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在晚上做出任何決定

由 第一心理 發表于 攝影2021-05-06
簡介這是因為晚上被重新啟用的大腦會抑制你在白天的思考,這時候做出的決定不再那麼理智,反而帶有了許許多多感性的色彩

相干條件不成立怎麼辦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著名古希臘哲學家、思想家泰勒斯曾說過:人類在白天只是一隻守規矩的動物,到了晚上才是活生生有靈魂的人。

研究表明,大多數畫家、作家、詩人、歌手等文藝工作者都習慣在晚上進行創作,這是因為人們通常在晚上會更加感性、思維更加發散與敏感,會體會到更多白天不易察覺和抓住的靈感。

但是在心理學界,行為主義派的心理學家卻認為:不到萬不得已,永遠不要在晚上做出任何決定。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在晚上做出任何決定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常常晚上8、9點時睡意席捲而來,大腦轉動慢速,恨不得立即睡去,但因為種種原因我們不會選擇這麼早入睡。

於是在過了這個時間段後,大腦彷彿又被激活了 ,我們不僅睡意全無還感到比剛剛精神了許多。

但奇怪的是,我們在此時所做出的決定等到第二天白天再看,總是不盡人意。

這是因為晚上被重新啟用的大腦會抑制你在白天的思考,這時候做出的決定不再那麼理智,反而帶有了許許多多感性的色彩。

我們把一天分為四個階段,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在前三個階段時,我們不斷的接受外界的資訊並透過大腦進行處理然後反饋給他人,這時候大腦是忙碌的、高速運轉著的,在較忙碌的大腦中理性佔據主導地位。

而到了晚上,我們回到家,身心都放鬆下來,大腦跟著閒暇起來,外部刺激資訊的減少,於是內部資訊的處理便增多。

這個時候,我們更容易思考起埋在自己內心的最真實的想法,此時感性戰勝了理性,主導著大腦的思維活動。

特別在夜深人靜的深夜中,大腦的閒暇讓我們容易想起往事與那些依舊有點耿耿於懷的人。

在此時,我們容易陷入回憶,沉浸在屬於自己的單獨世界,我們的思考也多半由“心”主導而非由“腦”。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在晚上做出任何決定

何為由“心”?何為由“腦”?

精神分析學派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將人格結構劃分為三個層次:本我、自我與超我。

本我

在此遵循著“快樂原則”,即我怎麼高興怎麼來,並不滿足社會道德約束。它是與生俱來的,代表著人類最原始、最能滿足本能衝動的慾望,如飢餓、生氣、性慾等,是非理性與非社會化的。

自我

是處於人格結構“本我”與“超我”之間,它的作用是承上啟下、調節矛盾。自我遵循“現實原則”,以合理的方式滿足我們內心的要求,被現實條件制約束縛著。

超我

則是我們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是道德化的自我,是許多倫理道德內化而來,遵循著“道德原則”——即所做之事必須滿足道德的要求。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夜晚所做的決定往往真實、是最接近人類本我的決定,更加符合我們內心的非理性的衝動。

“本我”人格結構在此刻占主導地位,所以此時的決定更多的是由我們想怎樣就怎樣的感性的“心”出發,很多是脫離了法律法規與道德約束,並不符合社會需求。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在晚上做出任何決定

而我們白天置身於社會的大環境中,理智的思考下我們不得不尊重“現實原則”,用“腦”去思考權衡利弊。“自我”在此時成為主導,因為現實因素,我們的行為都帶有掩飾性,而實現“真實”的想法的衝動則會讓我們持續焦慮。

到了晚上我們的大腦放鬆後,最真實的“本我”又冒出來,所以我們會在此時做出許多感性卻不遵循現實約束的決定。

比如,夫妻吵架時說出“不如離婚”“不如我們分開過一段時間吧”這類話。男女關係明明還沒有到那一步卻急忙表白,不管結果是失敗還是成功,在第二天依舊會有些後悔覺得當時太沖動。

又或者是在晚上下定決心給老闆發訊息辭職,但第二天卻發現,比起被罵,生存下去更重要。

當閒下來,我們會怎麼做?

當我們忙碌起來時,我們不會想除了忙碌之外的太多事。而當我們停下來時候,我們的思緒會無法充盈心靈,此時我們變得空虛。

在空虛時,往往會有以下兩種情況:

透過發散思維去思考更多東西來填補內心的空白

透過與他人交流讓自己感到不那麼寂寞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在晚上做出任何決定

一方面,你會透過思維發散填補內心的空白, 開始胡思亂想,回憶過往的種種,並且不斷深入。

主觀地把自己以前經歷過的毫不相干的多件事聯絡起來,並且會為它們之間的聯絡蒐集證據,導致對事情過度回憶,然後產生許多情緒,而這些情緒會讓我們更加極端化做出不那麼理智的決定。

還有一種情況是,人作為群居動物,喜歡透過與人交流緩解寂寞。正值花樣年華的少男少女們表白多會選在晚上也是這個原因。

這個時候,人的情感會變得液態化,思維也會更加不理智,不知不覺中就流露了真情,平時總是藏在心裡的話也更願意和人分享了。

但若是在晚上不慎與他人交流太多,在次日凌晨醒來往往會後悔不已。

什麼時間做決定最好?

在一些行為研究學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做決定的時間差長短、決策的正確與錯誤率來研究被試的真實行為決策的質量。

在其中一個實驗中,研究人員對184位自由網際網路伺服器使用者玩家進行了研究,發現在此實驗中,這些被試往往會在做出40個決定動作耗時時間在3-15分鐘內。

透過一系列複雜的研究,研究者經過對被試的複雜思維的分析,最終表明,最適合做出決策的時間是在早上8點到下午一點,這個時間段我們所做出的決定最準確。這個研究結果最終發表在Cognition上。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在晚上做出任何決定

我們很容易在心情差的時候做出決定,我們太容易被深夜那不知所謂的負面情緒牽著走,請記住:我們是情緒的主人,而非情緒是我們的主人。

控制情緒是一門學問,只有我們好好與情緒相處,明白情緒的由來,我們才能真正的成為情緒的主人。

包括村上春樹在內的很多名人作家都建議我們:睡覺是解決不良情緒的最佳方式。

當你感到煩躁時,去運動吧,冷靜下來好好思考吧,不要在崩潰的臨界值做決定。

畢淑敏建議大家,最好不要在下雨天做決定,下雨天也會影響情緒;豔陽天適合做決定,我們做的決定,彷彿也與天氣契合,晴天所做的決定有著陽光的味道。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ehavior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