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科學課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由 山東教育新聞網 發表于 影視2022-12-10
簡介那麼,科學課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

簡述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科學課是小學階段必須重視的一門科目。透過這門課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思考力。那麼,科學課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

學習過程中培養直覺思維

直覺思維是一種觀察能力,培養直覺思維的最有效方法是主動觀察,讓學生養成觀察的習慣。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重視指導學生確定觀察的目的,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觀察。如教學《植物的花》一課時,教材要求學生掌握花的基本構造。學生透過直接觀察,能夠說出花的名稱、氣味、顏色及花瓣的多少,還能觀察到其開放時候的姿態,但對花的結構特徵很少有學生涉及。我就把花拿到講臺上,引導學生先觀察整體,再觀察區域性,先觀察表,然後觀察裡,就像層層解剖似的對花進行觀察。透過觀察,學生了解了花瓣是被什麼托住的,花瓣裡面有什麼,花蕊是否相同,不同品種、不同顏色的花有沒有相同的地方,等等。按照這個觀察順序,按照科學課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要求,學生不僅要去看,還要去想,從而調動了其學習積極性。

設定疑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要想讓學生具有發散思維,必須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為此,我在課堂上會創設問題情境,營造探究的氛圍。如在教《聲音》一課時,學生透過觀察,瞭解了“物體振動能夠產生聲音”這一知識點。然後,我提出問題:是否每把尺子振動時發出的聲音都一樣呢?這樣,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出來,紛紛做起實驗來。實驗完畢後,學生們發現聽到的聲音不一樣。當我問“為什麼會不一樣”時,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散,做出了很多假設。這時,我又引導學生做各種對比實驗,尋找問題的答案。結果發現,尺子伸出桌面的長短不同,振動的快慢就不同,發出的聲音當然也不同。

注重實踐動手能力,迸發靈感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學生只有動手操作了,才能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點,融知識、能力為一體,從而迸發靈感思維。如在教《水的浮力》一課時,我提前佈置了一項作業——在水中玩橡皮泥,怎樣才能讓下沉的橡皮泥浮起來。很多學生觸類旁通,從船的構造中受到啟發,把橡皮泥捏成船形。講這一課時,課堂氣氛輕鬆愉快,學生學得很起勁。正是這種實踐性的動手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靈感思維起到了助推作用。

圍繞同類型問題組織,培養歸類思維

學生在課堂中的思維是發散的,頭腦中有很多想法,正確的與不正確的混雜在一起,那麼,在創造性思維發散後,教師就要培養學生的歸類思維。這種思維就是把繁雜的問題簡單化。比如在教《鳥》一課時,我讓多名學生介紹一種自己認識並熟悉的鳥,並逐一說出它的特徵。這時候,有一名學生把農村常見的蝙蝠歸為鳥類。我沒有立即指出來,而是繼續讓學生介紹。他介紹完畢後,我啟發學生們去尋找鳥類的共同特徵,並與其他動物進行比較。學生透過討論、比較,得出了鳥類的特徵。這時,我讓之前說蝙蝠是鳥類的那名學生說一說。他恍然大悟:“蝙蝠不是鳥類。因為蝙蝠沒有羽毛,沒有喙,所以不屬於鳥類。”教學中,我們丟擲一個問題的時候,要讓學生圍繞問題去組織探究,讓學生的思維在廣泛的聯想、想象和猜測中挑出一種最為合理、最接近事實的方法和方案。這樣就培養了學生的歸類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