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面試如何破題?這份攻略請收好

由 孫職兵法 發表于 音樂2021-05-28
簡介這裡給正在找工作的朋友,尤其是應屆生朋友介紹一個小方法:找一位求職經驗豐富(最好有人事招聘經歷)的人,在他面前將常見的面試問題回答一遍,演練一下

不對口專業怎麼找工作

常見面試題型解析

常有朋友抱怨面試難。往往單位說回去等訊息,就渺無音訊;有的人一到面試就習慣性緊張,問到沒準備過的問題馬上語無倫次;還有人自我感覺良好,可單位就是不錄取。問題究竟出在哪?下面,讓我們對企業常見的一些面試題型作下探討,希望對讀者能有些啟示。

問題一:你為什麼應聘這份工作?——自由式問題。

類似的自由式問題還有“請介紹一下你自己”,“你的興趣愛好有哪些”,“你覺得怎樣的環境更有利於你發揮”等等。

回答自由式問題就好像我們中學裡的議論文寫作,所有論據都要緊緊圍繞論點。以“你為什麼應聘這份工作”為例,應聘者可以從自己所學專業,掌握技能、證書,工作經歷這三方面著手,一一列舉自己勝任這份工作的主客觀理由,和自己為謀求這份工作所作出的努力。適當地,還可結合職業規劃,對自己和這份工作的將來作一個預景。

有一位應聘者是這樣回答的:“透過您(面試官)剛才的介紹,讓我想起曾經的一段工作經歷……”接著,他詳細介紹了工作的流程,合作溝通物件,注意事項,以及自己對做好這份工作的心得體會。筆者透過這位應聘者的簡歷,發現他的工作經歷其實非常雜。但他只介紹了和應聘職位相關的這段經歷,其它一律略過不提。最後,這位年齡最大的應聘者如願被單位錄取。

“請介紹一下你自己”,“你為什麼應聘”之類的問題往往是單位面試時提的第一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考察了應聘者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工作經驗,應聘目的等諸多方面情況。回答是否令面試官滿意,將直接影響到最後能否錄取。很多求職者在回答自由式問題時習慣面面俱到,反而容易給面試官留下思路不清的印象。

面試前,求職者應針對應聘的崗位描述,整理一下自己的優劣勢。這裡給正在找工作的朋友,尤其是應屆生朋友介紹一個小方法:找一位求職經驗豐富(最好有人事招聘經歷)的人,在他面前將常見的面試問題回答一遍,演練一下。或者找面鏡子,對著鏡子來番面試模擬——這個方法可以極大緩解面試時的緊張情緒。

問題二:我們覺得你太年輕/年紀太大了,不太適合這份工作,你怎麼看?——挑戰式問題。

挑戰式問題常用來考察應聘者面對逆境時的反應,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類似的有“申請這份工作,你認為你還欠缺什麼”,“我們這裡和你原來的工作環境差異很大,你覺得你能勝任嗎”,應屆生朋友還經常遇到“你的專業不對口,怎麼想到應聘這份工作”這類的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企業既然相約來面試,本身就是對簡歷的一種肯定。提出挑戰式問題,是希望應聘者陳述理由並加以反駁。因此,回答時一定要心平氣和,切忌情緒激動,針鋒相對,以免引起面試官的反感。

回答挑戰式問題,我們不妨用“您的話有一定道理,但也不盡然”等比較委婉的話作為開頭。在陳述理由時要注意言之有據。大多數成熟企業的用人觀重經歷,更重能力。應屆生中就不乏專業不對口而應聘成功的例子。這裡特別建議還未到畢業學年的學生朋友,及早訂立將來的工作目標,合理規劃,針對性地尋找實習機會,積極主動地參加團體活動,對將來的求職大有裨益。

回答挑戰式問題,有時我們還可以轉換一下思路,巧妙地迴避矛盾。比如說到自己缺點時,可以重點介紹自己克服缺點正作出的各種努力,透過缺點引申出自己的優點。

這裡再舉一個例項供讀者參考:面對“你說未來五年的目標是部門主管,那不是把我的位置擠掉了嗎?我怎麼敢用你?”這樣的挑戰式問題,一位求職者如此回答:“我的工作出色,正證明了您用人識人的能力。等我做到主管,您早就因為我們為您作出的業績而提拔到經理位置了。”

問題三:透過簡歷,我們發現你的專業功底很紮實,經歷也很豐富,這裡正好有個Case,請發表一下看法吧。——陷阱式問題。

陷阱式問題有時將求職者設定在一個特定的背景下。因此在侃侃而談之前,建議先謙虛一下:“略知一二,談不上精通,我們可以共同探討”。給自己留個餘地。

有時企業還會“關心”地問“看你的簡歷,應該不少公司找你吧”,“你和以前同事相處好嗎?經常聯絡嗎”,“以前公司的資料可以拿過來(或客戶可以拉過來)嗎”,“你覺得以前的領導對你公平嗎”之類的問題。簡單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可以”或“不可以”,“公平”還是“不公平”,都難令面試官完全滿意。

在回答這類陷阱式問題時不妨打一下“太極”。比如:“也許我確實能夠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但貴公司的發展前景才是我最看重的,而且我覺得珍惜現有的才最重要,您覺得呢”;“不可能每件事都絕對公平,只有自己把握住機會,在工作上作出成績,才會真正得到重視。我覺得貴公司的工作更利於我發揮長處,因此對這份工作充滿信心”。

回答問題時,切忌別將回答變成訴苦,尤其忌言從前單位或同事的過錯。面試官非但不會同情,反而會敬而遠之,甚至對應聘者的人品產生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