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流浪地球》之外,劉慈欣:“人類對於宇宙毫無意義”

由 思維補丁 發表于 明星2021-10-10
簡介“人類對宇宙而言毫無意義”,理解了這句話,再去閱讀劉慈欣的科幻作品,你就更能理解他反覆探討和想象的世界,為何一直都那麼殘酷無情,毫無人性乃至顯得有些反文明瞭

吳虹飛死了嗎

《流浪地球》之外,劉慈欣:“人類對於宇宙毫無意義”

《流浪地球》之外,劉慈欣:“人類對於宇宙毫無意義”

作者/慧超

(一)

1981年的某個冬日,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大一新生劉慈欣,讀完了一本改變他一生的科幻小說: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

這個少年走出房間,遙望深邃無垠的星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獨和渺小。

“突然感覺周圍的一切都消失了,壯麗的星空下,只有我一個人站著,孤獨地面對這人類頭腦無法把握的巨大神秘”。

沒有人能說清,那一夜的星光在劉慈欣的大腦裡點亮了什麼,但縱觀中國當代知名科幻作家的作品,的確只有劉慈欣的小說,能稱得上“宏大”一詞。

從高一開始,我曾連續5年一期不落地訂閱《科幻世界》。現在想起來也真挺幸運的,因為那正是這本雜誌最輝煌的時期,何夕、王晉康、劉慈欣、韓松等一批科幻大神佳作頻出。

大年初二看完《流浪地球》時,微博上已經好評如潮,但那時還沒上升到後來“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這種地步。

如今《流浪地球》的票房已經突破25億,這部電影已經成為春節檔現象級的存在。

《流浪地球》之外,劉慈欣:“人類對於宇宙毫無意義”

毫無意外,“現象級”的背後是日漸兩極分化的影片評價,一些人奉其為“神作”,一些人唾其為“爛片”。

其實觀影和閱讀都是非常私人的一種體驗。就我個人而言,目前針對《流浪地球》的“尬吹”令我不適,但一些言辭激烈的諷刺辱罵同樣令我不適。

雖然整部電影存在很多的BUG,尤其最後點燃木星反推地球的設定更是絕無可能。但《流浪地球》拍的沒有那麼差,它足夠稱得上是一部很棒的災難片,很多人光是看見吳京這個名字就打了一星,這是令人遺憾的評價標準。

《流浪地球》之外,劉慈欣:“人類對於宇宙毫無意義”

當然我也理解,厭惡是人非常主觀的一種情緒。

別的不說,《星際穿越》那麼棒的科幻電影,豆瓣上竟然還有一萬多人給了一星差評。去翻翻那些把諾蘭罵成傻逼一樣的評論,有時候你真的會懷疑人生,以至於燃起巨大的好奇心想問一句:

這些人心裡的“五星好評”,都得是什麼樣的電影啊?

(二)

我看過《流浪地球》的原著小說,清楚地知道這個故事大的背景、架構和恢弘場面。電影看完,才明白劇情已經和大劉的原著小說沒什麼關係了,只是借了個宏觀大背景的設定,但就其場景設計和美術呈現,坦白講是超出我心理預期的,還發了條這樣的微博:

《流浪地球》之外,劉慈欣:“人類對於宇宙毫無意義”

我個人更喜歡原著小說中的情節設定,畢竟《流浪地球》本身就有著殘酷的背景架構。

有一部分作家,有一部分導演,終其一生,都在反覆寫一個故事,都在反覆拍同一個題材。

對於劉慈欣而言,如果你和我一樣,讀過他絕大多數科幻小說,很容易找到其作品的那個“核心關鍵詞”:

生存!

這一思想,在《三體》三部曲中被淋漓盡致地體現了。“黑暗森林法則”的大背景其實就是一條: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所以,大劉推演出,考慮到自身文明的生存需要,在宇宙總物質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宇宙就變成了“他人即地獄”的黑暗森林,兩個文明的遭遇就註定是你死我活的生死劫。

如果進行粗糙的價值觀分類,劉慈欣在自己的科幻小說裡,展現應該是典型的“達爾文主義者”。在大劉的很多小說中,你都能看到“不擇一切手段生存下去”這樣的殘酷議題。

《流浪地球》之外,劉慈欣:“人類對於宇宙毫無意義”

《三體》裡,劉慈欣借維德之口,瘋狂地喊出了那句震懾人心的名言:

“前進!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

(三)

寫作者往往是自相矛盾的,劉慈欣也不例外。

在整個人類文明生死存亡面前,“舍小我,顧大家”的犧牲,“不擇手段”地生存與前進似乎顯得必然且正義。但對於那些動輒以億計的普通人而言,對於那些被放棄、被犧牲的人而言,這種“正義”無疑是殘酷和反人性、反文明的。

這些人恐怕在臨死前,不會有捨生取義的光榮感,只會咒罵一句:去他媽的人類文明吧。

將視角放至文明生死存亡的宏觀抉擇,我承認劉慈欣筆下的邏輯:人性中的真善美,愛和善良毫無用處,不擇手段地生存下去是唯一且理性的選擇。

但作為個體,尤其是那些被犧牲、被拋棄的個體,他們無疑會更喜歡《三體》中的另一句話: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這句話所蘊含的價值觀,正是劉慈欣的矛盾之處。

為了延續人類文明,而拋棄人性中的善良和愛,這樣保全下來的文明,還能稱之為“文明”嗎?

何況我們都知道,人性從來都是理性的反義詞,電影《流浪地球》中抽籤就能決定35億人生死的方式,現實中不可能存在。

因為被犧牲的那35億人絕不會坐以待斃,他們多半會聯合起來革命,乃至破壞和阻止人類的逃亡大計。畢竟,人性中最簡單的暴力就是:

“你不讓我活,那就大家一起死”。

《流浪地球》之外,劉慈欣:“人類對於宇宙毫無意義”

在劉慈欣的小說中,人性中的非理性因素被忽略,或者說是被刻意剔除掉了,在預設全人類在生死存亡面前都很理性的前提下,為了文明生存而“不擇手段”,便表現出一種合乎邏輯的正義性。

個人的悲歡離合、生死苦難都不值一提,統統讓位於整個人類文明的生存需求,所以動輒幾十億人的生死,都可以在一瞬間被犧牲。

人類文明發展所衍生的真、善、美不僅無用,還常常成為左右人類文明生存的最大障礙——比如《三體》裡,“史詩級聖母”程心因為內心的愛和善良,導致了人類和整個太陽系的滅亡。

類似的思考,其實一直存在劉慈欣的腦海裡。早在12年前成都的一場辯論上,劉慈欣就向上海交大教授江曉原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

假設世界末日來臨,只剩下劉慈欣、江曉原和現場一位美女主持人,這三人攜帶著人類文明的一切,而他們必須吃了那個漂亮姑娘才能夠生存下去,你吃嗎?

江曉原表示自己餓死也不吃。

劉慈欣沒有回答他吃不吃,只是強調:“不吃的話,人類文明就要隨著你這個不負責任的舉動完全湮滅了。要知道宇宙是很冷酷的,如果我們都消失了,一片黑暗,這當中沒有人性不人性。只有現在選擇不人性,將來人性才有可能得到機會重新萌發”。

我相信這是《三體》中,維德另一句名言的源思考。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

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四)

“我無所謂。我所研究的東西,尺度要麼在十的負三十次方釐米以下,要麼在一百億光年以上,在這兩個尺度上,地球和人類都微不足道。”

“生命微不足道嗎?”

“從物理學角度看,生命這種物質運動形式,與其他的物質運動相比並沒有更高的含義,從生命中你找不到新的物理規律,所以從我的角度看,一個人的死與一塊冰的消融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這是《球狀閃電》中的一場對話,劉慈欣很早就開始在自己的小說中探討人類文明的意義。《三體》之後,人們知道他的答案是“唯有死亡永生”。

《流浪地球》之外,劉慈欣:“人類對於宇宙毫無意義”

我對《三體3》中羅輯建造墓碑的描寫記憶猶新。人們希望為可能面臨滅亡的人類文明建造一個墓碑——將人類文明的碩果矗立在冰冷浩瀚的宇宙中足夠長的時間,以此證明:

這個宇宙,人類來過。

這個情節的設定有種絕望的浪漫。政府最開始的設想是研究一種將資訊儲存10億年的方式,然後將人類文明的所有資訊都存放在墓碑裡。

10億年只是宇宙的一瞬間,但人類卻根本找不到能將資訊儲存10年的介質,硬碟能儲存5千年,特殊工藝做的光碟最多儲存10萬年,特殊紙張和油墨印刷的書籍能儲存20萬年,但這就到頭了。

20萬年,對於10億年這樣的時間跨度而言,甚至談不上開始。

最終人類的選擇是,在石頭上刻字,並用耐久金屬封固。但只能將有限的資訊儲存1億年而已。1億年之後,宇宙中不會再有智慧生命,能感知到人類文明的存在。

也許你也看過一部叫《人類消失之後》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描繪了人類消失之後的地球變遷。假如人類滅絕,最多20萬年,地球上將再沒有任何人類生存過的證據,200萬年之後,連核廢料都消失了。

《流浪地球》之外,劉慈欣:“人類對於宇宙毫無意義”

人類文明就像沒存在過一般,只有死亡永生。

吳虹飛當年問過劉慈欣一個問題:人類對於宇宙有什麼意義?

劉慈欣毫無遲疑地回答:

人類對於宇宙毫無意義。

(五)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的確是這樣,人類實在過於渺小、細微和無知了,要知道太陽系第二大矮行星,直徑僅次於冥王星的鬩神星直到2005年才被人類發現。

至於太陽系以外的宇宙,對於人類而言,用“一無所知”來形容並不為過。

對於宇宙間的高等文明而言,他們眼中的人類,恐怕和我們眼中的水母沒什麼區別,是連蟲子都不如的最低等生命。

讓我們再來看一眼這張照片吧:

《流浪地球》之外,劉慈欣:“人類對於宇宙毫無意義”

這是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太空中拍攝的地球影像。那個暗淡的小藍點,只佔據了0。1個畫素的小藍點,就是我們的地球。

讓我們再來讀一遍卡爾·薩根(Carl Edward Sagan)博士那段著名的感嘆吧:

再看看那個光點,它就在這裡。那是我們的家園,我們的一切。

你所愛的每一個人,你認識的每一個人,你聽說過的每一個人,曾經有過的每一個人,都在它上面度過他們的一生。我們的歡樂與痛苦聚集在一起,數以千計的自以為是的宗教、意識形態和經濟學說,所有的獵人與強盜、英雄與懦夫、文明的締造者與毀滅者、國王與農夫、年輕的情侶、母親與父親、滿懷希望的孩子、發明家和探險家、德高望重的教師、腐敗的政客、超級明星、最高領袖、人類歷史上的每一個聖人與罪犯,都住在這裡:

一粒懸浮在陽光中的微塵。

在浩瀚的宇宙劇場裡,地球只是一個極小的舞臺。想想那些帝王將相殺戮得血流成河,他們的輝煌與勝利,曾讓他們成為光點上一個部分的轉眼即逝的主宰;想想棲身於這個點上的某個角落的居民,對別的角落幾乎沒有區別的居民所犯的無窮無盡的殘暴罪行,他們的誤解何其多也,他們多麼急於互相殘殺,他們的仇恨何其強烈。

我們的心情,我們的妄自尊大,我們在宇宙中擁有某種特權地位的錯覺,都受到這個蒼白光點的挑戰。在龐大的包容一切的暗黑宇宙中,我們的行星是一個孤獨的斑點。由於我們的低微地位和廣闊無垠的空間,沒有任何暗示,從別的什麼地方會有救星來拯救我們脫離自己的處境。

與宇宙極盡無限的浩渺相比,人類實在過於渺小,甚至我們賴以為生的地球和太陽系,在宇宙中都不過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罷了。

“人類對宇宙而言毫無意義”,理解了這句話,再去閱讀劉慈欣的科幻作品,你就更能理解他反覆探討和想象的世界,為何一直都那麼殘酷無情,毫無人性乃至顯得有些反文明瞭。

生存本身就是一件極其幸運的事情。

當然,拋開那些宏大敘事的想象,我們每個人審視自己的生命,在“一切都會逝去,只有死神永生”的註定結局下,努力讓自己在短促的百餘年間,尋找自身生命的意義,是上帝留給每個人的命題。

這裡是思維補丁,謝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