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騎行自駕品風物,《在希望的田野上》看黃河“豐”景如畫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音樂2023-01-11
簡介探訪現代化治黃曆程《在希望的田野上》第八期節目中,鄒德江、吳思嘉、陶思源及章丘籍女演員滿昱彤聯袂出任的田野推薦官開啟了一場自駕旅行,眾人從三澗溪村出發,抽取“盲盒”選擇電動三輪車、電動腳踏車、山地腳踏車、越野車等出行工具,自行駕駛欣賞黃河沿

騎有多少畫

記者 李睿

12月22日晚,鄉村振興青春勵志節目《在希望的田野上》繼續熱播,最新一期節目裡,“田野推薦官”們透過一場自駕旅行走近黃河,欣賞風光美景,品嚐沿岸美味蔬果,聆聽黃河岸邊的故事,感受黃河帶給章丘的寶貴饋贈。

騎行自駕品風物,《在希望的田野上》看黃河“豐”景如畫

探訪現代化治黃曆程

《在希望的田野上》第八期節目中,鄒德江、吳思嘉、陶思源及章丘籍女演員滿昱彤聯袂出任的田野推薦官開啟了一場自駕旅行,眾人從三澗溪村出發,抽取“盲盒”選擇電動三輪車、電動腳踏車、山地腳踏車、越野車等出行工具,自行駕駛欣賞黃河沿岸的壯闊風光。

騎行自駕品風物,《在希望的田野上》看黃河“豐”景如畫

濟南市章丘區黃河街道是唯一一個以黃河命名的街道,轄區內河道長21公里,這裡生態優美,物產豐富,離不開一代代人為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付出的努力和貢獻。“田野推薦官”們第一站來到土城子引黃閘,在壯闊的大河前,“治黃人”李林洞為眾人講述起了章丘黃河街道治理黃河的故事,從上世紀扛石頭、推小車的人力治黃,到機械治黃,再到科技治黃,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黃河水的輸沙量減少了8倍,黃河兩岸也從貧瘠土地變成肥沃良田。

騎行自駕品風物,《在希望的田野上》看黃河“豐”景如畫

目前,章丘黃河河務局已經開啟了“智慧治黃”的新模式,在實行24小時監控全覆蓋的同時,還將無人機巡查作為河道監管的重要手段,用無人機的全方位攝像,實時傳輸影片影象,可以更直觀清晰地檢視灘區內各項動態資訊。近幾年,章丘黃河河務局還對淤背區進行了管理和整治,吸引了地方小學和社會團體積極參與到植樹造林的熱潮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將黃河灘打造成生態公園。

在黃河岸邊,田野推薦官們還親手體驗用於黃河防汛搶險的“鉛絲籠”製作過程。吳思嘉力氣小,無法將鋼絲扽緊,慌忙之中還把手套夾入其中;陶思源使出力氣艱難編制,但鋼絲彎曲,難以拉直;鄒德江“老將出馬”,憑藉豐富的經驗完成任務。眾人在看似簡單實則不易的體驗中,感受基層黃河人的使命與堅守。

騎行自駕品風物,《在希望的田野上》看黃河“豐”景如畫

品味黃河風物

黃河安瀾,兩岸瓜果飄香。隨後,鄒德江、吳思嘉、陶思源、滿昱彤來到黃河岸邊的心正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董事長錢彬與妻子徐芳正在西瓜大棚裡等待眾人。合作社裡的的農作物都是由黃河水灌溉生長的,在這裡,田野推薦官們開啟“黃河農產品採摘大比拼”,摘西瓜、挖花生、剝花生,踏入農田感受勞動的魅力。剝兩千粒花生是什麼體驗?可以徒手開的西瓜有多甜?眾人在勞作後,盡情品嚐了合作社內種植的富硒西瓜和花生,感受汗水換來的甘甜。

騎行自駕品風物,《在希望的田野上》看黃河“豐”景如畫

之後,田野推薦官們來到合作社運營的農產品直供店,進行“終極助農任務”,用營業額檢驗助農成果,爭當“黃河果蔬宣傳大使”。為了更大的客流量,眾人在門口使出渾身解數招攬客人,助力農產品售賣。鄒德江現場“整活兒”表演才藝,用利落又富有節奏的貫口吸引顧客;滿昱彤機靈地用試吃推銷,吳思嘉和陶思源以親和力逐一爭取客源,眾人開啟“搶單”模式,讓店面紅火起來,幫助合作社的新農人展開銷路。

騎行自駕品風物,《在希望的田野上》看黃河“豐”景如畫

《在希望的田野上》自播出以來,用鏡頭記錄濟南市章丘區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的人物和故事,用光影呈現真實動人的細節角落,透過劇綜聯動的形式,將章丘的特色產業、人文景觀和風土人情徐徐展開。

騎行自駕品風物,《在希望的田野上》看黃河“豐”景如畫

目前,該節目已經播出八期,收穫了觀眾的紛紛點贊,更留住了許多人的鄉愁。形式上,《在希望的田野上》每期節目設定一個主題,融合了體驗、競技、趣味、闖關、紀實等真人秀模式,帶領觀眾一起沉浸式、多維度體驗田園生活;內容上,《在希望的田野上》還兼具了故事性和文化性,在“藕花深處”尋蹤李清照,拜師非遺傳承人制作龍山黑陶,聽堅守六十年的“鐵匠爺”講述匠人精神,見證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向觀眾呈現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榜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