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打撈山西蒲縣黃河兩岸鐵牛的故事

由 Ccc洛 發表于 綜藝2021-09-12
簡介這次懷丙和尚聽說蒲津渡的鐵牛被水衝入河中,大家正在打撈就留上了心,等到官府的文告貼出,他就自告奮勇去揭了榜

水裡的鐵牛怎麼麼打撈

在黃河中游,古老的冀州南端,有一座州府,是曰蒲州(今山西蒲縣),歷代視為重鎮,為兵家必爭之要衝,3歲孩童也能呤誦的《登鸛雀樓》詩就位於此。

打撈山西蒲縣黃河兩岸鐵牛的故事

在蒲縣黃河兩岸,有四尊鐵牛連同趕牛的四位鐵人可是當地一景。 這些鐵牛長約3米,寬約2米,高約1。8米,重55~75噸。形象栩栩如生,神態威猛。但是這些鐵牛有什麼來歷呢?唐玄宗開元12年(724年),玄宗李隆基不惜本錢,在全國每年僅50餘萬斤的鐵產量中,撥出10萬斤精鐵,“於黃河兩岸開東西門,各造鐵牛四,並前後鐵柱十六,其牛下並鐵柱連腹入地丈餘。牛一人策之,牛下有山皆鐵也,夾岸以維浮樑。”要用這沉重的鐵牛來加固黃河的這座浮橋,以免被水沖毀之厄。 鐵牛鑄成以後,蒲津關前,黃河兩岸,黑黝黝的鐵牛威風凜凜鎖住了大河,河上浮橋得以穩固。夾岸對峙的鐵牛也成為蒲州一大名跡。

打撈山西蒲縣黃河兩岸鐵牛的故事

然而黃河的天性是桀傲不馴的。蒲津關浮橋在兩岸鐵牛的保護下,安然度過了300多個春秋以後,到北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咆哮的黃河以千鈞之勢,一鼓將蒲津浮橋沖垮。連通兩岸的鐵牛也被一起帶入了深深的河底。 為了恢復兩岸交通,蒲州府上上下下絞盡腦汁,仍無法將沉重的鐵牛從河底撈出來,於是官府貼出告示,重賞能撈出鐵牛者。這時一位來自河北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的和尚揭了榜,聲稱自己有把握能撈出鐵牛。

這位看起來貌不驚人的和尚名叫懷丙,精通土木建築之技,曾經頗有一些驚人之舉。在河北真定府有一座高達13層的寶塔,中間的大木柱壞了需要替換,懷丙讓人砍好木柱,扛進塔內,然後讓大家都出去,只剩下他一個人關在裡面,沒有任何聲音,過了一會兒,懷丙出來了。人們進入一看全傻了,木柱已經被換好了,卻不知用的什麼方法,而且一點動靜都沒有。還有一次,河北趙縣的趙州橋,因為橋上用以加固石條的鑄鐵被人盜走不少,以至於石橋開始傾斜鬆散,請了許多人去,都沒有辦法扶正,懷丙和尚去了以後,很輕易就把橋體扶正還原了。

打撈山西蒲縣黃河兩岸鐵牛的故事

這次懷丙和尚聽說蒲津渡的鐵牛被水衝入河中,大家正在打撈就留上了心,等到官府的文告貼出,他就自告奮勇去揭了榜。到正式打撈鐵牛那一天,他先派人潛入水中,找到河底鐵牛的準確位置,然後駕來兩隻大木船,在兩船間綁在一根木槓,系以繩索鐵鉤,在船上滿滿地裝上石塊泥土,等到木船不勝負荷時候,便慢慢沉入水中。再派遣水性好的人潛入水底,用繩索將鐵牛綁好,掛上鐵鉤,最後,將船上的泥土石塊一點一點卸出去,船也就一點點地浮出了水面,沉重的鐵牛也就跟著一起被帶出了河底,重新回到岸上,浮橋也就隨之修復了。遠在開封的仁宗皇帝得此喜訊後, 特賜給懷丙紫袍一襲。

於是鐵牛又威猛地挺身於黃河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