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西周覆滅後楚國的立場:及時改革圖強,並“趁火打劫”脫離周王國

由 欲雲談史論今 發表于 綜藝2022-12-02
簡介[2]即便楚國在西周時作出瞭如此重大貢獻,周王室卻始終沒有正眼看過楚人

歷史人物故事有什麼

在周王國體系之下,楚國處於邊緣化位置。楚人之祖鬻(yù)熊,很早就投奔了周人,曾經做過周文王的老師。可惜,楚人祖上沒人當過帝王;在周人建國過程中,楚人又沒能作出巨大貢獻。既沒功勞又沒背景,所以在周王室分封天下之時,楚人僅僅是子爵,分封的領土也極其偏遠:大約是在今湖北當陽至枝江附近狹小的河谷地帶,環境相當惡劣。

在獲得分封之後,楚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像群叫花子流浪一樣來到了楚地,頑強地生存了下來。

西周覆滅後楚國的立場:及時改革圖強,並“趁火打劫”脫離周王國

正因曾受輕視,所以西周中期時楚人就曾背叛了周王室。但在周昭王強力打壓下,楚國又重新歸順了周王室。[1]後來在周穆王時期,為幫王室消除淮夷威脅,楚人從背後偷襲徐偃王,擊潰了徐偃王的大軍。[2]

即便楚國在西周時作出瞭如此重大貢獻,周王室卻始終沒有正眼看過楚人。楚君的爵位,始終是子爵,甚至還不如西周晚期憑藉裙帶關係得到分封的鄭國。在分封鄭地(今陝西渭南華州區)時鄭桓公沒有任何功勞,可因為他是周宣王親弟,一分封就是伯爵。

自投靠周人以來就沒獲得過公平待遇,讓楚人心中早早地埋下了反叛的種子。

周夷王之時,周王室走向了衰落。楚國國君熊渠見此便四處征伐,不但征服了庸國(今湖北竹山西)、楊越等等,還將領土擴充到鄂(今湖北鄂城)。此後,熊渠又公然僭號稱王。不過,隨著周厲王、周宣王時期王室中興,感受到巨大壓力的熊渠被迫主動去除了王號。

西周覆滅後楚國的立場:及時改革圖強,並“趁火打劫”脫離周王國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與太子伯盤死於驪山之下、王后褒姒被戎人劫掠而走,西周就此覆滅。其後在晉、鄭二國扶持下,周平王成功東遷,並最終於公元前750年戰勝攜王,成為周王國內唯一的王。

可就在西周覆滅後的十來年中,楚國卻只是靜靜地“坐山觀虎鬥”,基本沒有對外擴張。

歷史上楚國得到大發展的時期,都是周王室陷入衰退時期。眼見王室大亂不斷,楚國卻只是守株待兔,終於有人著急起來——此人正是楚君蚡冒之弟熊通。為了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黃金機遇,公元前741年

冒一去世,熊通就殺死了

冒之子,弒君篡位了。[3]

在中原政權眼中,熊通不過是位蠻橫無理的南蠻;可實際上,這完全無視了熊通雄才偉略的另一面。在親眼看到周王室被西戎剿滅之後,熊通就對西周的滅亡根因進行了深入思考。他意識到,周王室之所以不可避免地衰落,核心關鍵就在於分封制。分封制下,諸侯國幾乎成了獨立王國,讓周王室無法有效調動諸侯國資源,導致周王室一步步走向沒落,並最終在強大異族的攻擊之下走向了滅亡。

西周覆滅後楚國的立場:及時改革圖強,並“趁火打劫”脫離周王國

如何才能避免重蹈周王室覆轍?

深入思考之後,熊通就創立了一種全新的制度——縣制。在滅了權國後,熊通將權國改成了權縣,並任命公族大夫鬥緡成為首任縣尹。縣制的出現,可謂是革命性的創新![4]

創立縣制,就是將地方治理者由世襲制改成任命制。這一改變,有效地解決了分封制下中央集權不足的弊病。這一優勢,由權縣縣尹的變化就可得到充分體現:後來鬥緡參與叛亂,楚武王殺死了鬥緡,改任閻敖為縣尹;閻敖在外敵入侵時放棄職守,楚文王又將他殺死!

在縣制下,地方官長的任命權甚至生死大權都掌控在公室手中,使得公室對各個縣的控制力度大大增強。這與分封制下,諸侯國幾乎都是獨立王國形成了鮮明對比,楚國公室的集權程度大大增強。熊通之後,歷任楚王在對外擴張過程中不斷滅國為縣,讓楚國迅速發展成為整個東周領土最為龐大的諸侯國。這就是縣制的威力!

西周覆滅後楚國的立場:及時改革圖強,並“趁火打劫”脫離周王國

還是在熊通執政期間,楚國迅猛發展的勢頭就已難以遏制。

公元前710年,東周“小霸”鄭莊公與蔡侯在鄧地(今河南漯河郾城區東南)會面。可在兩人會面之時,居然連鄭莊公都“始懼楚也!”

楚武王的志向,不僅僅是讓諸侯害怕,他還有心存更高的政治目標。

公元前706年,楚國突然對南陽盆地內最大的姬姓諸侯國——隨國發起了進攻。在與

人談判之時,熊通要求隨人向東周王室代為轉達他的政治要求:“我們楚人是蠻夷。當今諸侯互相背叛、侵伐不斷。我們楚國也有些甲兵,想借此參與中原政事,請王室先尊封楚國的名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