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高效能人士的時間管理和精力分配寶典|高效24小時

由 楠悅讀 發表于 影視2022-12-26
簡介作者認為,提高時間效率無外乎兩種方法:一是拉長時間的長度,科學地設計時間,安排好工作時間和私人時間,學會節省時間

電影 英語怎麼讀

本文字數4108,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高效24小時》

本書作者池田貴將,Open Platform株式會社董事長。領導力、行為心理學研究者,潛能訓練大師,暢銷書作家。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曾赴美留學,師從世界潛能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被認定為傑出訓練師。歸國後,池田貴將致力於將自己在美國所學知識應用於日本的商業實踐,並將美國的經驗與東亞哲學進行了整合。

這是一本讓你對時間管理耳目一新的書,重新整理你對時間管理的認知。它既能幫你科學地管理時間,又能幫你合理地分配精力,培養不折騰而又高效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如作者所說,本書的目的是“讓你度過每天都想從床上一躍而起的人生”。

作者認為,提高時間效率無外乎兩種方法:一是拉長時間的長度,科學地設計時間,安排好工作時間和私人時間,學會節省時間;二是提高時間的密度,合理地分配精力,提升腦力、意志力、行動力和注意力,提高單位時間的效率。

高效能人士的時間管理和精力分配寶典|高效24小時

1、將時間視覺化

一直以來,人們都在研究應該如何提高時間的使用效率。而當下,人們開始注重生活的品質,關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人們不再像從前那樣只重視“完成大量的工作”,而且追求“身心滿足的幸福”。

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是24小時,別樣的人生在於不同的時間使用方法。改變人生就是改變時間的使用方法,其首要是改變生活方式。你必須要知道自己在“什麼”事情上花了多少時間,也就是本書作者所說的第一步,視覺化你的時間。

我們平時之所以出現“明明忙得夠嗆,卻沒能完成最關鍵任務”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時間消耗在了什麼事情上。因此,作者說了解自己使用時間,讓自己有意識利用自己的時間。

那麼具體應該如何做呢?

1、知曉自己浪費的時間

這一步需要我們掌握自己的24小時,記錄自己一週以來的生活。工作、飲食、睡眠、閱讀、看電視,甚至是打遊戲的時間。只需要15~20分鐘就可以將這些時間視覺化,看看自己的時間浪費在什麼地方,哪些事情是自己願意做的,哪些是自己不願意做的,然後進行調整。

作者介紹了幾個小工具,比如,記事本、網路日曆或者應用軟體都可以,把時間電子化有助於我們隨時查閱。當然我們手寫記錄也可以,但是我覺得電子版比較方便,這要因人而異了。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幾個要點:

1。“不要把記錄本身作為目的”。如果發展成過度的記錄主義者,有時候難免會忽略事實,而只重視數字本身。

2。明明早上睡醒之後神清氣爽,卻糾結於“哎呀,今天只睡了6個小時就醒了!這是睡眠不足啊”!不相信“身體的感覺”,只考慮“記錄的數字”,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請大家明確這只不過是管理時間的一種方法而已。但是,保持記錄的習慣就會有意識地關注時間的使用方法。現在回頭想想,我已經不會出現“哎呀,剛才花了兩個小時幹什麼了?”這種疑惑了。

2、給時間貼標籤

也就是掌握一天之中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作者的建議是理想安排就是從8點到14點全力以赴地工作,剩下的18個小時都作為私人時間。然後把私人時間分為3類:

1。睡眠、飲食、穿衣等必需的時間。

2。興趣、學習、在健身房鍛鍊等主動時間。

3。觀看影片、社交、打遊戲等被動時間。

考慮到平衡關係,睡眠、飲食等必需的時間基本為9~11個小時,興趣愛好等主動時間為3~5個小時比較合適。被動時間最好控制在一個小時以內。

如果被動時間超過一個小時就需要進行調整了。心理學家邁克爾·舍默指出:大腦具有一種特性,和預期模式提供的報酬相比,沒有預期的模式給予的報酬會帶來更大的喜悅。

比如,有這麼一個實驗。準備一個只要按下按鈕就出現食餌的盒子,然後把鴿子放進去,在“按下按鈕之後改變食餌出現的機率”。結果表明,當食餌出現的機率為50%~70%的時候,也就是說,每10次中有3~5次按下按鈕也不出現食餌的情況,這時鴿子會更積極地去按下按鈕。

這就和賭博一樣,因為偶爾會猜中,所以激發了更強烈的興趣。如果我們被動時間太長,比如,瀏覽網頁,就會陷入這種困境,就像賭博一樣不間斷得點網站,這樣做會讓我們越來越欲罷不能,相關研究顯示,即使都是娛樂時間漫無目的地消耗被動時間和主動享受時間相比,幸福感更低。

所以,我們必須消除這種時間。這裡有3個步驟,供大家參考。

(1)將一週之內長達14個小時以上的被動時間標註出來。

(2)找到進入被動時間的“觸發器”。

(3)改變環境,讓“觸發器”無法發揮作用。

將引發某種行為的契機叫作“觸發器”,它包括兩個種類。一種叫作內部觸發因素,是指“自己的身體成為觸發器”。例如,“肚子咕咕叫”會引發“吃點心吧”這樣的壞習慣。

另一種叫作外部觸發因素,是指“身體之外的事物成為觸發器”。例如,“微信有提示”會導致“拿起智慧手機”這種不良習慣。形成習慣的行為就是內部、外部觸發因素的連鎖反應。

我們只需要替換觸發器就可以阻止一系列事情發生。比如,想要減肥,不能喝飲料,我們可以把飲料換成蘇打水,這樣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改變習慣。

2、設計時間

設計時間也可以說是合理的規劃時間,我們前面也提到了,提高時間效率無外乎兩種方法:一是拉長時間的長度,科學地設計時間,安排好工作時間和私人時間,學會節省時間;二是提高時間的密度,合理地分配精力,提升腦力、意志力、行動力和注意力,提高單位時間的效率。

作者介紹了3個小技巧,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1、設立“行動目標”

我們可以每個週末制訂下週的目標。比如,事務性工作:在下週的同一個日期之前提交;瘦身計劃:下週去3次健身房;營銷工作:下週約到5次客戶;英語學習:在下週記住4個片語。諸如此類,每個領域都按周制訂目標。

制訂目標的要點有3個:

第一,新增前置詞“下週”。這麼做原因是強調重要性,一種堅定的態度。所以一定要寫上“下週做~”;

第二,制訂”行動目標“。目標內容不是“簽訂3份合同”這種“結果目標”,而是類似“拿下5次預約”的“行動目標”。

第三,每天回看目標設定。制訂好了一週的目標,就把它寫在手賬、日曆等隨時能看到的地方。既能避免遺忘,也能在達成目標的時候不斷提升充實感。

2、週末計劃在”週三“之前決定

這助於我們有效地度過週末。很多人一到週末就懶懶散散,無所事事,最後發現今天一天什麼都沒做。然後開始抱怨,陷入自責。如果我們做好計劃,就不會影響下週的積極性。

作者建議,那些還不明白怎樣度過週末的人,每週末安排一項“重新整理計劃”或者“輸入計劃”。透過“重新整理計劃”進行維護,比如就算在出門之前抱怨“好不容易有個週末,為什麼非要安排活動呢”,一旦出門之後,也會由衷感慨“呀,出來真好啊”。這就是“重新整理計劃”。

而”輸入計劃“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動力,比如逛書店、聽演講、參加學習會、上英語課等,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學到了新東西並獲得了進步,這些都會給下一週帶來動力。

3、週末早晨回顧一週

回顧一週的安排只需要4個步驟:

(1)本週做了什麼?

(2)沒做什麼?

(3)一直想做又沒能做的是什麼?

(4)制訂下週的行動目標。

要保證客觀看待自己的時間,然後尋找不足,進行改正;然後根據自己模式來行動。例如,“前半周很努力,但是後半周早上起得越來越晚”“前半周能實現行動目標,後半周動力不足,非常懶散”,就可以做出類似的分析。

這種時候,在週三早晨安排一次短時回顧,臨時決定週三不加班、增加睡眠時間,就能提升後半周的能量水平。當然,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不順利,我們可以重置這一週。比如去健身,運動可以減少壓力激素,同時增加動力激素。

3、節省時間

作者認為,想要確保16個小時的私人時間,就必須減少工作、雜務所用的時間。怎麼節省時間呢?

1、減少用來後悔的時間

人們對於中途頂替別人承接的工作或者遭受挫折的工作印象更深刻。或者工作中有時會遇到一些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後悔最可怕的就無限佔用時間,會在大腦中佔用時間,產生焦慮。可以把後悔的事情寫在紙上,先記錄事實,再寫下自己的心情,把事實和情緒分開,人能變得更客觀。

去理解導致後悔的真正原因,分析一下到底在什麼地方出錯?要是以後再遇到同樣的事情要如何避免。同時給下定決定。比如因為吃太多而後悔,就決定明早起床就跑步,要是發現自己一直拖延,就立刻行動。用這種方式來應對後悔,就能得到更多更高效的時間。

2、提升行動力

適合提升行動力的方法就是使用定時器進行時間管理。特別是“作業性質的工作”,如果利用定時器“把它變成遊戲”,就會順利地推進。無論是工作還是家務,都不例外。

人類的大腦具備一種功能,如果面對的是遊戲,就會想要通關。所以規定“15分鐘將這3項任務全部完成”,把它變成遊戲,動力就會提高很多。

當你從事深度思考或者創造性的工作,設定 1 小時為上限,就能迅速提升注意力。比如一些事務安排在一小時之後完成,比如:1 小時後去吃飯。大腦就會意識到必須預定時間內完成,注意力會更加集中。提醒時,可以多利用手機上的鬧鐘或者智慧助理。要是用手機最好把手機放到視線以下的地方,不干擾注意力。

3、不想做的工作,換個目的

比如,在必須準備會議資料的時候,如果認為“是為了下週的會議”,就很難產生動力。但是,“透過它熟練掌握Excel的用法,以後完成其他工作的速度也會加快”,像這樣換一個想法,認為“是為了提升技能而做”,就會充滿幹勁。除了從工作的角度出發,認為“先學會以後就能指導孩子”也是可以的。

其次,從喜歡的事情中獲得靈感。

比如,忍不住“看電視”或“喝酒”的時候,要思考一下:“為了什麼而做這些事情?”“透過這些事情會得到怎樣的滿足感?”於是,就會發現諸如“總之想要忘記現實”“想要放鬆”等理由。這就是和報酬配套。

再比如,透過把學習英語的時間當作“忘記現實的時間”,決定遠離一切工作,一邊享受一邊學習,還可以挑選喜歡的電影和書籍作為教材。這是學習英語的好方法。

最後給自己準備好獎勵,小小的獎勵也會發揮巨大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提升自己驅動力,讓自己產生愉悅感。作為一個社會人,不可能永遠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根據個人情況重新思考目的,應該就有改變自己的動力。從事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也是人生的一部分,竭盡所能地思考從中可以收穫什麼,盡情享受這個過程吧。

高效能人士的時間管理和精力分配寶典|高效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