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千年畫像石,回望漢畫像中的“酒禮”

由 呱呱歷史說 發表于 舞蹈2021-09-09
簡介漢代民間在舉行宴飲之前,主人通常要把住所清掃一番,酒宴所需的各種器具也要清洗乾淨,然後再行擁彗迎賓之禮,以示在客人來到之前已把室內室外清掃整潔以恭候蒞臨

酒禮是什麼

從現有的史料和出土的漢代畫像中我們可以看出漢代飲酒之風極盛。

濃郁的酒文化是漢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與酒相關的飲酒禮俗則是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千年畫像石,回望漢畫像中的“酒禮”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說:

“我以為除了古人的遺物外,再沒有一種史料比繪畫雕刻更能反映歷史上的社會之具體的形象。”

漢畫像中的“宴饗圖”從視覺上比較真實地展現了當時的酒席與飲酒禮俗,為讀者描繪了一幅幅生動的酒場禮俗畫。

一、筵席制宴飲的座次安排

學者凌廷堪透過對大量古代典籍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室中以東為尊,堂上以南為尊的說法。筵席制宴飲的座次安排一般是以東向為尊,也有以南向為尊的,這種情況較為少見。

在酒宴中,一般根據古代建築的堂室結構來決定以東向為尊還是以南向為尊。

千年畫像石,回望漢畫像中的“酒禮”

古代的王公貴族、富商大賈一般都是在堂室結構的建築內舉行各項活動,此類建築坐北朝南,前堂後室。

室通常是東西長而南北窄的長方形建築,坐西向東的位置可以提供最寬敞的空間,所以在室內宴飲,以東向為尊。

因為經濟及技術條件的限制,一開始的建築都是有室無堂的結構,即使後來有了堂室結構的建築,很多日常活動也選擇在室內進行。處於生活底層的普通百姓的日常活動更是都在室內進行,因此

這種室內的“東向為尊”的習俗被廣泛應用於酒宴中。

千年畫像石,回望漢畫像中的“酒禮”

兩漢時期的座次安排一般都是以東向為尊座,北向為卑座。堂上或單列的位置是上座,堂下的位置是下座。

《史記》中有很多內容反映了漢代以東向為尊的習俗

,如《史記·項羽本紀》中鴻門宴的座次就是按照東向為尊安排的,“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漢書·田蚡傳》記載漢武帝時丞相田蚡“召客飲,坐其兄蓋侯北向,自坐東向,以為漢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橈。”田蚡為了顯示自己的尊貴地位,越過兄長東向而坐,這種行為違背了長幼尊卑之序。可見,

看似簡單的座次安排卻反映了地位尊卑、人際關係、時勢變化等諸多內容。

千年畫像石,回望漢畫像中的“酒禮”

一般來說,在有室無堂的建築內舉行活動,大都以東向為尊。我國出土的大量漢畫像對酒宴中的這種座次安排施墨頗多,

在成都羊子山出土的一方畫像磚中,主人端坐在室內,坐西向東,正在接受來客的拜訪。

地位尊貴的人坐在上位,其餘的人按照地位尊卑分左右兩列就坐。

左側的位置尊於右側,這是因為古人尚右,以右為尊。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通常情況下,主人坐在宴席的上方,賓客坐在宴席的左方和右方,中間留出一片空地以方便侍者進獻酒食和進行各種娛樂活動。

千年畫像石,回望漢畫像中的“酒禮”

在比較特殊的情況下,下方的位置也會坐人,坐在這個地方的人相對來說身份最低微。

一般來說,如果來客不多,只有一位或三五位,主人可與客人正對而坐,亦可斜向而坐

。如果來客和主人有同等的社會地位,尊卑相當,還可與主人同席並排而坐。漢畫像對這些情況都有所反映。

如江蘇銅山縣洪樓漢墓出土的一塊漢畫像上,刻有主客相對而坐的畫面。在四川成都出土的一方“宴飲”畫像磚中,刻有兩人同坐一席,對面又有兩人同坐一席,另外還有兩人斜坐一席。

如果來客比較多,身份較高者或年長者可同主人居中並坐一席,其餘客人則分左右兩列。

千年畫像石,回望漢畫像中的“酒禮”

漢代在舉行酒宴時,不僅座次的安排很有講究,對酒食的擺放也有明確的要求。

《禮記·曲禮上》載:“醯醬處內,蔥渫處末,酒漿處右。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從各地出土的漢畫像來看,基本上也是這樣擺放的。這樣擺放酒食是為了拿取方便,如鄭玄注云:“皆便食也”。

二、迎賓之禮

漢代在繼承和發揚儒家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建立了等級分明的禮制。

禮儀強化了封建專制統治秩序,鞏固了皇權,成為漢代統治階級維護其統治權的無形基石。拜謁禮儀是我國古代人際交往中相當重要的一項禮儀,它主要分為拜禮和揖禮兩部分。

千年畫像石,回望漢畫像中的“酒禮”

拜禮比揖禮更為正規和隆重,因為揖禮是站著施行的,而拜禮是跪坐在地上,俯身把雙手佈於席上行禮。

迎賓禮屬拜謁禮儀的一種,漢畫像所表現的迎賓禮主要包括擁彗迎賓和揖禮迎賓。

漢畫像中的“擁彗圖”和“迎賓宴飲圖”均是對漢代宴飲迎賓之禮的反映。

漢畫像中表現“擁彗迎賓”的影象較多

,多為一個僕人雙手持帚立於門前,躬身施禮迎接賓客。擁彗迎賓源於古時的賓禮,為古時迎賓禮儀之一。

千年畫像石,回望漢畫像中的“酒禮”

如《周禮·春官·大宗伯》所言:“以賓禮親邦國”,當時的賓禮主要用於天子與諸侯國或諸侯國與諸侯國之間的交際往來,後來則慢慢延及至一般的賓客接待。

擁彗是為了表達主人對客人的尊敬和歡迎之情

。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戰國時陰陽家鄒衍到燕國時,“昭王擁彗先驅”,以此表達對鄒衍的敬意。

漢代民間在舉行宴飲之前,主人通常要把住所清掃一番,酒宴所需的各種器具也要清洗乾淨,然後再行擁彗迎賓之禮,以示在客人來到之前已把室內室外清掃整潔以恭候蒞臨

。《鹽鐵論·崇禮》曰:“飾几杖,修樽俎,為賓,非為主也。”從漢畫中的眾多“擁彗圖”看,擁彗迎賓在漢代極為盛行。

千年畫像石,回望漢畫像中的“酒禮”

在宴飲開始前,主人立於門前揖手行禮,歡迎賓客的到來。

《禮記·鄉飲酒義》中規定:“主人拜迎賓於陽門之外,入三揖而後至階,三讓而後升,所以致尊讓也”。

山東嘉祥武氏祠出土的一幅“宴飲圖”,集迎賓、宴飲、樂舞為一體,中間五人席地而坐正在飲酒,案几上擺滿酒杯、食物,左邊四人兩兩互拜,右邊正在進行精彩的樂舞表演以助興。以饗宴歡迎四方來賓,在《周禮·春官·大宗伯》中有記載:“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

兩漢時,民間形成了濃厚的宴飲迎賓之風。

千年畫像石,回望漢畫像中的“酒禮”

《漢書·西域傳》記載,武帝時“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抵之戲以觀視之。”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民間宴飲之風更盛。

各級官員、富商豪紳常大肆設宴招待四方賓朋,藉此炫耀財富。

漢畫像中的迎賓、宴飲場景

不僅如實反映了漢代民間的現實生活,也體現出了漢人希望死者在陰間能得以延續生前豪華生活的“事死如事生”的思想。

千年畫像石,回望漢畫像中的“酒禮”

三、敬酒之禮

我國古代飲酒很重禮節。

在酒宴中,主人要向客人敬酒,謂之“酬”,客人需回敬主人,謂之“酢”,客人之間也可互相敬酒,稱作“旅酬”。

有時還需要依次向人敬酒,謂之“行酒”,遍飲一輪則謂之“一行”。《後漢書·方術列傳》記載,“(楊)由嘗從人飲,敕御者曰:‘酒若三行,便宜嚴駕’”。漢代酒的度數很低,所以時人飲酒喜歡一飲而盡。

在他人敬酒的情況下,不讓倒滿酒或者一飲而盡,通常視為對敬酒人不尊重。

千年畫像石,回望漢畫像中的“酒禮”

漢代在飲酒過程中規定,如果主人或者尊者離席敬酒,那麼被敬酒者要行“膝席”、“避席”、“避伏席”之禮,以表達對敬酒者的尊重。

飲酒時,漢人一般是席地而坐。如果向人致敬,則跪在席上,挺直身子,叫做“膝席”。

“避席”則是離席起立,以示謙讓和敬意。“避席伏”比前兩個更正規和隆重,不僅要離席,還要伏在地上。

在宴飲時,晚輩或地位較低者對長者或地位尊貴者要行“避席伏”或“避席”之禮。

千年畫像石,回望漢畫像中的“酒禮”

在酒宴中,如果使用了不合適的禮節,往往會引發矛盾。

如《史記·魏其武安侯傳》記載魏其侯和武安侯地位相當,所以兩人敬酒時,被敬酒者的回禮也應當一樣。只是人情冷漠,當時的魏其侯已經失勢,所以只有故友還行“避席”之禮,其他賓客則只行“半膝席”之禮。

但武安侯當時正權傾朝野,眾賓客為了巴結這位炙手可熱的人物,紛紛回以最隆重的“避席伏”之禮。

由於看不慣眾人這種阿諛奉承的行為,再加上自己向武安侯敬酒時,武安侯的態度非常驕橫,所以灌夫才當眾罵座。

千年畫像石,回望漢畫像中的“酒禮”

四、總結

我國釀酒歷史源遠流長。當時釀酒的主要原料是糧食,所以酒業的發展必須依賴於農業的發展。

兩漢時期,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大幅度進步,糧食產量得到極大的提高。在此基礎上,酒業生產的規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所以全國各地有很多關於這一題材的漢畫。

漢畫像中的酒文化,

既是漢代民眾對釀酒、飲酒文化進行刻畫和記載的體現,又是酒文化賴以傳承的歷史背景的再現,

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漢代民眾的觀念和思想,承載著沉重而豐厚的人文精神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