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心衰高風險人群需早期預防並規範治療 以降低死亡風險

由 中國新聞網 發表于 攝影2023-01-09
簡介專家提醒,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腎臟病、肥胖等疾病的心衰高危人群應及早預防,將治療戰線前移,實現從早期到終末期對心衰的全病程規範管理,以降低死亡風險

標準預防是基於患者的什麼

中新網北京11月25日電 11月26日是全國心力衰竭日。截至目前,我國心衰患者已高達890萬人,其生存率與常見的癌症相當,且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專家提醒,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腎臟病、肥胖等疾病的心衰高危人群應及早預防,將治療戰線前移,實現從早期到終末期對心衰的全病程規範管理,以降低死亡風險。

  心衰是心血管事件鏈的終末疾病,心衰越重,死亡風險越高

心衰是各種心血管事件和各種心臟異常所導致的心臟泵功能下降的結果。心衰的表現複雜多樣,其典型的臨床症狀包括休息或活動時呼吸困難、胸悶、氣喘、心跳快、踝部水腫、乏力疲憊、靜脈壓升高等。其中,氣喘、水腫、明顯的疲勞或疲乏是較為常見的症狀,當出現這些典型症狀時,需加以警惕,並及時去醫院就診。因為一旦心衰出現急性加重,可能會發生急性肺水腫或心源性休克,死亡風險隨之升高。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張健教授介紹說,近30多年來,我國心力衰竭的標準化治療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且針對心衰的發生機制、病理生理及防治均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心衰的整體預後仍較差,病死率和再住院率均較高,同時全國心衰治療均質化水平有待改善,這是當前心衰診療的兩大難點所在。此外,多數心衰患者存在多病共存的特點,這也增加了治療和預後管理的難度。

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主任黃峻教授表示,心衰已成為我國最嚴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五年死亡率大概在50%到60%,和常見惡性腫瘤的五年病死率相當。很多患者進展到晚期心衰階段時,不僅要治療心衰,還要治療一些合併症。患者和家屬不僅要面對疾病帶來的痛苦,還要面臨很大的經濟負擔。因此,在面對心衰這種嚴重的可致死疾病時,需要臨床醫生正確診斷、準確評估病情、深刻理解心衰的病理生理機制、及早和恰當地治療,以改善心衰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心衰目前很難根治,但可以早期預防。心衰的預防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首先是防止有心衰危險因素者發生結構性心臟病;其次是防止無心衰症狀的心臟病患者進展為症狀性心衰,有臨床證據顯示,控制危險因素、治療無症狀的左心室收縮功能異常等有助於延緩或預防心衰的發生;最後是防止心衰加重、惡性心律失常、猝死等惡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腎臟病、肥胖、有心肌病基因變異或心肌家族史的患者等,都是心衰的高危人群。資料顯示,近三分之二的心衰患者有高血壓病史;40%至50%的心衰患者合併慢性腎臟病;約30%的心衰患者合併有2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心衰症狀,其病情發展快、預後差、死亡率高。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中心主任馬長生教授指出,心衰的早期預防對於有心衰危險因素的人群尤其重要。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以及肥胖、老年人等容易發生心衰,“如果這些人還有心血管疾病,就更容易發生心衰了”。需要把心衰的高危人群識別出來,進而將他們現有的高危因素,包括血壓、血糖、血脂、冠心病、不良的生活習慣等控制好,能夠預防或延遲心衰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三大高風險人群儘早治療,降低再住院率、遠期病死率

心衰的治療目標主要是緩解症狀,如水腫、氣喘、胸悶等,不影響血壓、血鉀,減少併發症及再住院率,降低遠期病死率。為此,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腎臟病這三類疾病的主要心衰高風險人群,應加強從早期到終末期的全病程規範管理,實現心衰的治療目標。

張健表示,心衰高風險人群的早期干預可以從多方面入手。在藥物治療方面,應以顯著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惡化風險為主要目標,降低再住院率。應按照指南規範化治療,例如按照患者的心率和血壓的耐受情況來使用標準化藥物。一旦開始用藥治療,心衰患者需謹遵醫囑,切勿自行停藥、換藥,需按時足量服藥。此外,患者要保持隨訪頻率,在進行相應檢查的同時,在醫生的建議下對藥物進行相應調整。

黃峻強調,在治療心衰的過程中,醫生和患者往往會忽視心率的管理。從現在的研究來看,心率不但是心衰預後不好的一個標誌物,更重要的,它也是心衰進展的重要危險因素。心跳每分鐘增加5次,可使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及心衰再住院率增加16%。如果有需要,心衰患者可以用一些不會對心衰產生不良影響的藥物來降低心率,並且要注重日常的心率監測,如果出現症狀加重,也要及時就醫。

馬長生提醒,如果心衰患者伴有慢性疾病,在治療時需要強化綜合管理。比如糖尿病,可以使用SGLT2抑制劑、GLP-1受體激動劑等能夠改善預後的藥物,減少患者卒中、心梗、心衰住院的風險。“尤其是減少心梗風險,就可以減少患者心衰惡化風險。”除了選擇恰當的藥物之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適當運動、合理飲食和鹽的攝入也非常重要。患者應該怎麼吃、吃多少,都需要予以詳盡的指導,這樣才能降低心衰住院和死亡風險。

此外,心衰高風險人群還應兼顧血鉀的管理,當血鉀大於5。5mmol/L時,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臟驟停風險提高165%。且高鉀血癥易反覆發作,不斷增加患者嚴重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對心衰患者的疾病治療和預後管理帶來嚴重威脅。因此,心衰患者需定期前往醫院檢查血鉀水平,以防高鉀血癥危及生命。

最後,專家再次提醒廣大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等高風險人群,一定要關注和重視心衰的預防和治療。心衰並不意味著生命的終點,堅持長期規範治療,同樣能夠擁有高質量的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