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北方農村漸漸消失的年味——過年蒸饃

由 時事見聞 發表于 舞蹈2022-12-29
簡介雖然現在還有許多農村過年是自己蒸饃,但花饃的樣式卻是能簡單儘量簡單

陝西的餛飩饃怎麼蒸

過年蒸饃,是我國北方地區古老的民俗之一,更是農村人年前籌備年貨的頭等大事,家家戶戶都很重視。按照習俗,一過臘月二十,村上人就陸陸續續蒸起“過年花饃”。

北方農村漸漸消失的年味——過年蒸饃

記憶裡,過年蒸饃是一件嚴肅而又熱鬧的事情。

一入臘月媽媽就會提前約好村上能捏花饃的街里街坊們。到蒸饃的那一天,三五個嬸子大媽聚在一起,要麼說面醒發得如何如何好,花饃捏得如何如何俊;要麼說一年的收成,說一家人裁剪的新衣……總之,手裡的活兒不停,嘴裡的話不停,隔著門窗也能感受到一屋子的喜慶。說笑聲裡,年味濃了,寒冰融了,人幹活的勁頭更足了。

北方農村漸漸消失的年味——過年蒸饃

可別說,蒸年饃的講究還真多。

發酵是蒸年饃的最關鍵的頭道工序,年饃蒸得好不好,要看酵面發得旺不旺。我小時候很少見家裡用發酵粉來蒸饃,自家面甕甕存放的麵粉裡總會藏著一塊饅頭大小的酵面母子,母親說它是上一次蒸饃時特意留下來的一個生麵糰,為下次蒸饃時引酵用的。

母親把酵面母子用手掰成小塊,然後給盆裡倒上涼水,把浸溼的酵面用手捏碎後加麵粉,用筷子攪拌成絮狀,然後蓋上薄褥子,靜待它發酵。黃昏時分,把家裡的炕燒得溫熱,把一大盆子正在發酵的酵面搬到炕上,以便提高發酵速度。半夜還要起來再把發的溢位面盆的酵子倒換到更大的瓷面盆裡,同時再續上更多的麵粉使之成為更大一塊酵面。

第二天清晨四點鐘,街里街坊的嬸子大媽們摸黑開始蒸饃。過年的饃花式多,僅聽這名字,就代表著與眾不同,充滿著春意。

北方農村漸漸消失的年味——過年蒸饃

花饃因用途不同,花型也有講究。

花饃分敬神的、貢奉祖先的、拜年送長輩的、待客回給晚輩的和家裡人自己吃的五種。

過年時多敬天神、土地神、灶神和財神,花饃是一樣的,叫貢央,形狀像個細脖圓肚的花瓶;

供奉祖先的花饃叫棗馬虎(陝西關中方言),顧名思義這花饃身上嵌著七顆紅棗,放在那裡像個蹲著的小獸;

送長輩的是花餛飩;

回給晚輩的是棗山;

自家吃的都是圓包包饃。

北方農村漸漸消失的年味——過年蒸饃

陝西關中地區自古以農業為主,早在周秦朝就廣種小麥、糜谷、豆類等農作物,豐富的麵食聞名天下,過年蒸花饃這個傳統習俗也已經延續了上千年。

可惜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結構的變化,過年蒸花饃幾乎成了商家的事情。

北方農村漸漸消失的年味——過年蒸饃

雖然現在還有許多農村過年是自己蒸饃,但花饃的樣式卻是能簡單儘量簡單。至於給長輩拜年提籠籠拿花餛飩這一習俗,也已被大包小包的禮品盒代替。更別說主家給回棗山饃了,花饃簡化了,禮尚往來的習俗也因之淡化了。

當蘊含著中華民族傳統習俗文化的“過年蒸饃”淪為商品的時候,曾經熱火朝天、聯合做事的質樸鄉情漸漸疏遠、慢慢淡薄,直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