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創造性快樂大語文之三 語文學科的性質與國家定位

由 圖文音樂匯 發表于 綜藝2022-12-24
簡介”“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應使全體學生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人文修養,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為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發揮獨特的功能,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什麼是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一)語文學科的性質。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中最獨特的一門學科,它有自己的自然屬性與天然特質。

幾十年來,關於語文學科性質一直爭論不休。有人強調語文的工具性,有人強調語文的人文性,更有年輕的學者根據西方的一些新教育理論,提出了語文的“螺旋性”、“直線性”、“統一性”、“綜合性”、“知識性”、“科學性”等自然屬性,有人曾經做了一個統計,關於語文學科性質的說法,就不下12種。

“工具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工具性作為語文的基本性質:首先,語文是思維的工具。

其次,語文是交際的工具。第三,對於其他學科來說,語文具有基礎性及工具性。在所有的學科中,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一個人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掌握了必備的語法知識,才能有條件去學習其他學科。因此,

葉聖陶先生認為:“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

“人文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對於學生思想感情薰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強調語文學習的過程,既要學生實現自我成長,也是激發學生創造力和生命力。於漪老師認為:人文精神的內涵應該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質等。具體到語文課程方面,人文性就意味著:1。應該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作為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並以此來制定語文課程目標和選擇整合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2。語文課程應凸顯教師的人文關懷,使學生受到真善美的薰陶,自身的獨特體驗受到保護和尊重。3。教師將在關注學生語文知識、能力發展的同時更加關心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注重人文關懷和語文教育的感染薰陶作用,實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1]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的“工具性”,是指透過語文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練地運用語言工具,並能順利地參與交際活動。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主要體對學生的人格、個性、精神世界的關懷,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高尚的審美意識。語文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是人文性的載體;而人文性則是對工具性的昇華,它使語文的工具性充滿了活力和靈性。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相互聯絡、有機統一在一起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既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理解教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內涵。” [1]

當然,作為一門社會學科,語文學科還可以有其他的自然屬性,譬如“情感性”“形象性”“主觀性”“邏輯性”“抽象性”“連貫性”等等。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語文學科的自然屬性也會隨之而變,產生新的自然屬性。這是人類不斷進步的必然規律。

綜上所述:不管時代怎麼發展、社會怎樣變遷,語文的根本屬性是不會變化的,那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統一。這一說法,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裡面,也有充分的印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萬變不離其宗。語文學科在新時期的國際大潮中、在全體語文同人的共同努力下,必將煥發出不一樣的青春光彩。

(二)語文學科的國家定位

語文在整個國家教育中具有什麼樣的定性呢?這是困擾許多語文工作者的大問題、大難題。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難。這個問題在現行的“”課程方案”和各個學科的“課程標準””

中,就有明確的指向與論述。

譬如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

》就從宏觀地角度對高中教育的性質、任務、課程建設等進行了明確地定性,這實際上是對普通高中各個學科的總性質、總任務、總要求等共同屬性進行了具體界定,也說明了各個學科在制定自己的課程標準時,必須遵循這些總性質、總任務、總要求。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 ”

“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高等教育和職業發展作準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普通高中課程建設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體現國際發展趨勢、充滿活力的課程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中語文學科作為高中九大文化學科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自然是“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其根本任務必然是“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高等教育和職業發展作準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其根本宗旨一定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新課程方案的這些定性、任務和要求,其實在新頒佈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有明確的界定:

“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資訊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於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 ”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透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積累言語經驗,把握祖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加深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與熱愛,培養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發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理解文化多樣性。 ”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應使全體學生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人文修養,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為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發揮獨特的功能,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發揮應有的作用。”

近年來,關於語文學科的性質與定位,語文教學界有許多新觀點、新論述。這些新思想、新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和影響力,它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論述了語文學科特有的本質屬性和特徵。但我們認為,若論語文的學科屬性和定位,還是國家的“語文課程標準”來得權威、客觀、準確,全面。

新的“課程標準”用區區400來字,就把語文課程的屬性、作用、人才培養目標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以說是高屋建瓴、切中肯綮。既繼承了傳統語文課程標準的精髓,也納入了國內國際課程標準的新精神、新內容,更貫徹了新時期、新形勢的大背景下國家對教育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路線、新方針、新政策,對今後的語文教材編寫和語文教學的組織實施提供了劃時代的指導意義。

所以,每一位語文工作者在學習其它語文理論之前,還是要靜下心來,認真研讀一下國家的“課程方案”和“語文課程標準”,相信這些綱領性的檔案,會給我們不一樣的感性認知與理性體驗。畢竟: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看得遠,才能行得穩。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回到根本上來,回到大計方針來,回到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上來,才能保持語文學科的定力、活力、魅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如果說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

》是普通高中課程的總綱領、總目標、總方向,那麼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總方針、總規劃、總路線、總指標。

從“

課程方案”

和“語文課程標準”這兩個宏觀的角度來看,語文學科在整個國家課程體系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提升學生思想覺悟、陶冶學生性情、培養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方面,起著獨特的、全方位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語文就是新中國人文教育科學中以典範的古今書面語言作品為教學媒介、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根本宗旨、以啟迪並發展學生智力為主要目的、以同化現代化的書面語言交際規範和同化現代化的中華民族共同人文心理為首要任務的基礎學科。

總而言之: 新中國建立以來,語文始終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它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工程中,以其獨特的學科屬性發揮著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

[1]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實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廣東省東莞市香市小學:尹碧如) 人民教育出版社

創造性快樂大語文之三 語文學科的性質與國家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