年深圳處理滑坡事故,就很剋制,捨得放棄一些正面題材,對一些不合時宜,特別是與悲傷氣氛不協調、容易引發炒作質疑的正面題材建議不做報道。如,對消防隊員救援現場火線入黨、省市領導駐紮一線指揮救援等,均不安排媒體宣傳。剋制宣傳救援,只作適度報道:首名倖存者獲救、深圳各界捐款捐物獻愛心等也只作適度報道。死傷那麼多人,如果官媒還大張旗鼓地宣傳省市領導廢寢忘食靠前指揮,濃墨重彩地報道消防戰士面對艱險火線入黨,沒有時度效意識,只會招致反感。

新華網對唯一倖存者田澤明與其父親會面的報道,樸實卻觸動人心。該文標題和導語開頭均引用田澤明父親田祖龍發自內心的一句大實話:“真的是命大,真的是感謝大家!”主要描述田澤明命懸一線、奮力求生的堅強意志,讚揚救援隊伍迎難而上、通力合作的拼搏精神。沒有突出領導看望獲救者、沒有刻意去表現獲救者面對領導時如何地感激涕零。——這時候如果刻意去突出領導,就等於是“黑”領導了。

比如前段時間某地一起重大案件後,當地檢察機關那篇宣傳通稿引發了輿情,幾百字的通稿,一大半都在敘述領導是多麼高度重視,不惹事才怪。缺乏新聞素養的小編和通訊員不懂,有一句“新聞結構”叫倒金字塔,遇到這種災難事故的資訊釋出,應該尊重“倒金字塔”,即把公眾最關心的資訊放在前面,死傷多少人,初步調查原因是什麼,有什麼善後措施,最後提一下“領導高度重視”未嘗不可。可公眾最關心資訊都沒有,全部是領導如何領導如何,等於把領導架在輿論烤架上炙烤。

十五、輿情潔癖下的用力過猛

很多地方領導身上都有一種輿情潔癖,就是看不了“某個政策引發爭議”、“某個規定受到批評”、“某種行為引發討論”,一有爭議一見批評,他們就覺得這是個“有待滅掉的輿情”。有的地方,甚至要致力於打造“零負面城市”。——下面辦事的,為了實現“零負面”,不得不焦頭爛額疲於奔命,整天神經高度緊張地盯著網路,稍有爭議就趕緊用力去平息,這種“零負面”的輿情潔癖反而給當地招來此起彼伏的大輿情。

有些地方和企業缺乏起碼的爭議耐受力,一看到什麼政策或產品引發爭議,就趕緊去幹預和引導。其實,如果瞭解網路輿情的話就會明白,不要一看到爭議和批評就當成輿情,很多爭議只是“偽輿情”。比如,出臺某個政策,有人點贊有人不滿――這不很正常嗎?不同利益群體有不同視角,這也太正常了,哪能指望一個政策能人人叫好?政府出臺政策時就應該有“被爭議”的心理準備,正常爭議不叫輿情,反常的才是輿情。再比如,正常的事情引發爭議,比如教師暑期旅遊發個朋友圈,有人看不慣亂噴“有地方發生洪災教師竟然在遊山玩水”,這種噴子處處都有,有必要把這種“見什麼都噴”的噴子聲音當輿情嗎?當然沒必要。

輿論的客觀理性,不是單向的,而是與官方和企業互動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官方越輕鬆看待輿論批評,輿論反而越客觀;越是防著輿論和媒體,越是對批評有潔癖,稍微有一點負面就那麼介意,就去滅火,就去幹預,輿論反而越朝著批評官方和企業的方向去傳播。就像兩個缺乏信任和交流的人,一方過度的動作,會引發那一方更強烈的反應。

輿情監測機構太多,輿情不夠用了!治病的人太多,病不夠用,很多正常現象就成為需要治的病。現在很多輿情監測有一種泛輿情化的傾向,不加選擇地把什麼聲音都當成輿情。就像現在過度的保健和養生理念,身體稍有不適或“與平常不同”就當成病情,然後就吃藥——怕生病而亂吃藥,恰恰是一種病,破壞了身體的免疫功能。如果有一定的批評和爭議耐受力,讓人說說話,批評幾句,就過去了,社會的自免疫功能會平息這些聲音。把正常批評和爭議當成輿情去“應對”,過度反應,過度干預,很容易在用力過猛中激發出問題。這種輿情潔癖,既讓基層幹部疲於奔命,又成為地方形象的高階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