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葫蘆絲輕鬆自學教程(適合初學自學者)

由 快速學樂器 發表于 舞蹈2021-09-01
簡介葫蘆絲、巴烏的音是靠簧片的振動和竹管的共振而產生音響的,葫蘆絲、巴烏的簧片由於製作所要求故簧根部較薄,其振動的承受力是有定限度的,所以演奏時氣息的力度必須有所控制,只要能發出正常音即可,但大多初學者都會走兩個極端,一時用氣很輕,不能發出葫蘆

竹舞怎麼跳

葫蘆絲、巴烏演奏方法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吹奏樂器,它是生活在中國西南部地區的傣族、阿昌族、佤族等少數民族最喜歡、最常用的樂器之一。

葫蘆簫的歷史悠久,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公元前221年以前),不過,今天的葫蘆簫在構造上仍然保持著古代同類樂器的特點。

葫蘆簫的形狀和構造別具一格,它是由一個完整的葫蘆,加上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屬簧片做成的。在葫蘆的柄端,插有一根竹管作為吹口,葫蘆作為共鳴箱;葫蘆的底部插進三根粗細不同的竹管,每根竹管上都鑲有一枚銅製或銀製的簧片,中間的那根主管最粗,上面開有七個音孔,可以吹出旋律,兩旁的副管只能發出與主管共鳴的和音。

葫蘆簫和其它簫類樂器一樣,音量比較小,但是,它的主管發出的音色柔潤而纖秀,在兩根

副管

持續音的襯托下,給人一種含蓄、朦朧的美感。由於它吹出的顫音有如抖動絲綢那樣飄逸輕柔,因此,有人又把它稱為“葫蘆絲”。

葫蘆絲輕鬆自學教程(適合初學自學者)

如何培養內心節奏感

培養內心節奏感是正確把握音樂作品的首要問題,有些人的內心節奏感是與生俱來的,先天的,但是大多數人卻是依靠後天的刻苦練習培養出來的。我們在開始練習簡單的練習曲時,就應該注意培養內心節奏感。組織起來的音的長短關係叫節奏。也就是說,我們在演奏練習曲時,就應該對各音符的時值長短要充分了解,不但要對它有感性認識,而且還要回理性的分析。簡單的練習曲一般都是首先對最為基本的音符,節奏作籠統的介紹,讓初學者一邊演奏,一邊在心理數節拍,認清各種音符的時值,以獲得對簡單節拍的感性認識。然後再加上各種符號和記號,混合運用。演奏者應該切實遵守各條練習曲的要求,紮實的訓練每一首練習曲,達到練習的目的,解決一切困難,牢記各種音符的時值比例。可以說內心節奏感實際上就是內心對各種音符時值的敏感度,說白一點,就是每個音要演奏多長,心裡應該清楚。如果有正確的內心節奏感,我們演奏出的音樂才是準確的。

音域通常是指人聲或某一種樂器所能發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間的範圍。總的音域是指音列的總範圍,即從它的最低音到最高音間的距離而言。個別的人聲或樂器的音域是指在整個音域中所能達到的那一部分,如鋼琴的音域是A2-C5。音區是音域中的一部分,有高音區,中音區,低音區三種。在整個音域中,小字組,大字一組合小字二組屬於中音區。

葫蘆絲輕鬆自學教程(適合初學自學者)

小字三組,小字四組和小字五組屬於高音區。大字組,大字一組和大字二組屬於低音區。各種人聲和各種樂器的音區劃分,是不盡相同的。如男低音的高音區是女低音的低音區等。。。 。。。 各音區的特性音色在音樂表現中,有著重大的作用。高音區一般具有清脆,嘹亮,尖銳的特性;而低音區則往往給人以渾厚,笨重之感。說了這麼多,呵呵:)我舉個例項吧:聖桑在《動物的狂歡節》組曲裡面(具體第幾章我忘了)採用了這個主題,所不同的是改用鋼琴慢速地在低音區緩緩地奏出,使原來活潑愉快的情趣變為呆笨遲鈍的步態。可見音色,音區對音樂形象的表現起了

多麼

大的作用!(常用轉調指法表)

葫蘆絲輕鬆自學教程(適合初學自學者)

葫蘆絲輕鬆自學教程(適合初學自學者)

所謂本調,即為葫蘆絲演奏中一般意義的指法安排,一般以第三孔發出的絕對音高為1(Do)音安排指法的。向下依次為7(Si)、6(La)、5(Sol)、3(Mi),向上依次為2(Re)、3(Mi)、5(Sol)、6(La),無論什麼調的葫蘆絲,本調的指法都是一樣的,若第三孔發音為G,該樂器即為G調葫蘆絲,同理F調葫蘆絲也指第三孔發音為F(這裡所指的第三孔並不是單純的只開第三孔而是開第一、二、三孔,即關閉四、五、六、七孔)。什麼是葫蘆絲的本調? 指法是如何安排的?

葫蘆絲低音泛音Mi(3)應該怎麼演奏?

低音泛音Mi沒有按孔,使用的指法為筒音Sol的指法,即全按,氣息運用方法不一樣。筒音Sol 使用超吹(急吹),低音Mi使用平吹(緩吹),即將所有指孔全部關閉,用極少的氣息(不可加力)輕輕呵出(呵氣,此時全身放鬆),即可發出低音Mi。低音Mi的發聲原理與筒音Sol 稍有不同,筒音是由簧片根部參與振動所發出的最低音(傳統意義上來理解),泛音Mi則是在筒音之下透過增加管長來實現的(如果透過加鍵,可以增加更多的泛音)。泛音的音色和音量與簧片有效振動發音有細微區別,音量也相對弱一些。

半年學會葫蘆絲到五級

此課程適合於無教師指導的業餘葫蘆絲自學者,希望能帶來幫助。

關於葫蘆絲的學習教材,最好找有許多練習曲的,如果這些練習曲還配有錄音光碟則更好。

第一個月學習內容:簡譜、胸腹式呼吸、指法、長音、音階

1、簡譜:用一週學會,能達到看譜試唱最好(簡單的譜),以後繼續學習。

2、胸腹式呼吸:一天學會,以後常練習。

3、指法:學筒音作5的指法。一週應學會學熟。注意手形正確美觀,初學可對著鏡子學,觀看手形正確和美觀否。

4、長音:一般的葫蘆絲教材上都有長音練習曲。請按正確的節拍時值來練習,用胸腹式呼吸法來吹,不可“儉工減料”。練習時可默唸節拍來掌握正確的時值,如吹“3———”四拍,則吹時默唸“米二三四”,如吹“5———————”八拍的,吹時則默唸“索二三四五六七八”。

5、音階:按正確節拍時值來練,不可圖快。找幾首音階練習曲來練。按每分鐘80拍的速度(一拍一秒不到)來練習。

第一週可將簡譜、胸腹式呼吸、指法學會。

第二至第四周可重點練長音和音階,每天能練一小時或以上最好。這可是基礎和重點。嚴格按練習曲譜來練習,標明換氣時就換,未標明有換氣符號的則不可換氣(標明可換可不換氣符號的地方,不熟練時則換,熟練後就不再換)。第二週也可只練長音。初吹葫時易產生“咕”音,是因為吹成“乎————”,如吹成“吐乎———”或“吐———”則咕音不易產生。

到第四周時,可加學簡單的樂曲,如《婚誓》、《竹舞》。

長音練習曲和音階練習曲,是比較枯燥的,又要練一個月(今後還要繼續練習),許多人堅持不了。還有的朋友,初學一天就會吹《婚誓》了——這也是種學習法,個人認為不可取。如果你想成為演奏高手,就要耐得住寂寞,要靜下心來加強長音和音階的練習。長音和音階練習曲學好了,後面的活指練習和雙吐練習才會覺得容易些。

一般的教材長音練習曲和音階練習曲都會有幾首,應全部要學好,一個月內練不完,下個月和以後也要繼續學練。

另,也要練練將一個音吹得非常長(超長吹法),如今天吹20秒,明天則吹21秒,每天吹長點,越吹越長,這也是在練胸腹式呼吸。

第二個月學習內容:活指、打音、虛指顫音、低音3

1、長音、音階練習曲繼續練習,練習時間可減半

2、活指練習曲。這是這個月的重點,要多花時間來練。先找你手上教材上第一首活指練習曲(也是最容易的)來學練,按音階練習曲的方式速度來練,等練熟了才加快速度來練。第一首活指練習曲學好後才能學第二首。可能一個月只能學一到二首。

3、第二個月的第二週可開始練打音。學打音練習曲一到二首,如《金孔雀輕輕跳》、《月光竹雨》或你手上教材上的打音練習曲。

4、虛指顫音先學會,顫得好也需長期練習。

5、第四周可學吹低音3。主要學習低音3與低音5的轉換,和低音3與中音3(還有其它音)的轉換。

第三個月學習內容:腹顫音、倚音、滑音、雙吐(空嘴練習)

1、長音練習曲、音階練習曲、活指練習曲,在本月繼續練習,時間可稍減少些,業餘自學者每天不低於半小時為好。

2、第一週就可以學腹顫音。一天學會,學好需長期練習。腹顫音和虛指顫音都可放在長音練習曲中學習。如果你的教材上有腹顫音的練習曲,你也可以照著練習。

3、倚音練習曲。本月第一週也可加學練倚音和倚音練習曲。

4、滑音。分上滑音和下滑音。這是本月的一個重點。可以先將上滑音和下滑音學會,如有多餘時間可學習上滑音練習曲和下滑音練習曲。第二週就可以開始學習上、下滑音技巧。

5、空嘴學練雙吐(本月不用在葫蘆絲上操練)。本月第一週就可以開始學練空嘴雙吐(和三吐)。這種練習不佔用時間,在走路、坐車和平時無事時都可練習。具體方法請參考傣鄉戀吧置頂的“初學課程”中關於雙吐的學習方法,和你教材上的方法。

6、第四周可以學吹《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第四個月學習內容:雙吐、滑音

1、長音練習曲、音階練習曲、活指練習曲,在本月繼續練習。

2、雙吐(和三吐),這是本月的重點。從第一週就可以在葫蘆絲上學吹了,能在葫蘆絲上找到雙吐和三吐的感覺後就要多練習,學習二、三首雙吐(或三吐)練習曲,有空則練更多首。

3、本月可學一首上滑音練習曲和一首下滑音練習曲。

4、學吹《月光下的鳳尾竹》。(其它一、二級的葫蘆絲小曲都可以學吹了)

第五個月學習內容:雙吐、疊音、波音、顫音(震音)

1、長音練習曲、音階練習曲、活指練習曲、雙吐(三吐)練習曲,繼續學習,本月多花時間在活指和雙吐練習曲上。

2、疊音、波音、顫音(震音)都可找空學習了,也可找些關於這些技巧的簡單練習曲學習。

3、學吹雙吐、三吐內容不多的四、五級的樂曲,如《月夜》。

第六個月學習內容:雙吐練習曲

1、本月重點是雙吐和三吐練習曲學習,長音、活指等以前學過的練習曲每天可花少量時間練習一下。

2、學吹葫蘆絲曲《竹林深處》(屬五至六級曲)。

《從零起步,六個月葫蘆絲學到五級》是為業餘自學葫蘆絲的愛好者而設計的,不是很細,難免存在不全面的地方,如果在學習過程中,覺得課程安排過快,可適當延長多學兩個月。是不是學到五級後就可以馬上學吹六、七、八級曲?別急。請再找些難度大些的各種練習曲練一陣子,如練兩個月,將基礎打牢些,再向六七八級曲挑戰。

長音、音階、活指和雙吐,是基礎和重點,應多花些時間練習。

請記住:“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早熟的果子不甜。

腹顫音的學習技巧

“腹顫音”是透過胸腔與腹腔之間的橫隔膜上下顫動(橫隔膜向上有規律地一次次地擠壓)而產生的。

如何使橫隔膜做到有規律地一次次向上擠壓呢?有這樣兩種方法可以體會到。

第一種:一次一次地收腹(每次腹部只向裡收一點點)。

第二種:左手(上手)持葫蘆絲按1(多)的指法,吹長音1———,同時右手(下手)放在腹部(掌心朝著肚臍眼)上面一次一次地向內擠壓腹部(手掌擠壓一次後再回到起始位置,也就是說,手掌是來回擠壓,壓一下,回來一下)。這只是模擬一下,讓學習者體會到腹部的動作。

這樣可以使音線象波浪。

波浪有緩波浪、急波浪、大波浪和小波浪。

我們在吹長音時,如1———(四拍),可以收腹四下,產生四個波浪,這基本上是緩波浪。

演奏葫蘆絲,如何找到樂感?

音樂不是技巧和音符的簡單排列和堆砌,是一種感情的流露,同時又是心裡所想透過音符和演奏技藝表達出來。比如,一位具有一定寫作水平的人,如果他的生活曲折或生活經歷豐富,他則可以寫出好的文學作品來。

樂感是個複雜的問題,說起來有些抽象。不過,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可能易找到樂感吧。

一、掌握音樂的節奏和音符的時值。在學簡譜時,我們就要注意這個問題。如,2/4為強、弱,3/4為強、弱、弱,4/4為強、弱、次強、弱。這只是普遍規律。音符的時值,一拍可能為一秒,可能一秒不到,或一秒多。我們在吹長音時就要開始練習將音符時值吹準,吹到位。學簡譜時就要學會打拍子,可透過簡單的樂曲來進行“視譜練唱”。

二、在演奏一首葫蘆絲曲時,某些音要輕吹,某些音要稍重吹。如,1到低音6的下滑音,可稍將低音6吹響點,誇張一下這個下滑音。一首曲中,某些樂句要吹得響些,某些樂句要輕輕吹,吹柔些,或將旋律吹成一條細線。樂曲的旋律有起有伏,有急有緩,音量有大有小……

三、演奏技巧恰當運作。用得過多也不行,過多破壞了意境。

四、樂曲吹得熟練,樂感易有些。樂曲吹得斷斷續續,樂感早沒了。

五、瞭解樂曲的創作情況和背景。也說是瞭解作曲者是在什麼情況下或在哪裡採風後寫出此曲的。如《有一個美麗的地方》詞寫的是瑞麗風光,曲是遮放調。要理解樂曲。

六、瞭解樂曲源所在地的風光、人文、音樂等知識,比如去傣鄉轉轉,再吹傣鄉的曲,則心中有“物”了,有感情。

七、演奏不能太守規矩和死搬硬套。有許多民間樂手,甚至演奏家,由於條件所限,就沒有進過音樂學堂,樂理知識有限,他們的演奏風格有特色,甚至學院生還要模仿他們的演奏風格。

樂曲節奏學習方法彙集

速度不穩、節奏不準在初學者中是司空見慣的事。

打著拍子唱譜是解決這種問題最常用的方法。

而更有效的方法是邊走邊唱。讓學生邊走邊唱,走一步唱一拍,可使其對節拍和速度產生非常清晰的感受。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表演時,教師再誘導學生全身放鬆隨著音樂的節奏如行走一樣輕輕擺動身體,開始時動作幅度稍大一些,初步掌握之後便逐漸減小,直至內化為內部的運動感受。用這種方法解決節奏不穩的問題可以說是屢試不爽。

在緩慢、抒情的樂曲中以水平運動(左右前後)為主;在節奏鮮明、速度較快的舞蹈性樂曲中以垂直運動(上下)為主。(以上摘自王朝剛《器樂表演技能教學新論》)

如走路時唱《竹樓情歌》,邁左腳為第一拍,邁右腳為第二拍,再邁左腳為第三拍,再邁右腳為第四拍,很容易學會的。

用腳掌拍地打拍子也是一種方法,不過動作過大則顯得不雅。

在吹長音時心裡默唸節拍也是一種方法。

技巧學習:

方法正確,一週學會葫蘆絲“迴圈換氣”

迴圈換氣(也稱為迴圈呼吸)是吹奏樂的一種演奏法,只要按正確的學習步驟去操練,一週應可學會,當然要想很好地掌握它則需長期練習和體會。

我們用正常的呼吸(腹式或胸腹式呼吸法)來吹葫蘆絲,一口氣吹完後,音要斷開,因為要吸氣,吸氣是不能吹葫蘆絲的。用迴圈換氣法來吹葫蘆絲,音可以不斷,因為在吸氣的同時還可以吹奏,也就是要想辦法在鼻子吸氣時,口中有氣往外出可吹響葫蘆絲——這不是肺裡出來的氣,而是口腔裡儲存的氣被擠壓了出來——擠腮動作與舌由後向前推移動作將口腔裡的氣擠壓出來。

迴圈換氣法的先後流程:從1到2到3到4,為一個全過程。

1指“嘴正常呼氣”

2指“口腔儲存氣”

3指“口腔擠腮吐氣,同時鼻吸氣”

4指“接氣”

下面是學習迴圈換氣的具體練習步驟:

先不要在葫蘆絲上練習,空嘴練就可。

第一,首先練習“口腔擠腮吐氣,同時鼻吸氣”。

1、擴大口腔可儲存一定體積的氣,如鼓腮。但這裡不要求過分鼓腮,適當鼓腮就可。要從橫向和豎向這兩個方面來擴大口腔。橫向擴大口腔可用鼓腮法;豎向擴大口腔可用發“嘔”音或“我”音的方法來體會(但不可發出音),也就是口腔下巴向下運動。

2、停止正常呼氣,腮向內擠壓吐氣,實際是將口腔內的氣擠壓出去。這個動作可單獨練習。

3、練習鼻子快速吸氣到腹部(腹部要向外膨脹)。這個動作可單獨練習。

4、練習“擠腮吐氣和鼻吸氣同時進行”。這兩個動作同時進行,剛開始不習慣,因為一心不能二用。但練幾天就習慣了。

總結:

1、鼻吸氣完成時間要小於擠腮吐氣完成時間,如擠腮吐氣時間為4秒,則鼻吸氣時間為1至2秒。

2、初學向裡擠壓腮時,可以不用力擠,習慣後再稍加用力擠壓腮。

3、鼻吸氣不要過猛過快,也不可太慢,鼻吸氣盡量不要發出吸氣聲音,有一點聲音為正常。

第二,練習“嘴正常呼氣到擴大口腔儲氣”。

嘴正常呼氣(指平時吹葫蘆絲那樣的呼氣),然後過渡到擴大口腔儲氣,這個過程嘴正常呼氣一直保持著。

第三,以上兩個步驟練順後就可以開始操練迴圈換氣的全過程了。還是先不要在葫蘆絲上練習,可空嘴練

下面我們空嘴來操練迴圈換氣的全過程:

第一步,“嘴正常呼氣”(用腹式或胸腹式呼吸法)

第二步,“口腔儲存氣”(保持第一步的正常呼氣,擴大口腔容積,呼氣還不能停止)

第三步,“口腔擠腮吐氣,同時鼻吸氣”(上一步的呼氣停止,變為擠腮嘴吐氣,同時鼻子快速吸氣到腹部,不要吸得過滿,夠用就可)

第四步,“接氣”(口腔內還剩一半或三分之一多的氣未擠完,繼續擠腮吐氣,同時將上一步吸到腹內的氣慢慢撥出,與擠腮產生的氣合在一起呼)

(許多人採用吸管對著一杯水吹氣,若是氣泡可以不間斷地產生,則算會了)

葫蘆絲上學練迴圈換氣:

當空嘴學練迴圈換氣稍熟後,就可以在葫蘆絲上練習了。

首先可以在低音3上練習(筒音作5時),因為吹低音3費氣少,如在降B、大G、大F調的葫蘆絲上練;也可在小D調葫蘆絲上練,因為小D調費氣少,關閉附管和開附管練都可,各個音都練一下。初學者由於擠腮力量小,遇上吹費氣多的音,迴圈換氣則易中斷。所以在小D調上練習容易些。

注意和要點:

1、“口腔擠腮吐氣,同時鼻吸氣”是關鍵,要多加練習,可單獨練習。鼻子吸氣過程要短於擠腮過程。

2、不要等到上口氣快呼完了才開始迴圈換氣。上口氣撥出一半或三份之二時就要開始下一個迴圈換氣了。

3、接氣是個難點,要平穩過渡(也叫軟著陸),音量不要突然增大或減小。當然這需長期練習才能做到。

4、初學迴圈換氣(迴圈呼吸)如果覺得有不舒服,如胸悶、憋氣等,則要立即停止,休息一下再練。

5、在走路、乘車、看電視等時,都可以空嘴練習迴圈換氣。

6、學迴圈換氣要有腹式和胸腹式呼吸的基礎。

7、學習要有信心,不要將迴圈換氣法想得太難太神秘。誰都可以學會的

葫蘆絲技巧學習的步驟

1、單吐

單吐是在學習當中第一個要學的技巧,因為任何一個練習曲每小節的第一個音都要用單吐來完成。而且在家在學吹每個音的時候可以用單吐來發出它們。

2、連音

連音是需要你學會一口氣吹出很多個音。一般預設演奏連音符裡面的音不能換氣。但要注意出換氣符號的一方嚴格換氣。

3、打音(疊音用得非常少,略)

打音的練習曲代表作是《金孔雀輕輕跳》,打的時候要快速而乾脆。

4、倚音

倚音分單倚音和多倚音,主要起是修飾作用,一般情況下倚音要快速演奏,不過要注意看倚音是幾分音符,時值把握準確。

5 、顫音

顫音一般是顫自然音階上方二度

6、虛顫音

虛顫音俗稱“隔孔顫”需要用手機扇動下方三度音而產生音波,低音的5和6是沒有虛顫音

7、滑音

滑音分上滑音和下滑音,滑動的方法見曲佤哈文葫蘆絲講座關於滑音的講解和示範。

8、波音

波音分上波音和下波音。由本音和上方(或下方)二度音交替演奏1到2次。

9、三吐

三吐一般為TKT和TTK兩種。(較有難度,需要多加練習)

10、雙吐

雙吐是非常難的一種技巧,用TK表示,需要舌頭非常有力度。演奏時T和K強弱要有對比。

11、迴圈呼吸

迴圈呼吸是竹笛中借過來的技巧,練習方法見葫蘆絲巴烏教學網專題關於此方面的文章。此技巧是葫蘆絲中最難的。

12、其它技巧

葫蘆絲新的樂曲和演奏家在不斷出現,隨之,新的技巧也有不斷增加,在這裡也許有遺漏和知識有限未能全面寫出,敬請諒解。

————期待那些新的技巧能在各類教程中體現。同時也呼籲葫蘆絲技巧符號的規範和統一。

巴烏演奏姿勢

巴烏演奏姿勢與葫蘆絲演奏姿勢基本相同,只不過葫蘆絲吹奏時是豎著吹,而巴烏則是用上、下嘴唇包著“吹口”橫吹。演奏時雙手位於右側。為使吹奏方便、自然、協調,雙手持巴烏時,右胳膊可略高於左胳膊,頭站和巴烏管可略向尾端傾斜。另外採用站姿演奏巴烏時可左腳稍前,右腳稍後。

初學葫蘆絲要注意的問題

一、葫蘆絲的演奏姿勢

葫蘆絲的握姿手型非常重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在以後的練習當中可以逐步的把手指練的很靈活,否則在演奏快節奏的曲目時,很難達到效果。下面我簡單講一下葫蘆絲的演奏姿勢,首先保持挺胸抬頭的身姿,使氣息通暢,以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為例:左手拇指放在葫蘆絲主管的背孔處,食指放在*向葫蘆最近的主管正面第一孔處、依次中指第二孔、食指第三孔,右手拇指自然放到主管背後起支撐作用,食指、中指、無名指依次放在餘下的三個孔處,握葫蘆絲的力度不能太大,稍用力即可,手指和主管基本成90度,手心要空,手指儘量放鬆 。兩個小指放鬆後自然*在主管或附管上,不能抬起過高,有些附管音就設定在小指位置,具體請參照葫蘆絲的情況

二、基本氣息的練習

長音 在葫蘆絲的學習中是很重要的,以筒音作5為例:高音區的氣息不能大,低音區的氣息相對要大些,各音階的輕重需要在練習中摸索,低音5的力度最大,越高的音力度越小,需要反覆練習以達到最美的音色為原則,注意氣息要保持通暢自然每音時長要保持在在30秒以上氣息要勻。穩

三、活指練習

在葫蘆絲、巴烏學習中,活指練習也是每天必須練習的課程,目的是使手指靈活,在曲目演奏中能夠隨心所欲的運用手指,練習的方法主要是按照一些活指練習中的譜子進行,練習曲要有針對性和廣義性,以適應各種節奏的曲目演奏。

四、低音3和4的練習

這兩個音都不屬於葫蘆絲的實音,都是泛音,所以在吹奏氣息上要特別注意,一定要掌握輕重,力度以發音飽滿為最佳,在曲目吹奏中因為氣息變化所需,故須增加對這兩個音的特別練習,每個音對低音3的轉換都 ;要逐音練習,以達到熟練運用,4音指法特殊,也應找些專門針對4音的特別練習,使每個音對4的轉換能夠順暢自如。 ; 低音3的練習關鍵在氣息上由大的氣息轉化為極弱還要控制好低3的飽滿要費一番周折的在多情的巴烏中就有低3的轉化再加上指法構成了一個難度練習。此時的氣息和指法要配合的很緊密。 ; ; 4音在葫蘆絲中的音色很特殊我特別喜歡這個音(大家可以對比)一支好的葫蘆絲4音要準音色很委婉難點在於和各音的轉換上不能有停頓建議大家多找些4音的練習曲針對練習練習中手指一定要全部到位氣息要配合同時出來這個指法也是熟能生巧的。

五、單吐

單吐是葫蘆絲演奏的關鍵,具體的演奏方法:舌尖頂到上牙根(挨不挨牙根看自己的情況)用氣流成爆發狀發出『都』(du )音,發聲時整個舌部稍向後退,然後舌尖迅速回到原位的同時斷氣放鬆嘴唇同時把咕音控制掉,準備下一個吐音的發出。作迴圈練習。單吐練習的效果好不好,會直接影響曲子的味道,須耐心反覆的練習,以達到最佳效果。

六、各種技巧的練習

波音 疊音 打音 滑音 顫指 是葫蘆絲的基本技巧,在這裡主要提一下滑音和顫指的練習,滑音在葫蘆絲演奏中是最常用的基本技巧也是最具特色的一種演奏方法它可以使曲子表現的更婉轉流暢、華美飄逸,演奏的時候透過氣息的緩急並配合手指運動的快慢來完成。 一般來講,速度較快,音符時值較短時手指抹動的就快,反之手指抹動的過程就稍慢一些,無論是快滑還是慢滑手指都要做到圓潤、優美,中間不能有空隙。顫音也是很常用的技巧之一,練習的難度很大,需要耐心長時間的練習,手指要放鬆,煽動的頻率要快要求有顆粒狀,每個音都要清楚明快,連續性好,練習中初級的學員應注意練習時間不易太長,每個練習組以10分鐘為益,切記不可傷到手指,如發現手指變得僵硬,應停止練習顫指,幾天後再逐步恢復顫指練習。

葫蘆絲、巴烏的維修與保養

一、葫蘆絲、巴烏的保養

葫蘆絲、巴烏是一對很嬌嫩的樂器,故保養尤為重要,其保養主要是指發音簧片的保養,尤其是主管簧片的保養。葫蘆絲、巴烏的音是靠簧片的振動和竹管的共振而產生音響的,葫蘆絲、巴烏的簧片由於製作所要求故簧根部較薄,其振動的承受力是有定限度的,所以演奏時氣息的力度必須有所控制,只要能發出正常音即可,但大多初學者都會走兩個極端,一時用氣很輕,不能發出葫蘆絲、巴烏的正常音,二是用氣過猛,導致音區失真,中高音區無法發音,特別是低音567大家都會很用力地去吹,不錯,低音區相對中高音區是要用力些,但如果氣息力度超出正常音所需要力度地話,在較短的時日內低音5(也稱筒音)就會變低,高音6發音困難。為什麼會出現筒音變低這樣的現象呢?當演奏筒音時整個簧舌都在振動,而演奏其他音時,簧舌只是區域性振動,音越低,簧舌震動的距離越長,頻率就越低,如果低音區的氣息力度超載,那簧片根部就會很快變軟,隨之震動頻率也降低,故筒音的發音也降低。如果嚴重偏低,那面臨的是更換簧片。如果輕微偏低,那還可以調整,在下面的章節會講到。葫蘆絲、巴烏的保養主要靠科學用氣來保養,保持簧片的壽命。

二、常見問題的處理

1、葫蘆絲、巴烏冷卻狀態下演奏,一般會出現筒音偏高,中高音區偏低,一般會有大約10個音分的偏差。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原因是,由於簧片在冷卻狀態下,簧舌根部的振動會很呆板,甚至振動部起來,客觀上造成可振動簧舌的長度變短,故振動頻率升高,筒音也隨之升高,但只要演奏少許時間,隨著溫度的上升,整個簧舌的振動才活躍起來,音才正常。而這時由於溫度偏低,振動簧舌的振動頻率都不夠,所以除筒音以外的其餘音均偏低。為了避免這樣的現象,保證一開始就能正常演奏,可在演奏之前,把上方六個音孔按住,往背面第七音孔哈幾口熱氣即可使簧片預熱,達到正常音所需要的溫度,這樣一來,就可以在不發出聲音的情況下把葫蘆絲、巴烏的演奏狀態調整正常。

2、中音區發沙,抖動刺耳,高音偏亮,低音偏低,這三個問題同時出現,說明簧片的角度過高,可輕輕用銳器試著壓一壓簧舌根部位置,反覆除錯高度直至找到正常發音的角度,如果調整不過來,那就是他方面的原因。

低音也就是筒音偏低的調整。這裡所指的偏低一般不超過30至40個音分,如果超出可能需要更換簧片。最好由專業製作師處理,如果確實找部到專業製作師修理,自己操作一定要小心,不可把簧片弄變形。方法是這樣的,如果是葫蘆絲的話,小心把主管從葫蘆裡脫出,把主管上簧舌的尖部用利器試著打薄,注意打磨的方向和部位,切不可心急,每打2-3刀後試一試筒音是否準確,調準後檢查簧舌上是否有無毛刺,如果由毛刺,將其清除,然後將主管放入葫蘆內固定好。

葫蘆絲的構造

葫蘆絲主要由主管、簧片、附管、葫蘆四大部份構成

主管:旋律管,開有多個按音孔。傣族舊式主管上開有六個按音孔(前五後一),適合吹奏傣族民歌小調。現今流行的被稱之為傳統葫蘆絲的主管是從舊式主管改良過來,上面開有七個按音孔(前六後一),可發九個全孔音及八個半孔音(或組合孔音),主管背面下方還有一個出音孔和兩個穿繩孔。

簧片:發聲部件,安裝在竹管一端。簧舌形狀為等腰三角形和長方形兩種材料以銅質為主。

附管:輔助(合聲)發音管。常見的為一附管發一單(長)音,高音附管。 發主管第五孔音;低音附管發主管第一孔音或主管第三孔音兩者任選。一般的葫蘆絲只有一個高音附管,附管和主管有機的配合可以使音樂更具活力,附管音孔,按住時附管不發音,開啟時附管發音。葫蘆:葫蘆起漏斗作用,氣流透過葫蘆傳遞到主管和附管裡面。葫蘆品種繁多,全國各地均有種植,形狀以亞葫蘆為佳。

卡子:的主要作用是起到葫蘆絲構造上的穩定,使附管與主管牢牢捆在一起。主管尾塞:它起到的作用是使低音區的發音更加圓潤。

拆卸功能託:主要作用是起到葫蘆與竹管有機的結合,竹管牢牢的插入葫蘆內,密封、不漏氣。由於此託的使用,竹管可以不用粘死在葫蘆上,起到隨時拆卸,可利於專業人士及對葫蘆絲簧片發音原理有一定了解的愛好者,進行時時的簧片調整。

葫蘆簫與笛子

每年農閒季節或各種節日集會期間,以及平時的勞動之餘,都是阿昌族青年談情說愛、尋覓終身伴侶的大好時光。每當此時,男青年不管走到哪裡,都要把三月簫斜插在脖子後面的衣領裡,或者別在腰間。無論在村邊、寨旁,還是趕街的路上,只要遇到心愛的姑娘,便吹起動聽的樂曲,傳意請姑娘停一停,然後上前搭話逗趣,詢問姑娘的芳名貴姓。如果姑娘此時還情無所屬,又有意相識,便巧妙應答。小夥子心領神會,主動提出送姑娘回家,姑娘則以“要送就要送到寨子頭,不能送半路”相答,於是小夥子高高興興地吹起簫,唱起山歌,陪同姑娘回家,純真的愛情便由此開始。

每當夕陽西下,年輕的小夥子吃罷晚飯,忙著洗飾一新,一個個悄悄來到自己心愛的姑娘家附近,吹起葫蘆簫,用優美的曲調逗引心上人出來相會。姑娘聽到這親切而熟悉的曲調,心慌意亂,趕緊回房梳妝打扮。然後藉故外出,與情人幽會。如果是初次拜訪,姑娘的嫂子或母親還會熱情開門相迎,請小夥子到屋裡火塘邊坐下,家人紛紛迴避。於是小夥子和姑娘就在火塘邊含情脈脈相對而坐,或對唱情歌,或竊竊私語、情話纏綿,待到雄雞報曉,才依依不捨地分手。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阿昌青年用這神奇的葫蘆簫引來美麗的姑娘,結為秦晉之好。

由於民族和區域的差別,雲南省其它少數民族的葫蘆簫,在形制和演奏方法上還是有所差異的。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經常用於吹奏山歌,尤其擅長演奏旋律流暢的樂曲,曲調中一般長音比較多,合音豐富,樂聲柔美和諧,能夠比較好地抒發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後來,中國的民族音樂工作者對葫蘆簫進行了改良,這些新型樂器既保持了傳統葫蘆簫特有的音色和風格,又增大了音量、擴充套件了音域、豐富了音響色彩和表現力。使葫蘆簫這種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樂器走上了舞臺,它隨著中國音樂家的出訪,也登上了世界藝術舞臺

葫蘆絲演奏技巧的提高的四大要點

在葫蘆絲學習和演奏的交流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很多朋友的演奏水平達到一定層次以後,就不再繼續提高,而停滯在某一階段,原因可能會多種多樣,根據我自己的學習經歷和仔細的觀察後,發現有主觀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原因。客觀的原因比較簡單,多數是課程或家務或工作比較忙,沒有多少時間練習,這是最常見的一個因素。主觀原因歸結起就是對基礎練習沒引起足夠的有重視。

基礎練習(基本功)主要包含氣、指、舌這三方面。其中,指的基本功練習往往容易被初學葫蘆絲的朋友們接受,如:很多初學者能主動練習各種葫蘆絲教材中的各類活指練習曲。其次是對舌的練習。如:各類單吐、雙吐以及三吐的練習。但是,大多數初學者往往忽略對氣息的基本練習。然而我認為氣息的正確使用恰是提高葫蘆絲演奏水平的重中之重。下面,就如何正確的氣息應用與葫蘆絲演奏技巧的提高談一下自己的認識和看法,望朋友們共同探討。

1、氣息與音樂時值的關係

氣息對音樂時值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當斷不斷,即有休止的地方,氣息沒有中斷,使音樂缺少跳躍和活力,因平淡而缺少表現力;二是當連不連,不該斷開的地方卻斷開了換氣,打亂了音樂的連續與流暢;三是長音、四分附點音符等的時值不夠準確。有的朋友一到長音就不知道自己吹了幾拍,或者是原來是有速度感的,一到長音就會拖,從而感覺上就變成了沒有節奏感,或者就是不到足夠的拍子就把音斷了,從而影響到音樂內涵的表達。不管是把音符演奏短了還是演奏長了,都不應該,音樂是時間藝術,到某個時間應該出某個音,這是一般的音樂定律。

如何正確的運用氣息來準確演奏音樂呢?我們一方面需要加強長音的訓練,這是加大肺活量和氣息穩定的練習。在長音訓練時,需要在適中的音量上儘量把音吹得很長,且注意氣息的穩定,一般一口氣不低於10-15秒,好的可達到30秒以上。另一方面需要加強節奏感、速度感、各種節奏型(如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附點、四分附點、三連音、前十六後八、前八後十六、小切分、大切分、連續切分等等)的訓練,若有條件可運用節拍器這一工具來影響和校正我們的心理速度與節拍感覺。

2、氣息對音色的影響

氣息對音色的影響主要原因在呼吸方法、用氣量、喉部擴張、口腔壓力等幾個方面。

呼吸方法實在太重要不得不多用些篇幅說一下,正確的呼吸方法是管樂吹奏的重要基本功之一朋友們要認真對待。它將決定學習的成效。

一般有三種呼吸方法:

1:胸式呼吸法——吸氣時胸廓中部向前和兩側擴充套件肺部橫向擴張;

2:腹式呼吸法——吸氣時胸廓下部擴張橫隔膜下降腹部突起;

3:胸腹式呼吸法——吸氣時胸部和腹部同時向外擴張橫隔膜下降兩肋張開上抬,使空氣充滿整個胸腹部。

第三種方法最能夠充分調動呼吸器官的能動作用,吸入空氣量大,並有利於氣息的控制,所以管樂吹奏大多數採用第三種方法。

練習的要點:

一::吸氣 (不說得太複雜)全身自然放鬆,兩手叉腰深吸一口氣,口鼻同時進行,以口為主。如:打哈欠、聞花香。

注意:1:吸氣動作要迅速,但不要使肌肉過分緊張,從慢速吸氣練起;

2:吸氣時不要聳肩,有的人為了多吸氣,雙肩聳得很高,結果反而吸的少,不但肌肉容易疲 勞,而且形象也難看。

二:呼氣

吸氣後,必須讓氣息均勻、集中地慢慢從口中撥出,腹肌有控制地慢慢內縮,促成一種呼氣的力度。要克服想將氣快速撥出的自然傾向,最好是躺在床上練習(典型的胸腹式呼吸)。

在用氣量方面,我是這樣理解的:葫蘆絲以“輕、柔、巧、潤”為特點,初學者容易出現的問題有:用氣過猛、氣流流速過快,演奏出來的聲音太炸、刺耳、有雜音、有氣聲、嘴角或嘴邊有漏氣聲、高聲不清楚或不發聲等等。其實作為一隻合格的葫蘆絲來說,是不用太多的氣息量的,關鍵的是要把葫蘆絲的音色特點表現出來,那麼,就需要運用適當的氣息。哪種氣息為適當呢?葫蘆絲的簧片有輕有重、有厚有薄、有長有短,客觀上來說,沒有絕對確準的定位,一般而言,以聲音的音量適中,音質乾淨無雜音,音色圓潤、飽滿為宜。

喉部擴張的問題,很少有人會注意這個問題,因此可加以注意。喉部對音色為什麼會有影響呢?因為喉部的擴張與否,決定氣息的流暢與否,因此,如果喉部沒有有效的擴張、開啟,氣流肯定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音色。平常我們說“吹”葫蘆絲,實際上演奏葫蘆絲並不是吹氣,而應該是“呵氣”或“呼氣”的感覺(這和舌的技巧中“吐”、“苦”不是矛盾的),喉部的擴張不容易看到,但能體會到,具體為:保持念“嗷”字感覺,此時喉節會下沉、喉腔的後部向後頸方向靠近,從而有效地擴大了整個喉部的空間,同時也使口腔的空間得到了有效擴大,可使氣息流暢、順利地透過喉部、口腔,源源不斷地往外撥出。

口腔壓力對音色的影響主要是對聲音的音頭與音尾的影響,初學者往往容易在一個音的開始和結尾的地方出現一個“咕”的雜音,有一定演奏水平的朋友,在快速吐音的時候,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保持口腔壓力,有利於減小或消除這個噪音。

正確的、持續的、適當的氣息才會產生圓潤、飽滿、有感染力的音色。

3、力度控制是增加音樂表現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們常說音樂是人與人心靈勾通的語言,既然是語言,就應該有語速、語調、語音等很多變化。有一部分朋友演奏葫蘆絲時,從頭至尾始終保持同樣的氣息力度,沒有強弱的變化與起伏,使音樂聽起來平淡,沒有激情。作為一種時間藝術,我們隨時應該想到的是對比與變化,這樣的聲音才會對聽眾的聽覺器官產生有效的刺激,從而激發出情感、隨著音樂的變化而產生喜、怒、哀、樂、憂等等情緒的共鳴,這才應該是音樂的靈魂。因此,力度的變化是演奏必需使用的手段,練習時有幾種方法:弱起漸強、強起漸弱、弱起漸強再漸弱、強起漸弱再漸強等等。在葫蘆絲實際演奏中,葫蘆絲的強音一般不可能很強,通常只能達到mf(中強),較少的音可到f(強)高音區通常只有一個p(弱),或者可到mp(中弱),因此,演奏的時候可以嘗試把音弱下來,形成對比,一般要求至少要有三個力度變化,即:p(弱)—mp(中弱)—mf(中強)。有的朋友可以弱到pp(很弱),強到f(強),這樣相當於五個力度的對比,即:pp(很弱)—p(弱)—mp(中弱)—mf(中強)—f(強),這樣的音樂強弱變化效果就會非常豐富了。

4、換氣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音樂既然是一種語言,那麼就應該能分出樂章、樂段、樂句,我們在演奏中,通常就要在適當的地方停頓,同時利用停頓的地方進行換氣,以保證下一樂句的演奏能順利進行。換氣要快而準確,在一句樂句結束時,留很短時間進行快速換氣,但不能影響樂句節拍的準確性。換氣要固定,最好吹奏前設計好,如果在吹奏時任意換氣,不但會破壞樂曲的藝術性,而且吹奏者會越吹越急。

換氣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幾種問題需要注意:一是換氣時間過長,影響到下一個樂句或樂音出現的時間,聽起來有“拖”的感覺,主要解決方法是口鼻同時吸氣,速度快,吸氣量適中,換氣過程沒有明顯的雜音;二是換氣時沒有將肺部的餘氣撥出,存有的餘氣會越存越多,交換的新鮮空氣越來越少,產生憋氣現象,使音樂無法順利進行下去,嚴重會產生大腦缺氧,長期如此,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必需改正。解決的辦法主要是在換氣的同時,應將餘氣吐出,再吸進新鮮空氣,操作方法為:到換氣的地方,保持口腔壓力,迅速張嘴吸氣,張嘴的同時,餘氣就會因為口腔的壓力而噴出,這樣即可達到最大的氣息交換量,養成習慣以後,就不會有憋氣的感覺了。

另外,在葫蘆絲等幾種民管吹奏樂器中都有連續不斷地吹奏一個很長的樂音或一句完整的樂句甚至是一首樂曲的情形,(如:葫蘆絲獨奏曲《古歌》、《趕擺》等)在這裡所應用的技巧就稱為“迴圈換氣”。由於學習迴圈換氣有一定難度,非一日之功,要透過艱苦的練習,才能很好地掌握這一技巧。因此,以後有機會再和朋友們共同學習和探討。

最後,希望朋友們要重視氣息對音樂的影響,加強氣息的控制能力,對提高演奏水平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