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作為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刺馬案”為何草草收場,不抓幕後真兇?

由 古今通史 發表于 音樂2023-02-03
簡介曾經做過海盜的龍啟雲和張汶祥關係莫逆,他和他的海盜團伙被馬新貽打散消滅,一直為此耿耿於懷,所以和張汶祥商量,共同報仇洩憤,馬心怡算是新仇舊恨一起報(老婆的事),但卻總是沒有機會,最近知道馬新貽調任兩江總督,且每月25日都會到校場檢閱,所以籌

丁日昌的後代子孫現在有多少人

所謂的奇案,其實當年就真相大白,清廷官方出於對死者的同情和自己的臉面考慮,隱瞞了幾個至關重要的事實和細節,比如刺客張汶祥妻子的真正去向和兩江總督馬新貽曾經被捻軍俘獲的情況。

馬新貽履任兩江總督後,曾經查處過很多大案,要案,但是,他恐怕絕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會變成一樁奇案的主角兒,並且是以身死為代價。

所謂四大奇案之刺馬案,案件本身並沒有什麼奇特,結果也無非就是殺人償命。所說的“奇”無非是:

自大清開國以來,封疆大吏被人一刀斃命,此案絕無僅有;

在曠日持久的審訊過程中,案子越審越奇,因為案件審理過程中,口供花樣翻新;

在百姓們的口中越傳越奇;

慈禧和一干官員們態度之曖昧,也可稱之為奇;

行刺者張汶祥事發後不逃跑,束手就擒;

由江寧府初審的時候,他僅僅供述自己是河南人和自己的姓名,對於行刺原因,閃爍其詞,這也是一奇。光天化日刺殺朝廷要員,封疆大吏,死罪難逃。明知必死,卻不願意說出原因,這很讓人奇怪,張汶祥沒有替馬新貽隱瞞“罪狀”的必要。

作為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刺馬案”為何草草收場,不抓幕後真兇?

事件的發生

同治9年7月,總督馬新貽循例到校場(今南京第一中學)視察工作,在校閱軍隊完畢後,因為校場和總督署相連,並有甬道相通,所以他步行走回兩江總督署。

☆並非張汶祥假意告狀,而是當場真有一山東人告狀,張汶祥假裝隨同,跟隨其後靠近馬新貽,衛兵接過狀紙轉身交給馬新貽的時候,張汶祥暴起一刀直插馬新貽胸膛,當時馬新貽口中吐血,而傷口卻沒有鮮血湧出,被診斷為中毒跡象。(有確實依據的新資料,我會加註☆,下同)

什麼原因造成了民眾距離如此之近?

☆請注意,並非馬新貽親民,這涉及一個連刺客張汶祥都難以理解的細節,非常不符合常理的一個細節,多年來從未見過,也從未發生過的細節。

有何奇怪?

☆校場外突然湧來一群人,張汶祥非常奇怪,從來圍觀者數量沒有達到過這種程度,這是其一。其二,反應過度熱情,從未見過如此熱烈喝彩甚至叫嚷之人,而長達30餘米的柵欄缺口就是這群人一邊喊著口號一邊推翻,然後跑進校場的,因為人數太多,衛兵也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所以不及反應,當時的馬新貽看到事已至此,強行驅逐怕生事端,所以臨時允許眾人進入校場。

造成的結果:

本來刺殺無望的張汶祥得到了機會,不但進入校場,還立刻選擇了相對較窄的甬道做為行刺地點,造成馬新貽身死。

是否相符:

與官方掌握情況相符,當天確實發生了這一匪夷所思的現象,造成大量群眾湧入,並造成慘案。但為何那麼多人起鬨,一擁而入,不得而知。諸多巧合,太過巧合。

機遇由何而來?

一天,張汶祥跟隨馬新貽到達紫竹林法國天主教堂(馬新貽信教且與法國傳教士及大使關係極好),馬新貽出來後正在轉身與教士告別,正待張汶祥伺機而動之時,被人一把拉了回來,這一耽誤,就錯失了暗殺的機會。

這個年輕人只有30歲左右,他對張汶祥說,你太魯莽,相距甚遠,護衛眾多,沒有把握,為何輕舉妄動?

後來此人不斷和張汶祥見面,但卻始終未說出姓名身份,只說如果能刺殺馬新貽,無論多少花銷都能提供,而且言談之中,張汶祥發現,這人對馬新貽與洋人的關係非常清楚。而此人也要殺馬新貽,據張文祥估計,應該是討厭馬新貽崇洋媚外,幫助外國人欺壓國人。(這類勢力當時很多,被馬新貽驅逐一部分跑到了天津,後續爆發了天津教案,且這些人都是有號召力的,煽動幾百人甚至上千人不在話下,柵欄事件極有可能與這些人有關。)

年輕人告訴張汶祥,馬新貽和洋教士關係非凡,在咸豐年間馬新貽只是一名軍官,在上海鎮壓小刀會的戰鬥中負傷,被法國人辦的醫院救治,現在天主教江南教區主教-郎懷仁,就是當初那個醫院的院長,馬新貽加入了天主教,此後馬新貽升官進爵,成為地方大員,被天主教格外照顧。

分析:詳細到這種程度的資料,刺客張汶祥是編不出來的。

作為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刺馬案”為何草草收場,不抓幕後真兇?

當時的幾種猜測

①曾國荃幕後指使,因為他不允許外部勢力插足,不過這種懷疑,根本蒐集不到證據,但還是無法阻止很多人想象為-此次事件是派系之爭。

誰種的果樹?誰又在享受果實?

原本這個位置是剿殺太平軍功臣曾國藩的,他們費心費力拿下的地盤兒,卻被馬新貽摘了果子。這讓他們感到憤憤不平,而一旦馬新貽遇刺,誰是最大的獲利者,誰也就是最大的嫌疑人,所以曾國藩,曾國荃都脫不了關係,這是一起政治矛盾引發的刺殺案件。

②能力平平的馬新貽,能夠做到兩江總督的位子,是清廷高層要制衡曾國藩,曾國荃兩兄弟的結果。但很顯然,二人並不接受,所以發生了命案。

③慈禧暗中操縱一切,造成草草結案。

馬新貽的前任就是曾國藩,當初因為天津教案的發生,被調往天津辦理相關事宜,一時間焦頭爛額,所以後續由馬新貽接任兩江總督。現在馬新貽被刺身亡,兩江總督的位置再次空缺了出來,慈禧就派曾國藩赴任,並審理馬欣怡一案,同時還命令刑部尚書鄭敦謹做為專案欽差一同陪審。

曾國藩以身體不好為由推辭,不想接任兩江總督,被兩宮太后拒絕,曾國藩沒有辦法,只說想恭請陛下接見。於是,進京後的曾國藩,被安排了兩次接見,他真是的目的當然不是見皇帝,而是想知道太后對此案的態度。

慈禧只說了兩句話:

馬欣怡這件事兒,怎麼這麼奇怪?

曾國藩答:這事兒是很奇怪。

慈禧又說:馬新貽辦事很好。

曾國藩說:他做事和平精細。

然後曾國藩豎起耳朵靜聽慈禧下文,但是下文卻沒有了,太后讓他跪安。

待到第2次接見的時候,曾國藩實在忍耐不住,直接發問,請給一個詳細的指示,此案如何督辦?

可是慈禧一字不提,顧左右而言他,讓曾國藩回任後好好練兵,並反問曾國藩是何時啟程?從頭到尾,沒有催促抓緊審案的意思,不但如此,還留曾國藩在北京,待到慈禧過了生日以後才啟程南下。

作為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刺馬案”為何草草收場,不抓幕後真兇?

為此曾國藩也感到疑惑,並在路途上與他的智囊團反覆研究分析,智囊團也非常奇怪,不但奇怪案情,還奇怪慈禧的態度,大清開國200多年,第1次總督遇刺身死,但慈禧竟然這種態度,不知道她是何用意。從表象上來看,好像慈禧並不想把案子查得水落石出。

曾國藩一面給親信送出指令,安排工作,讓其秘密查訪案件細節,一面與智囊團不緊不慢的趕路。接手此案後,據官員彙報,此案至今已發生5個月,南京城沸沸揚揚,街頭巷尾都傳這是,影響不好,最好快速結案,輿論越傳越奇,越傳越古怪,越傳越玄妙。

曾國藩聯想到,到底誰殺了馬新貽才能讓慈禧態度如此曖昧,好像這些涉案人員和原因都聯絡不到最高層,所以他就想到了另外一個最恨洋教士的頂級任務,醇親王奕譞,也只有他才能讓慈禧做出這種舉動,哪怕總督遇刺也絲毫不急,更不催辦,顧左右而言他。

奕譞非常痛恨保護洋教的馬新貽,極有可能是他安排人刺殺。而他能控制的,極有可能是江寧將軍魁玉,再想到那個時期慈禧對洋人的態度,思路好像清晰了一些。

他覺得慈禧才是刺馬案的總導演。如果慈禧安排了此次事件,那又怎麼查出真相?

慈禧不喜歡洋人在中國的地界擾亂,讓她過了不安穩日子,各地的教案令他惱怒,天津教案使他感到了威脅,失掉了面子,而信洋教的馬新貽在這個時候不但不能為朝廷解憂,反而一封一封的上疏,樁樁件件都是保護洋教的內容,慈禧焉能不怒,而且在馬新貽的保護下南京一帶教士們逐漸囂張起來,與民眾對立之下才發生了反洋教事件,天津教案、揚州教案、安慶教案等等,所以慈禧、奕譞安排了張汶祥的刺殺行動。他們當然有機會正大光明的殺一個總督,在他們眼中馬新貽職位再高也無非是個奴才而已,但是藉口就不大好找了,總不能說他支援洋人,所以把他殺掉,那隻會遭到列強們的強烈反彈,尤其是法國,如果不殺則心中鬱悶難消,所以要以行刺的方式刺殺張文祥,布政使梅啟照可能也是參與人之一。

作為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刺馬案”為何草草收場,不抓幕後真兇?

④馬新貽私交回王意圖顛覆王廷,張汶祥為國除賊。

據說馬新貽是回人頭領的後代,一直與西北的回王暗自溝通,在馬新貽對付捻軍的時候,多次得到回王的幫助,包括軍餉和軍需品,所以才能屢立戰功,投桃報李之下,馬欣怡對回王忠心耿耿。

張文祥有一個好友名叫徐義,他倆是同鄉,戰敗後投入清軍做了馬新貽的護衛,到了同治4年,張文祥知道徐義到了浙江,有投奔之意,那時候的馬新貽是浙江巡撫。

徐義熱情款待了張文祥,二人喝得大醉,徐義告訴張汶祥一個訊息,馬欣怡一直私通回王。前幾天,甘肅的回王送來密信,說他們已經坐定西北,用不了多久大兵就會東下,讓馬新貽充當內應,事成之後,東南數省皆由馬新貽統理。

兩個人在席間大罵馬新貽,賣國求榮,張汶祥說若能得手,必殺此賊。而官員們對這一說法不置可否,反倒證言,馬新貽已經死了,死無對證。我個人覺得這是最不靠譜的一種說法。

⑤丁日昌之子丁惠衡挾私報復。

丁日昌貪贓枉法,兒子也是紈絝子弟,花錢捐了個道員,一次尋花問柳中爭風吃醋打死揚州富商之子,遭富商告發,苦主賄賂當時馬新貽3萬兩銀子,要求秉公辦案,馬新貽將丁日昌叫來商量,最後協商免除丁惠衡道員職務,賠款一萬兩,丁惠衡其中一個打手發配充軍,富商也沒辦法,知道巡撫的兒子要殺恐怕非常費勁。

回家後丁日昌暴揍兒子一頓,然後禁足不許外出,過了很久方才解禁。

這就造成丟掉官職的丁惠衡,將所有怨恨都轉嫁到馬新貽身上,所以用重金收買殺手張汶祥刺殺馬新貽洩憤。

請注意

,這是真事,而且打死的不止一人,丁日昌的兒子丁惠衡,指揮家丁當時打死三人,丁日昌也因為這件事上報過皇太后和皇帝,主動承擔責任,說自己教子無方,但求放過自己的兒子。

與張文祥案有沒有關係,那就不好說了,也可能是丁惠衡,也可能是揚州富商,怨恨馬新貽判案不公,進行殺害也有可能。但是張汶祥本人從未提及此事。

作為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刺馬案”為何草草收場,不抓幕後真兇?

⑥幫助浙江海盜出氣。

曾經做過海盜的龍啟雲和張汶祥關係莫逆,他和他的海盜團伙被馬新貽打散消滅,一直為此耿耿於懷,所以和張汶祥商量,共同報仇洩憤,馬心怡算是新仇舊恨一起報(老婆的事),但卻總是沒有機會,最近知道馬新貽調任兩江總督,且每月25日都會到校場檢閱,所以籌謀刺殺終於得手。

⑦馬新貽搶了兄弟老婆,張汶祥為友報仇。

馬新貽是好色之徒,雖然家中妻妾不少,但還不能滿足,看到曹二虎所娶的妻子,相貌美麗,特地派曹二虎外出辦事,將其妻子騙入府衙性侵,知道事情的始末,張汶祥便告訴曹二虎。曹二虎不知該如何處理此事,猶豫間,便被馬新貽打發到合肥領軍火,又給合肥壽州鎮總兵傳送密信,要求他以私結捻匪的罪名將曹二虎正法,張汶祥知道馬新貽是罪魁禍首,便暫時逃離了馬新貽的勢力範圍,最後找到機會為兄弟報仇。

⑧張文祥曾供述,他在寧波做小生意,娶了個老婆羅氏,太平天國期間投李世賢部,起義失敗後再回寧波的時候,已經被吳炳燮霸佔。張汶祥決定攔轎告狀,他所攔的就是當時任浙江巡撫的馬新貽,但馬欣怡並未受理此案。

審案官員的看法

經過官員們的反饋和曾國藩幕僚團隊幾次研究,都認為張汶祥背後必定有人支援。張汶祥能憤怒到不考慮自己的生命安危,如果不是深仇大恨,不至於採取這樣極端的報復方式。而以上的藉口,聽著都不像真正的原因。尤其作為殺手,不但能殺還要能逃,無論對方給了多大經濟利益,他也要有命花錢才行,怎會束手就擒?張汶祥此人實為死士,必有重大政治目的。

馬新貽的隱私對於張汶祥來說,是完全不用顧忌的,沒必要說謊,並且在審理刺馬案的時候,張文祥曾經說過“養兵千日用在一時”。

至於誰在養兵,張汶祥沒說過,口供也問不出來。而曾國藩提審張汶祥時也曾問他,養兵千日,誰在養兵?而張汶祥則只說自己為兄弟報仇洩憤,而且指責張汶祥私通回王,所以他是為國殺賊,絕不後悔。

作為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刺馬案”為何草草收場,不抓幕後真兇?

經過一番推算,曾國藩心裡有底。在他看來,只能按張汶祥的口供結案。欽差大臣鄭敦謹不但遲到了一個半月,而且別人請他這個欽差拿主意的時候,他卻一字不提,說曾國藩20年前就當過刑部侍郎,什麼樣的案子不明白,諸位的定論便是此案的定論,鄭敦謹雖然和曾國藩一起審理過幾次張文祥,但也是應付差事,走個過場而已,毫無追根問底的意思,只是要曾國藩快結案。

曾有人提出要用重刑逼供,而欽差大臣鄭敦謹不同意用重刑,因為張汶祥是重要犯人,重刑是很容易死人的,到時候誰能擔這個責任。

怕重刑之下,馬欣怡支援不住,說出實情?也有這個可能吧。

比較靠譜的推論

在同治8年的時候,安慶發生教案。法國駐華公使羅淑亞找到馬欣怡。提出懲辦兇手、賠償損失、建造教堂等一系列要求,馬新貽答應一律照辦。

不但如此,還極力吹捧洋教,要求各地方官厚待、寬待傳教士。刪除一切禁止洋教傳播的條文,奉勸江南百姓,努力學習洋教,現在這塊石碑還在安徽省博物館內,這是事實。

馬新貽遇刺不久,南京城立刻爆發了反洋教事件,頭領就是曾被馬新貽逼走的陳國瑞

。他大量印製反洋教宣傳品,被馬新貽所忌恨,到處抓捕散發傳單的義士。

陳國瑞無奈之中經揚州濟南等地,率領舊部數百人進入天津,

1870年6月,天津發生著名的天津教案,陳國瑞就是有力的參與者。

天津教案的發生,令馬新貽憤憤不平,上疏彈劾反洋教的官員,認為天津地方官放任百姓反洋教理應受到懲罰。

當時很多官員都相信刺馬案的真正指使人就是那些反洋教勢力,因為此人給法方一塊大面積無主土地用以蓋教堂,在江南各府各縣張貼告示,宣揚教會的純潔正直,承認法國傳教士們有權在各省租買田地,建造教堂,斥責反洋教鬧事者,聲稱如果有人膽敢招惹洋教,按律嚴懲不殆。

羅淑亞察視察後,非常螞蟻馬新貽的做法,法國對遠東天主教的勝利稱之為“漂亮”,天主教會也非常得意,但馬新貽的妥協激起了很多國人的不滿,別說馬新貽頂不住,曾國藩都不行。辦理天津教案的時候,不偏袒民眾就會受到怒罵。有所妥協,就會受到官員和民眾的一致抵制和彈劾,更何況馬新貽呢,位置再高也沒用。

作為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刺馬案”為何草草收場,不抓幕後真兇?

貌似最完美的答案

既然張汶祥不會為馬新貽隱瞞遮羞,那就是為自己遮羞,張汶祥要隱瞞自己的什麼事情?又有什麼事情令他覺得丟臉呢?

兩江總督馬新貽的師爺曾經留下私人筆記,其中特地記錄了兩個官方已經掌握,但卻在檔案中抹除的關鍵事實:

①太平天國作亂時,馬新貽任瀘州知府,出城追擊敵軍,不慎被俘,而當時俘獲馬新貽的就是捻軍頭目張汶祥,他並不知道馬心怡有這麼高的職位,只是發現馬新貽的親兵金彪和自己是同鄉,所以就把馬新貽和金彪一起放走了,這件事在結案的時候根本沒提。②

張汶祥的妻子已經做了馬新貽的三姨太

這位三姨太要和誰對號入座呢?

就是傳說中張汶祥所供認的-所謂的把兄弟曹二虎的美貌妻子,曹二虎的老婆沒事,真正有事的是張汶祥自己的老婆,張汶祥曾經打聽到妻子下落,當時是在馬新貽家做傭人,金彪沒敢說實話,只是幫張汶祥給老婆帶了個話,想讓妻子跟他回家,但是他的妻子並沒有同意,並且拒絕相見,自己老婆的相貌自己清楚,張汶祥預感到了什麼,所以因情生恨打算殺死馬新貽。

作為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刺馬案”為何草草收場,不抓幕後真兇?

一直到死,張汶祥都不知道妻子已經是馬新貽的三姨太了,那個女人又怎麼會跟他走呢?而

這位三姨太,在馬新貽死後也自盡身亡

,否則家人知道是他的前老公殺了馬新貽,三姨太在這些人手裡會死的更慘,當然也有可能是被馬新貽的家屬殺掉的,馬新貽一死,金彪肯定立刻明白死因,並且告訴馬新貽家的。

最終結果

結案上報後,很快得到批覆,張汶祥凌遲處死,馬新貽追加太子少保入賢良祠,屬因公殉職,建祠紀念,而張汶祥被我國多地大肆宣揚,稱讚他的英雄行為,馬新貽的各種傳說也公開搬入戲臺,官方對此並不禁止。

大多數人把張汶祥描述成英雄好漢,而把馬新貽描述成千古罪人,罪不容誅。

民眾們對馬新貽並不同情,甚至有的鄉紳富戶,提倡給被捕的張汶祥捐款,幫他打官司,即便張汶祥死掉,也要為他修墓立碑,充分顯示了當時民眾對清政府統治的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