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美食首頁美食

四川綿竹梁醪糟:三日開甕香滿城,一醉數百年,東坡也垂涎

由 人間煙火孰知味 發表于 美食2021-07-16
簡介於是祖母帶著一家人到了綿竹,在河壩街租房仍釀製醪糟為生

綿竹哪裡有賣山臘肉

醪糟又叫酒釀、甜酒,經糯米(江米,綿竹叫酒米)發酵而成。醪糟可以幫助消化。夏天可以解暑,寒冬可暖胃。醪糟製作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

北宋時期,綿竹武都山道士楊世昌是個奇才,他除了通音樂能鼓瑟吹簫,曉星曆、精通黃白藥術外還善釀蜜酒(即用蜂蜜釀造的酒,亦泛指甜酒,當然包括醪糟在內)。

四川綿竹梁醪糟:三日開甕香滿城,一醉數百年,東坡也垂涎

醪糟

宋元豐三年(1080),時年45歲的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擔任黃州團練副使。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元豐五年(1082),楊世昌到黃州看望蘇東坡,與東坡泛舟同遊赤壁,飲酒賦詩,楊世昌將蜜酒釀造法送與蘇東坡。

四川綿竹梁醪糟:三日開甕香滿城,一醉數百年,東坡也垂涎

蘇東坡

東坡作了蜜酒歌回贈,並在小序中寫道:西蜀道人楊世昌善作蜜酒,絕醇釅。餘既得方,做此歌以遺之。蘇東坡在詩中讚美了蜜酒的香醇,也抒發了詩人憤世之情。

蜜酒歌曰:

真珠為漿玉為醴,六月田夫汗流泚。

不如春甕自生香,蜂為耕耘花作米。

一日小沸魚吐沫,二日眩轉清光活。

三日開甕香滿城,快瀉銀瓶不須撥。

百錢一斗濃無聲,甘露微濁醍醐清。

君不見南園採花蜂似雨,天教釀酒醉先生。

先生年來窮到骨,問人乞米何曾得。

世間萬事真悠悠,蜜蜂大勝監河侯。

四川綿竹梁醪糟:三日開甕香滿城,一醉數百年,東坡也垂涎

蘇東坡

詩歌大意是:第一天釀酒缸裡的酒液開始像小魚一樣吐泡泡,第二天酒液清澈光亮,第三天開啟酒缸居然聞到酒香。這甘濃的美酒清亮迷人,你看那南園中的蜜蜂像雨滴一樣濃密,看來上天釀酒想要醉倒我!

這首蜜酒歌大致描述了蜜酒的釀製方法。

四川綿竹梁醪糟:三日開甕香滿城,一醉數百年,東坡也垂涎

東坡蜜酒

蘇東坡在《東坡志林》中又詳細記載了這個方子:“蜜酒法,於作蜜格與真一水,海米一斗,用蒸麵二兩半,如常法,取醅液,再入蒸餅面一兩釀之。三日嘗,看味當極辣而硬,則以一斗米炊飯投之。若甜軟,則每投,更入面與餅各半兩。又三日,再投而熟,全在釀者斟酌增損也。入水少為佳。”由此可見蜜酒的釀製過程還是比較複雜的。蘇東坡的弟弟,學生晁補與秦觀都喝過他親手釀製的蜜酒,並留下了詩篇記之。

四川綿竹梁醪糟:三日開甕香滿城,一醉數百年,東坡也垂涎

綿竹劍南老街

可見綿竹釀製醪糟的歷史之悠久,也可見證今天作為酒城的綿竹不虛此名。醪糟酒精含量極少,可以做調料,綿竹人冬季醃製臘肉、醬肉多用醪糟塗抹或浸泡,這樣做出的臘肉格外好吃。

綿竹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邊緣,氣候潮溼陰冷,許多人不善飲酒都愛喝醪糟。不少人早餐吃醪糟雞蛋、粉子醪糟,醪糟湯圓。婦女生小孩產後的滋補食品,除了雞蛋、母雞燉湯外,醪糟是必不可少的。因而醪糟深受人們喜愛。

四川綿竹梁醪糟:三日開甕香滿城,一醉數百年,東坡也垂涎

桂花醪糟丸子

醪糟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成份,可促進血液迴圈,助消化,增進食慾,酒釀的成份隨發酵進度而變化。

一般家庭制製作醪糟,需要上等糯米五公斤,酒麴五十克。製作醪糟的工序很多,一般包括上甑、蒸米、透水、拌曲、入缸、蓋面等。具體而言,先把糯米清洗後浸泡一小時,將米撈出旺火蒸一個小時後,倒入盆中,將米溫降至20。0-40。0攝氏度(根據糯米的品質,產地而有差異),再將適量的涼開水倒入盆中用手拌勻,再將酒麴研成粉末放入盆中再一次拌勻,然後倒入缸內,用手在中間掏一小窩,再將餘下的酒麴粉末加少許白開水灑在糯米表面,然後用木蓋把缸蓋緊,用棉絮包好放入草窩內,三天即成醪糟。醪糟食用方法很多,涼、熱均可,可配加多種食材,全憑各人喜好。

四川綿竹梁醪糟:三日開甕香滿城,一醉數百年,東坡也垂涎

綿竹粱醪糟

綿竹梁醪糟已經有百年曆史了。據梁醪糟在綿竹第三代傳人梁顯如夫人郭秀芬講述:梁氏原籍陝西漢中。梁氏家族自明末清初就開始釀製醪糟,至今在漢中梁醪糟的名聲仍很響亮。梁氏從高祖父開始就在漢中釀製醪糟,到綿竹仍釀製醪糟,至今已經三百餘年了,在綿竹也超過一百年了。

據郭秀芬女士講述:祖父因參加革命活動被衙門抓捕,有衙門知情差役秘密報信給梁家,祖母帶著大兒梁有貴,二兒梁有富,女兒梁有貞趕緊連夜從漢中逃跑。祖父被害後,一家人根本不敢回家了。一家老小一路輾轉逃到了現在旌陽區柏隆鎮,以釀製醪糟售賣為生。柏隆鎮雖不大但商貿活躍,來往人不少,一家人勉強活了下來,但當地的土豪惡霸有些欺生,特別是外鄉人在這裡,所以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四川綿竹梁醪糟:三日開甕香滿城,一醉數百年,東坡也垂涎

醪糟

這時候,姑姑粱有貞十五歲左右,可以找婆家了。綿竹東大橋附近有一週姓人家,以打草鞋為生,經人介紹,也是窮人,門當戶對,姑姑嫁到了綿竹周家。

這周姑爺常到柏隆鎮來賣草鞋,見梁家在這裡無親無靠,日子艱辛,便提議梁家搬到綿竹來做生意。於是祖母帶著一家人到了綿竹,在河壩街租房仍釀製醪糟為生。

不久祖母去世,大伯梁有貴便挑起了全家的重擔。大伯梁有貴精明能幹,繼承發揚了祖傳的技藝。

四川綿竹梁醪糟:三日開甕香滿城,一醉數百年,東坡也垂涎

綿竹劍南老街

當時綿竹豬隻、糧食市場都在東門、北門河壩,這個市場一直持續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這裡人氣旺,客商雲集,來往的人特別多,他在這裡開了一家“義成源”醪糟房,把攤點打造一新。爐灶採用黃銅面料,筷子是定製的,筷筒是用錫做的,桌凳全部用土漆,碗盞全用江西景德鎮的,每天都清洗擦拭得錚光瓦亮。

由於梁家笑臉迎客,童叟無欺,價格低廉,份量足,薄利多銷,加之梁氏醪糟選料精,一律用北路的酒米,釀製工藝獨特,釀的醪糟粒粒上浮,糟不結不爛,潔白如珠,醇釅爽口,酒味濃而不烈,甜潤適口,不返酸,因而聲名遠播,在綿竹及周邊縣一提起梁醪糟,無人不知。

四川綿竹梁醪糟:三日開甕香滿城,一醉數百年,東坡也垂涎

綿竹劍南老街

大伯母蔡興珍住在綿竹興隆九大隊(今屬於建設村),生下三個子女,現在全部在成都生活。姑姑梁有貞一生未育,年紀不大就去世了。我的公公梁有富娶的是興隆八大隊(木行村)人尹大瓊,大伯撐起了這個大家庭。1949年在縣城半邊街買了一處破舊街房,整修好不久大伯因病去世了,這個家就由公公梁有富支撐起了。

公公梁有富更加在生產醪糟技藝上狠下功夫,服務上做得更加精心細緻,把食品衛生搞得更好,所以生意很好,梁醪糟的名聲更加響亮了。解放後參加公私合營,梁有富擔任合作店經理,1958年參加綿陽地區飲食行業比武,他製作的餈粑醪糟獲得銀獎。

四川綿竹梁醪糟:三日開甕香滿城,一醉數百年,東坡也垂涎

公私合營

我的公婆共有六個後子女,加上大伯家三個子女全部由公婆負責供養,梁氏大家庭從入川就沒有分家。我的丈夫梁顯如是老大,生於1937年,1956年參軍,1964年轉業到綿竹農機廠,後轉調到綿竹農資公司。1969年我的婆婆尹大瓊去世,我的兒子還很小,無人帶,只好一邊上班,一邊自己帶孩子。1986年公公梁有富去世,這個家只有丈夫梁顯如和我自己撐起來了。

四川綿竹梁醪糟:三日開甕香滿城,一醉數百年,東坡也垂涎

梁氏夫妻

大伯家的三個子女全部在成都生活和工作,他們的子女無一人從事這傳統手藝,二弟梁顯福為了生存在積英橋前邊里仁巷家中辦起了醪糟生產家庭作坊,並走街串巷叫賣。

梁醪糟的名聲又開始在綿竹響了起來。他後來因年紀漸大和其它原因也不做了,在家養老。後來,兒子梁銘權在父親指導下在家裡開始釀製醪糟,由於缺乏資金,沒有門市,只好在家裡製作售賣。雖說這醪糟製作工藝簡單,但具體操作起來,隨著季節不同,蒸熟後的透水、加曲、攪拌等各種環節不能有絲毫疏忽。

四川綿竹梁醪糟:三日開甕香滿城,一醉數百年,東坡也垂涎

雞蛋醪糟

過去燒柴、燒煤,現在用天然氣,時代在變,但釀造技藝未變,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之下,梁銘權透過自己實踐和努力,在釀造技藝上已經超越父輩。由於製作工藝精良,信譽好,價格公道合理,用料講究,梁銘權釀製的醪糟格外香甜,供不應求,暢銷省內外。

四川綿竹梁醪糟:三日開甕香滿城,一醉數百年,東坡也垂涎

老茶鋪

從明末清初到如今,從陝西漢中到綿竹,梁醪糟傳承已達三百餘年,已經傳六代人。到綿竹也已經過百年,梁銘權已是第六代傳人。2014年梁銘權申請註冊了“梁醪糟”商標,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讓梁醪糟繼續發揚光大,永遠傳承下去。

(殷坤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