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威士忌不只日威,還有詩和遠方的蘇格蘭巔峰

由 生活艱辛不易 發表于 影視2021-09-07
簡介下面是這瓶酒的基本資訊:– ※ –班尼富10年單一麥芽威士忌– ※ –Ben Nevis 10 YO Highland Single Malt Scotch Whisky原材料:大麥芽、水單瓶容量:700ml酒精度:46%橡木桶陳年時間:1

什麼是單一麥芽威士忌

去年

6

月,威士忌酒友再次感受到了被“停產”支配的恐懼:日本

Nikka

集團宣佈其旗下的兩個麥芽威士忌品牌——餘市(

Yoichi

)和宮城峽(

Miyagikyo

)所有核心繫列產品(即

10

年、

12

年、

15

年、20年等年份威士忌)停產,並推出兩款新的無年份產品來代替之。

一時之間,市面上現存的餘市和宮城峽產品“洛陽酒貴”,比如那款深得威士忌飲家們愛戴的餘市

20

年,價格從當時的

1500

馬上跳到

3500

左右,隨後再暴漲至接近

6000;

其他年份也價格飛漲。

威士忌不只日威,還有詩和遠方的蘇格蘭巔峰

但是,很少人知道,

Nikka

集團旗下還有一家蘇格蘭威士忌酒廠——班尼富(

Ben Nevis

)。與蘇格蘭斯貝塞(

Speyside

)、高地東部(

Easten Highland

)和艾雷島(

Islay

)這些酒廠扎堆的地區不一樣,班尼富孤伶伶地置身於高地的西部,而且就在蘇格蘭第一高峰“本尼維斯山”(山名也是Ben Nevis)的山腳下,路途遙遠。

威士忌不只日威,還有詩和遠方的蘇格蘭巔峰

班尼富(Ben Nevis)成立於

1825

年,是蘇格蘭新稅法頒佈以後最早拿到威士忌牌照的酒廠之一。創辦人是鼎鼎大名的

John McDonald

,這個威士忌行業的頭面人物也因為身材高大而被暱稱為“

Long John

”,以他為名的威士忌“

Long John”

至今仍能在市面找到。

John McDonald

遠離幾大傳統產區、深入高地西部、在

Ben Nevis

山腳下選址,自然有他的原因。他在後來的一則筆記中記載:“

Ben Nevis

擁有釀造優秀威士忌需要的所有元素”。詳細一點,則是——

總有些人或事會讓你相信蘇格蘭威士忌的釀造背後存在著神聖的機密:不可思議的原料,或者天才。然而,我認為,除了科學與自然的結合以外,從來不存在其它任何奇蹟。(威士忌釀造)最重要的要素有三種:水、大麥和酵母,加上相當程度的泥煤或煙燻的味道。這些要素之中,水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在

Ben Nevis

山脈,我有幸找到兩個小湖,源源不斷地提供品質一致的優秀水源。第二重要的是大麥,它們必須乾淨、飽滿、圓潤以及乾爽,擁有恰當的蛋白質含量。釀酒酵母排在第三位,它對於發酵至關重要。第四重要的是泥煤,我們用於釀酒的水源是從

Ben Nevis

山上流下來的,流經了泥煤沼澤,所以帶有天然泥煤香味。而且這座山峰也有無窮盡的泥煤儲量,讓我們在烘乾大麥芽時可以就地取材。

John MacDonald

1827年6月14日

威士忌不只日威,還有詩和遠方的蘇格蘭巔峰

有此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再加上

MacDonal家族

的高超技藝,班尼富蒸餾廠很快遠近聞名。

1848

年,彼時的英女王維多利亞親自視察班尼富,獲贈由

John

送出的一桶麥芽威士忌。女王將這桶酒帶回白金漢宮,直到自己的王子(後來的愛德華七世)長到

21

歲時,母子倆才打開酒桶分飲。

隨後,班尼富的銷量和名聲都穩步增長,逐漸供不應求。

John

去世以後,他兒子繼承了酒廠並在旁邊修建了一家新廠

Nevis

,擴大產量。到

1908

年又把兩廠合併。酒廠的所有權幾經易手,直到

1955

年,新東家“

Ben Nevis Distillery (Fort William) Ltd

”成為新主人,並在廠內添加了一臺連續式蒸餾器來蒸餾穀物威士忌,讓班尼富成為極罕見的、可以同時生產麥芽威士忌和穀物威士忌的酒廠。這也意味著他們能

100%

依靠酒廠自有資源來生產調和威士忌——出自單一酒廠的調和威士忌,當然應該叫“

Single Blend Whisky

”(單一調和威士忌)。

威士忌不只日威,還有詩和遠方的蘇格蘭巔峰

1971

年,

MacDonald

家族重新把班尼富收購,移除了那臺連續式蒸餾器,重新專注於生產單一麥芽威士忌,

Ben Nevis Single Blend

成為絕響。但是他們並沒有熬過

1980

年代的威士忌閉廠潮,在

1986

年停產,然後在

1989

年被

Nikka

集團收購。

威士忌不只日威,還有詩和遠方的蘇格蘭巔峰

蘇格蘭上百家麥芽蒸餾廠,

Nikka

獨獨看中班尼富,除了因為其得天獨厚的生產條件和優質產品以外,還因為

Nikka

的創始人、日本威士忌之父竹鶴政孝與這個酒廠另有淵源。

威士忌不只日威,還有詩和遠方的蘇格蘭巔峰

眾所周知,竹鶴政孝出身於廣島釀酒世家(今天你在日本仍然能喝到上圖的、他家族的“竹鶴”清酒,不過已經和

Nikka

以及竹鶴威士忌沒有關係了)。後來他去蘇格蘭學習威士忌釀造,就像那些經典的“留學生與房東女兒墜入愛河”的故事一樣,竹鶴政孝也愛上了房東家的女兒

Rita

,兩人不顧各自家人的反對而結合在一起,隨後回到日本。

竹鶴先幫助鳥井信治郎創立了山崎蒸餾所,後來兩人因為對威士忌釀造理念不合而分道揚鑣;竹鶴便帶著

Rita

(後來改名為竹鶴麗塔)到北海道去創立了

Nikka

和餘市蒸餾所。開威士忌廠是一項長期投資,生產出來的酒要陳放多年才能裝瓶出售,所以竹鶴夫婦的日子一度非常清苦,一開始只能靠賣果汁為生。

威士忌不只日威,還有詩和遠方的蘇格蘭巔峰

鮮為人知的是,這位離鄉別井、用了自己的一生來支援竹鶴政孝的威士忌事業的

Rita

,恰好來自班尼富(

Ben Nevis

)酒廠的創立者

MacDonald

家族。

這血緣關係正是促使

Nikka

集團收購班尼富的重要原因。

威士忌不只日威,還有詩和遠方的蘇格蘭巔峰

日本團隊重新修整了班尼富酒廠,並且增加了一對蒸餾器,目前共有兩對銅製壺式蒸餾器在運作。每年有一定量的原酒會直接運往日本陳年,以滿足

Nikka

集團旗下諸多調和威士忌對麥芽原酒的要求。如果你覺得該集團旗下的酒有與

Ben Nevis

近似的味道,千萬不要覺得奇怪,考慮到餘市和宮城峽那可憐的產量,就可以推測班尼富的麥芽原酒在

Nikka

的產品調配中佔有多大的比重。

威士忌不只日威,還有詩和遠方的蘇格蘭巔峰

除此以外,剩下的原酒則大部分用於生產

Ben Nevis

單一麥芽威士忌。值得一提的是,

Nikka

團隊需然沒有像三得利高調運作

Bowmore

一樣去經營班尼富,但在資金和橡木桶資源上也給了強有力的支援,讓酒廠得以有能力去試驗各種釀酒技術。比如近年來酒廠就增加了好幾款以不常見的紅寶石波特酒桶陳釀的作品,以及新近推出的一批

120

小時超長髮酵時間的

15

年單桶威士忌——就像市面上的一些很

Cult

的小酒廠一樣去玩一些有趣的新技術。而且班尼富的絕大部分產品都是不加焦糖調色的,這在蘇格蘭威士忌產業中非常少見。(下圖是酒廠給出的不加焦糖證明書。)

威士忌不只日威,還有詩和遠方的蘇格蘭巔峰

此外,雖然酒廠位於西部高地,但是卻遵照

John MacDonald

的祖訓,視泥煤為威士忌的重要元素,一直有釀造部分有泥煤風味的原酒,然後與沒有泥煤味的原酒調配起來,其旗下很多產品很多都有淡淡的泥煤味。但是因為調配得宜,將泥煤含量控制在可以感受到卻一點不刺鼻的程度,與艾雷島的諸多作品相比,反而是更合適入門者的淡泥煤威士忌。

目前班尼富的產品體系複雜,大部分

12

年以上的產品都以單桶或者桶裝強度的形式發售,數量稀少,而入門級的基礎產品則有高酒精度、淡雪莉味的班尼富

8

年格倫科紀念款調和麥芽威士忌、泥煤

PPM

含量達到

30

的班尼富復刻

1882

年單一麥芽,以及最經典的班尼富

10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

威士忌不只日威,還有詩和遠方的蘇格蘭巔峰

這款經典作品剛更換了包裝,把原本蘇格蘭威士忌常見的長筒型酒瓶換成餘市系的標誌性酒瓶,瓶身更矮更渾圓,風味也有所調整,以更適合入門級飲家的

100%

波本桶陳釀,營造出新鮮水果、奶油夾雜著少許泥煤的複雜風味;而採用非冷凝過濾工藝,則讓酒體更能呈現“原汁原味”的特色。

換裝後推出的首批產品只有

1000

瓶,其中中國配額為

300

瓶(在海關報關時被抽去一些做檢驗,所以實際數額會更少)。

下面是這瓶酒的基本資訊:

威士忌不只日威,還有詩和遠方的蘇格蘭巔峰

– ※ –

班尼富10年單一麥芽威士忌

– ※ –

Ben Nevis 10 YO Highland Single Malt Scotch Whisky

原材料:大麥芽、水

單瓶容量:

700ml

酒精度:

46%

橡木桶陳年時間:

10

年以上

橡木桶資訊:波本桶

技術指標:非冷凝過濾、無焦糖色

風味:

淡淡的橡木、泥煤以及明顯的橘子汽水香氣交織;喝起來能明顯感覺到柔和而不突兀的泥煤味,害羞地藏在橘子、香蕉、綠葉、烘焙麥芽的香氣後面,入口甘甜而不膩,堅果、麵包、新鮮柑橘類水果的風味與淡淡的消毒藥水清香並駕齊驅,是一款非常複雜而平衡的泥煤味作品。(本文下方有這款酒的團購資訊。)

威士忌不只日威,還有詩和遠方的蘇格蘭巔峰

本文作者簡介:

黃山,美酒專欄作家,運營公眾號“飲家Drinkers”(ID:Thedrink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