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正念專注力訓練青少年特質焦慮、社交回避及苦惱的影響

由 探微心理 發表于 旅遊2023-01-17
簡介正念專注力訓練緩解特質焦慮、社交回避及苦惱的效果分析經過干預,正念訓練組的特質焦慮、社交回避與苦惱前後測得分顯著性降低,正念注意覺知得分顯著性提升

生理需求很重要嗎

正念專注力訓練青少年特質焦慮、社交回避及苦惱的影響

青少年時期是心理問題的多發期

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時期,也是思想最為活躍的時期。

在受到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及自身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下,學生在個性、情緒調節、人際交往等方面呈現出獨特的心理特點和衍生出的系列心理健康問題也應受到學校和社會的重視。

相關研究顯示其對於情緒的除錯、減少壓力和焦慮等方面有顯著的效果,而哈佛大學心理學家

埃倫

教授的

專念

專注力

是一種思維覺察力,即學會對自己的思想、感受、態度、行為敏感的覺察力,它可以創新思維,開放視野、敞開心扉,接受新的資訊,平靜地審視自我,保持思維的開放性與多元化

正念專注力訓練青少年特質焦慮、社交回避及苦惱的影響

因此本次的研究將

正念

專念

兩者結合,制定一套適合青少年的、科學有效的、簡單易行的心理訓練方法,特別對於心理健康問題較普通中學生顯著的中專生有較好的實踐運用價值。

首先

12-18

歲的青少年,處於人生身心發育的第二高峰期,心理起伏大,是心理問題的多發期。心理問題多集中於焦慮、孤獨等消極情緒難以自我調節和人際交往、適應方面。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不自然、憂慮、緊張、不安、迴避等情緒和行為反應。

歷來國內對高中生的研究較多,而對中專生的研究較少,但因低學歷被社會不重視以及其他心理壓力造成較同齡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更低的中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視,因此本研究選取中專生作為被試物件進行探討。

正念專注力訓練青少年特質焦慮、社交回避及苦惱的影響

正念訓練在國內青少年中應用現狀

國內針對青少年群體的正念干預研究尚處於探索階段,但也有所成果。李麗娟的研究顯示,

8

周的正念減壓訓練及個體正念輔導,

10

名普通中學生被試的焦慮和抑鬱情緒有所降低,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有所提高。

在俞冬梅對中職生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被試在

8

周的正念減壓訓練後,《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上總分、強迫症狀、偏執症狀、人際關係緊張與敏感、抑鬱、焦慮、及情緒不平衡上提高的程度顯著優於對照組。

鄧玉琴研究顯示透過八週的正念訓練,大學生的積極情緒提高了,而且抑鬱、焦慮等消極情緒降低了,並且在訓練後三個月的追蹤效果得到維持;石貞豔透過四周,每週半天對大學生進行的正念訓練後結果顯示,正念訓練對大學生特質焦慮水平有積極效果,並且效果得到維持。

正念專注力訓練青少年特質焦慮、社交回避及苦惱的影響

正念專注力訓練緩解特質焦慮、社交回避及苦惱的效果分析

經過干預,正念訓練組的特質焦慮、社交回避與苦惱前後測得分顯著性降低,正念注意覺知得分顯著性提升;控制組干預實驗前後的特質焦慮、社交回避與苦惱得分沒有顯著性差異。

經過實驗組前後測的比較發現,實驗組經過

6

周干預後特質焦慮、社交回避與苦惱得分有顯著性變化,即特質焦慮水平降低了,主觀上的苦惱感受和社交回避行為減少了,以及正念注意覺知水平提高了

而控制組的前後測特質焦慮、社交回避與苦惱得分並沒有顯著變化,這證明了正念訓練對被試的特質焦慮、社交回避行為和主觀苦惱感受的作用。正念訓練能夠有效降低參與者的焦慮情緒,可以認為正念訓練在焦慮領域內的干預和治療是有可行性的。

正念專注力訓練青少年特質焦慮、社交回避及苦惱的影響

前測時,控制組的正念注意覺知水平比實驗組高,而且在後測時,控制組在正念注意覺知水平得分有顯著變化的情況下,特質焦慮因子得分卻沒有發生顯著變化,這一情況的出現是否能夠說明只有經過正念訓練之後的正念水平提升才能影響一個人相對穩定的人格特質中的焦慮傾向

正念訓練組前後測自尊水平沒有顯著變化,這一結果與李麗娟對

10

名普通中學生進行

8

周的正念減壓訓練及個體正念輔導提高了被試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有不一致。分析探討可能是如下原因造成的:

1、

正念內容側重不同傳統正式的正念訓練多是

6-8

周,每週

2。5

3

小時的密集訓練,訓練內容相對較多而且學生較難理解並且還有家庭作業

正念專注力訓練青少年特質焦慮、社交回避及苦惱的影響

而正念專注力訓練以趣味性、參與性、便捷性為原則,只是選取了其中可能適合中學生的部分訓練內容,以短時冥想為主要內容,更側重注意覺察的引導和身心投入過程中思維的自由。

2、

涉及自尊的認知教育較少訓練時關於調整自我認識的認知教育涉及較少,自尊包括能力與價值兩個重要因素,如果在訓練中加入這方面的認知教育內容可能結果會更好。

3、

干預時間不足傳統正念訓練多為

8

周,此次干預方案只有

6

周的時間,量變才能達到質變,在此次實驗中很難讓處於低社會評價環境裡的中專生群體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對自我的評價和自信體驗。

正念專注力訓練青少年特質焦慮、社交回避及苦惱的影響

4、

被試的群體特點因低學歷被社會不重視和難就業造成的心理壓力也使得中專生與同齡高中生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更低,他們大多有較低的自我評價和較低的自尊水平,中專生群體自尊水平的提高除了自己的努力外也需要學校和社會的配合,靠研究者較短時間內的心理訓練很難達到目的。

正念專注力訓練緩解特質焦慮、社交回避及苦惱潛在心理機制探討

正念

是指我們對當下的想法、感覺與環境產生自我覺知之後,帶著開放的心態與好奇心,不帶任何主觀判斷地去全盤接受。正念訓練是一種特殊的觀察注意力的方法:有意識地、不批判地觀察當前此時此刻的感受。

專念

是一種思維覺察力,要對自己的思想、感受、態度、行為有敏感的覺察力,它可以創新思維,開放視野、敞開心扉,接受新的資訊,平靜地審視自我,保持思維的開放性與多元化。

正念專注力訓練青少年特質焦慮、社交回避及苦惱的影響

EllenJ。Langer

教授認為我們的各種體驗越是整合,我們的專念水平也就越高,就會變得越幸福,越健康。正念專注力訓練便是一種整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運用這種新模式,青少年的特質焦慮水平、社交回避和苦惱水平降低,正念注意覺知水平提高。

正念專注力訓練緩解特質焦慮潛在心理機制探討

正念專注力訓練有助於個體進入放鬆狀態

Austin

認為正念冥想練習能夠促進人們達到一種平靜的、安靜的狀態,而這種平靜放鬆的狀態有利於人們的身心健康。

而且研究表明,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唱誦或觀想上,能讓身心迅速擺脫壓力,進入放鬆狀態。在訓練過程中學生表示平躺著進行冥想練習時,身體的感覺更敏感,注意力容易從焦慮的情緒中轉移出來。

正念專注力訓練青少年特質焦慮、社交回避及苦惱的影響

正念專注力訓練緩解社交回避及苦惱潛在心理機制探討

正念專注力訓練有利於提升自我同情,增加自我友善並減少苦惱感受

訓練中

回想一下你接受別人感謝的場景。

當你想著那個場景的時候,回想一下被別人感謝是什麼樣的感覺

,此種

感激與喜悅的冥想

透過回想別人對自己的感激和接納回饋到練習者對自己的

自我友善

,類似練習

慈心禪

後自我憐憫的生成。

Neff

認為自我憐憫是一種對自我的同情與憐憫

是與嚴厲的自我批評相對的一種在困境中友善的對待自我的方式。就是當痛苦失敗不完美時不是自責而是自我接納

而叢中的研究結果顯示自我接納、自我評價與社交回避及苦惱呈顯著性負相關,因而自我憐憫的生成與有效緩解學生社交回避及苦惱方面是有聯絡的。

正念專注力訓練青少年特質焦慮、社交回避及苦惱的影響

正念專注力訓練有利於培養對他人的共情能力,提升社交能力

友好互助的冥想

中的如

像我一樣,這個人也希望身體健康;像我一樣,這個人也希望得到快樂;像我一樣,這個人也希望擺脫苦惱;像我一樣,這個人也希望內心平靜

”,

此種練習有利於培養對他人的共情能力。

Leppma

在驗證慈心禪對共情、社會支援感等作用時,他以碩士生為被試,開展

6

周實驗組

-

等待組隨機控制干預實驗。

採取每週

1

小時慈心禪和相關心理教育為主的團體訓練課

後測時實驗組共情能力提高,控制組沒有變化。而共情能力是社會交往中的重要能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