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雙減”之下,我們這樣重構教學

由 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表于 攝影2022-12-19
簡介瞭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當下時代特徵,順應學生認知世界的方式,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與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以多元視角來設計課程教學

什麼是教學重構

“雙減”政策的出臺,旨在還原教育原本的模樣,讓教育迴歸本真。在我看來,“雙減”之下我們重構教學,要體現以下三個原則。

1。以學習者需求為中心。為誰設計教學?他們的需求是什麼?這是首要思考的問題。課堂轉型、重構課程歸根結底是為了適應當下形勢需求,培養未來人才。因此,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應該是“學習者”,也就是學生。瞭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當下時代特徵,順應學生認知世界的方式,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與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以多元視角來設計課程教學。

2。聚焦素養與能力培養。“雙減”之下,教育教學活動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聚焦學生的核心素養,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力,是我們此次課程教學體系升級的主要目標。我們對標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重構當前線性的、單一的、碎片化的課程教學體系,為學習者設計以跨學科為特徵“五育融合”、主題式、專案化的體系,讓學生浸潤在開放式、探究式的課程教學新樣態中。

3。重點突破,立體展開,以點帶面。我們以語文學科為切入點進行延展,並深鑽細研,力爭做出特色,做成體系,以此為點帶動其他學科的課程教學變革。

在此基礎上,我們要搭建“作業+”課後服務課程選修超市。“雙減”的終極目標是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緩解家長焦慮情緒,構建教育良好生態。只有把學生從超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教育不再“唯分數”,教師才能靜下心來研究教材,學校才能安安靜靜做教育,學生的學習也不再只是刷題、課後也不再只是從一個機構轉戰另一個機構,當形成了科學的正迴圈,教育的良好生態才可能真正建立。

如何解除家長的後顧之憂,如何豐富學生的課後生活、拓寬學習視野?我們提出了“作業+”的課後服務思路。其實,“雙減”並不是不要作業,適當的作業是課堂學習的有益補充、鞏固和延伸。我們認為高質、適量的作業是有必要的。

作業多少為宜?“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學校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制定了不同學段、不同學科、不同學業層次的作業標準,讓每位教師有標可循,作業數量和質量由年級備課組長把關,年級組長進行統籌,同時每週固定一天為“零作業日”……學校定期和不定期進行檢查,結果納入教師綜合性評價。

學校在小學段下午放學後安排集中作業時間,在初中段增設晚自修,這期間安排當日作業學科教師巡課,解答學生作業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同時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興趣,開闊學生視野,學校搭建了課後服務課程選修超市。

課程選修超市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導向,設定了適應學生認知特點的差異化課程資源。針對學生年齡特點,我們推出了“琴歌曼舞”“翰墨書香”“陽光健美”“科技創新”“流芳華彩”等五大系列近百種特色專案。在選修課程超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發展進行選擇,以期實現“六個一”的目標,即“寫一手好字、講一口外語、會一種樂器、精一項運動、有一門愛好”,最終實現讓學生“多一些儒雅”。

“雙減”意味著學校發展要切換新的賽道。新賽道里,道阻且長,還好我們已經在路上。

(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常州附屬學校校長)

《中國教師報》2021年09月29日第4版

作者:潘繼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