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孩子開始問“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培養關鍵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由 涵妮媽媽育兒經 發表于 舞蹈2021-08-11
簡介如何迴應孩子的“為什麼”,才能維持他們的好奇心平時帶娃一起見朋友,總有朋友會在看到我回答潼潼“提問”時的樣子時感慨說:“每一次都這麼耐心地回答孩子的為什麼,我根本做不到

如何正確對待學前兒童的好奇好問

源於林小暖bella

孩子開始問“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培養關鍵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前兩天早晨醒來,推開潼潼的房間,只見她正安靜地坐在書櫃的小椅子旁,認真翻著一本英語單詞書,旁邊的地板上還散落著幾本別的繪本。看見站在門口的我,潼潼抬起頭問了我一個問題:

“媽媽,水為什麼沒有顏色?”

這個腦洞大開的提問,開啟了我和潼潼新的一天。

我的日常,其實早就充滿了潼潼各種各樣的“為什麼”。自從這個妞開始學會說整句話開始,“為什麼”就成了她最常使用的詞語。

孩子開始問“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培養關鍵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小娃們的“十萬個為什麼”,還經常不按常理出牌。時而無厘頭、時而異想天開、時而嚴肅認真、時而將視角引向我們不曾思考過的角落。

但不管是怎樣的“為什麼”,我都樂意隨著她的邀請,走進她的奇妙世界。

因為,這看似普通的三個字,其實隱藏著一粒粒細碎的、閃著光芒的小寶石,

那便是好奇心。

那天在北京參加完“未來教育大會”,在回來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到底孩子們的哪些品質能幫他們適應那個科技、AI都高度發展的未來呢?

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想起了之前和一個做HR的朋友的對話。當我們聊到“

擁有哪種品質的求職者,更容易應聘成功?

”時,她告訴我說,應該是一個擁有好奇心的人吧。

“擁有好奇心的人,一般自主學習的能力都很強。一個職場新人的成長,非常仰賴於這種學習的動力。一般這種人,更能解決難題、提出一些尖銳的問題,而且會把一個問題想得更深更廣。他們通常有能力把不同領域的知識創造性地連線起來,從而產生一些新想法。”

的確如此,只有擁有這些品質的人,他們的工作才最不容易被智慧機器代替。

在一個科技能夠快速替代人類工作的時代,僅僅靠聰明是不夠的,因為計算機已經足夠聰明,但是不論它被設計得多麼複雜精妙,它也不會擁有好奇心。

孩子開始問“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培養關鍵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兒童的好奇心離不開父母的參與

雖然好奇心是每個嬰兒與生俱來的,但是他們並不會時時沉浸在對世界的驚歎之中。同我們成人一樣,

嬰兒的好奇心也在變化之中

有研究發現,這種變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

周邊的物理環境

,尤其受到他們的成年看護人的影響。也就是說,嬰兒的好奇心是有依賴性的。

想起潼潼七八個月那會兒,特別喜歡指著屋子裡的某件物品,發出咿咿呀呀的“火星語”。其實,這樣的指指點點便是她的好奇表現。

每當我積極地迴應她,一邊配合著她的指引,一邊也伸出自己的手確認,然後再用

緩慢的語速、拉長的聲音

,告訴她所指物品的名字:“這是沙~發~”、“這是椅~子~”“哦,寶寶指的是杯~子~你想要摸一摸嗎?”時,我都會在潼潼清澈的目光下,發現她流露出的

好奇與熱切

我知道,那是

她對這個世界滿滿的探索欲

孩子開始問“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培養關鍵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就像伯貝爾學院的

babylab

在實驗中得出的結論中所說的:當嬰兒面對一個明顯漠不關心的成年人,他就不會再有“指指點點”這一動作。

如果一個嬰兒看到一個蘋果時自己說“噠噠噠”,而照看他的人什麼都不迴應,那這個嬰兒不僅沒有學到物體的名字,還會開始認為這樣的咿咿呀呀是在浪費時間,沒有一點作用。

每個人並不是一出生就被分配了固定程度的好奇心,它隨時隨地都在起伏變化著。這種變化深受周圍人的影響,尤其跟我們幼年時期,

提出不成熟的問題時父母的反應有極大關聯

孩子開始問“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培養關鍵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十萬個為什麼”階段是決定成年後能否保有好奇心的關鍵階段

從一開始,好奇心就是一種

由孩子與父母雙方參與的冒險

。而孩子們的好奇心,也隨著成長經歷了三個階段:

本能階段

兒童時期,想要探索和考察周圍事物的慾望,讓這個階段的好奇心成為某種本能。

社會化階段

當兒童發現,其他人是有用的資訊來源後,就開始提出無窮無盡的“為什麼”問題。

激發興趣階段

好奇心被轉換成在觀察事物和收集資訊過程中所激起的對問題的興趣。此時,好奇心變成了一股能

強化個人與世界聯絡的力量

,推動著人向著更深更遠更廣的境地成長。

孩子開始問“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培養關鍵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對於成年人來說,我們擁有好奇心的程度是有區別的,而這個區別往往體現在第三個階段。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達到這個階段,好奇心彷彿是一種脆弱的品質,需要不斷地付出努力才能維持。

而如果想要將好奇心向第三階段轉換,其實關鍵點在於第二階段,也就是說在孩子們“十萬個為什麼”的階段。對於他們來說,

養成這種收集和消化資訊的習慣比獲得答案甚至更加重要

有資料顯示,一個學齡前兒童和他所熟悉的成年人交談,每小時大概會問

25次

有關解釋的問題。一個孩子在2歲到5歲這段時間裡一共會問

40000個

解釋性問題。這一驚人的數字,足以表明,提問是認知發展極為重要的動力。

孩子開始問“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培養關鍵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孩子們在“為什麼”中,探索事物是怎樣的問題,有時候就算沒有實際的回報,他們也非常執著。而且,

提問真的算是一項了不起的技能

作為一個只有2、3歲的小娃來說,他們需要:

找到自己無知的部分

需要想象出不同的、相互矛盾的可能性

比如,孩子問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怪的時候,他可能已經在小腦袋瓜中想出了許多有選擇性的答案。

需要了解自己可以從別人身上學習

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能否將這項了不起的技能維持下去,能否在成長中不丟失最初的好奇心,很大一部分是由父母或者看護者來塑造的。他們透過每一次父母對“為什麼”的回答,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修完了一門叫做“如何提問”的課程。

如果父母將語言作為工具來進行認知探索,而不是沒完沒了的發號施令,那麼孩子自然也會在耳濡目染中認識到提問的力量。

孩子開始問“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培養關鍵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如何迴應孩子的“為什麼”,才能維持他們的好奇心

平時帶娃一起見朋友,總有朋友會在看到我回答潼潼“提問”時的樣子時感慨說:“

每一次都這麼耐心地回答孩子的為什麼,我根本做不到

。”

的確,有時候孩子們問起“為什麼”來,就像連珠炮一樣,像是某種下意識似的。那我們是不是都需要不厭其煩的回答呢?

這倒不是。

比如潼潼會問一些我已經回答過很多次的問題,這時候我明白,她可能是想引起某種關注,或者只是希望跟我交流。那麼,如果每次都順著跟上一次相同的思路,回答相同的答案,無疑並不能起到維持好奇心的作用。

孩子開始問“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培養關鍵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我認為,在我們的回答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才算是有意義的迴應:

孩子開始問“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培養關鍵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避免直接給出答案,讓消遣性好奇向認識性好奇轉變

孩童對世界抱以的好奇,很多時候都體現為某種“消遣性好奇”,他們不停地轉換著“好奇”的物件,一會摸摸這個、一會敲敲那個。

有時候,潼潼問“為什麼”,我也許還在思考該如何回答她時,她已經又換了其他的問題或者話題,跟我聊起來。

如果一個成年人擁有的好奇,更多的是某種消遣性的好奇,則可能表現為無止盡的喜新厭舊,對什麼事情都淺嘗輒止。當然,從探索的寬廣度來講,這樣也未嘗都是壞處。

但,

不斷的轉換物件,會浪費我們的精力和時間

。相反,當消遣性的好奇,轉化為對知識理解的探尋時,一種更深入、更有序、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認識性好奇”則擁有更大的意義。

如果每次,孩子問為什麼,我們都直接給出問題的答案,則無疑

沒有將他們引入更深層次的探索和思考

,很容易讓他們的好奇變為消遣性好奇。

孩子開始問“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培養關鍵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孩子開始問“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培養關鍵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用反問觸發孩子對“為什麼”的探究

既然最好不要直接給出問題的答案,那我們不如用“你認為呢?”、“你覺得呢?”將問題拋回給孩子。舉個例子,比如孩子問我們“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我們可以這樣來回答:

父母:“你能想出什麼原因嗎?”

孩子:“嗯…也許有人用藍色蠟筆給它上色。”

父母:“也許吧,那他們需要多大的蠟筆才能塗滿呀?”

孩子:“和我們家一樣大的蠟筆!”

父母:“哇!那可真夠大的!你認為有一支那麼大的蠟筆嗎?如果有,誰能把它舉起來呢?”

……

孩子開始問“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培養關鍵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在這樣的互動中,也許最終孩子並沒有真正得到問題的正確答案,但這樣一個啟發式思維的過程,則引發了她更多的好奇,比如對面積、重量等等方面的探究。

當然,如果我們能從光學的角度,淺顯易懂的為孩子講解天空是藍色的真正原因,也未嘗不可。

但一定要記得,我們的反問,

應該是開放式的提問

。如果我們問的問題,只能讓孩子回答“是”或者“不是”,那麼就沒有辦法將問題繼續深入下去討論。

孩子開始問“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培養關鍵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我們的問題,應該是可以

幫助孩子引入新的視角,從而促使孩子拓展他們的想法

,並將這些想法聯絡起來。

回到剛才“天空”的問題,“你能想出原因嗎”就是一個開放式的反問,孩子引出了“藍色蠟筆”,那麼我們透過繼續提問,引入了對於“大小”、“重量”這樣新視角的思考。這樣的“一問一答”無疑是一場有質量的迴應。

孩子開始問“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培養關鍵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孩子開始問“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培養關鍵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當我們無法回答孩子的問題時,邀請他們一起查詢

有一次,我和潼潼看了一會動畫片“飛屋環遊記”,妞突然問我:“

如果我拿著很多氣球,也能飛起來嗎

?”

我當時想當然的認為“飛屋”裡的氣球旅行只是動畫片的美好幻想,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了潼潼:“

應該不行吧。

”潼潼顯然並不滿意我的回答,繼續好奇的問:“

為什麼呀

?”

我突然轉念一想,其實自己對這個問題也並不是那麼確定,

何不邀請孩子一起來查閱一下呢

?於是,我倆一起開啟手機搜了起來。一查才發現,原來還真有人做過類似的旅行實驗,並且成功了。

孩子開始問“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培養關鍵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我們一邊看新聞一邊討論,需要用多少顆氣球才可以飛上天,一直用手抓著氣球如果太累了怎麼辦等各種各樣的問題。

如果不是我的遲疑引發了一場和女兒的探索,那麼孩子對這個問題的

想象、思考都將止步

於我的那句“不會”和“不太清楚”中了吧。

孩子開始問“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培養關鍵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發現,影響孩子們在中小學階段的表現,並不一定是IQ,責任心、堅韌和好奇心才是好的學習成就的三大支柱。這其中,

好奇心也許是最最重要的因素

,因為它將智力、堅持和對新事物的渴望合而為一。

當我們陷在不輸在起跑線的焦慮中無法自拔時,更應該抬頭看看前面的路,我們的孩子只有

持續性地付出努力才能發掘自己的潛力

。然而如果沒有好奇心去激發足夠的學習慾望,在這場長跑中他們多半會無法堅持到終點。

孩子開始問“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培養關鍵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就像劉慈欣的《鄉村教師》中所講的那樣:

“也許我們再努力,所能改變的也只是極少數的世界,但我們又怎能預見這一點綠色,不會在某一刻阻遏一世的荒蕪呢?”

好奇心也是如此。每一次好奇,並不一定會帶來立即生效的實在價值,但秉承著好奇的天賦,人們卻可以成就一次次飛躍。

當孩子們的好奇被忽視時,失掉的不只是一個靈感,

還有對未知,對創造的嚮往,以及改變世界的勇氣。

孩子開始問“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培養關鍵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的講話中,以一位文化名人的座右銘結束了他的演講,這句話也蘊藏著我們對於孩子最大的希望: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唯有如此,孩子們的大腦與內心,才終究會為寶貴而脆弱的好奇心留有一席之地。

唯有如此,那份對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熱情,將會成為孩子未來人生的那艘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