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觀察|西岸藝博會今開幕,畫廊如何應對“博覽會疲勞”

由 澎湃新聞 發表于 綜藝2023-01-27
簡介“我們從創立之初就與盧卡斯建立合作,至今已經有二十多年,”賽迪HQ畫廊副總監馬特·格倫(Matt Glenn)向澎湃新聞介紹道,另一方面,他們也試圖在藝博會上呈現出更多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其中包括我們最近開始代理的中國藝術家于吉的作品,以及

西岸畫廊怎麼樣

第六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簡稱“西岸博覽會”)今天在上海正式拉開帷幕。本屆博覽會上,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109家畫廊帶來800多位藝術家的3000多件藝術作品。在裝置、影像不斷隨技術發展的今天,繪畫面臨怎樣的市場?

如今,世界各地的藝術博覽會頻開,全球範圍內的藝博會數量已經從2000年的不到60個上升到了將近300個,隨之而來的是“博覽會疲勞”。對此,畫廊如何應對?澎湃新聞採訪了幾家畫廊,聽他們分享各自的觀點。

和去年一樣,本屆西岸博覽會繼續在西岸藝術中心A館與N館舉行,97家國際畫廊匯聚畫廊單元,透過繪畫、雕塑、裝置、攝影、影像、表演藝術等形式,展現20世紀以來現當代藝術發展的最新風貌。一批國內外知名畫廊繼續參展,而去年首次參展的多家畫廊也紛紛迴歸。除此之外,在今年首次亮相西岸博覽會畫廊單元的28家新畫廊中,還首度迎來了大洋洲的畫廊,試圖進一步展現當代藝術語言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第六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今日開幕。 本文圖片均由澎湃新聞記者拍攝。

觀察|西岸藝博會今開幕,畫廊如何應對“博覽會疲勞”

西岸藝博會現場

在今年的xiàn chǎng單元,藝術家們運用繪畫、雕塑、裝置等多種方式,用藝術介入城市空間。澎湃新聞在現場看到,楊福東、劉月及德國雙人藝術家組合Quintessenz等國內外藝術家根據場館的空間特色打造了特定場域作品,英國雕塑家理查德·迪肯(Richard Deacon)的裝置作品也分別在場館內外呈現不同的空間對話。

觀察|西岸藝博會今開幕,畫廊如何應對“博覽會疲勞”

xiàn chǎng單元

觀察|西岸藝博會今開幕,畫廊如何應對“博覽會疲勞”

楊福東作品

三大個展聚焦繪畫

西岸藝博會首日,上午11點,展廳裡尚未迎來大批觀眾,不少畫廊正在進行最後的準備,在人流、問詢、交易湧入這裡以前,藝術品安靜地陳列在空間裡,似乎與美術館無異。

在今年的西岸藝博會上,三家國際畫廊帶來了藝術家個展。貝浩登(Perrotin)呈現瑞典藝術家延斯·梵歌(Jens Fnge)的作品,這位生於1965年的藝術家從直覺出發創作繪畫,其作品具有拼貼與夢境般的特色。在此次西岸藝博會的展示空間中,貝浩登以三角形拼接的牆紙作為背景,暗示出夢境式的不安感與側視的方向,彷彿觀眾正在窺探並進入他人的夢境。延斯·梵歌本人出現在藝博會現場,他告訴澎湃新聞,自己的作品雖然描繪著私人感受,卻與他人相通。“在畫面的流動性和不確定性中,我期待觀眾創造自己的故事,”他說道,“在某種程度上,你或許認為藝博會是‘膚淺而短暫’的,但是我喜歡看人來人往,喜歡這種分享,即使你要吸取的東西太多。”

觀察|西岸藝博會今開幕,畫廊如何應對“博覽會疲勞”

貝浩登

畫廊

參展作品

豪瑟沃斯(Hauser Wirth)展示了奧地利藝術家瑪利亞·拉斯尼格(Maria Lassnig)從1987年至2009年創作的多件作品,以紀念這位已故女性藝術家的百年誕辰。今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也為其舉辦回顧展。拉斯尼格的繪畫以“身體意識”作為特色,試圖用平面的油畫去展現身體的移動和感覺。豪瑟沃斯亞洲總監郭慊慊在現場告訴澎湃新聞,在藝博會舉辦藝術家個展一直是豪瑟沃斯的風格,“我們希望以美術館展覽的形式來向市場介紹一個藝術家。今年恰逢拉斯尼格100週年誕辰,對於亞洲藏家來說,希望能夠將這位相對陌生的藝術家介紹給人們。另一方面,女性藝術家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藏家關注。”

觀察|西岸藝博會今開幕,畫廊如何應對“博覽會疲勞”

豪瑟沃斯

畫廊

參展作品

霍夫肯畫廊(Xavier Hufkens)呈現了美國現代肖像畫家艾麗斯· 尼爾(Alice Neel)的作品,藝術家以相對傳統的語言描繪了都市人的狀態。在此次西岸藝博會上,記者注意到各種型別的繪畫的共存,當裝置和影像正在不斷髮展的今天,如何看點繪畫在藝術市場上的接受度?對此,郭慊慊向澎湃新聞表示,“不能用一種媒介來判斷作品是否流行,而是要看它的內容能否和當代人有所互動,是否和今天的世界有關聯。”

觀察|西岸藝博會今開幕,畫廊如何應對“博覽會疲勞”

霍夫肯畫廊參展作品

相較於上述三家畫廊的個展“策略”,總部位於倫敦的泰勒畫廊和往年一樣帶來了多位代理藝術家的作品。阿蒙·埃洛揚(Armen Eloyan)和安妮·莫里斯(Annie Morris)的兩幅繪畫在展位入口迎接觀眾,往裡走,則能看到去年也出現在藝博會上的亞力克斯·卡茨(Alex Katz)的作品,其安靜的畫面又與面前艾迪·馬丁內斯(Eddie Martinez)雕塑中的動態形成對話。談到如何選擇參展作品,泰勒畫廊的創始人蒂莫西·泰勒(Timothy Taylor)告訴澎湃新聞,他想要展示畫廊和自己的品位,“我帶來的這些作品反映了我所做的事情和我的喜好,在畫廊,個人品位也在很多時候決定了收藏。”格倫喜愛繪畫,“我一直都在呈現繪畫,我喜歡那種平面的東西。”至於買家如何看待繪畫?“繪畫永遠是最容易買下帶回家的作品,你未必能輕鬆地將影像或雕塑帶回家,”泰勒笑言。

觀察|西岸藝博會今開幕,畫廊如何應對“博覽會疲勞”

泰勒畫廊參展作品

全球化與當地語境

在與泰勒畫廊一牆之隔的賽迪HQ畫廊展位,澎湃新聞看到了目前正在北京紅磚美術館舉辦回顧展的英國藝術家莎拉·盧卡斯(Sarah Lucas)的數件作品。“我們從創立之初就與盧卡斯建立合作,至今已經有二十多年,”賽迪HQ畫廊副總監馬特·格倫(Matt Glenn)向澎湃新聞介紹道,另一方面,他們也試圖在藝博會上呈現出更多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其中包括我們最近開始代理的中國藝術家于吉的作品,以及年輕藝術家博爾納·薩馬克(Borna Sammak)的作品,想要呈現畫廊專案的廣度和不同代際藝術家的活力。”

每一年,賽迪HQ都要參加數個國際藝博會。對於西岸藝博會,賽迪是否有某些針對當地藏家的考量?“我認為西岸藝博會正在變得越來越國際化,而這裡的觀眾清楚地瞭解我們的專案,我們所做的總是盡力去呈現我們最好的作品。”格倫說道。記者在豪瑟沃斯的展位也聽到了有關西岸藝博會“國際化”的類似回答。泰勒則介紹道,針對中國藏家,他們特別選擇了安東尼·塔皮埃斯(Antoni Tàpies)的作品,30年前,這位西班牙前衛畫家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對於中國當代藝術帶來重要影響。

觀察|西岸藝博會今開幕,畫廊如何應對“博覽會疲勞”

西岸藝博會現場

觀察|西岸藝博會今開幕,畫廊如何應對“博覽會疲勞”

波爾坦斯基作品

觀察|西岸藝博會今開幕,畫廊如何應對“博覽會疲勞”

博而勵展位

如今,世界各地的藝術博覽會頻開,全球範圍內的藝博會數量已經從2000年的不到60個上升到了將近300個,隨之而來的是“博覽會疲勞”。藝術品經銷人伊麗莎白·迪伊(Elizabeth Dee)在一篇文章中寫道,藝博會所面臨的困境可以用“語境崩塌”來概括:在過去,畫廊在為當代藝術創造語境上扮演重要角色,人們通常在畫廊環境下接觸並瞭解某位藝術家的作品,而現在,大型藝術展會介紹著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名字,卻缺乏藝術作品原有的語境,這讓收藏家們在發現並認可藝術家及作品時遭遇挑戰。

對於這樣的評論,格倫認為,每一家畫廊都需要結合情況做出自己的決定:是參加越多的藝博會越好,還是選出適合的那幾個。“我們明確自己選擇去哪些展會、展出哪些藝術家,”格倫告訴澎湃新聞,“展出作品的‘連續性’很重要,但另一方面,人們又總是期待去發現新的東西,畫廊需要對此做出平衡。”

泰勒向澎湃新聞坦言,畫廊和觀眾都會有“博覽會疲勞”,但是在今天,專程去畫廊看展的人越來越少,人們更想參加大型事件,而藝博會成為了重要的關注點,能夠儘可能廣泛地吸引觀眾。“對於畫廊而言,他們需要判斷哪些國家和城市最有潛力、那裡的觀眾對於藝博會上的作品仍然充滿好奇。”

觀察|西岸藝博會今開幕,畫廊如何應對“博覽會疲勞”

溫託普展位

本屆展會將持續至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