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奏九歌而舞韶兮!淺談先秦時期古樂聲舞的發展

由 犀利電影 發表于 舞蹈2021-09-06
簡介”夏商周時期樂舞的繁榮夏朝之時,王宮中也聚集了大量的歌舞樂伎,《管子輕重甲》中有相關的記載,雲“晨噪於端門,樂聞於三衢”

韶舞的意思是什麼

導讀:在先秦時期,古樂聲舞不僅體現了文明,昌瑞,還表達了社會中的王治和威儀,它總是在特定的時光發揮著自己奇特的功效,可以愉悅人心,展翅翱翔。

樂舞,是具有感性美的娛樂表達方式,也是人們對於美和愉悅的最原始表達,從先秦時期開始,樂舞就以獨特的姿態存在著,表達著人們內心對於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對先秦文明的尊崇。

奏九歌而舞韶兮!淺談先秦時期古樂聲舞的發展

《皓鑭傳》中的趙姬起舞

伶倫:軒轅黃帝的樂官

據史料記載,伶倫是中國音樂節最早的鼻祖,也是軒轅黃帝的樂官,相傳,他根據鳳凰鳴叫的兩個六聲,制定了十二音律,

據《呂氏春秋·古樂篇》中的詳細記載:

“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

至於伶倫是否真的聽過鳳凰之鳴叫,現在還需要探討,但是大自然所發出的聲鳴樂和,的確是音樂節創作的啟蒙。

經考古人員發現,在中國更早的時期,

大約7800年以前,中國古人就已經制造出了“賈湖骨笛”。

多為七孔,可以吹奏六聲的音階,也可以吹奏不完備的七聲音階,前人對於音律的認識,已經遠遠的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奏九歌而舞韶兮!淺談先秦時期古樂聲舞的發展

先秦時期中國最早的舞蹈

至於說到中國最早的舞蹈,也可以在追溯到先秦時期,在現在所發現的相關文物當中,青海大通縣出土的舞蹈陶瓷盆,距現在已經有五千年的歷史了。在陶盆上,還有相關大型祭祀的場景,人物的頭部和身體上的飾品飄然而動,成對而舞,如同在訴說遠古時期歡快而崢嶸的一幕。

雖然先秦初期的舞蹈內容表現形式趨於簡單,但是場面卻是熱鬧非凡的,呈現出了先秦時期禮儀之邦的娛樂方式。

根據《呂氏春秋·古樂篇》中的記載,在遠古時期,就已經有“葛天氏之樂”的相關表演,“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場面實現了禮樂、舞蹈和詩歌的全面組合。

奏九歌而舞韶兮!淺談先秦時期古樂聲舞的發展

在此後的時光中,舞蹈的形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變革,每一個朝代都有其代表性的作品和舞蹈方式。

比如皇帝時的《雲門》、唐堯時期的《咸池》,舜時期的《簫韶》,以及夏朝的《大夏》等,

這些歌舞形式美輪美奐,即彰顯了朝代的興盛和時代的變幻,也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助興和娛樂的方式。

樂舞可以”兵不血刃而攻心“

在上古時期,樂舞的功能不但齊全,而且還可以帶來一定的享受和美感,體現了一個民族姓王昌瑞和王朝文明的禮儀。

相傳大舜時期,南方有一苗氏不肯歸順王朝,大舜奉命討伐,但是屢次無功而返,直到有一次,舜在極端無奈的情況下,遇到了一個叫伯益的高人指點,收起了刀兵,只派出了兩支樂隊,一隊手執盾牌和斧頭,此為武舞;另外一隊人手拿雉羽,此為文舞。

在兩隊對峙之時,排隊而舞,每日不斷,這樣的陣勢,看的苗氏瞠目結舌,於是在盡失方寸之際,自嘆不如,七十天之後,無奈主動來降了。

奏九歌而舞韶兮!淺談先秦時期古樂聲舞的發展

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以刀兵相見的年代,舞蹈卻以另外一種姿態讓對方感到心寒,因為對一個禮儀之邦來說,樂舞可以代表社會的崢嶸和經濟的繁榮,很多時候都可以做到兵不血刃,攻心為上。

說到這,倒讓我想起了《史記》中的《項羽本紀》,相傳項羽被圍垓下,劉邦也是聽信了張良的計策,利用“四面楚歌”的方式將楚軍瓦解,這是歷史上很有名的一個攻心為上的事件。

《呂氏春秋·古樂篇》中,也有帝王崇尚古樂,看重歌舞的相關記載,“凡古聖王之所為貴樂者,為其樂也!”

奏九歌而舞韶兮!淺談先秦時期古樂聲舞的發展

夏商周時期樂舞的繁榮

夏朝之時,王宮中也聚集了大量的歌舞樂伎,

《管子輕重甲》中有相關的記載,雲“晨噪於端門,樂聞於三衢”

。在夏桀的宮中,樂舞之人達到了三萬之眾,可見古代帝王對於樂舞的看重,清晨都有操練歌舞的聲音,響徹宮外,遠達街市。

在周朝建立之後,已經把歌舞融入到了當時本地的音樂中,姜子牙在分封地建立了齊國,也將《簫韶》帶到了齊國,整個音律更加的流動和自然。

就連聖賢孔子在聞聽了《韶》音時,都覺得心蕩神怡,三月不知肉味

,“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舞蹈的柔美讓孔子也大發感慨,在屈原的《離騷》中,更是有一番見解,他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寫出了流傳千年的名句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蝓樂“

,聞《九歌》之樂曲而觀《離騷》,大抵聖賢能夠感受到的,也是社會中最美好的音律。

在《樂記》中,有這樣的記載:”詩,言志,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氣從之。“

在天然的環境中,將舞蹈,樂曲和詩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渾然天成!

在最早的《詩經》中,其實也是為了歌唱而寫出的,歌曲總數達到了305篇,《史記》中有相關的記載

”三五百篇,孔子皆絃歌之。“

《墨子》中有云”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

似乎在當時的社會形態下,詩和歌以及樂舞是分不開的,也是當時最主要的娛樂休閒方式。

奏九歌而舞韶兮!淺談先秦時期古樂聲舞的發展

春秋時期高度自由而活躍的歌舞時期

在春秋戰國時期,周王朝”禮崩樂壞“,進入了一個思想高度活躍而且自由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也營造出來社會生活中的歌舞之樂。

舞月已經不僅僅是宮廷中的特權的,更是瀰漫到了民間,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蘇秦來到了齊國臨淄,看到了”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的情節!

蘇秦作為一個游水的戰略家,巧舌如簧,言談中不乏有溢美之詞,但是當時齊國的盛景也不是空穴來風,城池中百姓的文娛生活,已然豐富!

到了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即以軍權之威大肆的追樂,在他的宮廷中,有”婦女倡優,數鉅萬人,鐘鼓之樂,流漫無窮!“在展現統一之盛世的同時,其鋪張和奢靡也值得反思!

奏九歌而舞韶兮!淺談先秦時期古樂聲舞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