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越來越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可能是“破窗效應”在發揮作用,別大意

由 小C育兒家 發表于 綜藝2023-02-02
簡介有的時候孩子喜歡打破規則,比如說明明出門的時候已經說好不可以哭鬧,去索要東西,但是孩子出門的時候,一看到玩具就會挪不動腳,哭著鬧著要父母買,面對,這種情況中孩子所出現的舉動所對應的其實是孩子他們對於規則這件事情的不夠看重,換句話說就是孩子對

不喜歡小孩是什麼原因

下面這些情況,父母們是否遇見過?

每次出門孩子都要哭著鬧著說要買玩具,回到家裡也是鬧鬧騰騰停不下來,吵著嚷著要看電視,吃飯的時候也不乖,要麼得哄著孩子,要麼就得吼著,孩子才願意安安靜靜乖乖的吃飯。

孩子慢慢長大了,但是親子之間的溝通卻越來越少,想要跟孩子聊天,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孩子好像進入了叛逆期,不願意跟自己交談。有的時候自己只是想關心她,但是孩子的態度卻非常的不耐煩。

越來越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可能是“破窗效應”在發揮作用,別大意

為什麼自己家的孩子開始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了呢?

有的時候,本來心情挺好的,只要一想到孩子的事情,就會覺得心情很煩躁、很鬱悶。尤其是想到,每天那麼辛苦為孩子著想,給他們準備他們喜歡的東西,但是,最後孩子的表現卻讓人這麼的失望。羨慕別人家親子之間的相處,自己跟孩子之間的相處總是會存在摩擦,但是又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家長可以瞭解一下破窗效應

越來越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可能是“破窗效應”在發揮作用,別大意

曾經有一位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他把兩輛一模一樣的車,放在不一樣收入的居民的社群裡,一個是管理井井有序的中產階級的社群,另一個是相對雜亂,沒有什麼人管理的社群。在安放這兩輛車的時候,他把後面一輛的車的車牌摘掉,並且開啟頂棚。

實驗的結果,發現第1輛車放了很久都沒有事情,但是第2輛車在放置他的第2天就被偷走了。

這位心理學家因為好奇導致實驗結果不一樣,是否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而導致的,所以把第1輛車的玻璃敲了個洞,但是沒想到,在當天,這輛車也被偷走了。

而破窗效應就是在這個實驗基礎上而得出的,是由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所提出的,他們認為,如果有一棟樓裡面有一扇壞掉的窗戶玻璃,

若沒有及時的去維修這個窗戶,就可能會出現更多的破窗戶。

在家庭中也是一樣,孩子開始出現叛逆的情況,如果父母只覺得是正常現象,長大就會好了,而沒有主動溝通交流,那麼就有可能會像破窗效應一樣,將親子矛盾越變越大。

越來越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可能是“破窗效應”在發揮作用,別大意

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情況頻繁的出現呢?

第一,可能是因為孩子的成長階段不同。

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他們會出現很多不同階段的變化,比如說在剛出生的時候,孩子是懵懂的,他們對這個世界有著很多的好奇,就是所有的孩子他們的眼睛裡面總是閃爍的好奇,他們會非常激動的去探索這個世界,得到他們更大一些的時候,到了7~8歲的時候,他們開始接觸和學習一些東西,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交上了學校裡的第一份作業,同時,也在學習著一些不一樣的思維。等到孩子12歲到18歲的時候,會迎來讓父母們覺得非常頭疼的叛逆期,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他們也在逐漸的認識自我和他人、與事物之間的關係。

而在這上面的三個階段中,孩子都是處於一個向外探索和求知的狀態,在這樣子的過程中,在這些行為和舉動或者該說是問題的背後,所影響他們的是孩子自身本來就存在的一種生長規律。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隨著他們慢慢的學會了解自己和學會用不一樣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時候,孩子他們一定會變得越來越獨立,並且他們也會變得越來越聰明,他們開始發現和懂得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越來越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可能是“破窗效應”在發揮作用,別大意

第二,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跟父母產生摩擦。

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孩子的逐漸成熟,以及他們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他們所需要經歷的蛻變,所以才導致於有的時候父母們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會覺得孩子好像變得不乖了,沒有以前那麼的溫和,身上好像帶有一些刺,這些成長的“刺”讓父母在照顧和陪伴他們的時候,會感覺到“受傷”。換句話說。這些情況的出現,也是因為孩子在摸索和完善自己,和向更加完美的自己前進,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和跟父母難免會產生磨擦。

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他們就像是一粒圓圓的柔軟的麵糰,沒有“攻擊性”,同時也很“溫和”,他們慢慢的長大,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遇到許多的困難或困惑。這個原本柔軟的麵糰,慢慢的會因為環境的原因而,慢慢開始變硬,同時他所經歷的他所碰撞的那些事物,都會在身上留下印記。而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們就像是麵點師一樣,不斷的幫助這個因為時間、“成長”、環境而開始慢慢變得堅硬的麵糰,變成一個最完美的“雕像”。

越來越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可能是“破窗效應”在發揮作用,別大意

第三,可能是因為規則意識的培養沒有到位。

有的時候孩子喜歡打破規則,比如說明明出門的時候已經說好不可以哭鬧,去索要東西,但是孩子出門的時候,一看到玩具就會挪不動腳,哭著鬧著要父母買,面對,這種情況中孩子所出現的舉動所對應的其實是孩子他們對於規則這件事情的不夠看重,換句話說就是孩子對規則的意識沒有培養起來,他們的規則意識很淡薄,這才導致於孩子頻繁會出現那些讓父母覺得頭疼的“不乖”行為。

第四,有可能是因為整個家庭的問題。

有的時候要想解決一個問題,可能並沒有那麼的簡單,因為導致這個問題或矛盾出現的原因,可能並不是他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在他的背後有更大更需要去解決的問題。而很多時候孩子會出現一些不乖的行為和舉動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處於一個家庭氛圍不太好的家庭,比如說,自己的媽媽和自己的奶奶之間的關係不好,也就是大人們眼中的婆媳關係不,會導致於孩子夾在這兩者之間左右為難,這樣子的家庭氛圍就會導致,孩子會處在一個非常不舒服的狀態當中,同時他們也會時常感受到壓力,而讓他們的壓力無處排解,或者該說是他們不知道如何去解決這些壓力和問題的時候,孩子可能就會出現一些無理取鬧的“壞小孩”行為。

越來越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可能是“破窗效應”在發揮作用,別大意

其實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他們的所有行為舉動,他們對待他人和事物的方式,大多數都是從他所處的環境和他所遇到的那些人身上所學習到的。如果孩子身上出現了一些缺點,比如說,孩子過分的頑皮,孩子叛逆、過度任性、喜歡無理取鬧。除了是因為他們本身的成長規律所導致的原因以外,更多的是因為父母所給予孩子的家庭環境,家庭氛圍以及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和教育有關。

父母們怎麼做比較好呢?

不要過分關注孩子的缺點

從育兒的角度出發,就是當父母們過分的關注於孩子的缺點,就會導致於父母們只能夠不斷的放大和更為關注孩子的缺點,並且在這樣子的情況以及心理的影響下,會導致於部門會下意識的不斷去發現挖掘孩子身上的壞習慣和缺點,這樣子很容易會造成一種惡性迴圈。

就像是馬太效應一樣,強者越強,弱者越弱,但是我們總是集中關注於孩子他們的不足的時候,總是批評孩子,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糟糕。

越來越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可能是“破窗效應”在發揮作用,別大意

懂得誇獎和鼓勵孩子

要想讓孩子變得更好,父母們真正要做的是改變自己看待孩子的角度。在跟孩子相處的時候,能夠保持足夠的耐心,在遇到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父母們可以更加的理性,可以多去關注和誇獎孩子身上的優點,專注於孩子身上的缺點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會因為父母對自己的認同,以及讚賞,而變得越來越自信,同時,處於這種狀態中的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優秀,身上的閃光點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