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敦煌壁畫裡絢麗多姿的唐代樂舞,舞出了中西樂舞交流繁盛之象

由 廿一史 發表于 舞蹈2021-08-23
簡介圖 ▏唐代眾多舞蹈之一三、敦煌壁畫對唐代樂舞的記載,風格各異1.宮廷舞蹈唐代的時候,佛教的世俗化傾向已經日趨明顯,這種漢化的過程不是佛教具體內容的改變,而是使佛教的形式適應中國的文化背景,能最佳體現出佛教文化的便是唐代時期的宮廷樂舞

唐代軟舞都有什麼

引言:

敦煌石窟始建於前秦建元二年,涵蓋了自三國時期的北涼、北朝時期的北魏、西魏等直到元十個朝代。

其綿延千餘年的歷史,向人們形象地再現了

不同時期

下風格各異的社會文化進展,以及

樂舞藝術

隨朝代更替、社會風尚而

貼近人們審美傾向

的過程。

從各個角度、各種領域直接或者間接地反映了當時社會人們的生活現實、信念追求和美好憧憬。而一提到

唐代

,我們腦海裡浮現的便是封建王朝中最為

繁榮昌盛

的景象之一,與此同時,該時期的

藝術文化風向

也發展的極好。

敦煌壁畫裡絢麗多姿的唐代樂舞,舞出了中西樂舞交流繁盛之象

圖 ▏敦煌壁畫1

在唐朝經濟文化領域都高歌猛進的同時,我們熟知的敦煌藝術也以壁畫的形式記錄到歷史高潮,壁畫中的各種文化藝術形式尤其是樂舞領域都達到了歷史中最輝煌的時期

從敦煌壁畫舞姿在

唐朝

的發展和特色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在該時期,南方和北方的同化與融合、宗教文化的高度發展變遷以及中西樂舞文化交流的空前繁榮,這些也形成並促進了

唐朝樂舞繁盛多姿

的景象。

一、唐時中外樂舞交流頻繁,相互之間互相汲取創作屬於本民族的特色樂舞

1.交流國家繁多

中外文化交流在唐代得到空前的發展,文化的交流融合促進了藝術的繁盛昌達。

前朝歷代的奠基、唐代政治的昌明以及交通的愈加發達都促進了

中外文化交流的繁榮景象

敦煌壁畫裡絢麗多姿的唐代樂舞,舞出了中西樂舞交流繁盛之象

圖 ▏敦煌壁畫2

縱觀唐代樂舞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唐代的樂舞是一個包羅永珍的舞蹈

。舞蹈的形式、內容、風格和思想等都沒有一個很

固定的正規化

。唐朝時期別具一格的舞蹈特色、豐富多彩的舞蹈形式和意蘊,

都與中原樂舞對外來樂舞的攝取密切相關。

這一時期,與唐朝進行樂舞交流的國家主要有

西域諸國、日本、朝鮮、印度、阿拉伯、波斯

等等。與這些國家的樂舞交流主要涉及到樂舞作品、樂器以及樂人之間的相互交流。

比如

唐代宮廷娛樂和慶典樂舞

專用的十部樂中的

《天竺樂》

便是唐朝與

印度

交流的結果,而唐代著名的健舞

《拂菻》

是直接由

羅馬

使節進獻至唐朝的。

而在眾多交流國家之中,西域是對中原樂舞影響最大也最深遠的地區。

敦煌壁畫裡絢麗多姿的唐代樂舞,舞出了中西樂舞交流繁盛之象

圖 ▏敦煌壁畫3

2.西域對中原樂舞的輸出

在唐代,

西域樂舞

異常繁榮。西域舞蹈

風格濃郁

、節奏鮮明、其舞姿展現的歡快明朗的特點與唐朝

積極向上

的時代精神不謀而合,非常受唐代宮廷、達官貴人們甚至普通老百姓們的歡迎。一時間胡樂胡舞風靡全國。

在唐玄宗時期,胡樂舞更是得到了大力的支援和推廣,社會地位與影響空前壯大

西域

大量的樂舞作品和樂器傳入中原,在中原廣受認可,而西域遠道而來的

樂人

團體也成為了傳播西域樂舞的

重要力量

唐代十部樂中除了

《燕樂》、《西涼樂》和《清樂》

之外,其他的七部樂曲均採自

西域

諸國。

錢易在《南部新書》中說道:“天寶末,康居國獻胡旋舞,概左旋右轉之舞。”

敦煌壁畫裡絢麗多姿的唐代樂舞,舞出了中西樂舞交流繁盛之象

圖 ▏胡旋舞

可見

胡旋舞

在唐代天寶年間多麼的盛行,胡旋舞以其

急轉如風之勢

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樂舞作品。白居易

《胡旋女》

“臣妾人人學圓轉”

也可見當時人們的

痴迷程度

了。

西域對中原樂舞的舞種進行了輸入外,還傳入了許多新穎的樂器和具有特色的樂人。

這些樂工不僅向唐王朝傳入了本國的精品樂舞和樂器,而且參與了宮廷樂舞的

創作工作

,從而促進了

唐朝樂舞的發展和延續。

3.中原對西域樂舞的影響

樂舞藝術間的交流是

雙向且相互

的,西域的樂曲和舞蹈透過各種方式滲入了

中原領域

,那麼中原的樂舞肯定也會對西域產生一些不可磨滅的影響。

敦煌壁畫裡絢麗多姿的唐代樂舞,舞出了中西樂舞交流繁盛之象

圖 ▏唐朝樂舞盛景

中原樂舞輸入到西域主要透過

三種方式

:第一種是透過

軍政官員、僧人商旅

等遊歷各國的人將中原樂舞傳入西域;第二種是透過

入侍質子

歸國時帶回的中原文化;最後一種就是最廣泛的

宗教傳播

。透過這些方式,中原樂舞的文化特色和相關樂器也傳入西域,與其本土文化相融合,同時產生深遠影響。

當時處於領先地位的西域樂舞,在樂隊的編制和樂器使用上就吸取了很多漢族傳統樂器的特點和形象,如笙簫、大鼓等。

而人們也從西域的文物資料中發現當時西域的舞蹈偶人身穿唐代特色的服飾裝扮,並且舞姿造型屬於

唐代樂舞

這都說明了唐代的文化藝術也輻射到了西域。

敦煌壁畫裡絢麗多姿的唐代樂舞,舞出了中西樂舞交流繁盛之象

圖 ▏唐代樂舞

二、唐代樂舞的類別豐富多彩,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有舞蹈欣賞

1.宮廷“部伎”樂舞

唐代時期,統治者繼承了隋朝的歌舞文化,把隋朝的《九部樂》全盤接受下來,宮廷的樂制舞制依舊。

到了唐太宗時期,創制了燕樂,並列為首部,之後加奏《高昌伎》,至此形成《十部樂》。

而九、十部樂成為唐代宮廷用於宴會典禮的成套樂舞。

從樂曲、樂器以及舞蹈的特色和服飾來看,樂舞有著極強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徵。

而宮廷設定這些樂舞的

原因

,一方面是為了

彰顯國家

的繁榮昌盛,另一方面是為了顯示

四方歸附的氣勢

因此,這兩部樂舞的內容和舞制都受到了

很嚴格的限制

,舞蹈演出的時間地點等也都必須由

統治者

決定,

不能夠隨時隨地表演

這兩部樂舞的規制體現了我國古代時期封建統治的禮儀性與政治性,極具時代特色。

敦煌壁畫裡絢麗多姿的唐代樂舞,舞出了中西樂舞交流繁盛之象

圖 ▏樂舞日常練習

2.剛柔諸舞

舞樂發展到唐代,已經從由內容劃分為文舞和武舞的層面上升到以舞蹈風格劃分成健舞和軟舞兩種型別。

舞蹈的表現內容不再是完全圍繞著政治,而是希望透過舞蹈可以體會其中的人生意蘊。

而唐代樂舞的一大成就,就在於舞蹈以“陰柔”、“陽剛”的風格為特點,展現了舞蹈的多樣性和表現性。健舞和軟舞是廣泛流傳在宮中、貴族士大夫家中以及民間的小規模的表演性舞蹈,也是教坊樂舞的兩大類。

它們以其突出的風格性、強烈的表現力以及精湛的技藝性見長,形式通常為

獨舞

或者

雙人舞

。“健舞”除了

《劍器》

《黃獐》

取材於中原民間的傳統舞蹈元素和題材外,其餘均為西域或者少數民族的舞蹈。而

委婉柔媚、曼妙舒緩

的樂曲和舞蹈統稱為“軟舞”,軟舞多為

中原傳統舞蹈

,抒情性較為強。

敦煌壁畫裡絢麗多姿的唐代樂舞,舞出了中西樂舞交流繁盛之象

圖 ▏唐代“軟舞”

在古代“

”的美學原則制約下,兩種舞種並沒有絕對的

所分,舞蹈更多的是糅合後的成果,只是二者的主要基調有所差異。

這樣的舞蹈“剛柔並濟”的特點更為符合唐朝人民普遍的審美心理和取向。

3.其他舞蹈種類

唐代舞蹈除了有典禮專用,娛樂政教意味濃厚的部伎樂舞,有風格突出的表演性健舞和軟舞外,其他種類的樂舞也活躍於人們的生活當中。

其中有宴飲生活舞蹈、宗教信仰舞蹈和表現故事情節的

歌舞戲

。這些舞蹈不僅是

表演性較強

的樂舞,也是

自娛性較強

的樂舞,這使得人們不僅可以欣賞表演也可以參與其中。

敦煌壁畫裡絢麗多姿的唐代樂舞,舞出了中西樂舞交流繁盛之象

圖 ▏唐代歌舞

歌舞戲作為歌、舞、戲三種形式共同結合的藝術表演,主要用來表現故事人物情節的表演藝術。

歌舞戲屬於早期的戲劇雛形,多由

教坊

表演,是

唐代宮廷

娛樂欣賞的主要節目。

而宴飲生活舞蹈作為在宴會上助興傳情達意的形式,是唐代舞蹈繁榮興旺的一部分。

這類舞蹈主要分為

酒令遊戲舞蹈

侍宴舞蹈

飲宴自娛舞蹈

宴飲生活舞蹈是唐代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和普遍的舞蹈活動,也正是這樣的舞蹈使得歌舞文化不再只屬於小眾的消遣,而是大眾的享受。

敦煌壁畫裡絢麗多姿的唐代樂舞,舞出了中西樂舞交流繁盛之象

圖 ▏唐代眾多舞蹈之一

三、敦煌壁畫對唐代樂舞的記載,風格各異

1.宮廷舞蹈

唐代的時候,

佛教的世俗化

傾向已經日趨明顯,這種漢化的過程不是佛教具體內容的改變,而是使佛教的形式適應中國的文化背景,能最佳體現出

佛教文化

的便是

唐代時期

宮廷樂舞

敦煌壁畫樂舞

就參照了唐代宮廷燕爾的形式,但並非照搬照抄,而是以唐代宮廷樂舞作為基礎和依據,加上了豐

富的想象力和佛教的神秘色彩

,使得壁畫中所展現的樂舞更加的活靈活現。

敦煌壁畫中經變樂舞坐式演奏的形式與唐墓中的壁畫相同,這充分說明了壁畫中的經變樂舞便是唐代宮廷樂舞中“

做部伎

”形式的再現。

敦煌壁畫裡絢麗多姿的唐代樂舞,舞出了中西樂舞交流繁盛之象

圖 ▏唐代宮廷舞

2.健舞風貌

在敦煌壁畫中,就有一些表現唐代健舞舞風的舞蹈形象。

尤其是敦煌

莫高窟220窟

中的四個舞伎的形象以及其舞蹈狀態,雖然壁畫中的舞姿造型是

靜止

的,但是舞蹈的

動勢

還是可以根據靜態造型來判斷和預測的。其舞姿動態反映了

《胡旋舞》

的舞蹈影象,具有健舞灑脫明朗的風格特點。

3.軟舞風貌

敦煌壁畫中的舞姿有很多以唐代軟舞風貌為基調的,體現了軟舞輕盈柔曼、含蓄柔美的特點。

唐代敦煌壁畫329窟

中的童子伎樂與唐代興福寺所刻形象十分相似,似體現了唐代著名軟舞

《屈拓枝》

的些許風貌。在敦煌壁畫中,我們能窺探到唐朝著名軟舞

《六么》、《拓枝》

等作品的特點風貌,這些都體現了

唐朝軟舞

的鮮明風格。

敦煌壁畫裡絢麗多姿的唐代樂舞,舞出了中西樂舞交流繁盛之象

圖 ▏敦煌壁畫4

結語:

無論是歷史中的朝代社會發展時間,還是

樂舞文化

程序階段,唐代都有它無可替代的優勢。與此同時,

以壁畫為載體的敦煌舞蹈藝術也在此時間達到了極盛時期。

在佛教藝術趨於民族化的影響下,敦煌壁畫中所描繪的舞姿也漸漸走向成熟,其中唐風和唐韻混合著西域風格成為了這一時期敦煌壁畫舞姿的最主要特徵,也是形成敦煌舞特色的成因。

尤其是敦煌壁畫中所展現的

唐代樂舞文化

,具備著

善於汲取和敢於創新的兩大特點,這也與我國傳統舞蹈文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參考文獻:

《唐史》

《新唐書》

《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