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農民論“借”,“借三個雞子做個湯”,一頓中飯有了,鄰里一家親

由 專注美麗人文農村 發表于 明星2022-12-31
簡介聽村裡的叔叔阿姨還說,在更早的時候,稻穀不夠吃,經人介紹大過年的走一百多里路去外縣的非親非故農民家借糧食,一借就是一擔,人家還很熱情還招待晚飯住宿,第二天才挑回家,次年才還過去

雞子飯軟蛋是怎麼回事

農民論“借”,“借三個雞子做個湯”,一頓中飯有了,鄰里一家親

借來的雞蛋就是香!

中午母親不在家,我做飯給父親吃。炒了兩個菜,再做個雞子豆腐衣湯吧。麻溜地加了一碗山泉水,開火燒開,然後走進雞圈熟練地把手伸向雞窩一摸,咦!沒摸到雞子。一連找了三個雞窩,一個雞子都沒有。嗯,或許天太熱,高溫下雞也不生蛋。怎麼辦?如果此刻的我還是在城市生活,那我肯定不做湯了。好在,這裡是農村,是雙龍。立馬走到左鄰凌媽媽家,凌媽媽正好在炒菜,“借三個雞子做個湯”,“你自己拿吧”凌媽媽迴應我。我熟練地找到了三個雞子,回到廚房快速打成蛋花,三下五去二一碗雞子湯就做好了。

城市裡的居民可能很不瞭解借雞蛋做湯這種事情的發生,而這種借和還在我們農村早就司空見慣了。那這種有借有還,常借常還,無所不借無所不還的生活方式是怎麼形成的呢?

農民論“借”,“借三個雞子做個湯”,一頓中飯有了,鄰里一家親

龍灣橋頭看雙龍村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我的家鄉在黃山市休寧縣五城鎮雙龍村,這裡的村莊不同於北方農村的寬闊,左鄰右舍相距甚遠。我們這邊七山一水一分田還有一分道路和莊園,所以雖然是農村,但家家戶戶的宅基地挨的很緊密,有的人家還共用一堵牆呢。我們黃山古稱徽州,程硃理學滋養了我們厚重的徽文化,這裡的人民儒而好禮,耕讀兼顧,詩書傳家。緊密的房屋居住條件在謙和禮讓的文化氛圍的薰陶下,我們少了爭吵,多了團結互助。所以,從古至今這方水土生長的人民就善於借和還。

農民論“借”,“借三個雞子做個湯”,一頓中飯有了,鄰里一家親

一家挨著一家的雙龍村

往大里說,古徽州的先輩們在這種借和還的誠信文化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把這種經驗用在了商道的典當鋪中,從家鄉開始,隨著徽商的腳步,把典當鋪開到了全中國,為家鄉以外的各行各業提供了生活及生意上的便利,也為徽商壟斷中國商業戰場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農民論“借”,“借三個雞子做個湯”,一頓中飯有了,鄰里一家親

我家的土豬寶寶在睡覺

再回過頭來說說農村的各種借吧,在我記憶中,小時候家裡稻穀不夠吃,向同村的殺豬公家借過稻穀,然後會在次年收了新谷歸還,借多少還多少,自然也沒什麼所謂的欠條和利息。聽村裡的叔叔阿姨還說,在更早的時候,稻穀不夠吃,經人介紹大過年的走一百多里路去外縣的非親非故農民家借糧食,一借就是一擔,人家還很熱情還招待晚飯住宿,第二天才挑回家,次年才還過去。

除了借糧食瓜果,還有借豬肉的。李家先殺的豬,王家先借點肉吃吃,等到自家殺豬了再還上。我小時候在家時和鄰居們還互相借過油,借過糖,借過…不僅借吃的,工具也經常互相借用。刀具,鋤頭,梯子,板車無所不借呢。

農民論“借”,“借三個雞子做個湯”,一頓中飯有了,鄰里一家親

愛洗澡的牛郎

除了借吃的借用的,還有借活得,借勞力、借母雞、借耕牛…90年代末時,我初中畢業在家正出一身力氣時,就經常被村民在農忙時借走去割稻插秧。以前我家有隻老母雞,生蛋孵小雞都非常厲害,就有村裡阿姨們經常來我家借母雞去給他們家孵小雞,等到孵出來小雞長大了再還回來。還有我家的大水牛,脾氣好力氣大,也是經常被出借,只是最後人家用成年勞力還了我家的牛力。當然,這裡面最厲害還屬我們的國寶——熊貓了,都借出國了。外國你再牛,想借熊貓都要大出血!

近些年,國家經濟越來越好,很多地方都把傳統遺失了。好在我的家鄉,還保留了許多傳統,也包括“借”和“還”。希望,等到我們孩子,孫子的那一代,我們還會借雞蛋,借大米,借我們想借的所有東西。這就是傳承!願徽文化代代相傳!

關注文化農民,瞭解農民生活。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專注美麗人文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