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心理話劇能不能解救心理危機

由 中國青年網 發表于 綜藝2023-02-01
簡介全劇共分5幕,分別為“怒”“罪”“痴”“殤”和“破繭”,以大學生的真實生活為原型,透過設定戲劇衝突、多條線索平行敘事的戲劇表現手法,將發生在邊媛身上的一系列偶然而又必然的心理事件呈現在大舞臺上,並融合“心理劇治療”和“戲劇治療”等專業心理諮

心理話劇怎麼寫

心理話劇能不能解救心理危機

圖為北航排練的心理話劇。

心理話劇能不能解救心理危機

心理話劇能不能解救心理危機

心理話劇能不能解救心理危機

心理話劇能不能解救心理危機

心理話劇能不能解救心理危機

心理話劇能不能解救心理危機

心理話劇能不能解救心理危機

當下不少大學生可以說在負重前行,或帶著原生家庭的鐐銬,或扛著學業的重壓,或困頓於人際關係的泥淖以及愛情的糾葛……焦慮、迷茫、憤怒等情緒如善變的雷雨天氣,不時向這些95後襲來。

如何引導學生正確應對這些心理危機,一直是高校的重要命題。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北航”)師生則透過自編、自導、自演的心理話劇《邊緣救贖》,將心理健康教育從諮詢室內搬進了劇場,以求呈現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危機,並上演了一場700餘人的“集體心理教育”。

一開場,便是劇中女主角邊媛想要吞藥自殺的場景,一股緊張的氣氛隨著一陣令人頭皮發緊的音樂和快速變幻的燈光撲面而來。

劇中的邊媛是一位具有邊緣性人格特徵的女大學生,愛恨起伏劇烈。她的父母不和、吵架不斷,自己則在重要的比賽專案中犯了錯被同學責難,唯一可傾訴的男生拒絕了她的表白,弔詭的是,關於她是女同性戀的謠言卻又沸沸揚揚……一件件糟心的事在她生活中堆疊,她被推到了心理危機的邊緣。然而在漫長的心理掙扎中,邊媛逐漸挖掘、認識自我,內心一點點強大起來。

全劇共分5幕,分別為“怒”“罪”“痴”“殤”和“破繭”,以大學生的真實生活為原型,透過設定戲劇衝突、多條線索平行敘事的戲劇表現手法,將發生在邊媛身上的一系列偶然而又必然的心理事件呈現在大舞臺上,並融合“心理劇治療”和“戲劇治療”等專業心理諮詢技術,呈現了“家庭”“學業”“愛情”“人際”對當代大學生可能造成的真實困境,並從“積極心理”和深度挖掘“自我成長資源”的角度給觀眾提供了啟示和方法,反映大學生心理危機與自我拯救的路徑。

這樣的心理危機在當下大學生中並不鮮見。該劇導演、北航積極心理體驗中心老師李衛華認為,現代社會急速發展、競爭激烈,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出現心理危機狀況,主要關於家庭、學業、愛情、人際關係,“但和以往年代的人相比,當下大學生一方面多為獨生子女,更為‘自戀’,過高或過低地估量自己,活在自己的玻璃世界中;另一方面,很多大學生處於一種‘強迫’狀態,強迫自己做到完美、分毫不差,很焦慮,很沒有安全感。”

“很多人覺得痛苦,但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痛苦,或許淺顯地認為是因為工作、堵車或說錯了某句話,但換個環境依然痛苦。除非他有一天停下來,轉身反觀自己內心波瀾壯闊的那一面,被深藏的一面,或許能找到癥結所在。”之所以想編排這樣一部劇,李衛華表示,心理諮詢、治療的作用機制科普起來很難,因為不可能把諮詢室開啟給別人看,所以想透過戲劇這一形式揭開這個黑盒子,把來訪者內心世界呈現給更多的人看。“‘來訪者’其實就是每一個人,希望大家透過看心理話劇,激發出面對自我的勇氣,即不再侷限和執迷於從外在尋求解決之道:過分地將自己的痛苦歸因於外在環境。而是能覺察自己內心的愛恨情仇,領悟到種種痛苦的內在根源,發現被隱藏的積極生命資源,獲得心理和人格成長”。

抱著這一想法,李衛華去年透過招募學生導演、編劇、演員等,拉起一支約30人的劇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使得最初的一個想法變成一個框架,又演化出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和環環相扣的故事。

為激發學生參與和創作的熱情,同時也不額外增加學生的學業負擔,學校已把心理劇劃為一門選修課,課程分為8周,1~3周為心理劇學習、講解,後面則是創作、排練演出等,給予課外學分或折算為志願服務時長。據瞭解,北航自2016年開始成立“積極心理體驗中心”,不斷創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開展“校園心理劇”計劃,引導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原創劇目,運用心理劇、戲劇治療及專業心理輔導多項技術,促使學生挖掘內在心理資源,獲得人格成長。迄今,學校共組織排演65個優秀原創學生心理劇目。

今年,該劇則登陸了北航博雅課堂,短短几天內,750個選課名額被一搶而空。演出當晚,不少觀眾時而捧腹大笑,時而靜靜思考,有的甚至會默默掉下眼淚。

該校學生聞祥是第一次看話劇看得如此投入、認真,“這是目前為止我看到過的最真實、最感人的話劇,這是一個關於邊緣型人格傾向者的救贖故事,也是對每一位生活受挫的人的鼓勵與支援,這個世界並沒有那麼糟,每個人都很有愛”。

“其實有些劇情或情節也會出現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來到大學後也會發現優秀的人很多,有著這樣那樣的困擾。”透過演這齣劇,馬文清意識到自己之所以能在困擾中“安然無恙”,是因為自己有個好的傾訴者,即自己的妹妹,現在會更加珍惜,“更寵妹了”。

劇中邊媛的飾演者之一、大二學生蘇娜在演出結束後,則給父母打了一通長長的電話,“我其實和邊媛有部分相像——很沒有安全感,這其中也有家庭的因素,但之前從沒跟父母聊過這一話題,演出結束後感覺自己從劇中汲取了勇氣和力量,可以敞開心扉去看這一問題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資源,若有友人的溫暖和陪伴,都能夠從黑暗中破執見光。”李衛華認為,大部分處在心理困境的人在採取極端行為之前,都發出過微弱的求救訊號。他們的內心是矛盾的,渴望被看到,又深怕被看穿。他們有離開這個世界的絕望感,也有想要留下來好好生活的願望,他們身處黑暗,可也潛含微微亮光,“面對心理危機,需要極度的耐心和愛心。愛和陪伴,是化解一切心理疾病的良藥”。