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洛陽國色天香牡丹城,瞭解一下!

由 明明的風景 發表于 旅遊2023-01-18
簡介為周王朝都城的洛陽,有“天下名都”之稱,當時這裡手工業發作達,富商雲集,學者匯聚,經濟文化都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

洛陽牡丹城在哪裡

千年帝都,十三朝古都——洛陽,地處洛河之北的這座城市記載了太多的王朝興衰和歷史故事,是一個讓人“夢迴千年”的地方,否則人們怎會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洛陽市位於河南省西部,因居於洛河之北面得名處中原,嶺,東臨蒿嶽,北靠太行,南望伏,地勢險要,自古以來即是兵家爭之地,亞歐大陸東段,橫跨黃河中游兩岸。洛陽素有“天下之中”、“九州腹地”之稱,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這裡成為歷代帝王建都城的理想場所。

公元前20年,大國建夏朝,即今洛陽。一般認為,洛陽的都城史由此開始。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派周公在洛水河畔營建洛邑,作為陪都。公元前70年,平王遷都洛邑,從此揭開了洛陽作為都城的序幕。此後又有東漢、魏、西晉,北魏、隋、唐等共13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古都。

為周王朝都城的洛陽,有“天下名都”之稱,當時這裡手工業發作達,富商雲集,學者匯聚,經濟文化都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史載周都城規劃“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其規劃體現了當時的王權思想及等級觀念。

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政權,定都洛陽,並在周代都城的基礎上大規模營造新都。當時城內有宮城、衙署、苑囿、市場。都城共有12座城門,城南郊有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國家天文臺靈臺以及祭祀祖先用的明堂,皇帝行禮時用的辟雍,這些建築均規模宏大。現在還儲存著東漢洛陽城城牆殘段,城內官殿基址大部分清晰可見。

東漢以後,由於戰爭動亂,洛陽幾經毀滅、重建,直至五代後梁、後唐時期,洛陽又在風雨飄搖中為都10餘年,從此結束了其千餘年的建都歷成為建都時間僅次於長安的我國第二大古都。

隋唐盛世,洛陽人口超過百萬,四方納貢,百國來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之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還以此為東方起點,這更加方便了洛陽與歐洲、北非和亞洲各國進行政治、經齊、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作為長期輝煌鼎盛的古都和經濟、文化中心,歷史遺留給洛陽眾多的都城遺址、寺廟、石窟、墓葬、碑碣等豐厚燦爛的文化遺產。沿洛河排列的夏、商、周、漢魏、隋唐五大都城遺址舉世罕見,被譽為“五都薈洛”。遺址內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反映出當時洛陽城的壯觀,有些至今仍可能清晰地看出當時的城市規制。

白馬寺建在伊水東西兩側的山體峭壁之上,南北長達1千米,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龍門石窟建造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現存窟龕2100多個,佛塔40多座,碑刻題記3680餘品,大小造像10萬餘尊,其中最大的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

洛陽國色天香牡丹城,瞭解一下!

白馬寺有“中國第一古剎”之稱,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中國最早的一座佛寺,被尊為中國佛教的“祖庭”。據說東漢明帝劉莊夜夢金神從西而來,於是,派18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在大月氏(今阿富汗)遇天竺高僧,得見佛經佛像。永平十年,漢使梵僧以白馬馱載佛像返洛,第二年建寺,遂以白馬為名。現存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殿等。山門外還有兩匹石馬,是後人為附會“白馬馱經”之意而遷移至此。

洛陽國色天香牡丹城,瞭解一下!

白馬寺

白馬寺鐘聲是洛陽八大景中的另一景。白馬寺在北魏、唐、宋時香火旺盛,寺院殿堂恢宏,佛教古剎白馬寺有僧眾千餘名。每當月白風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時,殿內擊馨撞鐘誦佛,鐘聲悠揚飄蕩,遠聞要聽之使人心曠神怡。到了明代,寺內有口大鐵鐘,重約500餘斤,鐘聲特別洪亮。據傳這口鐘洛陽東大街鐘樓上的一口鐘音律一致,可以共鳴。人們往往在聽到白馬寺鐘聲的同時,緊接著洛用城鐘樓上的鐘也響了,民間流傳著“東邊撞鐘西邊響,西邊撞鐘東邊鳴”的佳話。因此,白馬寺鐘聲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洛陽城北的邙山歷來被皇家視為風水寶地,至今遺存著難以計數的歷代皇親國戚、達官顯貴文人學士的墓葬,正所謂“北邙山頭少閒土,盡是洛陽人舊墓”“古墳上面起新墳,新墳古墳無定主”,是中國最大的古墓葬群。1984年在邙山鎮建洛陽古墓博物館,1987年開館,是全國第一座以歷代墓葬為陳列內容的專題性博物館。

洛陽國色天香牡丹城,瞭解一下!

龍門石窟

洛陽還是中外聞名的“花都”,洛陽牡丹從北末時就名滿天下,至今仍是洛陽的一大勝景。每年4、5月間,城內的牡丹競相開放,滿城花香四溢,像王城公園、牡丹公園、西苑公園等都是賞花的好去處。尤其是每年4月12日25日之間的牡丹花會期間,賞花之人更是摩肩接踵,給古城帶來了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