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為什麼這個外國人對中國甲骨文如此痴迷?

由 華輿 發表于 舞蹈2023-01-17
簡介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先生曾評價明義士:“幾個有遠見卓識並研究過真的而非偽造的甲骨文的學者,為了探索區別甲骨真假標準而更發奮工作

古代為什麼會有電這個字

提到甲骨文,大家首先會想到誰?是第一位發現甲骨文並斷定為商代文字,從而把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提前了一千多年的清代金石學家王懿榮?還是近代史上被譽為一代宗師的“甲骨四堂”:羅振玉(號雪堂)、王國維(號觀堂)、董作賓(字彥堂)、郭沫若(字鼎堂)四位大家?這些學者們卓有成效的研究推動了“甲骨學”這門學科的建立,但在“甲骨學”的草創時期,一位遠渡重洋而來的西方人也為中國“甲骨學”的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他就是加拿大漢學家明義士,第一位研究“甲骨文”的海外學者。

為什麼這個外國人對中國甲骨文如此痴迷?

▲明義士。

明義士(James Mellon Menzies,1885—1957),加拿大著名漢學家,出生於一個基督教家庭,從多倫多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後,又進入神學院進修了神學,還加入了多倫多長老會中心教會,在這裡他常常聆聽從中國歸來的傳教士們的精彩故事,很早的時候,他就逐漸萌發了對中國這個神秘東方國家的嚮往。畢業後,又恰逢加拿大的海外傳教熱潮,明義士便迫不及待的申請前往中國,並在1910年順利來到了中國河南。此時的明義士並未想到,這段中國之旅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方向,讓他走上了甲骨研究和考古的道路。

明義士前往中國的目的地是河南省的武安縣,武安,顧名思義,就是”以武為安”的意思,這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曆史的古縣城,春秋屬晉,戰國歸趙,西漢初設定為縣,它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底蘊深厚。初來中國的明義士很快就被這裡濃厚的中國文化所吸引,在日常學習中文之餘,他經常身騎白馬四處周遊,探訪附近的各種名勝古蹟。在1914年的春天,他和殷墟遺址不期而遇。在這裡,他見到了傳說中的“龍骨”,明義士對這種帶有文字的骨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為人親切隨和,很快便和當地村民達成協議,只要有帶文字的“龍骨”都可以找他售賣。明義士的“龍骨收購”非常順利,遠近百里的村民們都知道,有個從海外來的洋人願意出錢收購“龍骨”,他也因此獲得了一大批甲骨收藏。此時距離金石學家王懿榮發現甲骨文已經有十幾年,由於當地古董商壟斷並且哄抬“龍骨”的價格,使得“龍骨造假”非常盛行。明義士很快發現,他收購而來的“龍骨”開始散發出刺鼻的臭味,原來這些都是狡猾的村民自己在牛骨頭上刻好字並埋藏在土裡再挖出來的仿冒品。得知真相的明義士又氣又恨,他痛下決心,一定要潛心研究甲骨,學會辨別真偽,再也不能上這樣的當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數年的學習研究,明義士掌握了一套分辨甲骨的真本領,並再次重啟他的“收購之旅”。明義士在當地尋訪和收購了大量的甲骨,這使得當時很多珍貴的甲骨得以儲存下來。他從收藏的數萬片甲骨中挑選出了2369片精品,臨摹和出版了《殷虛卜辭》(1917)一書,這是西方學者出版的第一部研究甲骨的專著,在甲骨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至今仍是甲骨文研究領域的重要參考文獻之一。

很多年後,當明義士回想起這段經歷,也不禁唏噓,他的人生際遇因為殷墟而改變,為此他寫下了一首七言詩《遇殷墟》:“柳樹出芽騎白馬,白馬走時順洹河。拾破陶器尋先古,小孩引到出古處。盤庚殷墟無痕跡,年前花根白地立,餘思盤庚它茲邑,商人作事問上帝”。明義士的這段傳奇經歷很好的詮釋了大詩人蘇軾的名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先生曾評價明義士:“幾個有遠見卓識並研究過真的而非偽造的甲骨文的學者,為了探索區別甲骨真假標準而更發奮工作。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先鋒是《甲骨研究》的作者明義士……適當的職務與他的考古天才有機地結合起來,為他在外國學者這個小圈子裡對甲骨文的特殊貢獻開闢了道路”。

為什麼這個外國人對中國甲骨文如此痴迷?

▲《殷虛卜辭》。明義士著。

由於其出色的甲骨研究,1932年明義士被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聘請為考古學教授,為中國的年輕學生們開授“考古學通論”和“甲骨研究”等課程。明義士用幾輛大馬車拉著自己珍藏的甲骨輾轉北上,並在齊魯大學建立了一座古物博物館,這應該是我國最早的大學博物館之一。他向所有往來博物館的中外人士介紹和宣傳中國的古老歷史和文化,他毫不諱言的說:“中國幅員遼闊,文化最古,土下遺寶之多,自如地上產物之富也。考古學之於中國,其有厚望焉”。此時的齊魯大學是受西方資助的大學之一,據當時的學生回憶,明義士教授平日裡沉默寡言,只有談到甲骨時才興致勃勃,當時的國外教授們都戲稱他是“老骨頭”。對這個外號,明義士大概是欣然接受的,在齊魯大學執教的數年,他一直潛心研究甲骨文,陸續發表和出版了一系列高水平的著作與論文,如:《甲骨研究》(1933)、《柏根氏舊藏甲骨文字》(1935)、《商代的文化和宗教思想》(1936)等。在明義士等人的推動下,齊魯大學一躍成為甲骨學研究的重鎮,並培養出了一大批甲骨研究人才,為後來的中國甲骨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什麼這個外國人對中國甲骨文如此痴迷?

▲山東博物館館藏的明義士收藏的部分甲骨。

作為一位研究中國甲骨且非科班出身的外籍人士,明義士用其深厚的中國文化素養以及紮實的甲骨研究成果躋身於中國文字學、考古學和歷史學界,並受到當時學術界的一致認可。甲骨學大家王宇信先生曾這樣評價他:“加拿大學者明義士……是被博大精深的中國殷商文明所折服的外國學者中的較早者……自1914年起就在小屯村收集甲骨文和其他古代文物,先後收集甲骨達5萬片,成為一位最大的甲骨收藏家。與此同時,他還及時公佈甲骨材料,以供學術界研究……雖然他早年疏於此道,但經過悉心考索,終於成為甲骨文辨偽的行家裡手……不僅如此,他的殷墟青銅器收藏和研究也取得了成就……如此等等,明義士在甲骨學研究的‘草創時期’取得了不容忽視的成績”。

在齊魯大學任教期間,明義士結交了不少中國學者。他與大作家老舍比鄰而居,客廳的書架上擺放著老舍親筆題名贈送的小說。他和考古學家容庚頗為投緣,兩人常常書信往來探討考古問題,還曾一起結伴逛過琉璃廠的古玩店。由於長年從事甲骨和中國古籍經典的研究,明義士不僅擁有深厚的中國文化功底,本人也深受儒家思想浸潤。他研究和收藏甲骨文,始於興趣,終於學術,並不以此謀利。即使是在生活特別困頓的情況下,他也從未想過利用自己收藏的大量甲骨來換取金錢,而在當時,販售甲骨給國外各大博物館是很多外國人的首選。他曾在致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館長的一封信裡說:“我的收藏之道很簡單。我獨自一人來往於遭盜掘的地方,從劫餘的殘物中採集第一手資料。對於一個負責任的科學家而言,他親手獲得的一枚琉璃珠,要比黃金分量更重。這就是我在豫北25年中所做的工作。我知道這樣的收藏很難有驚人收穫,成效也很慢,但我卻可獲得事實的真相”。該博物館館長曾勸說明義士把收藏的甲骨都賣給博物館,並邀請他擔任博物館在中國的經紀人。明義士顯然是回絕了,對他而言,探尋和研究甲骨文的奧秘是他的人生理想和畢生追求,甲骨的珍貴並不在乎它本身,而在於它所承載的中國文化和歷史,這種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實現的。

為什麼這個外國人對中國甲骨文如此痴迷?

▲明義士在齊魯大學執教時的合影。(圖片來自齊魯晚報)

1936年,明義士暫時告別齊魯大學回加拿大休假,卻不曾想次年中國爆發的全面戰爭讓他不得不滯留在國外。此後數年,由於中國時局動盪,直到1957年因病去世,他都再無機會返回中國。在國外的無數日夜裡,最讓他魂牽夢繞的是存放於齊魯大學居所地下室的那批甲骨,他念念不忘地寫信給自己的好友和兒子,希望他們能夠設法把這批珍藏的甲骨捐贈給齊魯大學,他始終認為,這些甲骨應該留在中國。最終,這批藏品一部分被明義士的好友運送回了加拿大,在他去世後,由其家人無償捐贈給了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另一部分則分別收藏於中國南京博物院、山東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最後一部分也於1999年由明義士之子明明德先生捐贈給了齊魯大學的繼承者——山東大學。加拿大駐華使館和山東大學舉辦了盛大的捐贈儀式,儀式上,明明德在發言中回憶道:“直到今天,我仍能清楚地回憶起父親當年坐在小書房那盞明亮的燈光下,伏案研讀細小的甲骨文字的情景。他向我講解,這些契刻在甲骨上和熔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是當時所知道的中國最早的文字形態”。

為什麼這個外國人對中國甲骨文如此痴迷?

▲故宮博物院展覽的明義士甲骨舊藏。(圖片來自故宮博物院官網)

明義士與中國的緣分,由遠渡重洋來到中國開始,因為與殷墟的不期而遇從而走上了甲骨研究之路。他克服語言、文化等帶來的重重困難,勤奮不輟,最終成為了一名甲骨研究專家。他把西方的現代考古理念與中國的傳統文字研究相結合,不僅在甲骨文研究上頗有建樹,還為中國甲骨學的研究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因此,甲骨學大師董作賓稱讚他是甲骨文研究中的“西方學者第一人”。(完)

作者: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