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美食首頁美食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由 走一路吃一路 發表于 美食2021-08-28
簡介從1570年起,李成梁先後兩次鎮守廣寧(就是今天的北鎮)二十八年,東撫高麗,北卻海西,西征蒙古,屢見戰功,“師出必捷,威振絕域”,尤其是在清剿蒙古部族首領速把亥的多次行動中,其採用晝伏夜行,飛兵出塞,長途奔襲,出其不意等戰術,總是大獲全勝,

錦州溝幫子燻雞誰家最正宗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這條路今天要爬一座大山。希望山裡的風光不要辜負我的辛苦。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六點鐘,我已經騎了21公里,在路邊停下來休息,吃了個桃子,然後寫今天早上的遊記。

寫完遊記,騎車上路。

又騎了十公里,已經來到了醫巫閭山山脈的西側。我準備上山,路是緩緩的上坡。一連行進了十公里,海拔已經提升了近100米。可還沒有來到山腳底下。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又走了一公里多,終於來到了山腳下。向前看,關山重重,重巒疊嶂,整條道路,被高高的大山徹底封死。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我推車準備上山。這一段山路是著名的遼西古道,這座高高的山嶺叫牽馬嶺,因為古人在這裡過山時,根本騎不了馬,因為山太陡,馬馱不動人,也馱不住人,只能牽著馬過山。

沒說的,古人是牽馬兒過山,那我只能是推車過山。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山真陡。盤山道轉了一個彎兒又是一個彎兒,每一個轉彎處,義縣路政部門都修了一個觀景平臺,可以看看周圍的風光,景色很不錯,設施也很不錯。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我推車上山走了四公里多。來到了最後一個山頂隘口。

在這兒我停車休息。喝點兒水,喘喘氣,寫寫遊記,準備下山。我上來之前,山腳下的海拔是71米,這裡的海拔是377米,提升了300多米。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最後一個隘口處也是義縣和北鎮縣的交界處,過了最高點就進入北鎮。北鎮也在這裡修了一個觀景平臺。平臺很漂亮。看風景也不錯。但是大煞風景的事,過路司機把這裡當成了廁所,到處是糞便。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休息了一會兒我開始下山。先是急劇下坡四五公里。然後是緩下坡十公里左右。這才到了山底下。

醫巫閭山的東坡這一帶被北鎮縣稱之為梨花景區。山上山下到處都是梨樹,每年五一前後,梨花盛開的時候,山上山下,雪白一片,香氣襲人。被稱之為香雪海。遺憾的是我來的不是時候,已經錯過了那個時間。現在滿樹的小梨都已經長出來了。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又是騎行了十幾公里,想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可是這一路,沒有行道樹。

雖然今天多雲天氣,但太陽曬的還是有些熱。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又騎了20公里,到達北鎮市。今天沒想多騎,就準備到北鎮結束。

我騎車來到市內,現在還不到12點。我沒著急找旅店,先到老城轉了一轉。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北鎮以前專程來過,這次來就是路過。到北鎮兩件事兒,第一件事兒,先到城北,給崇聖雙塔拍個照片,上次我來時,其中有一個塔正在維修。

我走進老城,先到古城中心的李成梁牌坊,給牌坊和城樓拍了照片,老城正在改造,城中心到處都是市場,一片亂哄哄。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然後我騎車到城北,看崇聖雙塔早已維修好,雙塔真是漂亮,尤其上面的佛像,惟妙惟肖,憨態可掬,笑容滿面。顯得睿智和親善。

不知道為什麼,右邊的塔有許多鳥在盤旋鳴叫,而左邊的塔卻一個都沒有。莫非雙塔也有公母?也有屬性?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拍完照片我回到城內,在客運站前找了一家旅館安排住下。然後上街去辦第二件事兒——買了一隻溝幫子燒雞,一瓶冰鎮啤酒和一包泡麵。作為今天的午餐。

到了北鎮不能不吃溝幫子燒雞。尤其這次品味過了德州扒雞之後,我要好好體會一下二者的差別。

溝幫子燻雞現在主要是兩家,尹亞茹和劉萬成。上次來北鎮吃的是尹亞茹的,這次嚐嚐劉萬成的。劉萬成的燒雞25元1斤,我買了一隻花了36元。

回到旅店,我開始用飯。過去雖然也都吃過德州扒雞和溝幫子燒雞。但沒做過比較,印象不深。這次在德州吃了扒雞,回到北鎮又吃了個溝幫子燒雞,感覺二者的差別確實非常之大。

德州扒雞叫脫骨扒雞。肉爛骨酥,一碰所有的肉都脫骨了。吃起來顯得香嫩!

而溝幫子燒雞,現在叫溝幫子燻雞,肉質乾硬,有嚼頭,有味道。屬於越嚼越香的那種。

確實不愧是品牌,各有特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今天來到北鎮,就說說北鎮。北鎮有兩個名人。一個是眾所周知的年羹堯,他出生在這裡。關於他,有了電視劇《雍正王朝》和《甄嬛傳》。人們對他的故事,似乎比對自己爹媽的故事知道的還詳細。

還有一個在明朝末年更有名的名人叫李成梁,這個李成梁,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在北鎮城內鼓樓南,步行街中聳立著一座石質仿木結構牌樓,上書“鎮守遼東總兵官兼太子少保寧遠伯”等字,這個寧遠伯指的就是明代遼東總兵李成梁。

李成梁一生鎮守遼東三十年,功蓋當世,權頃遼東,堪稱地地道道的東北大帥。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要說李成梁,先得說北鎮。

北鎮縣城不算很大,可其歷史積澱卻是相當的厚重。

它雖然只是醫巫閭山腳下的一座小城,但卻具有極其悠久的歷史。因為它地處遼西走廊的中部,是從事農耕的漢民族和從事遊牧的少數民族交界的地區,此地歷來是民族紛爭的前沿和關外的軍事要地。據史料記載,北鎮在堯舜時期開始就已有歸屬。唐堯時屬冀州,虞舜時屬幽州,夏商時復屬冀州。西周時為燕國封地,東周戰國時屬燕國的遼東郡;秦屬遼東郡。西漢時在此設無慮縣,並於境內建遼東郡西部都尉府,上屬幽州刺史部。東漢,無慮縣初屬遼東郡,漢安帝時移屬遼東屬國。三國、西晉和南北朝時屬營州昌黎郡。隋朝時屬燕郡(今義縣)。

到了唐朝,北鎮屬河北道之營州,境內建巫閭守捉城,城內開始屯紮地方駐軍,五代時關外契丹族崛起,進入遼金時代,北鎮納入遼國版圖,其地位更加顯赫。

聽過評書《楊家將》的人,對楊業(老令公)、楊延昭(楊六郎)、楊門女將(佘太君、穆桂英等)和遼國蕭太后(蕭燕燕)、韓得讓等人交兵的故事一定記憶深刻。北鎮當時就是遼國的顯州州府。因為遼代把醫巫閭山做了皇帝的陵寢之地。遼代九個皇帝中,有三個埋在了醫巫閭山,特別是著名的蕭太后和她後來的丈夫韓得讓的陵寢就在北鎮西北閭山腳下的龍崗子一帶,為保護陵寢,遼代特在這裡置州、設縣,以後在這裡不斷髮生陪葬,謁陵、**、建塔、修廟等一系列大事。

到了明代,北鎮的地位更加重要,這裡當時叫做廣寧府,是明朝東北最高地方長官的治所,其地位遠遠超出現在的錦州。明代是北鎮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因為廣寧府是管理東北女真人的基地。不但是政治中心,軍事重鎮,也是東北人民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繁盛城鎮。同時,在這裡發生了許多有關軍事、政治、經濟方面的大事件。如修造了遼王府,建立了鎮東堂,設立了總兵府,成立了馬市交易和修造邊牆,還有紅巾軍曾進攻北鎮,等等。

而李成梁,一直駐守北鎮,是明朝駐守東北的最高行政長官,典型的東北王。他在當時與著名的戚繼光齊名,是明朝軍事將領中的閃耀雙星。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李成梁是我們鐵嶺人,鐵嶺市中心的圓通寺塔就是李成梁夫人出錢修繕的。李成梁及其兩個兒子李如柏李如松的墓地也在鐵嶺的催陣堡。

李成梁這位仁兄是個超級傳奇人物,四十歲之前一直時運不濟,後來一位堪稱伯樂的大明巡按御史發現了這匹千里馬,幫助他獲得了遼東軍事要塞險山堡參將一職,使得他獲得了施展才能的機會,從此一飛沖天,逐漸成為明帝國的一顆極為耀眼的將星。

公元1567年,李成梁四十一歲時,第一次在對抗蒙古騎兵入侵中嶄露頭角。他由於“赴援有功”而一戰成名,獲得帝國高層的重視,官升副總兵。這一年,四十三歲的張居正也進入中央決策層,參與國家大政方針的決策與制定,此後十六年,在首相張居正的支援下,李成梁也獲得了人生極大的輝煌。他率領的遼東鐵騎,作戰勇猛,且行動迅速,來去如風,善於奔襲,在明末士氣低迷的軍隊中橫空出世,成為與戚繼光的戚家軍齊名的最有戰鬥力的軍隊。被後來的宰相(首輔)申時行譽為明朝萬曆年間第一名將。

據統計,自隆慶元年(1567)到萬曆十九年(1591),二十多年間,李成梁年年打仗,年年殺人,年年升官,從沒消停過,平均每年都要帶上千個人頭回來報功。殺得蒙古人魂飛魄散,搞得後來蒙古人一聽到這名字就打哆嗦,出去搶劫,只要看到李成梁的旗幟,基本上都是掉頭就跑。

從1570年起,李成梁先後兩次鎮守廣寧(就是今天的北鎮)二十八年,東撫高麗,北卻海西,西征蒙古,屢見戰功,“師出必捷,威振絕域”,尤其是在清剿蒙古部族首領速把亥的多次行動中,其採用晝伏夜行,飛兵出塞,長途奔襲,出其不意等戰術,總是大獲全勝,為明帝國臉上那叫添彩,把萬曆皇帝老兒激動得不行,不斷的為他加官晉爵,最高為寧遠伯爵,歲祿八百石。這個漂亮的牌坊,就是那時候皇帝老兒派人為他建造的。在那個時候,“遼廣之人,但知有李成梁而不知有他人。”所以說他對當時保境安民起了很大作用。

事實上這位仁兄的故事還不止這麼多,他還是一個影響了大明王朝命運的人物,因為就是他,殺死了大清開國大汗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還是他,為努爾哈赤清除了各路豪雄,一手把努爾哈赤從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扶植成明王朝的掘墓人。真可謂“成也李成梁,敗也李成梁”。 關於這一段故事,有興趣的人可以百度。

李成梁在六十六歲時曾離開遼東總兵位置十年時間,1601年七十六歲時又被帝國重新任命為遼東總兵,一干又是7年。在這7年間,努爾哈赤的羽翼基本豐滿。1607年,八十歲的李成梁不知為何,突然上書萬曆皇帝,要求主動放棄了寬甸六堡及其周邊國土,偏偏萬曆皇帝幾乎是無條件地欣賞和信任李成梁,竟然問也不問就稀裡糊塗地批准了這個計劃。李成梁和萬曆皇帝二人的“亡明之舉”,使努爾哈赤不費一兵一卒便得到了明朝的重要堡壘,自動消除了前進道路上的巨大障礙與威脅。也因此事,李成梁受到熊廷弼等人的彈劾。年逾八十的李成梁申請退休,得到皇帝批准,安全下莊,老將軍一口氣活到90歲才死。

對於數十年身冒矢石,帶頭在刀槍劍戟中衝鋒陷陣的武將來說,活到這麼大歲數才壽終正寢,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對於他這樣一個顯赫的人物在當時翻雲覆雨,朝不保夕,絞肉機般相互傾軋的險惡的宮廷政治中能生存的如此長久,這更是一個奇蹟。

如今,歷史經過了幾番輪迴,當年的英雄豪傑都已經灰飛煙滅,只有北鎮市老城中心的這塊石牌坊,飽受著歷史的風霜,默默地閱盡了人間的變遷,俯瞰著世上的悲歡離合。

我看著這座紀念當年的“東北王”——李成梁功勳的石牌坊,感慨萬分。忽然想到,作為努爾哈赤的殺父殺祖仇人,在大清三百年間,他的牌坊竟然沒被推到,能儲存到今天,可真是一個奇蹟。

看來,滿清皇帝的胸懷比我們後來的統治者大的太多了。這應當是關於李成梁的又一個奇蹟。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

騎車到北鎮吃溝幫子燻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