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淚下的7篇古文

由 榆木齋 發表于 攝影2021-09-02
簡介《項脊軒志》以作者年輕時居住的老宅項脊軒為經,以歸家幾代人的人事變遷為緯,真切再現了祖母、母親、妻子的音容笑貌,敘事娓娓而談,用筆清淡簡潔,真情流露,感人至深,表達了作者對於三位已故親人的深沉懷念

感動別人必先感動自己換做古文應該怎麼說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淚下的7篇古文

文:枯木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淚下的7篇古文

古文又叫文言文,第一個“文”為“紋”,即為修飾過的語言文章

,在“1919年五四運動”以前是讀書人專用的書面語言。新文化運動後,全面西化,口語成為書面語,白話文普及,文化下移,實用至上,從教育和傳播層面加速了整體國民知識水平提高,可是從語言的結構和內容上來講,卻破壞了辭藻的優美韻味和內容思想境界的深邃。

古文和白話文孰優孰劣,早在一百年前就經過激烈爭辯,最後以白話文勝出,這是不爭事實。不過,幸好,白話文並沒能趕盡殺絕,還算有不少遠見之士,保留了文言文這一傳統文化的精髓,因而幾千年前的經史子集等典籍,依然生靈活現在我們面前,絲毫沒有溝通障礙。

倘若是口語,變化速度非常迅速,幾代人以後很多詞語、片語和語法都不再使用,因而不利於知識的儲存。尤其是當今,一些外來片語和網路語言流行,再過幾十年,後人估計根本不知道所言何物。然而,反觀文言文,只要漢語還存在,讀之便能豁然開朗,瞭然在胸。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淚下的7篇古文

文言文有很多種文體,包涵詩詞歌賦曲,策對疏記表,志傳序銘祭,書信辭說論,以及經史散文駢文等等

,分門別類,非常龐雜。每種文體又有太多太多的優秀作品傳世,

或者汪洋恣肆,天馬行空;或者恢弘遼闊,意境深遠;或者辭藻優美,珠玉飛濺;或者想象豐富,華麗明豔;或者邏輯嚴謹,推理自然;或者短小精悍,哲義突顯;或者旁敲側擊,發人深省;或者情真意切,令人潸然。

而在這些優美的文言文中,有一類文章,以情為重,或者家國情懷,或者親情友情,真情流露,聲情並茂,感人至深,讀之無不令人潸然淚下,淚灑衣襟,因而千百年來傳誦不衰,影響深遠,筆者從中擷取七篇著名古文,以饗讀者。

一、諸葛亮《出師表》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淚下的7篇古文

忠貞不二,廉潔奉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當以《出師表》第一。

諸葛亮(181年—234年)

是傳統文化當中,集聰明才智和忠君愛國於一身的典型代表人物,為報答蜀漢劉備的

“三顧茅廬”

知遇之恩,一心以匡復漢室為目標,嘔心瀝血,宵衣旰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千百年來為人敬仰。

諸葛亮的代表作《出師表》,語出肺腑,真情流露,言辭懇懇,情意殷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對後主劉禪寄託了太多的希望,更表明了自己一片赤膽忠心。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淚下的7篇古文

文中前半部分曉之以理,分析天下局勢,勸誡後主

“親賢臣,遠小人”

。後半段動之以情,回顧自己一生,緬懷先帝知遇之恩,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然後表明矢志北伐,匡扶漢室的決心和信心,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最為感人的是結尾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諸葛亮為了國事,鞠躬盡瘁,宵衣旰食,嘔心瀝血,出征在即,披肝瀝膽,言之諄諄,聲情並茂,涕淚交加,把忠貞二字型現得無以復加。後人讀至此,縱觀諸葛一生豐功偉績,無不令人淚灑衣襟,杜甫的詩詞就能代表一切。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二、李密《陳情表》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淚下的7篇古文

李密(224—287年)

是西晉時文學家,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成人。孝敬甚篤,名揚鄉里。《晉書·列傳·第五十八·李密傳》記載

“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嚐後進。”

。蜀漢被滅後,面對曹魏政權不斷徵召,一是不願服務曹魏政權,再就是為了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因此以之為推脫。

其《陳情表》就是上書晉武帝,說明為何不應徵的緣由。文章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養祖母的大義;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

文中精彩的是第三段,首先說明“伏惟

聖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然後說明祖母年壽已高,“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然後表達自己報恩之情: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以示不出仕的真正原因。李密的陳情表,言辭懇切,真情流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委婉暢達,聲情並茂,因而是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

三、韓愈《祭十二郎文》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淚下的7篇古文

韓愈(768年-824年)

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文章代表作有《師說》、《論佛骨表》、《進學解》等,而其《祭十二郎文》被譽為“三大祭文”之一。

《祭十二郎文》

是韓愈一對其侄十二郎所寫的祭文。文章沒有鋪排渲染,只是從強調骨肉親情著手,韓愈和侄子雖為叔侄,年齡相仿,情同手足,

“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隻”

。然而由於韓愈官宦羈絆,別多聚少,本以為年少體強,以後相聚有時;況且韓愈認為自己身體羸弱,侄子身體強健,沒想到突然之間侄子去世,

“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

,這種打擊使得韓愈極為悲痛。於是感嘆“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作者回顧和侄子往來書信以及交往經歷,樸實無華,融情其中,非常後悔竟然不知道侄子去世確切時日,並且因為路途遙遠而不能前去參加葬禮,因而自責

“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

文章最後對侄子去世使得韓愈感到生命飄忽,萬念俱灰,

“自今已往,吾其無意於人世矣!當求數頃之田於伊潁之上,以待餘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

此而已。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整篇文章,作者如同與逝者話語,邊訴邊泣,悲慼嗚咽,交織著悔恨、悲痛、自責之情,真摯感人,令人不由得眼角溼潤。

四、歐陽修《瀧岡阡表》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淚下的7篇古文

歐陽修(1007年-1072年)

,唐宋八大家之一,開創北宋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這篇文章是其父親去世六十年後所作的墓表,被譽為“歷史三大祭文”之一。

《瀧岡阡表》

記述了歐陽修少年不幸,四歲父親去世,因而只能透過母親的言辭教誨瞭解父親,文章透過描寫父親的瑣碎事蹟,說明父親居家廉潔、奉親至孝、宅心仁厚,比如為了死囚判決

“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

做到不虧陰德。然後援證母言:

“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汝其勉之。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瀧岡阡表》在頌揚父親的高尚品德的同時,也盛讚母親的偉大,母親在其父去世後,含辛茹苦,教子成人,安於貧賤,治家儉約,尤其是在歐陽修被貶時,

“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用樸實的語言把一位偉大母親的形象描寫的淋漓盡致。

五、歸有光《項脊軒志》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淚下的7篇古文

歸有光(1507年-1571年)

是明代最著名的散文家,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為

“明文第一”

。而其代表作就是《項脊軒志》。

《項脊軒志》以作者年輕時居住的老宅項脊軒為經,以歸家幾代人的人事變遷為緯,真切再現了祖母、母親、妻子的音容笑貌,敘事娓娓而談,用筆清淡簡潔,真情流露,感人至深,表達了作者對於三位已故親人的深沉懷念。

文中關於母親的形象,是以老嫗的回憶口吻記述,其中

“兒寒乎?欲食乎?”

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一個聞兒啼而動了憐愛的年輕母親的形象,令人酸楚。祖母的自語

“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以及拿祖先的笏板教誨作者,體現了祖母期望孫子長大成才的願望,讀之唏噓。

而關於妻子的回憶,簡潔簡短,寥寥數語,僅僅是妻子轉述妹妹的話語

“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

,平淡中見雋永,瑣事中含深情。尤其是結尾一句: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樸實無華的言語,卻包含深深的思念,立刻讓人淚奔,潸然淚下。

六、袁枚《祭妹文》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淚下的7篇古文

袁枚(1716年-1798年)

,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散文家,

代表作《祭妹文》和歐陽修的《瀧岡阡表》以及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被稱為“歷史三大祭文”。

《祭妹文》

是袁枚三妹袁機去世八年後作的祭文,這篇祭文從兄妹之間的親密關係著眼,選取自己所見、所聞、所夢之事,對妹妹的一生做了繪聲繪色的描述,滲透著濃厚的哀悼、思念以及悔恨的真摯情感。

袁枚妹妹袁機,與高氏子指腹為婚,沒想卻是市井無賴,極多劣跡,然而其妹囿於禮教,備受凌辱,終因不堪肆虐而返居,自此忍辱含垢,年僅四十歲便悽楚離世。作者回憶三妹,從野外同捉蟋蟀到書齋共讀詩經,從淚送兄考到喜迎兄歸,從離家出嫁到中道歸返,從侍奉母親以示其德到關愛長兄以顯其情,從生到死以及後事料理,情節層層推進,感情波起浪湧,敘事歷歷可見,抒情句句見心,文情並茂,渾然一體。

最後一段結尾:

“嗚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後又不可知;哭汝既不聞汝言,奠汝又不見汝食。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字字璣珠,句句血淚,感情真摯,令人眼珠酸澀,不由垂淚。

七、林覺民《與妻書》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淚下的7篇古文

林覺民(1887年—1911年)

,中國民主革命先驅,“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其《與妻書》感情真切,筆調委婉動人,讀後令人蕩氣迴腸,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與妻書》

是林覺民參加起義前,寫給妻子陳意映的一封絕筆信,文中把家庭幸福、夫妻恩愛和國家前途、人民命運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氣勢恢宏而聲情並茂,言語質樸而感人肺腑,酣暢淋漓而情真意切,表達了對親人和祖國的最深摯的愛。

文中傾注深情,開篇就是

“意映卿卿如晤”

,落筆動情,竟然無法執筆,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

,令讀者為之凝噎,可想其妻讀之怎能不肝膽俱碎?!

然後作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回憶過往,講述真理,無限眷戀而又斬釘截鐵的慷慨赴死,大義凜然,令人敬畏,真情流露,令人感慨。尤其是作者作為一個不信鬼神的革命者,竟然希望有鬼神,從而體現對妻子的愛之深情之切,英雄無畏和兒女情長兩大主題都充分體現和完美表達,激動人心,催人奮進,當為家國情懷的最佳代表作。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淚下的7篇古文

以上七篇文言文,是千百年來悲情古文的優秀代表作,每篇文章,每段話語,無論是家國情懷,還是祖孫情深;無論是祭拜父母,還是緬懷子侄;無論是夫妻恩愛,還是兄妹情深;無不是感情真摯,蘊含血淚,可謂字字珠璣、篇篇錦繡,莫不感人至深,觸及靈魂,情到深處,催人淚下,值得我們永遠去誦讀和傳揚。

(此處已新增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

2020/5/21榆木齋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淚下的7篇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